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3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8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1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102篇
内科学   16篇
神经病学   89篇
特种医学   29篇
外科学   19篇
综合类   124篇
预防医学   40篇
药学   27篇
  1篇
中国医学   31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5 毫秒
91.
实用封闭式负压引流治疗难愈性创面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实用封闭式负压引流治疗难愈性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 8例慢性创面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 8例,采用实用封闭式负压引流治疗;对照组4 0例,采用普通换药治疗。比较2组创面进入红期所需时间、治疗1周时的创面愈合率及创面愈合时间。结果治疗组治疗1周时的创面愈合率高于对照组(P0.0 5),治疗组创面进入红期所需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均P0.0 5)。结论实用封闭式负压引流治疗难愈性创面效果优于普通换药,可促进创面愈合,使用方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2.
目的探讨改良封闭负压引流疗法治疗压力性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6~2008年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骶尾部压力性溃疡患者32例,分为治疗组15例和对照组17例,治疗组采用改良封闭负压引流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聚维酮碘换药治疗。观察两组压力性溃疡创面的愈合情况,并分别于治疗前,治疗8周采用压力性溃疡PUSHTool3.0评分评估两组压力性溃疡创面。结果治疗4周时,治疗组创面局部新鲜肉芽组织生长,创缘有新生上皮爬行覆盖创面,而对照组创面局部仍有坏死组织覆盖,创缘上皮爬行不活跃。治疗8周时,治疗组创面上皮化和肉芽组织生长进一步增加,优于对照组。治疗8周时PUSHTool评分治疗组(8.53±4.88)低于对照组(11.06±3.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较之传统换药方法,改良封闭负压引流疗法更有利于创面肉芽组织的生长和上皮化,从而促进压力性溃疡创面的愈合。  相似文献   
93.
目的观察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HuEPO)对戊四氮(PTZ)点燃的癫痫持续状态(status epilepticus,SE)的SD大鼠海马神经元磷酸化蛋白激酶B(p-PKB/p-Akt)和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9(Caspase-9)表达的影响,应用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抑制剂LY294002进一步探讨rHuEPO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PTZ点燃大鼠SE模型,将175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腹腔注射)、PTZ组(腹腔注射PTZ点燃SE发作后30min腹腔注射生理盐水)、rHuEPO组(SE发作后30min腹腔注射rHuEPO5000U/kg)、LY294002组(SE发作后10min脑室注射5μlLY294002,SE发作后30min腹腔注射rHuEPO5000U/kg)、二甲基亚砜(DMSO)组(SE发作后10min脑室注射5μlDMSO,SE发作后30min腹腔注射rHuEPO5000U/kg),并给予相应处理。检测大鼠行为学和脑电图的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p-Akt、caspase-9的表达,RT-PCR方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caspase-9mRNA的表达;Westernblot...  相似文献   
94.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并发脑出血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MHD并发脑出血患者27例(MHD组),并与同期住院的无慢性肾脏病的脑出血患者30例患者(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分别检测两组患者的血红蛋白、血小板、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清清蛋白(ALB)、血尿素氮、肌酐及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等。结果 MHD组昏迷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HD组TC、TG及hs-CRP水平高于对照组,血红蛋白、血小板、ALB、HDL-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HD组总病死率为51.9%,高于对照组的26.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6h内MHD组的病死率为37.0%,高于对照组的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HD患者并发脑出血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其中,微炎症起着重要的作用;发病后病死率高,易昏迷,预后差,积极预防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5.
长期以来普遍认为恶性肿瘤是由破坏细胞正常生长调节的多种基因突变引起的,但随着对恶性肿瘤发病机制研究的深入,发现端粒酶的激活是恶性肿瘤发生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96.
目的:探讨改良的封闭式负压引流术(VAC)治疗体表慢性溃疡创面的疗效。方法:采用改良的VAC治疗321例体表慢性溃疡患者,严格清创,根据创面的情况修剪医用海绵,将带侧孔的引流管插入海绵,用海绵敷料填塞创面,再用手术薄膜封闭敷料和创面,最后连接负压引流瓶及负压源(采用20kPa的负压),使负压作用于创面,连续予负压封闭治疗24~72h后更换敷料1次,创面长出新鲜肉芽后进行植皮手术或直接缝合作为临床观察终点,分析疗效。结果:321例患者显效320例(99.6%),有效1例(0.4%)。321例经手术后创面全部愈合。其中压力性溃疡新鲜肉芽形成所需时间为30~96d,中位时间45d,无任何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结论:改良VAC治疗体表慢性溃疡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97.
长期深静脉留置导管在血液透析中的临床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稳定可靠的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的首要条件,对于血管条件差而无法建立动静脉内瘘患者而言,带涤纶环的深静脉留置导管是较理想的选择.作者2004年8月~2010年4月对32例患者行长期深静脉留置导管,达到充分血液透析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8.
目的研究急性运动性轴索型神经病(AMAN)的易感性与HLA-A、-B等位基因分型的关系,探讨AMAN患者免疫遗传的特点. 方法用改良快速盐析法自研究对象静脉血中抽提基因组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顺序特异性引物法(PCR-SSP)对33例AMAN患者和132例健康人进行HLA-A、-B位点等位基因分型. 结果发现AMAN组HLA-B15、-B35频率升高,RR(relative risk)值分别为4.09和7.08.Pc分别为0.015和0.0008. 结论 HLA-B15、-B35与AMAN的易感性可能有关联.  相似文献   
99.
【摘要】目的:探讨成人散发型神经元核内包涵体病(NIID)的MR表现特点并文献复习。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成人散发型NIID的临床表现、MR表现及皮肤病理学特征,并综述多篇文献报道的NIID的影像特点。结果:8例NIID患者临床表现为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痴呆,共济失调等。头颅MR主要表现为:7例(7/8)扩散加权成像(DWI)皮层下皮髓质交界区曲线样高信号,8(8/8)例均可见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AIR)侧脑室旁脑白质对称性高信号,6(6/8)例可见胼胝体DWI及FLAIR序列高信号,2(2/8)例外囊DWI线样高信号,4(4/8)例脑萎缩,FLAIR序列小脑蚓部旁白质区及小脑中脚高信号分别占2例(2/8)。6例皮髓质交界区高信号的ADC值均低于深部脑白质的ADC值。皮肤组织病理学发现皮肤的脂肪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及汗腺细胞核内均含有嗜酸性包涵体。结论:成人型NIID的MR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尤其是对称性脑白质变性及DWI序列上大脑半球皮髓质交界区"绸带样"高信号、结合皮肤活检发现细胞核内嗜酸性包涵体可以提示NIID的诊断。  相似文献   
100.
一种新型负压引流装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型的负压引流装置的结构,使用方法和性能特点,该装置主要特点是有双单向阀装置和引流液排放管,解决了临床常见的引流液逆流问题,使用非常方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