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篇
  免费   46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4篇
肿瘤学   14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 回顾性分析早期鼻腔和韦氏环NK/T细胞淋巴瘤调强放疗(IMRT)的初步临床结果.方法 48例患者中42例为原发鼻腔NK/T细胞淋巴瘤,6例为韦氏环NK/T细胞淋巴瘤.根据Ann Arbor分期,I_E期37例,Ⅱ_E期11例.22例接受单纯放疗,26例接受放化疗.95%计划靶体积(PTV)处方剂量为50 Gy.放疗副反应分级采用RTOG标准.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结果 中佗随访18个月,2年局部控制率、无进展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分别为100%、73%和75%.剂量体积直方图显示PTV最高、平均、最低剂量均值分别为62.6、55.0、20.3 Gy,接受低于95%处方剂量的体积仅占靶体积的2.4%.脑干、脊髓、视交叉、左视神经、右视神经、左晶体和右晶体接受的最高剂量均值分别为43.5、32.7、48.2、50.3、51.3、7.8和7.6 Gy.左腮腺、右腮腺、垂体、左颞颌关节和右颞颌关节接受的平均剂量分别为17.1、16.5、32.5、47.3和46.8 Gy.全组口腔黏膜反应1级37%、2级41%、3级16%;皮肤急性反应1级78%、2级16%;急性口干反应1级65%、2级18%.结论 鼻腔和韦氏环NK/T细胞淋巴瘤IMRT使靶区剂量分布均匀,有效保护了腮腺和其他重要器官,并取得了很好的局部控制率和总生存率.  相似文献   
22.
目的 分析 ⅠE~ⅡE期原发上呼吸消化道NK/T细胞淋巴瘤(UADT-NKTCL)经治疗后远处淋巴结转移率及危险因素。方法 1979—2012年共收治 468例ⅠE~ⅡE期UADT-NKTCL患者,其中 170例接受单纯放疗、19例单纯化疗、278例综合治疗、1例抗炎治疗。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远处淋巴结转移率。结果 中位随访35个月,32例出现远处淋巴结转移,绝对转移率为6.8%(32/468),占总失败病例数的19.8%(32/162),2年远处淋巴结累积转移率为6.4%。71.9%(23/32)合并远处器官转移。最常见转移部位是腹腔淋巴结。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原发于鼻腔外上呼吸消化道、ⅡE期、首程治疗疗效未达CR者是远处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 ⅡE期和首程治疗疗效未达CR是远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危险度分别为2.82(1.37~5.82,P=0.005)和3.01(1.16~7.78,P=0.023)。ⅡE期综合治疗组的远处淋巴结转移率显著低于单纯放疗组、单纯化疗组,2年远处淋巴结累积转移率分别为12.5%、35.1%、50.0%(P=0.011)。结论 早期UADT-NKTCL治疗后远处淋巴结转移率较低,但对于 ⅡE期和首程疗效未达CR者转移率仍较高。ⅡE期患者建议采用综合治疗以降低远处淋巴结转移率。  相似文献   
23.
目的 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大分割放疗的近期疗效和副反应.方法 38例高危乳腺癌患者改良根治术后化疗后,同侧胸壁和锁骨上下放疗43.5 Gy分15次3周完成,观察急性放疗反应发生率和肿瘤的局部区域控制率.结果 中位随访13个月,入组38例患者全部生存,无照射野内复发,远处转移率为13%(5例).5例患者出现3级放射性皮炎,均发生在放疗结束后2~3周.3例患者出现2级放射性肺炎.结论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43.5 Gy分15次3周完成的大分割放疗方案的急性副反应可以接受,近期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24.
目的 总结本院高危乳腺癌患者改良根治术后的治疗结果,探讨放疗的作用和照射野的选择,并对生存预后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381例T_3~T_4期和(或)腋窝淋巴结转移数≥4个的改良根治术后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Logrank法检验.单因素分析临床病理和治疗因素对生存率的影响,多因素分析用Cox回归模型.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为48个月.总5年无局部区域复发率为89.7%、总生存率为76.8%.放疗显著提高5年无局部区域复发生存率(93.4%:77.1%,χ~2=19.95,P=0.000)和总生存率(80.9%:62.3%,χ~2=15.47,P=0.001).胸壁和锁骨上区域照射能提高患者的5年无胸壁复发生存率(96.8%:86.2%;χ~2=12.66,P=0.001)和无锁骨上淋巴结复发生存率(97.7%:90.7%,χ~2=9.98,P=0.002),腋窝照射对5年无腋窝复发生存率无影响(98.4%:96.1%,χ~2=0.74,P=0.389).多因素分析显示未放疗(χ~2=14.42,P=0.000)、腋窝淋巴结阳性数≥10个(χ~2=21.60,P=0.000)和T_4期(χ~2=10.79,P=0.001)是总生存率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结论 T_3~T_4期和(或)腋窝淋巴结转移数≥4个乳腺癌患者改良根治术后放疗显著降低局部复发率和提高总生存率,照射部位可选择同侧胸壁和锁骨上淋巴结引流区.  相似文献   
25.
目的 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大分割放疗的近期疗效和副反应.方法 38例高危乳腺癌患者改良根治术后化疗后,同侧胸壁和锁骨上下放疗43.5 Gy分15次3周完成,观察急性放疗反应发生率和肿瘤的局部区域控制率.结果 中位随访13个月,入组38例患者全部生存,无照射野内复发,远处转移率为13%(5例).5例患者出现3级放射性皮炎,均发生在放疗结束后2~3周.3例患者出现2级放射性肺炎.结论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43.5 Gy分15次3周完成的大分割放疗方案的急性副反应可以接受,近期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26.
中高危老年乳腺癌患者改良根治术后放疗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中高危老年(≥65岁)乳腺癌患者改良根治术后放疗(PMRT)的意义.方法 收集874例改良根治术后中高危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不同年龄组患者接受PMRT的情况和PMRT的作用,其中T3~T4和(或)N2~N3为高危组,T1~T2N1为中危组.结果 ≥65岁的患者108例,占12.4%.与<65岁的患者相比,≥65岁的患者中,病理学分级为Ⅲ级、N3、高危和化疗患者所占的比例低,而合并其他疾病和有恶性肿瘤史者所占的比例高.≥65岁的患者中,中危组和高危组患者接受放疗的比例分别为15.3%和52.2%;<65岁的患者中,中危组和高危组患者接受放疗的比例分别为18.1%和82.7%.≥65岁的患者中,中危组放疗和未放疗者的5年局部区域复发率分别为0和14.2%(P=0.242),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100%和75.2%(P=0.159);高危组放疗和未放疗者的5年局部区域复发率分别为0和14.1%(P=0.061),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4.6%和77.4%(P=0.597).<65岁的患者中.中危组放疗和未放疗者的5年局部区域复发率分别为0和9.9%(P=0.035),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7.0%和82.1%(P=0.739);高危组放疗和未放疗者的5年局部区域复发率分别为7.2%和26.1%(P=0.000),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9.2%和57.7%(P=0.000).结论 不同年龄的中危组患者实施PMRT的比例相仿,但对于高危组患者,接受PMRT的比例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而降低.高危老年乳腺癌患者实施PMRT可能可以降低局部区域复发率,应支持放疗.  相似文献   
27.
目的对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异型的临床特征、治疗和预后进行分析,探讨其治疗策略及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至2005年12月我院收治的58例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异型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和疗效与预后的关系。结果全组男性46例(79.3%);中位年龄42岁;Ⅲ/Ⅳ期27例(46.6%);IPI评分低危37例(63.8%)、低中危7例(12.1%)、高中危12例(20.7%)、高危2例(3.4%);单纯化疗15例(25.9%),化放疗联合治疗43例(74.1%)。化疗有效率76.5%,其中初始化疗CR率29.4%;加入放疗后CR率提高至47.1%。全组患者1,3,5年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分别为41.4%、37.9%、22.4%和69.0%、46.6%、31.0%。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近期疗效(P=0.000)和骨髓受侵(P=0.012)是本组病例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化疗加放疗的综合治疗可提高CR率,改善远期生存。  相似文献   
28.
目的 评价预防性使用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rhG-CSF)在肺癌同步放化疗期间预防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接受同步放化疗的149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预防组79例,包括初级预防组(全程同步放化疗中预防使用PEG-rhG-CSF)48例,次级预防组(出现粒细胞减少后的化疗周期中预防使用PEG-rhG-CSF)31例;未预防组70例。对比预防组和未预防组之间3~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发生率、同步放化疗完成率、放化疗剂量减量和治疗时间延迟发生率。结果 全组患者在放化疗中出现3~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发生率为32.2%(48/149)。其中,初级预防组的发生率为6.3%(3/48),次级预防组的发生率为9.7%(3/31),未预防组的发生率为35.7%(25/70)。预防组(初级预防+次级预防)与未预防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81,P<0.001)。全组粒细胞缺乏伴发热的发生率为3.4%(5/149),未在初级预防组出现。同步放化疗足量完成率在预防组为96.2%(76/79),明显高于未预防组的82.9%(58/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0,P=0.007)。预防组放化疗剂量减量和治疗时间延迟发生率为19.0%(15/79),未预防组为40.0%(28/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8,P=0.005)。结论 PEG-rhG-CSF的预防使用可以有效降低3~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发生,更好地保证肺癌患者同步放化疗按计划完成。  相似文献   
29.
目的 探讨Ⅰ期低位直肠癌局部切除术后加与不加放疗的疗效及失败模式。方法 回顾分析2000—2008年间进行了局部切除术的 77例Ⅰ期低位直肠腺癌患者资料,其中 41例为术后放疗。54例病理T1期,23例病理T2期。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Logrank法检验,并行单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随访时间满 5年者为 40例。低危组患者单纯局部切除术与术后放疗 5年无局部或区域复发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均相似(86%∶83%,χ2=0.29,P=0.588和100%∶100%,χ2=1.50,P=0.221),高危组患者的 5年无局部或区域复发生存率相似(80%∶82%,χ2=0.27,P=0.600),但总生存率不同(92%∶66%,χ2=4.64,P=0.031)。全组 5年总生存率、无局部或区域复发生存率分别为83%、82%。单因素分析示病变大小、切缘状态、分化程度、肿瘤距肛缘距离及病理T分期影响 5年总生存率。全组总复发率为29%,局部或区域失败占70%,若行挽救性根治性手术 5年总生存率可达69%。结论 Ⅰ期低位直肠癌低危患者单纯局部切除术疗效可能较佳,高危者术后放疗价值待商榷;术后失败以局部复发多见,复发后行挽救性手术者有望长期生存。  相似文献   
30.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acute toxicities between two prospective, non-randomize phase Ⅱ trials on adjuvant radiochemotherapy of capecitabine with or without oxaliplatin in patients with stage Ⅱ and Ⅲ rectal cancer. Methods From March 2005 to November 2007,based on two fulfilled phase Ⅰ studies,two phase Ⅱ trials were launched respectively to further observe the tolerance and toxicity. In one tria1,118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concurrent capecitabine and radiotherapy (Cap-CRT trial), with radio-therapy of DT50 Gy/25 F/5 wks to the pelvis, and capecitabine at a dose of 1600 mg/m2/d(d1-d14,3 weeks per cycle). In the other trial, 90 patients received concurrent oxaliplatin, capecitabine and radiothera-py(Cap-Oxa-CRT trial), with the same radiotherapy schedule, while oxaliplatin at a dose of 70 mg/m2(d1, d8) and capecitabine of 1300 mg/m2/d(d1-d14,3 weeks per cycle). Resul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delay of radiotherapy (10.2% vs 6.7%, X2=0.80, P=0.460) or chemotherapy (9.3% vs 19.1%, X2=4.80,P=0.090) between Cap-CRT and Cap-Oxa-CRT trials. Grade 1-4 leukopenia,diar-rhea and nausea were the most common acute side-effects in the both trials, accounting for 70.2%, 65.9% and 42.3%, respectively. When comparing with Cap-CRT trial, Cap-Oxa-CRT trial had significantly more grade 1-4 non-hemotological toxicities, mainly in Gl,including nausea (68.9% vs 22.0%, X2=46.90, P= 0.000), diarrbea(76.7% vs 57.6%, X2=13.50, P=0.009), fatigne(47.8% vs 13.7%, X2=18.90,P= 0.000), hand-foot syndrome (14.4% vs 4.2%, X2=7.10, P=0.029), and inappetence (50.0% vs. 27.9%, X2 = 25.70, P=0.000), but not in hematological toxities of leukopenia, anemia or thrombocytope-nia. Of all the patients,grade 3 and grade 4 toxicities were diarrhea(24.0% and 1.0%),leukopenia(4.3% and 0.0%),radiation-induced dermatitis(3.8% and 0.0%),cramping abdominal pain(1.0% and 0.0%) and fatigue(0.5% and 0.0%). Only grade 3 and 4 diarrhea was significantly more in Cap-Oxa-CRT trial than in Cap-CBT trial(33.0% vs 18.6%, X2=5.90,P=0.023). Conclusions For patients with stage Ⅱ and Ⅲ rectal cancer,both the postoperative concurrent radiochemotherapy regimens are tolerable,though Cap-Oxa-CRT trial has more grade 3 and 4 diarrhe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