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探讨钢板结合形状记忆合金弓齿钉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6月至2010年10月收治15例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其中男10例,女5例;年龄25~65岁,平均43.3岁。受伤原因:车祸伤8例,高处坠落伤5例,重物砸伤2例。按Schatzker分型为V、Ⅵ型。均采用锁定钢板结合形状记忆合金弓齿钉内固定治疗。结果 1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3~30个月,平均21个月。全部病例均获得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3.2个月。按照R asm ussen胫骨髁部骨折膝关节功能评分,本组优5例,良8例,可2例,优良率86.7%。结论钢板结合形状记忆合金弓齿钉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复位满意,固定牢靠,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可选择的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2.
目的:观察经皮撬拨复位双克氏针内固定联合石膏托治疗儿童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7年6月至2008年12月,采用经皮撬拨复位双克氏针内固定联合石膏托治疗儿童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27例。男18例,女9例;年龄6~12岁,平均8.1岁。伸直型15例,屈曲型12例;尺偏型14例,桡偏型13例。伤后就诊时间0.5~8d,平均3.6d。结果:27例均获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3.5个月。所有骨折均于术后4~6周愈合,平均愈合时间4.5周。未出现内固定物松动和骨折再移位,无Volkmarm挛缩、针眼或深部感染、尺神经损伤、骨化性肌炎等并发症。术后发生肘内翻畸形2例,但内翻角均不超过15°,可能为过早拆除外固定和不适当功能锻炼所致。按Flynn标准评定,结果优19例,良5例,可2例,差1例。结论:C形臂X线机透视下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不稳定肱骨髁上骨折手术创伤小,固定可靠,可以获得良好的肘关节功能和外形。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微创撬拨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2008年8月至2010年3月,应用透视下微创撬拨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15例16足,按Sander骨折分型,Ⅱ型9足,Ⅲ型6足,Ⅳ型1足。结果手术均成功,术后Bohler角恢复到20°~40°,平均(32.2±7.1)°。Gissane角恢复到100°~130°,平均(120.2±7.7)°,跟骨宽度均恢复正常。切口均Ⅰ期愈合,无切口感染及皮肤坏死等并发症。15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6个月,平均18个月,骨折均愈合。按Marylandt评分,优8例,良5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81.25%。结论采用撬拨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可获得良好的复位和可靠的固定,是一种经济有效、易于推广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4.
55.
目的 调查肌萎缩侧索硬化病(ALS)患者的社会支持、焦虑和抑郁状况,探讨影响因素,为有针对性地采取护理措施,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使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为评定工具,对56例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社会支持和焦虑、抑郁发生率的状况进行调查.运用SPSS 16.0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肌萎缩性侧索硬化患者获得的社会支持总分为24~53分,平均分为(39.36±6.15),高于国内常模(P〈0.05).患者焦虑、抑郁的发生率分别为26.79%和33.93%.结论 患者社会支持的整体状况较好,能得到较好的社会支持,社会支持较好的患者产生抑郁和焦虑症状的概率相对较低.要多关注女性、高年龄、低文化程度、农民及普通工作患者的社会支持状况. 相似文献
56.
57.
目的:分析镍钛-聚髌器结合Herbert螺钉及钢缆治疗髌骨下极粉碎性骨折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2008年3月至2010年6月,采用镍钛-聚髌器结合Herbert螺钉及钢缆治疗髌骨下极粉碎性骨折34例,男19例,女15例;年龄22~75岁,平均38.6岁。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同时定期随访,并对膝关节功能恢复进行评定。结果:所有患者获随访,时间7~20个月,平均13.5个月,所有骨折获得解剖复位。疗效评定按照Bstman等临床评分系统评分如下:总分28.43±2.34,其中优(28~30分)21例,良(20~27分)13例,差(<20分)0例。结论:镍钛-聚髌器结合Herbert螺钉及钢缆是治疗髌骨下极粉碎性骨折的有效方法,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8.
疼痛是癌症患者最常见且难以控制的症状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患者存在对癌痛知识知晓水平低,对疼痛管理的主动性与参与度欠佳,自我管理能力不足等问题,因此需要开展癌痛患者居家自我管理,加强患者癌痛知识应对教育,发挥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使其对癌痛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本文就癌痛患者居家自我管理的支持方式进行综述,以...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顶弧角的测量与髋臼骨折治疗方案选择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术前测量并记录48例髋臼骨折骨盆正位片、髂骨斜位片、闭孔斜位片上的顶弧角度数,同时对比患者最终治疗方案(手术组与非手术组)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二者相关性。结果手术组骨盆正位片上测量平均顶弧角为(14.5±7.8)°,非手术组(42.1±12.5)°,依据Matta评价标准(中顶弧角<30°):敏感性100%,特异性92.1%;手术组髂骨斜位片测量平均顶弧角为(21.3±8.4)°,非手术组(50±14.2)°,依据Matta评价标准(前顶弧角<40°):敏感性100%,特异性92.1%;手术组闭孔斜位片测量平均顶弧角为(23.2±8.9)°,非手术组(52.3±13.6)°,依据Matta评价标准(后顶弧角<50°):敏感性100%,特异性88.6%。结论顶弧角的大小与是否采取手术治疗有较大的相关性,可以作为临床医生判断髋臼骨折预后与治疗方案选择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60.
<正>损伤控制骨科学(damage control orthopaedics,DCO)是针对于骨科严重多发创伤病人治疗的一种原则[1]。骨盆骨折系高能量损伤所致,常伴有严重多发伤,如失血性休克、腹腔脏器破裂、皮肤剥脱伤等。骨盆骨折合并会阴部、下肢大面积皮肤剥脱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