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15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24篇
综合类   60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13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 观察肾去交感神经术(renal sympathetic denervation,RDN)对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纤维化及心肌组织中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表达的影响,探讨肾去交感神经术治疗心力衰竭的机制。方法 48只SPF级Wistar雄性大鼠分成4组,分别为心力衰竭RDN治疗组(RDN+HF组)、心力衰竭模型组(Sham+HF组)、假手术组(Sham组)及正常对照组,其中RDN+HF组和Sham+HF组分别进行双侧肾交感神经切除或假手术处后用异丙肾上腺素(isoproterenol,ISO)诱导建立大鼠心力衰竭模型,4周后行心脏彩超测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射血分数(EF%)及收缩百分率(FS%)评估心功能变化并处死大鼠,留取心脏左心室心肌组织行Masson染色测定心肌胶原容积分数(CVF);免疫组化法检测心肌组织CTGF蛋白表达,RT-qPCR检测左心室心肌CTGFmRNA。结果 与心力衰竭模型组相比,心力衰竭RDN治疗组中反映心室腔扩大的指标LVEDD和LVEDV(LVEDD:0.65±0.02 vs 0.76±0.04,P<0.05;LVEDV:0.77±0.05 vs 0.91±0.04,P<0.05)均明显减小,反映心肌收缩力的指标EF和FS(EF:72.66%±2.82% vs 64.21%±2.50%,P<0.05;FS:32.55%±2.95% vs 25.88%±3.42%, P<0.05)均明显增大,反映胶原含量的指标CVF(13.96%±2.90% vs 59.69%±4.93%,P<0.05)下降,CTGF蛋白表达(4.53±0.75 vs 7.06±0.72, P<0.05)和mRNA相对量(6.95±0.73 vs 10.88±0.85, P<0.05)均减少,但仍高于假手术组(P均<0.05)。结论 肾去交感神经术能够改善心力衰竭大鼠心功能并抑制心肌纤维化的进展,其机制可能与下调CTGF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2.
目的:探讨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用于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6月~2010年9月,对18例保守治疗无效患者的22个节段进行了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男12例,女6例;年龄35~54岁,平均40±2.6岁。单节段i4例,双节段4例,术后随访12个月~18个月,平均12.4±1.6个月。结果:所有患者伤口均1期IJ盏床愈合,术中及术后没有神经和血管损伤的并发症,结合术前术后颈椎活动范围检查、神经系统症状、JOA评分及影像学检查,置换节段稳定并部分恢复了颈椎正常的活动范围,患者神经系统症状均获得满意改善,JoA评分较术前明显升高,术后随访x线检查与术前比较生理弯曲改善,后凸生理弯曲纠正,人工颈椎间盘与上下终板紧密贴合,无假体松动,无失稳及脱位。CT及MRI结果未见脊髓及神经根重新受压,邻近节段椎间盘未见明显退变,未见易位骨化发生。结论:颈椎人工椎间盘手术操作简单,减压彻底,与颈椎前路椎间盘摘除植骨融合术最大的不同点是患者恢复快,没有颈椎活动受限的缺陷。脊髓及神经根受压明显解除,重建了满意的椎间隙高度及生理弯曲,并且更重要的是恢复了椎间关节的活动度。由于维持了正常的生物运动力学,可避免或防止邻近节段的退变,预期具有良好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93.
目的:评估椎管减压椎弓根动态稳定系统(Dynesys)固定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8月~2009年12月,对24例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行椎管减压Dynesys椎弓根动态稳定系统内固定置入术,其中男11例,女13例。年龄35~70岁,平均52.3岁。治疗节段:L4/5 10例,L5/S1 14例。手术采用椎板开窗减压或部分切除,减压后置入Dynesys系统装置。按照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Oswestry disabilityindex,ODI)、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评估临床疗效,同时行影像学观察椎间隙高度、手术节段的活动度,手术及相邻节段椎体的退行性改变。结果:平均随访19.1个月(12~28个月)。ODI评分术前为30.46±10.33分,末次随访时为10.38±3.41分;VAS评分术前为7.79±1.50分,末次随访时为2.79±1.77分;JOA评分术前为9.63±3.57分,末次随访时为24.33±2.10分,最终疗效评价有效率91.67%。L4/5、L5/S1节段术后Cobb角分别为16.69°±1.68°和15.36°±1.85°均较术前减少,腰椎曲度改善。L4/5节段椎体的活动度(ROM)术前、术后6个月、术后1年及末次随访分别为7.53°±2.19°、3.85°±1.25°、3.85°±1.20°和3.84°±1.43°,L5/S1节段的ROM分别为7.20°±2.34°、3.39°±1.30°、3.31°±1.40°和3.36°±1.58°。L4/5腹侧椎间隙高度术前为13.03±1.86mm,末次随访为15.31±1.35mm;背侧椎间隙高度术前为7.49±1.46mm,末次随访时为8.98±1.17mm;L5/S1腹侧椎间隙高度术前为12.19±1.69mm,末次随访时为14.34±1.91mm;背侧椎间隙高度术前为7.41±1.34mm,末次随访时为8.48±1.07mm。无论L4/5或L5/S1,末次随访时其椎间隙高度均较术前显著增加(P<0.05)。结论:Dynesys作为一种非融合动态稳定系统,在辅助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中保留了腰椎生理曲度和固定节段的活动性,解剖结构的完整性,增加并维持了椎间隙高度,是辅助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4.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对疾病护理和健康知识的需求越来越高,这给护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护理事业的发展,护理工作实现了以疾病为中心—以病人为中心—以人的整体健康为中心的三次跨越,形成了现代的系统化的整体护理观。  相似文献   
95.
目的探讨新生儿毛细血管足跟采血的方法。方法对2 051例新生儿进行疾病筛查,其中1 280例采用斜刺法采血,771例采用直刺法采血,比较2组采血效果。结果用斜刺法采血1 280例,一针采血成功1 246例,占97%;直刺法采血771例,一针采血成功681例,占88%,其中有2例血标本不合格。结论用斜刺方式对新生儿足部进行采血可以减少二次采血的概率,减轻新生儿痛苦,提高家属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96.
王能  赵永刚 《中外医疗》2013,32(8):183-184
目的探讨关节镜与C形臂X线机辅助下微创内固定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2年2月该院收治的72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关节镜与C形臂X线机辅助下微创内固定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结果切开手术组优良率为80.00%,关节镜组优良率为为91.89%,关节镜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切开手术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及C形臂X线机辅助下微创内固定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可取得理想的疗效,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7.
早产儿也称未成熟儿,是指胎龄未满37周、出生体重在2 500 g以下、身长在47 cm以下的活产新生儿.早产儿中约有15%于新生儿期死亡,胎龄越小、体重越轻、病死率越高,临床上除去致死性畸形75%以上围生儿死亡与早产有关[1],故对早产儿的护理尤为重要.现将我院2003年-2010年出生的早产儿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8.
椎弓根系统已经成为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常用方法之一.但随着患者的积累及随访时间的延长,椎弓根钉松动、断钉、椎体复位不理想、术后椎体高度丢失等并发症引起较多的关注.特别是老年患者往往伴随骨质疏松,更容易出现上述问题.国内外学者一般认为尽量恢复稳定的脊柱解剖结构,早期充分植骨融合是解决问题的关键[1-3].  相似文献   
99.
目的观察超短波在治疗面部软组织挫伤方面的疗效。方法将79例面部软组织挫伤患者采用就诊随机数字法(奇、偶数)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超短波治疗,输出频率40.68 MHz,输出功率30 W,根据受伤时间长短采用不同热量,10 min/次,1~2次/d,治疗1 w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39例患者中,治愈23例,显效12例,有效率为89.74%,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2.50%(P〈0.05)。结论超短波对面部软组织挫伤疗效肯定,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00.
目的 研究鹿角胶对SD大鼠勃起功能和NO/cGMP通路的影响.方法 将20只2月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和鹿角胶组(D),D组大鼠用鹿角胶溶液进行灌胃,C组大鼠用超纯水灌胃,每日1次,干预4周.每周称量体重,评价体重变化情况.4周后,用阿扑吗啡诱导大鼠勃起反应,以评价其勃起功能.取阴茎组织检测NO、cGMP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