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1篇
口腔科学   9篇
临床医学   6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通过对垃圾集装箱的结构和特点进行分析、论证,提出如何合理选择原材料,以便满足设计要求。设计上采用纤维增强塑料箱板和金属框架混合型结构形式。可解决耐腐蚀、耐冲击、耐磨、易变形、箱板和框架连接等问题。由于加入填料,改善了性能,降低成本,提高了力学性能,同时在阻燃问题上选择合理组份材料,调整配方组份和含量,添加阻燃剂,使氧指数达到26%,起到了一定的阻燃效果。  相似文献   
62.
正颌外科技术在颌面部陈旧性骨折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正颌外科技术在颌面部陈旧性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以寻找恢复面部外形和正常咬合关系的方法.方法:对20例颌面部陈旧性骨折患者,术前经三维CT重建、头影测量分析、模型外科等确定截骨部位及手术方案.对有咬合关系错乱者,制作定位咬合导板,然后采用正颌外科技术在预定部位截骨或截开错位愈合骨段.恢复骨段连接、咬合关系及面形后,予以坚强内固定.结果:20例患者术后均恢复了正常面形,咬合关系满意,其中4例行上颌骨截开者,上颌骨前外侧壁发生骨不愈合,2例出现口腔上颌窦瘘.结论:利用正颌外科设计程序和截骨手段结合坚强内固定技术治疗颌面骨陈旧性骨折,在将错位骨愈合的骨段重新复位或设计骨段移动到位的情况下,可恢复良好的面部外形和最大限度地改善咬合关系.  相似文献   
63.
目的 探讨0.25%布比卡因等比重液腰.硬联合阻滞在高龄患者下肢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 选择90例高龄下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为0.25%布比卡因等比重液腰-硬联合麻醉组,B组为硬膜外组,比较两组病人麻醉效果和麻醉手术中的生命体征的变化.结果 A组麻醉优良率100%,明显高于B组;麻醉起效时间A组明显短于B组;A组血流动力学明显比B组稳定,A组术中出现低血压、用升压药的情况明显少于B组;术后均无头痛病例出现.结论 0.25%布比卡因等比重液腰-硬联合阻滞应用于高龄患者下肢手术,不仅麻醉效果满意,而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64.
目的 探讨在弹道碎石术中应用七氟烷非气管插管静脉吸入复合全麻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A组病人予氯胺酮诱导,氯胺酮、丙泊酚维持麻醉.B组以小剂量芬太尼、丙泊酚诱导,以2.5%的浓度七氟烷再进行吸入诱导和维持麻醉,行紧闭循环自主呼吸,两组病人均插入鼻咽通气道预防上呼吸道梗阻.结果 A组病人血压、心率明显增高,术中部分病人肢体抽动,术毕停药后20~30 min 苏醒,个别病人苏醒时间甚至更长,部分病人出现精神症状.B组病人麻醉过程平稳,血压、心率保持稳定,麻醉效果好,停药后5 min 左右即清醒,两组病人均未发生上呼吸道梗阻、胃液反流、误吸等情况.结论 七氟烷非气管插管静脉吸入复合全麻是安全有效的,完全适合在弹道碎石术中应用.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口腔内有活动性出血的清醒病人经口在光棒引导下行气管插管的应用价值。方法 15例术前患者口腔内活动性出血,考虑静脉诱导行气管插管困难,静脉予芬太尼0.05~0.1 mg、氟哌利多2.5~5 mg缓慢静脉推注,用1%丁卡因行喉腔表面麻醉,再予2%丁卡因2 ml行环甲膜穿刺,在清醒、镇痛条件下,经口或经鼻在光棒引导下行气管插管。结果 15例患者中,12例患者一次性顺利插管成功,3例患者经调整导管位置后反复2~3次内置管成功。结论清醒经口在光棒引导下行气管插管适用于口腔活动性出血,无法行常规静脉诱导行气管插管的急诊病人,插管期间患者无明显不适,能保留自主呼吸,避免误吸,以及能较好配合麻醉医师,能让麻醉医师有充足的时间对困难气管进行处理,是口腔活动性出血困难气道处理中较为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