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1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25篇
特种医学   22篇
外科学   154篇
综合类   66篇
预防医学   15篇
药学   21篇
  1篇
中国医学   25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探讨瘦素、脂联素在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发生及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以高脂高胆固醇饲料喂养制作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模型,设立正常对照组和模型6周组、12周组、18周组。测量动物的体重、肝重,常规HE染色观察肝脏病变,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和肝组织瘦素和脂联素含量。结果病理学观察显示:模型组6周末呈现单纯性脂肪肝,12周末符合脂肪性肝炎表现,18周末呈现肝硬化;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血清瘦素含量从6周末开始显著升高,12周末达最高,18周末又回降,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肝组织炎症活动度(HAI)变化趋势与之相同,且二者呈显著正相关;模型组血清脂联素6周末开始呈显著梯度下降趋势(P<0.05),肝组织羟脯氨酸(Hyp)含量变化趋势与之相反,两者呈显著负相关。结论在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血清瘦素升高可能加速单纯性脂肪肝向脂脂性肝炎的转化,而血清脂联素稳定可能抑制肝纤维化的进展。  相似文献   
52.
目的:利用CT的能谱成像(gemstone spectral imaging,GSI)技术能够牛成新的物质密度图像的能力,评价GSI方法测定物质内碘含量的可信度和准确性.方法:将含碘对比剂溶液用蒸馏水分散成18种小同的浓度,使用GE公司宝石CT(discovery CT750 HD)GSI扫描模式,选择FOV=25cm,层厚=0.625mm,球管旋转速度分别为0.6s/车专、0.8s/转、1.0s/转,图像利用GSI Viewer浏览器处理,测量溶液中的碘含量.采用Pear-son相父分析和配对t榆验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GSI扫描模式0.6s/转、0.8s/转、1.0s/转三组碘浓度测量值与碘含量真实值之间均具有明显相关性(r均为0.999,P均为0.000);各组测量值与碘含量真实值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大于0.05).结论:宗石CT具有能谱成像能力,能准确地反映不同浓度溶液的碘含量,可以用于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53.
目的:比较免充气腋径路腔镜与传统开放甲状腺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20年7月瑞金医院卢湾分院普外科行单侧甲状腺全切除术的病人资料,按照手术方式分为两组,96例免充气腋径路腔镜单侧甲状腺手术(腔镜组)和232例传统开放单侧甲状腺手术(开放组)。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恢复相关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腔镜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开放组[(168±23) min比(95±18) min,P=0.022],术中喉返神经识别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0.0%比99.1%,P=0.138),上、下甲状旁腺识别率腔镜组显著高于开放组(98.0%比97.0%;95.8%比99.1%,P=0.003、0.028)。术后首日引流量腔镜组显著高于开放组[(42±22) mL比(25±10) mL,P=0.006],术后住院天数长于开放组[(2.8±0.6) d比(1.8±1.2) d,P=0.016],住院费用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 186±1 015)元比(12 632±1 456)元,P=0.365],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4%比9.1%,P=...  相似文献   
54.
目的了解腹腔镜手术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选择性胆囊切除术的病人分成两组,开腹胆囊切除(OC)组2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LC)组40例,于术前1 d,术终、术后第1、2、3天检测血WBC、IgG、IgM、IgA、C3、SIL-2R、IL-6、CD3、CD4,分析它们的变化.结果围手术期血WBC及IL-6的变化OC组明显大于LC组,免疫球蛋白IgG、IgM、IgA和补体C3、SIL-2R及CD3、CD4的变化不明显.结论两种手术方法对机体特异性免疫功能无明显影响,对非特异免疫功能的影响OC明显大于LC.  相似文献   
55.
目的 探究比较不同涂布方法对复杂柔性硅胶血管仿体制作质量的影响。方法 基于个性化前交通动脉瘤模型,采用喷涂和旋涂两种方法,制作多例硅胶血管仿体,定量比较两种方法在制作同一血管结构时的厚度增长、周向均匀以及透光性等指标。结果 旋涂法在血管大曲率、变径位置和直管位置处的厚度控制以及厚度均匀性占优,且具有较好的透光性和表面光滑性。旋涂法厚度相对偏差较喷涂法分别降低8.9%、10.8%和16.9%。结论 现阶段旋涂法在制作硅胶仿体模型时较喷涂法具有厚度均匀性优势和透光性优势,在大血管流体力学体外实验领域具有十分可期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6.
目的 了解城市居民的大肠癌筛查知识、信念及行为现状,探讨居民大肠癌筛查参与意愿的影响因素。方法 于2013年7月1-21日,采用完全随机抽样法,在北京陶然亭社区和天桥社区抽取居民600名,其中陶然亭社区330名,天桥社区270名。采用自行设计的访问式问卷,以集中现场调查和入户调查相结合的形式对居民进行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居民的基本情况和大肠癌筛查知信行情况,将问卷填写合格的482名居民纳入研究。结果 居民大肠癌筛查知识的中位得分为9(3)分,其中得分较好、一般、较差的居民数分别为48名(占10.0%)、207名(占42.9%)、227名(占47.1%);平均信念得分为(44±10)分,其中得分较好、一般、较差的居民数分别为245名(占50.8%)、233名(占48.4%)、4名(占0.8%);在大肠癌筛查参与意愿方面,愿意、不愿意、不确定是否参加免费大肠癌筛查的患者数分别为337名(占69.9%)、107名(占22.2%)、38名(占7.9%)。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知识与信念(rs=0.19,P<0.05)、知识与参与意愿(rs=0.12,P<0.05)、信念与参与意愿(rs=0.15,P<0.05)间均呈正相关关系。不同年龄、文化程度、信念得分居民的大肠癌筛查参与意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婚姻状况、职业、家庭人均月收入、医疗保险、知识得分居民的大肠癌筛查参与意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分类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及信念得分对居民大肠癌筛查参与意愿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城市居民的大肠癌筛查知识、信念、行为水平均有待提高,性别、年龄及筛查信念是居民大肠癌筛查参与意愿的影响因素。应以知信行理论为基础,制定干预措施,提高居民大肠癌筛查的知识和信念水平,从而改善其筛查行为。  相似文献   
57.
目的 探讨腹腔镜辅助直肠全系膜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 1 998年 2月~ 2 0 0 3年 6月本院行腹腔镜直肠全系膜切除术的低位或超低位直肠癌病人 ,收集手术、术后病理学结果及术后并发症和恢复情况的临床资料 ,进行分析和讨论。结果 共有 76例接受腹腔镜直肠全系膜切除术。平均手术时间为 1 78.6± 4 9.9min(90~ 35 0min) ,术中平均出血量为 77.4ml(1 0~ 6 0 0ml) ,术后平均住院天数为 1 7.7± 1 2 .0d(6~ 6 7d) ,肠道功能恢复的时间平均为2 .8d。肿块距下切端平均为 3.35 2± 1 .0 6 2cm(2 .0~ 5 .0cm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 1 8.4 %。无手术死亡率。中转开腹手术 7例 (9.2 1 % )。总保肛率为 6 3.1 6 %。结论 腹腔镜直肠全系膜切除术能够达到和符合TME的原则 ,治疗低位、超低位直肠癌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8.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切口肿瘤种植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后切口肿瘤种植的诊断治疗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分析1994年1月至2003年12月诊治LC术后切12肿瘤种植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LC 10 865例术后发生切口肿瘤种植4例(0.037%),表现为剑突下戳孔处质硬肿块,病理证实为转移性腺癌,但无法找到原发病灶。行肿块扩大切除后辅以局部放疗及全身化疗,分别随访40、20、10、1个月,1例在发现切口种植后3月因肿瘤远处转移死亡,1例在发现剑突下肿块后4月脐孔戳口处又见转移性腺癌,手术探查可见腹膜肿瘤种植,另2例未见肿瘤复发及转移。结论:LC术后切口肿瘤种植发生率低,但预后差,传统胆囊病理检查可漏诊原发癌灶。认识其临床表现与发病机制,有利于更好地指导临床工作。  相似文献   
59.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中γ-synuclein基因的表达与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修饰之间的关系,以及γ-synuclein基因去甲基化水平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半定量RT-PCR法检测30例结直肠癌和相应癌旁组织中γ-synuclein基因的表达及去甲基化试剂5-杂氮-2'-脱氧胞苷(5-Aza-C)干预对结直肠癌细胞COLO205、LoVo和SW480的γ-synuclein基因表达的影响.采用亚硫酸氢盐修饰测序(BSP)法检测5-Aza-C处理前后CpG岛的甲基化情况.采用巢式甲基化PCR(NMSP)及实时荧光定量MSP法检测67例结直肠癌组织和30例相应癌旁组织中γ-synuclein基因的甲基化状态,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γ-synuclein mRNA的表达水平0.66±0.34,高于相应癌旁组织的0.45±0.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5-Aza-C处理后,COLO205、LoVo和SW480细胞γ-synuclein mRNA表达水平明显上升,同时γ-synuclein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的甲基化水平明显降低.80.0%(24/30)的结直肠癌组织和50.0%(15/30)的相应癌旁组织的γ-synuclein基因被去甲基化,结直肠癌组织中γ-synuclein基因去甲基化的趋势明显强于相应癌旁组织(P=0.030).γ-synuclein基因的去甲基化水平与结直肠癌的淋巴结转移、临床病理分期及远处转移有关.结论 结直肠癌中γ-synuclein基因的上调表达与启动子区CpG岛的去甲基化状态有一定关联,γ-synuclein基因的去甲基化水平有望成为结直肠癌患者判断预后的潜在标志物.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治疗早期和进展期胃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2004年2月至2010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外科收治的209例行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胃癌病人的临床和手术资料。结果:腹腔镜辅助远端胃切除术170例,近端胃切除术9例,全胃切除术30例;腹腔镜下D1+α淋巴结清扫37例,D1+β淋巴结清扫32例,D2淋巴结清扫140例。手术时间为(218.3±54.4)min,术中出血量为(201.2±188.1)mL。手术近、远端切缘距离为(4.5±2.0)cm和(4.6±2.1)cm,淋巴结清扫数目为(19.1±9.7)枚。早期胃癌和进展期胃癌淋巴结获取数分别为(16.4±8.4)枚和(21.9±10.2)枚。25例(11.9%)病人发生吻合口漏、腹腔内出血、小肠梗阻等并发症。根据术后病理分期:ⅠA期病人100例(47.8%),ⅠB期病人21例(10.0%),ⅡA期病人8例(3.8%),ⅡB期病人31例(14.8%),ⅢA期病人13例(6.2%),ⅢB期病人18例(8.7%),ⅢC期病人18例(8.7%),中位随访时间31(2~60)个月,死亡率15.8%(33/209),肿瘤复发率16.3%(34/209),病人5年总体生存率80.9%,5年无病生存率79.6%。结论: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治疗进展期胃癌,与早期胃癌一样安全可行,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能达到肿瘤根治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