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18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48篇
预防医学   14篇
药学   15篇
中国医学   21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先证者(Ⅳ10)男,20岁。以自幼肌强直,运动笨拙就诊。自出生后就出现哭啼后难以睁开眼睛,抓握后不能马上伸开,咀嚼食物时第一口困难。上学后症状更加明显,坐立时间长突然站起后不能运动,跑步时不能马上起跑。以上症状遇寒冷、紧张时加重,温暖或反复活动后减轻。至近两年症状有缓解趋势,发作次数减少,程度减轻。查体:心、肺、腹部正常。神智清,智能正常,颅神经无异常,四肢有轻度的肌肥大,  相似文献   
62.
目的: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TAT/HA-BDNF,探讨TAT携带BDNF穿透血脑屏障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可行性。方法:从胚胎脑组织中提取总RNA,经RT-PCR扩增,获得编码人BDNF的全基因序列,经回收、纯化、酶切后连接到含有TAT蛋白转导结构域序列的原核表达载体pTAT/HA上,将重组质粒pTAT/HA-BDNF转化大肠杆菌E.coli DH5α,筛选阳性克隆并酶切鉴定。结果:酶切鉴定及测序显示完全正确,BDNF基因的克隆和表达载体的构建成功。结论:经RT-PCR扩增得到特异性BDNF基因片段并成功构建pTAT/HA-BDNF重组表达载体。  相似文献   
63.
<正>糖尿病足的高致残率是影响糖尿病患者生命质量的主要原因,缺血性糖尿病足患者占糖尿病足患者总数的75%[1],但目前临床上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笔者采用疏血通股动脉加压灌注技术治疗缺血性糖尿病足患者60例,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4.
王海珍  孙聪 《中国肿瘤》2014,23(3):214-217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经胃镜检查病理确诊胃部疾病439例患者,其中慢性浅表性胃炎163例、慢性萎缩性胃炎64例、胃食管反流病47例、胃溃疡79例、十二指肠溃疡54例、胃不典型增生12例和胃癌20例。采用C14呼气实验和快速尿素酶法,二项任意一项阳性均被诊断胃Hp阳性。[结果]胃部疾病439例患者中Hp阳性219例,阳性率为49.89%。胃癌患者的Hp阳性率比慢性胃炎患者Hp阳性率高(65.00%VS43.17%,χ^2=3.850,P=0.043),也比胃食管反流病患者Hp阳性率高(65.00%vs34.04%,χ^2=5.477,19=0.019),但与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比较Hp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65.00%V863.91%,χ^2=0.009,/9=0.925)。60岁以下者,随年龄增长Hp感染率逐渐升高。[结论]胃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溃疡、不典型增生和胃癌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胃癌的危险因素。根除Hp感染治疗可能有助于降低胃癌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65.
王海珍 《河南中医》2013,33(7):1097-1098
目的:观察疏血通不同给药方式治疗缺血性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3月-2012年6月收治的缺血性糖尿病足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采用疏血通静脉滴注的治疗方法;观察组60例,采用疏血通股动脉加压灌注的治疗方法.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平均治疗费用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显著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疏血通股动脉加压灌注治疗糖尿病足与静脉滴注的给药方式相比,能显著降低患者住院时间,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6.
胃镜下置入网状记忆合金食道支架治疗晚期食道癌性狭窄术前,术后,实施并发症护理及健康宣教,疗效显著,均立即消除了因吞咽困难梗阻所致的进食困难,明显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7.
目的:探讨非痴呆帕金森病(PD)患者轻度认知障碍与发病年龄和疾病阶段的关系.方法:将120例非痴呆PD患者按年龄分为年轻组(<60岁,65例)和老年组(≥60岁,55例),再按照病程分为年轻早期非痴呆PD组(33例)、年轻晚期非痴呆PD组(32例)、老年早期非痴呆PD组(27例)和老年晚期非痴呆PD组(28例).将60例正常人按年龄分为年轻对照组(34例)和老年对照组(26例).分别采用简明精神量表(MMSE)、Fuld物体记忆测验(FOM)、语言流畅性测验(RVR)、积木测验(BD)和数字广度测验(DS)评定神经心理学功能.结果:①按照年龄分组,年轻正常对照组与年轻早期非痴呆PD组及年轻晚期非痴呆PD组间各神经心理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老年正常对照组与老年早期非痴呆PD组及老年晚期非痴呆PD组间MMSE、FOM、RVR、BD及D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分别为4.972、5.015、5.078、4.891和4.943,P均<0.05).按照疾病阶段分组,年轻早期非痴呆PD组与老年早期非痴呆PD组间各神经心理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年轻晚期非痴呆PD组与老年晚期非痴呆PD组间MMSE、FOM、RVR、BD及D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2.734、2.926、2.972、2.773和2.741,P均<0.05).②检出51例(42.5%)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非痴呆PD(PD-MCI)患者,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非痴呆PD-MCI患者与认知正常的非痴呆PD患者相比年龄更大,起病更晚,运动损害更为严重.结论:非痴呆PD患者存在认知功能的下降.在非痴呆PD患者中筛查出PD-MCI患者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PD-MCI的发生与非痴呆PD患者年龄和疾病阶段有关.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采样指导对感染性腹泻患者粪便培养检出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5—7月某院肠道门诊符合感染性腹泻诊断标准的173例患者。所有患者自行留粪采样后,均再由专职护士指导后采样;指导前的采样标本为A组,专职护士指导后的采样标本为B组,两组均为173份标本。将两组标本送检志贺菌、肠埃希菌、沙门菌、弧菌等肠道致病菌培养,分别计算致病菌的检出率。结果173例患者中,共检出有致病菌者113例(65.3%),包括志贺菌63例(36.4%)、大肠杆菌21例(12.1%)、沙门菌7例(4.0%)、弧菌属17例(9.8%)、其他菌属5例(2.8%)。两种采样方法的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7.81,P〈0.05),两组致病菌检出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5.61,P〈0.05)。结论采样指导可以有效提高粪便致病菌检出率,为临床诊断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69.
目的: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诊疗临床应用的价值。方法:对有心绞痛、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病人或高度临床怀疑冠心病的病人,Allen试验阳性者给予冠脉造影检查,冠脉造影阳性病人给以支架植入术或者冠脉搭桥手术。研究经桡动脉手术病人的手术成功率以及并发症情况,手术后观测事件发生率等,评价经桡动脉介入手术的安全性、可行性。结果:180例病人有176例行桡动脉穿刺手术诊疗,174例病人造影成功,75例需行介入治疗,73例经桡动脉介入手术成功,仅1例出现术后穿刺点渗血。结论:经桡动脉途径造影创伤小,局部血管出血及并发症少,术后无体位限制。  相似文献   
70.
目的 探究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实施协同护理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冠县中心医院在2019年1月~12月期间86例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43例,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协同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肺功能指标、自我护理能力.结果 护理前组间肺功能指标水平相近(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