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篇
  免费   46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4篇
肿瘤学   14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1.
前列腺癌放疗的摆位误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前列腺癌仰卧位放疗时左右、头脚、前后方向的摆位误差及各方向的旋转误差。方法 收集2011年10月至2013年6月接受前列腺癌根治性放疗的患者25例,采用仰卧位体模固定,锥形束CT(CBCT)骨配准校位,分析左右、头脚、前后方向的平均摆位误差及各方向的平均旋转误差。结果 全放疗疗程中每例患者校位9次,共计225次。各方向的平均摆位误差:左右(0.19±0.18)cm,头脚(0.36±0.30)cm,前后(0.21±0.16)cm;其中左右方向摆位误差≥5mm占5.8%,头脚占24.3%,前后占8.0%。各方向旋转误差:轴位(1.07±1.03)°,头脚(0.82±0.66)°,水平(0.79±0.68)°。前5次与后4次摆位及旋转误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腺癌仰卧位放疗时,头脚摆位误差最大,左右及前后摆位误差相当,旋转误差较小可忽略不计。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临床Ⅲ期中低位直肠癌经术前同步放化疗后降期以及新辅助治疗评分(NAR)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分析2006—2014年间本中心收治的经盆腔核磁或腹盆CT确诊的cⅢ期中低位直肠癌195例患者,术前放疗42.0~50.4 Gy (中位数50 Gy,93.8%患者放疗剂量≥50 Gy),卡培他滨±奥沙利铂同步化疗于同步放化疗后4—15周(中位数7周) TME手术(R0切除)。分析患者降期(yp0—Ⅱ期)及NAR评分(根据cT、ypT/N分期计算)对预后影响,应用Kaplan-Meier法计算3年DFS并Logrank法检验。结果 全组患者中位随访44个月(6.7~125.5个月),3年DFS为76.8%。术前同步放化疗后降期显著影响3年DFS (92.2%∶56.8%,P=0.000)。全组患者中位NAR评分15.0分(0~65.0分),其中评分低者3年DFS优于评分高者[≤15.0分(90.1%)∶>15.0分(57.0%),P=0.001];在降期患者中低NAR评分仍可获得更好的预后[≤8.4分(95.1%)∶>8.4分(87.5%),P=0.022]。结论 cⅢ期中低位直肠癌经术前同步放化疗后降期者预后相对较好,NAR评分可有效预测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索食管胃结合部(GEJ)腺癌在术前放疗过程中移动度范围。方法 纳入接受GEJ腺癌术前同步放化疗14例患者,胃镜直视下于肿瘤上、下缘或四周分别置入钛夹标记肿瘤边缘。8例患者采用4DCT定位共获得位于GEJ的8个钛夹分次内图像98套供分析,12例患者在放疗前5次、第7、12、17、22次分别进行CBCT共获得分次间图像90套供分析。配对t检验差异。结果 肿瘤分次内动度在左右、腹背、头脚方向上分别为(0.92±0.95)、(2.27±2.73)、(9.95±5.48) mm,分次内动度头脚方向大于左右方向(P=0.000)和腹背方向(P=0.000),腹背方向大于左右方向(P=0.000)。肿瘤分次间动度在左右、腹背、头脚方向上分别为(6.56±4.19)、(5.69±3.29)、(6.49±4.37) mm,分次间动度左右方向和头脚方向均大于腹背方向(P=0.031、0.044),左右方向和头脚方向差异不显著(P=0.956)。为保证90%肿瘤体积接收95%处方剂量,在GEJ病灶的左右、腹背、头脚方向分别外放19.4、14.6、27.2 mm,可在术前放疗期间较好覆盖肿瘤分次内和分次间的移动度。结论 GEJ肿瘤在术前放疗中分次内和分次间移动度均较大,需在精确治疗中给予考虑并寻找新方法限制肿瘤移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病理分期为T3N0期患者的术后放疗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1997-2014年收治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资料,筛选标准为女性、术后病理提示浸润性癌、肿瘤最大径>5 cm且腋窝淋巴结未见转移、未接受新辅助化疗及内分泌治疗,且无远处转移及其他第二原发癌。78例符合条件。40例(51%)接受术后放疗,67例(86%)接受辅助化疗。Kaplan-Meier法计算DFS、OS及LRR率,组间差异用Logrank法检验。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79个月(6~232个月),5年OS、DFS和LRR分别为89%、87%和2%。放疗组与未放疗组患者5年DFS分别为84%与91%(P=0.641),5年OS分别为84%与96%(P=0.126),5年LRR分别为0%和5%。仅ER/PR状态、分子分型影响患者DFS (P=0.002、0.031)。未放疗组有1例患者出现胸壁复发。结论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T3N0M0期患者LRR率较低,仅ER/PR状态及分子分型影响患者DFS。在有效系统全身治疗基础上术后病理T3N0患者可能不需全部接受胸壁+锁骨上野放疗,但仍需大样本病例证实。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激素受体阴性、HER-2基因过表达局部晚期乳腺癌的局部复发风险和放疗作用。方法 回顾分析1999—2011年间294例激素受体阴性、HER-2基因过表达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资料, 其中239例接受改良根治术后辅助放疗, 55例因各种原因未接受放疗, 比较两组生存率和LRR率。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和复发率, Logrank法检验和单因素预后分析, Cox回归模型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5年样本数为162例。全组56例局部复发, 5年无LRR率为79.7%, 5年OS率为70.0%。放疗显著提高了5年LRRFS率(85.1%和56.0%, P=0.000), 但两组OS率相近(71.3%和64.2%, P=0.441)。多因素分析显示辅助放疗是无LRR影响因素(RR=0.303, 95%CI 0.166~0.554, P=0.000)。结论 激素受体阴性、HER-2基因过表达局部晚期乳腺癌术后放疗显著降低了局部复发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早期韦氏环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接受利妥昔单抗加CHOP为主方案化疗后放疗的作用价值。方法 2000—2013年收治83例确诊为原发韦氏环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其中Ⅰ期25例、Ⅱ期58例。全组接受了利妥昔单抗加CHOP为主方案化疗,62例接受了受累野放疗(韦氏环+颈部淋巴结区域),21例未接受放疗。Kaplan-Meier法计算OS、PFS、LRC并Logrank法检验和单因素分析,Cox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 全组5年样本数18例,5年OS、PFS和LRC率分别为89%、84%和90%。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LDH升高、ECOG≥2分和IPI≥2分是OS的预后不良因素。年龄>60岁、肿瘤≥5 cm、ECOG≥2分和IPI≥2分是PFS和LRC的影响因素。在利妥昔单抗治疗基础上加入巩固性放疗比未放疗者提高了5年PFS、LRC,分别为94%比58%(P=0.003)、100%比61%(P=0.000),OS有增加趋势(94%比71%,P=0.063)。结论 早期韦氏环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利妥昔单抗加CHOP为主方化疗后巩固性放疗显著改善了PFS、LRC率,并可能改善OS率,需大样本和前瞻性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乳腺癌保乳术后1~3个腋窝淋巴结阳性患者锁骨上淋巴结复发率(SCFR)及高危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2001—2014年本院收治的保乳术+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乳腺癌患者,病理证实1~3个腋窝淋巴结阳性,无内乳和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256例均行全乳腺放疗,剂量46~50 Gy (2 Gy/次)或43.5 Gy (2.9 Gy/次),瘤床总剂量50~70 Gy。245例接受了辅助化疗,45例Her-2受体阳性者18例接受曲妥珠单抗治疗。Kaplan-Meier法计算同侧SCFR、LRR、DM及OS,并Logrank法检验。结果 随访时间满5年的样本量为101例。全组5年SCFR、LRR、DM、OS分别为2.1%、2.1%、5.0%、98.0%,2~3个腋窝淋巴结阳性(P= 0.010)、脉管瘤栓(P= 0.030)、LuminalB型(P= 0.006)为锁骨上淋巴结复发的高危因素。腋窝淋巴结阳性数为2~3个和1个者的5年SCFR分别为5.3%和2.8%(P=0.010);脉管瘤栓阳性和阴性的5年SCFR分别为5.3%和1.8%(P=0.030);Luminal B型、三阴性、Luminal A型和Her-2阳性型的5年SCFR分别为7.1%、3.2%、1.2%和0%(P=0.006)。有0、1、2~3个高危因素患者的5年SCFR分别为0%、3.0%、10.6%(P=0.000)。结论 在接受现代化疗前提下,乳腺癌保乳术后1~3个腋窝淋巴结阳性者SCFR较低,不需要全部行锁骨上区预防照射。有高危因素患者是否行预防性锁骨上区照射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回顾分析乳腺癌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的位置分布,指导锁骨上区域放疗靶区的确定。方法 选择接受螺旋断层CT扫描、诊断为锁骨上转移、可调阅CT图像的乳腺癌患者 55例。选取 1例标准乳腺癌病例,参照锁骨上正常解剖结构位置及比例,将 55例患者转移淋巴结勾画于标准病例定位CT图像上。比较实际淋巴结分布和RTOG及其他文献推荐的锁骨上靶区关系。结果 60%转移淋巴结经病理确诊,64%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时存在远处转移。91%和82%患者转移淋巴结中心点分别位于锁骨上内侧和外侧区,66%患者在锁骨下静脉交汇处有转移淋巴结。文献推荐的锁骨上靶区仅可覆盖 20%~42%患者的全部转移淋巴结中心点,RTOG指南仅覆盖26%。中心点超出外界、后界者分别达71%和66%。根据上述淋巴结分布扩大锁骨上靶区照射范围,向外、后侧延伸达自然解剖屏障则可完全覆盖82%患者的全部转移淋巴结中心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回顾性分析早期鼻腔和韦氏环NK/T细胞淋巴瘤调强放疗(IMRT)的初步临床结果.方法 48例患者中42例为原发鼻腔NK/T细胞淋巴瘤,6例为韦氏环NK/T细胞淋巴瘤.根据Ann Arbor分期,I_E期37例,Ⅱ_E期11例.22例接受单纯放疗,26例接受放化疗.95%计划靶体积(PTV)处方剂量为50 Gy.放疗副反应分级采用RTOG标准.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结果 中佗随访18个月,2年局部控制率、无进展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分别为100%、73%和75%.剂量体积直方图显示PTV最高、平均、最低剂量均值分别为62.6、55.0、20.3 Gy,接受低于95%处方剂量的体积仅占靶体积的2.4%.脑干、脊髓、视交叉、左视神经、右视神经、左晶体和右晶体接受的最高剂量均值分别为43.5、32.7、48.2、50.3、51.3、7.8和7.6 Gy.左腮腺、右腮腺、垂体、左颞颌关节和右颞颌关节接受的平均剂量分别为17.1、16.5、32.5、47.3和46.8 Gy.全组口腔黏膜反应1级37%、2级41%、3级16%;皮肤急性反应1级78%、2级16%;急性口干反应1级65%、2级18%.结论 鼻腔和韦氏环NK/T细胞淋巴瘤IMRT使靶区剂量分布均匀,有效保护了腮腺和其他重要器官,并取得了很好的局部控制率和总生存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根据ER、PR和Her-2的免疫组化检查结果,把改良根治术后的高危乳腺癌患者分为不同亚组,了解放疗对不同亚组患者的作用.方法 回顾分析437例改良根治术后病理为浸润癌的乳腺癌患者资料,分期为T3-4N1或N2-3期,有ER、PR和Her-2的免疫组化检查结果.408例接受了化疗,352例接受了放疗.ER+或(和)PR+定义为受体阳性(Rec+),ER-和PR-定义和受体阴性(Rec-),Her-2++或+++定义为Her-2阳性(Her-2+).根据结果分为Rec-/Her-2-(69例)、Rec-/Her-2+(62例)、Rec+/Her-2+(89例)和Rec+/Her-2-(217例)组,分别分析4个组在放疗和未放疗下局部区域复发率(LRR)、远处转移率(DM)、无瘤生存率(DFS)和总生存率(OS)的差别.复发率和生存率计算用Kaplan-Meier法,差异检验用Logrank法.结果 中位随访48个月,除外5例放疗不详的患者,资料齐全可分析患者432例.放疗降低了4个组患者的5年LRR,Rec-/Her-2-、Rec-/Her-2+、Rec+/Her-2+和Rec+/Her-2-组放疗和未放疗的5年LRR分别为13.1%和33.3%、9.3%和21.2%、9.7%和47.0%、3.2%和15.4%;对Rec-/Her-2-、Rec-/Her-2+和Rec+/Her-2+患者,放疗降低了5年DM,放疗和未放疗患者的5年DM分别为26.7%和49.2%、27.6%和67.5%、18.4%和100%,并提高5年DFS和OS,三组患者放疗和未放疗的5年DFS分别为66.7%和33.3%、67.7%和33.3%、72.6%和0%,三组患者放疗和未放疗的5年OS分别为73.9%和25.2%、69.8%和41.5%、91.0%和32.8%.结论 不同ER、PR、Her-2状态的改良根治术后高危乳腺癌患者均能从术后放疗中获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