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18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5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1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 应用核素心肌灌注显像(MPI)结合冠状动脉CT成像(CTCA)评价2型糖尿病冠状动脉病变对心肌血供的影响,并与单一MPI或CTCA进行比较.资料与方法 纳入120例怀疑或确诊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根据其病史分为糖尿病组(n=58)和非糖尿病组(n=62),所有患者均行常规腺苷负荷/静息MPI和CTCA,并均于1个月内行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术(CAG).以CAG、CAG联合MPI作为标准评价单一MPI、CTCA、MPI结合CTCA对“功能相关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效能.结果 糖尿病组MPI结合CTCA评价2型糖尿病冠状动脉病变与心肌血供关系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3.58%、86.15%、90.80%、91.89%、88.89%.非糖尿病组MPI结合CTCA评价冠状动脉病变与心肌血供关系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3.10%、91.43%、92.47%、94.74%、88.89%,均高于单一MPI或CTCA的诊断效能.结论 MPI结合CTCA评价2型塘尿病冠状动脉病变对心肌血供的影响,其诊断“功能相关冠状动脉病变”的效能明显高于单一影像技术.  相似文献   
72.
<正>分子影像学(molecular imaging)是应用影像学的方法对活体状态下的生物过程,进行细胞和分子水平的定性和定量研究。它主要是以体内特定分子为成像对比度源,利用现有的一些医学影像技术,对人体内部生理或病理过程在分子水平上进行无损伤的、实时的成像。易损斑块(vulnerable plaque)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As)发生不良事件的重要阶段,目前用于监测评价它的分子影像学方法主要有核医学分子显像、超声分子成像、核磁共振显像、光学成像技术以及融  相似文献   
73.
目的 评价盐酸去甲乌药碱(HG)负荷核素心肌灌注显像(MPI)对冠心病(CHD)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65例入选患者采用交叉试验法分别先后给予HG注射液(HG组)和安慰剂注射液(安慰剂组)的负荷试验,行负荷-静息99mTc-MIBI MPI检查,以CAG结果为金标准,计算HG负荷显像诊断CHD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 HG注射液心脏负荷试验MPI诊断CHD的灵敏度为69.57%(16/23)、特异度为97.62%(41/42)、准确率为87.69%(57/65)、阳性预测值为94.12%(16/17)、阴性预测值为85.42%(41/48)。在HG负荷试验中,63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表现为心悸(57例)、胸闷(17例)、头晕(1例)、胸痛(10例)等,症状较轻微,停药后10 min内自行缓解。结论 HG作为心脏负荷试验药物用于MPI诊断CHD,具有较好的诊断效能,其不良反应轻微,安全可行,有望成为一种新型的心脏负荷试验药物。  相似文献   
74.
习攀  王蒨  郭俊俊  李量  李雅 《陕西医学杂志》2023,(12):1759-1764
目的:探讨吉西他滨(GEM)联合热疗对胰腺癌ASPC-1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和凋亡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将ASPC-1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无任何处理)、GEM组(给予30μmol/L GEM)和热化疗组(给予热疗联合30μmol/L GEM)。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及活力情况。采用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采用Westerm blot和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特异性蛋白1(Sp1)、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环氧合酶-2(COX-2)、B细胞淋巴瘤-2(Bcl-2)蛋白及mRNA表达情况。结果:30μmol/L GEM对ASPC-1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热化疗组抑制作用更明显(均P<0.05)。GEM前24 h给予43℃热疗1 h对细胞抑制作用更明显(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GEM组和热化疗组细胞迁移能力降低,且热化疗组降低更加明显(均P<0.05)。GEM组和热化疗组细胞侵袭能力较对照组降低,且热化疗组更明显(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GEM组和热化疗组细...  相似文献   
75.
目的 通过对肺栓塞(PE)患者肺通气/灌注(V/Q)显像与磁共振肺动脉造影(MRPA)的初步对比分析,评价其临床价值.方法 28例临床及心电图改变怀疑PE的患者,其中男11例,女17例,年龄(50.1±14.4)岁,在3 d内分别行肺V/Q显像及MRPA.经肺动脉造影、手术及溶栓治疗有效证实为PE者22例,分为肺叶、肺段、亚肺段受累3个组.另6例经临床综合分析及随访诊断证实为非PE,其中1例经肺动脉造影证实.结果 肺叶PE组共10个肺叶受累,V/Q显像和MRPA检查结果一致.肺段PE组V/Q显像显示125段受累,MRPA检测139支段支动脉受累,后者检出肺段数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0).亚肺段PE组,V/Q显像显示84个亚肺段受累,MRPA报告55个亚段动脉支受累,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肺叶和肺段PE,MRPA和V/Q显像都是灵敏的;对于亚肺段PE,V/Q显像明显优于MRPA.  相似文献   
76.
自1979年1月—1990年12月,我院共收治了过敏性紫癜758例,发生肾炎者共170例(22.5%)。绝大多数病人均有典型的皮肤紫癜、腹痛、关节痛、肾炎或肾病综合征等普通性特点。但有极少数病人(6.4%)的临床特点和病程经过与普通病例不尽相同,易误诊。且有病情复杂而重、预后差等特点。现做一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77.
目的 探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术前行肾动态显像的必要性。方法 正常受检者2 5例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 5 4例 ,其中DebackeyⅠ型 2 4例、DebackeyⅢ型 30例 ,据肾功能情况分为 3组。均行99Tcm 双半胱氨酸 (EC)肾动态显像 (坐位 )并计算肾功能参数 ,包括 :①高峰时间 (Tp) ;②半排时间 (T1 2 ) ;③ 2 0min清除率 [CR2 0min(% ) ]。结果  2 5例正常人肾动态显像示 ,腹主动脉显影后 2s双肾显像 ,双肾位置、形态正常 ,大小一致 ,Tp 为 (2 .89± 0 .76 )min ,T1 2 为 (7.2 4± 1.6 4 )min,CR2 0min为 (6 9.87± 5 .4 5 )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组 1双肾显像时间及各项肾脏功能指标在正常范围内 ;组 2双肾大小差异明显 ,异常 (缩小 )侧肾显影时间明显延迟 ,各项肾功能指标明显异常 ;组 3双肾血流灌注时间均明显延缓 ,各项肾功能指标明显异常 ,各值与对照组和组 1相比 ,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 肾动态显像可早期反映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肾血管 (特别是单侧 )受累和肾功能异常情况。此与手术方式的选择及预后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讨应用中心静脉导管治疗胸腔积液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危重患者采用中心静脉导管治疗胸腔积液的临床应用效果和护理体会。结果:56例患者胸腔积液大多在1~周内吸收,一次性置管成功率100%,未出现不良反应及严重并发症。结论:采用中心静脉导管治疗胸腔积液,具有操作简单、安全、微创、患者耐受性好等特点,也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79.
[目的]观察利胆药物对胆色素结石患者引流术后胆汁成分的影响,为胆石病的三级预防提供佐证。[方法]选取27例行胆总管控查 T管引流术或鼻胆导管引流术(ENBD)治疗的原发性胆管结石患者,于手术后分别服用熊去氧胆酸片、利胆灵以及强去氧胆酸片 利胆灵,取服药前及服药后1、3、5、7d胆汁,检测胆汁总胆汁酸(TBA)以及3种结合型胆汁酸[甘氨胆酸(GCA)、牛磺胆酸(TCA)、甘氨鹅脱氧胆酸(GCDCA)]。[结果]1)熊去氧胆酸片及其联合中药组胆汁TBA、GCA、TCA、GCDCA治疗后升高幅度明显(P<0.05)。2)单纯中药组与对照组比较升高幅度无明显变化。[结论]中药利胆灵联合应用熊去氧胆酸能增加胆色素结石患者引流术后胆汁中的总胆汁酸及结合型胆汁酸的含量,有效扩大机体胆酸池,从而降低胆汁成石性,可用于临床胆色素类结石的预防,尤其适合术后预防结石复发。  相似文献   
80.
重离子治疗肿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癌症作为一种威胁人们生命健康的疾病,正日益成为致死的重要杀手,居各种死亡原因的第2位[1]。目前,治疗癌症的主要方法为外科手术、放射治疗和化疗。其中,放射治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手段之一[2]。约70%的肿瘤患者,不论手术与否,都需要采用放疗。1重离子生物物理学特性在诸多的放射治疗类型中,不同粒子在人体内的不同能量衰减特性带来不同的治疗性能。X射线、伽玛射线与电子射线都不同程度使被照肿瘤周围的正常细胞受到伤害,剂量的有效利用率也低,使其应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随着核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发现带电重离子在物理学和生物学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