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60篇
特种医学   29篇
综合类   8篇
药学   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1.
目的采用介入封堵方法成功治愈2例主肺动脉间隔缺损患者。方法患儿2例,男女各1例,年龄为8岁和5岁。有运动性心悸气短病史,查体无发绀和杵状指,胸左第2~3肋间有连续性机器样杂音,肺动脉瓣区第二音增强分裂,周围血管征阳性。心电图均显示左心室肥厚;X线胸片肺血多,肺动脉段突出,心胸比值分别为0.72和0.55;超声心动图示左房左室内径增大,升主动脉有异常血流束,二尖瓣关闭不全。结果右心导管检查,肺动脉压增高分别为60/35 mm Hg和43/18 mm Hg,肺动脉有左→右分流,分流量占肺循环血流量的47.3%和53.91%;升主动脉造影见升主动脉左前侧壁与肺总动脉间有异常交通,测量缺损内径6 mm和5 mm,长5 mm。分别选择Amplatzer10/12型号蘑菇伞和国产室间隔缺损大小边10mm封堵伞进行封堵。重复升主动脉造影,未见造影剂分流,复测肺动脉压力下降至正常,听诊连续性杂音消失。术后复查超声心动图无分流,痊愈出院。术后随访8年和1年症状完全消失,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和胸部X线片均正常。结论主肺动脉间隔缺损是较为罕见畸形,约占先天性心脏病的0.2%~0.6%。分为三种类型,Ⅰ型为近端缺损,即缺损位于乏氏窦上方;Ⅱ型为远端缺损;Ⅲ型:整个主肺动脉间隔缺损。采用介入法治疗应该慎重选择Ⅰ型和Ⅱ型呈细管状缺损者,与动脉导管未闭相比,缺损多较偏大,常伴有肺动脉高压。封堵器选择以解剖畸形改变而定,可选用蘑菇伞或室间隔缺损大小边伞封堵,介入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2.
目的 探讨老年房间隔缺损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行经导管封堵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入选2000年5月至2010年6月行经导管封堵治疗的(64.5±3.8)岁房间隔缺损患者82例.经导管封堵术中行右心导管检查.术后1d、1个月、3个月和6个月进行随访.分析老年房间隔缺损患者的临床特征,观察房间隔缺损封堵前后肺动脉压及心功能的改变情况.结果 82例房间隔缺损患者中,合并肺动脉高压37例,发生率为45.1%.封堵前的右心导管检查显示,患者肺动脉收缩压为(44.1±12.4)mm Hg(1 mm Hg=0.133 kPa),肺动脉平均压为(25.2 +6.8)mm Hg.1例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不适宜经导管封堵治疗,其余81例均成功行介入治疗,无手术相关并发症.36例封堵成功的肺动脉高压患者肺动脉收缩压由术前的(52.7±10.3)mm Hg下降至术后的(31.8 +6.3)mm Hg(P<0.05),肺动脉平均压由术前的(30.9±4.7) mm Hg下降至术后的(21.8±3.4) mm Hg(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1d、1个月、3个月和6个月NYHA心功能分级改善.术后新发心房颤动6例.结论 老年房间隔缺损患者通常合并肺动脉高压.只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和规范操作,经导管封堵治疗老年房间隔缺损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3.
84.
2001-06~2003-11我院应用美国AGA公司制作的新型Amplatzer封堵器关闭室间隔缺损(VSD)65例,本文通过封堵前心电图表现和封堵后心电图变化,从心电学角度评价VSD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85.
主动脉-左心室隧道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心血管畸形,发生率不到先天性心脏病的0.1%。我院16000余例心导管检查术中仅发现4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6.
冠状动脉瘘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以往均采用手术治疗,近年来我院采用介入方法封堵冠状动脉瘘6例获得成功。现就术前及术后的心电图作一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87.
影响法洛四联症患者存活的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分析影响法洛四联症患者存活的因素。方法 :对 2 134例法洛四联症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住院时年龄分儿童组和成人组 ,成人组 (≥ 15岁 ) 4 6 0例 ,儿童组 (<15岁 ) 16 74例。通过症状、体征、X线胸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和心血管造影资料分析 ,观察其临床表现特点。结果 :经统计学处理发现低氧发作、右室流出道狭窄的严重程度、左心室发育不良和并存的其它心脏畸形的发生率 ,儿童组显著高于成人组 (P<0 .0 1) ,而肺动脉瓣下室缺的发生率 ,成人组则显著高于儿童组 (P<0 .0 1)。结论 :低氧发作 ,右室流出道狭窄的范围及程度 ,室缺位置 ,左室大小和并存畸形是影响法洛四联症患者存活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8.
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穿孔介入治疗成功一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间隔穿孔占心肌梗死的0 5 %~2 % ,单纯药物治疗死亡率90 % ,手术死亡率2 5 %~5 0 % ,我们用介入治疗方法封堵室间隔穿孔成功一例,现报告如下。患者,女性,74岁。因胸闷、心悸、气短2个月入院。2个月前在外院诊断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并室间隔穿孔,用药物治疗症  相似文献   
89.
目的:调查和描述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门诊患者的分布特征。方法: 从2005年1月起,由先心病内科专家门诊负责,对先心病明确诊断的初诊患者连续登记至2011年1月,共11 780例,由26种畸形组成。统计分析26种先天畸形构成比以及其中8种常见畸形(VSD、ASD、PDA、TOF、PS、AVSD、AS、TGA)在婴幼儿、儿童和成年人等阶段比例和单病种先心病中不同年龄段所占比例;4种常见先心病(VSD、ASD、PDA、AS)的3种并发症(肺动脉高压,心房颤动,感染性心内膜炎)呈现特点。结果: ①不同年龄段疾病构成比不同, VSD,TOF和TGA婴幼儿期明显高于成年人,VSD,TOF和TGA在婴幼儿和成人比例分别为53.8%和26.6%,8.6%和2.5%,5.1%和0.2%,而ASD和AS则成年人显著高于婴幼儿期,分别为41.1%和5.7%,6.8%和0.4%;②并发症呈现特点:艾森曼格综合征在VSD、ASD和PDA患者中绝大多数系成人,占97%,存活达50岁以上不足10%;心房颤动在ASD比较常见(2.4%),其次是PDA(1.1%),而VSD少见(0.2%);感染性心内膜炎在AS中较常见,发生率为6.1%,VSD和PDA分别为0.52%和0.55%。 结论: 先心病在各种不同年龄阶段的构成比不同;婴幼儿期或儿童期手术可预防致残或影响生活质量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90.
目的:探讨磷酸二酯酶抑制剂西地那非治疗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所致重度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对体-肺分流型CHD所致重度PAH患者33例给予西地那非治疗6个月。以6分钟步行距离试验、心电图、心脏X线、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右心导管、血细胞和血生化检查检测评估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 西地那非治疗6个月后,所有患者6分钟步行距离显著改善(P<0.01),18例(54%)患者自觉症状明显改善,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增加(P<0.05)。右心导管检查示肺/体循环血流量比值明显提高(P<0.01),肺血管阻力(P<0.05),肺/体循环压力比值(P<0.01)和血管阻力比值(P<0.01)明显下降,但有8例(24%)患者肺/体循环血流量比值下降同时肺/体循环血管阻力比值增大。不良反应事件包括脸红(n=3)、头痛(n=2)、鼻充血(n=1),异常阴茎勃起(n=1)等。实验室检查显示红细胞和血红蛋白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而肌酐轻度升高(P<0.05)。结论: CHD并发PAH患者接受西地那非治疗6个月耐受性良好,大部分患者运动耐量和血流动力学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