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92篇
  免费   114篇
  国内免费   160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39篇
妇产科学   8篇
基础医学   78篇
口腔科学   32篇
临床医学   355篇
内科学   165篇
皮肤病学   20篇
神经病学   65篇
特种医学   64篇
外科学   158篇
综合类   581篇
预防医学   226篇
眼科学   16篇
药学   206篇
  13篇
中国医学   193篇
肿瘤学   43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78篇
  2022年   70篇
  2021年   95篇
  2020年   67篇
  2019年   82篇
  2018年   80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60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96篇
  2013年   154篇
  2012年   135篇
  2011年   155篇
  2010年   110篇
  2009年   90篇
  2008年   112篇
  2007年   90篇
  2006年   91篇
  2005年   59篇
  2004年   66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5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目的探讨Lennox-Gastaut综合征儿童的脑电特征及与精神运动发育迟滞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6年4月在我院诊治的Lennox-Gastaut综合征儿童60例作为病例组,同期来自我院儿保科的60名非癫痫、年龄及性别匹配的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组,记录与调查两组儿童的智力评分与精神运动发育迟滞情况,观察Lennox-Gastaut综合征儿童的脑电特征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病例组言语智商(VIQ)与操作智商(PIQ)评分分别为54.22分±15.30分和50.11分±23.50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2.94分±6.20分和92.49分±8.1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精神运动发育迟滞率为53.3%,对照组为3.3%,病例组精神运动发育迟滞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9.114,P0.05)。病例组中脑电图背景基本正常22例(36.7%),背景明显慢化34例(56.7%),58例(96.7%)患儿清醒或睡眠期可见(10~14)次/秒的快活动,51例(85.0%)患儿有小于3次/秒的全面性、弥漫性棘慢波。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病程、精神运动发育迟滞家族史、发作频率、出身史为影响精神运动发育迟滞的主要独立危险因素(P0.05);直线相关性分析显示Lennox-Gastaut综合征儿童的脑电特征(脑电图背景慢化、快活动、棘慢波)与精神运动发育迟滞存在明显的相关性(r值分别为0.341,0.255,0.319,P0.05)。结论 Lennox-Gastaut综合征儿童多存在脑电图背景慢化、快活动与弥漫性棘慢波,精神运动发育迟滞发生率比较高,脑电图特征与精神运动发育迟滞有明显相关性,依据Lennox-Gastaut综合征的脑电图的特征,有利于指导改善患儿的精神运动发育。  相似文献   
102.
目的通过对脑星形细胞瘤磁共振灌注成像(PWI)与MVD、VEGF免疫组织化学对照研究,旨在探讨星形细胞瘤相对脑血容量(rCBV)与肿瘤血管生成的相关性。方法对42例星形细胞瘤术前行常规T1WI和T2WI,然后采用对比剂首过动态增强自旋回波平面回波成像序列进行灌注成像扫描,最后行常规增强扫描。以灌注原始图像重建出rCBV图,依据rCBV图分别计算出肿瘤实质最大rCBV比值。术后取病理分别进行HE染色、MVD、VEGF免疫组化染色,分别用于病理分级并计算每一标本的MVD和VEGF表达程度。分别将MVD、VEGF表达与肿瘤实质最大rCBV比值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肿瘤实质最大rCBV比值与MVD呈明显正相关,r=0.686(P<0.01)。VEGF不同表达程度的星形细胞瘤之间的肿瘤实质最大rCBV比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VEGF表达程度增高,肿瘤实质最大rCBV比值增大。结论星形细胞瘤肿瘤实质最大rCBV比值与MVD及VEGF表达存在显著相关,灌注成像与肿瘤血管生成存在相关性。灌注成像可用于活体上评价星形细胞瘤的血管生成程度。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探讨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CMB)在老年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amic attack,TIA)患者中的发生及分布,初步明确其可能的危险因素。材料与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9月至2015年7月期间临床诊断为短暂性缺血发作老年患者共182名,分别对其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资料进行登记评估。临床资料包括患者年龄、性别、临床症状、诊断及其合并症、工具性日常活动能力评分(IADL评分)、血液生化检查;MRI资料评估包括CMB是否存在,腔隙性脑梗死(lacunar infarction,LI),脑室旁高信号(periventricularhighsignal,PVH)、深部脑白质高信号(deep white matter hyperintensities,DWMH)的程度和分布;然后通过统计学来分析CMB发生与分布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与CMB(-)相比,CMB(+)组TIA患者既往缺血性中风史阳性者所占比例更高,其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水平低、而平均年龄、LI数目、PVH及DWMH分级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的 IADL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CMB(+)分布:CMB弥漫型组中LI及DWMH明显高于脑叶组及深部结构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3组之间的HDL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脑叶型CMB发生相关危险因素为严重PVH(OR=7.01);深部结构CMB发生相关的危险因素为高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OR=6.80);而与弥漫型CMB发生相关危险因素为LI数目及DWMH(OR=9.4;OR=7.88)。结论 CMB的发生与分布与老年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年龄、LI数目、PVH及DWMH分级及TG有关,有助于CMB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04.
目的 体外扩增弓形虫RH株膜表面抗原SAG1编码基因,构建原核表达质粒,并表达SAG1编码基因序列。方法 收集、纯化RH株速殖子,提取RNA,据已知的SAG1基因序列,在设计合成的1对引物中引入EcoRI和HindⅢ酶切位点。应用RT—PCR技术,扩增SAG1基因片段,插入原核表达质粒pET28a中,转化大肠杆菌BL21感受态细胞,重组子经EcoRI和HindⅢ双酶切、PCR鉴定,转化宿主菌BL21,并以IPTG诱导表达。结果 从弓形虫RH株RNA中扩增出1011bp的SAG1基因片段,构建重组质粒pET28a/SAG1,酶切和PCR鉴定产物大小均与预期值相符;IPTG诱导,SDS—PAGE显示表达产物的大小约34.8kD.结论 成功地从弓形虫RH株RNA中获取SAG1基因,构建了pET28a/SAG1重组质粒并获得了高效表达,为免疫学诊断和蛋白质疫苗的研究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05.
1临床资料患者女,32岁。因头皮淡黄色斑块32年伴灰黑色隆起状肿物2年,于2016年8月6日就诊我院皮肤外科门诊。患者自述出生后不久头皮出现1个黄豆大淡黄色斑块,偶有瘙痒,未曾诊疗。青春期时皮损逐渐增大,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为“皮脂腺痣”,未给予治疗。2年前淡黄色斑块周边出现1个灰黑色边缘隆起的圆形斑片,未予重视,斑片逐渐增大至直径1cm小结节。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观察针刺联合痛泻逍遥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肝郁脾虚证的临床疗效,并对其中可能的机制进行探讨。方法 将80例IBS-D肝郁脾虚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0例采用匹维溴铵片口服治疗,治疗组40例采用针刺联合痛泻逍遥方治疗,2组均治疗2个月。比较2组治疗前后IBS症状严重程度量表(IBS-SSS)、14项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14)和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分,以及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P物质(SP)、神经肽Y(NPY)水平变化,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2组IBS-SSS各项评分和总分,HAMA-14、HAMD-17评分和血清IL-6、IL-8、TNF-α、SP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NPY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各指标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89.47%(34/38),对照组总有效率69.23%(27/39),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刺联合痛泻逍遥方治疗IBS-D...  相似文献   
107.
2000年~2003年我院抗微生物药物应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我院抗微生物药物应用情况及使用趋势.方法:收集我院2000年~2003年抗微生物药物入库记录,采用Excel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3年我院抗微生物药物的金额、高档抗微生物药物的使用频率较前3年有较大增幅;较常应用的抗微生物药物为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喹诺酮类;大多数药物的日治疗费用呈逐年降低趋势.结论:我院使用抗微生物药物结构基本合理,但还需加强宏观管理.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应用RNA-Seq技术分析与施万细胞共培养前、后的唾液腺腺样囊性癌细胞(SACC)的基因表达水平变化,明确嗜神经侵袭(perineural invasion,PNI)相关基因。 方法: 采用腺样囊性癌与SD大鼠施万细胞共培养模型,分析共培养前、后SACC细胞基因表达变化,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聚类分析、GO功能富集分析、KEGG通路富集分析,并采用qRT-PCR对其中6个关键差异表达基因进行验证。采用edgeR软件(3.12.1)进行表达差异显著性分析,将P≤0.05、差异表达倍数的绝对值大于1作为差异显著性标准。 结果: 在腺样囊性癌单独培养组与共培养组之间发现395个差异表达基因(P≤0.05,|logFC|≥1.0),其中135个基因上调(34.2%),260个基因下调(65.8%)。GO功能富集分析结果表明,这些PNI相关差异表达基因参与了血管再生、细胞外基质的组成、细胞增殖、凋亡和上皮形态发生;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表明,这些基因参与组氨酸代谢、肿瘤坏死因子、趋化因子等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等重要生物学通路。利用qRT-PCR技术对其中6个关键基因进行验证,验证结果与RNA-Seq趋势一致。 结论: 得到了SACC嗜神经侵袭PNI的相关差异基因,为阐明SACC的嗜神经侵袭机制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09.
目的分析参苓白术散辅助治疗伴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感染的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方法选择从2016-01/2016-10于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就诊60例伴H.pylori感染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采用简单随机单双就诊号的方法分为试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四联疗法根除H.pylori,试验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参苓白术散治疗,两组患者治疗8 wk.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主要症状积分(包括上腹饱胀、口干口苦、纳差、乏力和消化不良)的改善情况.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H.pylori根除情况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头痛、腹泻、便秘、皮疹、恶心呕吐).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后的总临床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3.33%,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临床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21,P=0.0377).两组患者治疗前上腹饱胀、口干口苦、纳差、乏力和消化不良积分比较,差异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上述积分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患者治疗后上腹饱胀、口干口苦、纳差、乏力和消化不良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H.pylori根除率为96.67%,对照组H.pylori根除率为80.00%,两组患者H.pylori根除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0421,P=0.0444).试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对照组为2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9230,P=0.1659).结论参苓白术散辅助治疗伴H.pylori感染的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显著,可以明显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胃镜下黏膜血流变化,且用药安全,适合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10.
张云峰  王维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14):112-114+139
目的对循证药学在药剂不良反应方面的临床影响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60例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研究组(30例),收治时间2015年2月~2016年1月,对照组依据常规的药学信息咨询予以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循证药学治疗,并将两组患者经相应治疗方案干预的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患者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患者经循证药学干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低于对照组(P0.05),用药满意度为100.00%,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循证药学在药剂不良反应方面的临床影响效果显著,可提高药物作用的临床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用药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