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1篇
  免费   59篇
  国内免费   43篇
基础医学   62篇
临床医学   42篇
内科学   310篇
皮肤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52篇
外科学   36篇
综合类   93篇
预防医学   71篇
药学   26篇
  1篇
中国医学   15篇
肿瘤学   2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 毫秒
91.
为了解CCR5Δ32 基因突变在中国本土人群基因组中的分布,初步评估我国人群对HIV-1 感染的遗传易感性,用PCR扩增、Southern 杂交和DNA 测序等分子生物学方法对915 名中国人来源的基因组DNA中CCR5Δ32 基因突变进行了检测。结果发现,所有被检测的个体绝大多数均表现为CCR5 w t/w t纯合子等位基因型,仅检测到两例个体为突变的杂合子CCR5w t/Δ32 基因型,而未见到有突变的CCR5Δ32/Δ32 纯合子的个体。上述初步结果提示:在我国人群中,CCR5Δ32 基因突变率很低(约为0.2% ),所以我国绝大多数人群对NSI嗜巨噬细胞的HIV-1 株感染的遗传易感性较高  相似文献   
92.
目的 调查中国汉族人群中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1(HIV 1)感染相关的CCR5△ 32、CCR2 6 4I和SDF1 3’A等位基因突变频率和多态性的特点。方法 以 12 5 1例汉族人群为研究对象 ,应用PCR、PCR/RFLP(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 )和DNA直接测序等方法进行检测 ,并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发现中国汉族人群中存在CCR5△ 32等位基因突变 (均为杂合子基因型 ) ,突变频率为 0 .0 0 119,和西欧及美国白人相比 ,中国人群中CCR5△ 32基因突变频率极低 ,而CCR2 6 4I和SDF1 3’A基因突变频率相对较高 ,分别为 0 .2 0 0 2 3和 0 .2 872 3。结论 中国汉族人群的CCR5△ 32、CCR2 6 4I和SDF1 3’A等位基因的突变和多态性特点 ,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由于CCR5△ 32突变率低 ,中国汉族人群对性接触传播的HIV 1病毒 (R5 )株可能有较大的遗传易感性  相似文献   
93.
膝关节镜术后关节内用药止痛临床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关节内用药止痛进行比较。方法 :选X线及关节镜下诊断为Ⅱ、Ⅱ 期骨性关节炎患者术后随机注入 1mg吗啡、0 .5 %布比卡因 10ml、5mg地塞米松、透明质酸钠 2 5mg或 10ml生理盐水 ,在术后第 1、第 2、第3天及第 15天记录疼痛评分 (按Ventafridda所设计表 ) ,结果用 q检验。结果 :术后第 1天各组疼痛评分如下 :生理盐水 17.0 0± 1.0 5 ,布比卡因 3 .70± 1.42 ,地塞米松 2 .30± 1.16 ,透明质酸钠 1.70± 1.2 0 ,吗啡 1.6 0± 0 .70。结论 :吗啡、布比卡因、地塞米松、透明质酸钠均有止痛作用 ;而透明质酸钠对关节软骨具有保护作用 ,所以从远期效果看 ,透明质酸钠是关节镜术后最佳的止痛药物。  相似文献   
94.
树突状细胞与肝脏疾病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免疫反应的产生首先是由抗原提呈细胞(antigenpresenting cells,APC)捕获抗原,经其加工处理后将抗原信息传递给T,B淋巴细胞,从而引发一系列的特异性免疫应答.APC包括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巨噬细胞(MΦ)、B细胞等,其中DC是人体内最具潜能的抗原提呈细胞(APC),能在体内外直接激活纯真(naive)T细胞,提呈抗原给MHC-Ⅰ类限制性CD8+和MHC-Ⅱ类限制性CD4+T淋巴细胞,诱导特异性免疫应答[1-6].  相似文献   
95.
肝癌的发生和发展是一个多阶段的复杂过程,其中可能涉及多种基因[1-4].因此肝癌的基因治疗应针对多种基因[5,6],从多个环节控制肿瘤的发生和发展[7-9].GM-CSF和B7-1是免疫反应中的重要细胞因子和共刺激分子,已经在癌症治疗中有所应用[10-12].  相似文献   
96.
目的 调查HIV-1感染相关的等位基因CCR5A32、CCR2b-64I和SDF1-3A在我国新疆维吾尔族人群中的频率和多态性分布。方法 随机采集血样,提取基因组DNA。经PCR或PCR-RFLP分析,计算突变基因频率;并对其群体分布、性别分布和三者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CCR5△32频率为3.48%,CCR2b-64I为19.45%,SDF1-3A为20.41%。三种突变等位基因群体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性别之间无差异;任何两个基因之间也未发现连锁性。结论 维吾尔族人的SDF1-3A基因突变频率接近于高加索人,CCR2b-64I基因频率则与汉族人相似,CCR5△32高于汉族人低于高加索人,与中亚地区少数民族接近。在维吾尔族人群中以上三种等位基因与艾滋病发病机制和临床预后的关系有待进一步阐明。  相似文献   
97.
98.
SARS患者SARS冠状病毒RNA的动态检出特点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SARS患者各种临床标本的带毒状况,分析SARS冠状病毒(SARS-CoV)在患者体内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设计针对SARS-CoV区和N区的2套引物,应用巢式RT-PCR对84例SARS患者的血、尿、痰、粪便、咽拭子等494份不同发病时间收集的标本进行病毒定性检测,并将PCR产物直接进行DNA序列分析。结果两套引物均能较好地扩增出部分标本SARS-CoV基因的特异性片段。在所有标本中痰液阳性检出率最高,联合检测多种标本或同时应用两套引物进行PCR扩增可明显提高标本阳性检出率。跟踪观察发现,SARS患者发病第2周时PCR阳性检出率最高,第3~4周次之,但各种标本阳性检出率的动态变化不尽相同。结论应用巢式RT-PCR进行SARS早期诊断和检测是一种可行的方法,针对SARS-CoV基因组不同区域设计多对引物,联合检测多种临床标本可明显提高阳性检出率;研究SARS-CoV的检出变化特点将为SARS的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99.
目的 分析经治HIV-1感染者CD8细胞分化及激活特征,探索其与趋化因子CXCL9/10/11及CD4/CD8细胞比值的关系。方法 入组33例ART时间大于2年且血浆VL小于20拷贝/mL的HIV-1感染者以及15例健康对照,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CD8细胞分化和激活水平,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CXCL9/10/11水平,随后分析CD8细胞分化、激活水平和血浆CXCL9/10/11水平以及CD4/CD8细胞比值的相关性。结果 与健康对照相比,经治HIV-1感染者幼稚CD8细胞占比(中位数9.6%vs. 28.6%,P=0.004)显著降低,而效应记忆CD8细胞占比(中位数36.9%vs.7.0%,P<0.000 1)及HLA-DR+CD38+CD8细胞占比(中位数7.4%vs. 3.3%,P<0.000 1)显著升高。在经治HIV-1感染者中,HLA-DR+CD38+CD8细胞占比与CXCL9(r=0.477,P=0.005)和CXCL11(r=0.402 9,P=0.020 1)水平显著正相关,效应CD8细胞占比与CXCL9(r=0.581 9,P=0.000 4)、CX...  相似文献   
100.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HIV感染的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慢性HIV感染的安全性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在解放军第三〇二医院就诊的30例慢性HIV感染者,通过静脉输入3×107个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每月1次,共治疗3次。在治疗前和第1次治疗之后的第1、2、4、8、12、24、48周检查血常规和生化等指标。结果除少部分患者在治疗后出现轻微发热外,未发现其他不良反应。治疗1年期间随访未发现血常规和肝肾功能较治疗前有显著异常。结论针对慢性HIV感染者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为进一步开展相关的治疗和机制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