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8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26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9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干细胞移植后可以通过分化为心肌细胞、减少心肌重构等方面发挥改善心功能的作用。观察急性心肌梗死后进行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对相关细胞因子的调节作用,探讨干细胞发挥改善心脏重构的可能机制。方法:实验于2006-01/2007-02在福建省高血压研究所完成。①实验材料:清洁级SD大鼠由上海实验动物公司提供。②实验方法:取SD大鼠骨髓,分离出单个核细胞,以DAPI标记骨髓单个核细胞。取体质量200~250g雄性SD大鼠24只,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后,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从股静脉注入同种异体大鼠骨髓单个核细胞1.0×107,对照组注入等量的生理盐水。③实验评估:于移植后4周采用免疫组组织化学法检测DAPI阳性细胞、肌钙蛋白阳性细胞、基质细胞源性因子1、转化生长因子β及大鼠心功能改变。结果:24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移植后4周实验组基质细胞源性因子1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升高,转化生长因子β表达较对照组下降;实验组在免疫荧光显微镜下可观察到DAPI和肌钙蛋白阳性细胞,心功能较对照组明显改善。结论: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功能的同时伴有基质细胞源性因子1表达增加及转化生长因子β表达下降。  相似文献   
12.
福辛普利和氨氯地平对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和肾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福辛普利和氨氯地平对高血压病患血压和肾功能的影响。方法:40例高血压病患随机被分成2组,福辛普利组(20例,10mg,1次/日),氨氯地平组(20例,5mg,1次/日);疗程24周,治疗前,后观察血压和肾功能变化。结果:(1)两组患治疗后动脉压及蛋白的排泄量均显降低;(2)福辛普利组尚能显提高肾小球滤过率(P<0.05)。结论:福辛普利和氨氯地平均能有效降低高血压病虱的血压及尿蛋白排泄量。福辛普利还有保护肾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易于被外源基因转染,且具有向损伤组织趋化聚集的特性,便于将目的基因导入其中并发挥治疗性作用,可以通过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修复损伤的血管内膜.目的:探讨慢病毒载体介导的血管牛长素1基因修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对大鼠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7-02/2008-05在福建省高血压研究所及福建医大附属第一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材料:4周龄雄性SD大鼠32只,8只用于制备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剩余24只随机分为3组;模型对照组、空载体组、血管生长素1转染组,8只/组.方法:以重组慢病毒为载体构建血管生长素1基因工程干细胞,以绿色荧光蛋白为报告基因,调整细胞密度为(1.0~2.0),1010 L-1.3组大鼠均采用球囊损伤法+高脂饮食构建颈动脉粥样硬化模型,造模后即刻,空载体组将未感染的0.1 mL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悬液注入颈总动脉外膜,分3点注射;血管生长素1转染组同法注入等量重组慢病毒感染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悬液,饲养2个月后处死大鼠,取颈动脉组织.主要观察指标:Western blot法检测转基因干细胞中血管生长素1的表达,荧光免疫组织化学及苏木精-伊红染色检测动脉内膜/中膜面积比.结果:24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血管生长素1转染组表达血管生长素1蛋白,另2组无血管生长素1蛋白表达.移植后2个月,荧光显微镜下空载体组、血管生长素1转染组动脉壁内均可见绿色荧光蛋白阳性细胞;各组均可见动脉内膜增生,斑块形成;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空载体组内膜面积,中膜面积值无明显变化(P>0.05),血管生长素1转染组内膜面积,中联面积值明显减小(P<0.05).结论:经血管生长素1基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明显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程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借助循证医学的方法为一位因“反复活动后心前区疼痛3月余”的老年冠心病患者制定治疗方案。方法在充分评估患者临床状况后,提出临床问题,检索Cochrane图书馆(2007年第3期)、Evidence—Based Medicine Reviews(EBMR)(1991—2005年)、MEDLINE(1991—2007年)数据库等。结果纳入冠心病治疗的随机对照试验18篇,系统评价或Meta分析8篇,根据所获证据给患者制定治疗方案。结论采用循证医学的方法,为老年冠心病患者确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颈动脉支架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颈动脉支架植入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前瞻性观察70位中国人所接受的76次颈动脉内膜旋切术 (CEA),对CAS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做初步探讨。人选者均属高危患者,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同侧CEA史、对侧颈动脉狭窄、颈动脉放疗后狭窄及其他严重的合并症。患者于术前、术后及半年后随访时均接受独立的神经专科检查;于远期随访时复查脑血管造影。结果手术成功率为100%;术前平均狭窄程度达(82±18)%,术后狭窄程度下降至(5±10)%。所有患者共发生3次小卒中(5.7%),均无大卒中事件;住院期间及术后30 d内均无心肌梗死及死亡事件。平均随访期达 (20±12)月;2例患者发生无症状颈动脉再狭窄;2例患者发生非Q波型心肌梗死;两例患者因非神经源性因素死亡;3 例患者发生小卒中;远期随访未发现大卒中。结论在中国人群中,经皮颈动脉支架植入术是安全可行的,它的远期再狭窄率亦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80岁以上冠心病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冠脉)腔内介入治疗术(PCI)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43例≥80岁的冠心病患者的48支相关血管进行PCI45次,其中右主干11支,左前降支25支,回旋支11支,左冠状动脉1支。与237例<80岁行PCI的冠心病患者进行比较。结果37例患者手术成功,手术成功率86.1%,再通42支病变血管(87.5%),置入冠脉内支架16枚,成功率100.0%。6支血管再通失败,其中5支左前降支(LAD),手术相关并发症2例,均为LAD近端闭塞扩张后再闭塞或引起左主干(LM)夹层,其中1例术后1周死于室性心动过速。随访37例,平均随访时间(18.0±8.8)个月。手术后6~12个月行冠脉造影随访25例,再狭窄率36.0%。结论对80岁以上冠心病患者行PCI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成功率较高,并发症少,但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PBMV)治疗老年人二尖瓣狭窄(MS)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Inoue法对13例年龄≥60岁的MS患者施行PBMV,其中10人接受5-12年中长期随访,收集术前、术后及随访结束时有关心脏参数,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术前、术后及随访5-12年测得参数:(1)二尖瓣瓣口面积(MVA)分别为:0.96±0.15 cm2、1.73±0.27 cm2、1.51±0.32 cm2(P<0.01),后两者与术前比较P<0.01;(2)二尖瓣跨瓣压分别为2.82±1.51 kPa、0.87±0.34 kPa、1.52±0.41 kPa,后两者与术前比较P<0.01;(3)左房平均压分别为3.82±1.73kPa、1.81±0.95 kPa、2.16±0.52 kPa,后两者与术前比较P<0.01。术后心功能改善1级以上者100%,术后5-12年随访心功能仍维持在Ⅱ级以上者占80%,5-12年后再狭窄发生率20%。结论:PBMV治疗老年人MS的近期及中远期疗效均满意,未见严重并发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背景:目前的研究显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在治疗缺血性心血管疾病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干细胞移植后改善缺血心肌功能的详细机制尚不明确.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大鼠正常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8-02/08在福建省高血压研究所完成.材料:密度梯度离心法和贴壁筛选法获得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2周龄雄性清洁级SD大鼠16只,体质量200~250g,用于制备心肌梗死模型.方法;16只SD大鼠随机区组法分为2组,对照组: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未进行干细胞移植,只在梗死心肌周围注入等量(200 μL)的生理盐水;实验组:在心肌梗死1 h后,向梗死心肌的周围分4点(200 μL)注入同种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1×1011L-1;每组8只.于移植4周后处死动物,取梗死边缘正常心肌组织,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形态,并计算心肌细胞凋亡率.主要观察指标:①凋亡心肌细胞的形态变化.②实验组和对照组心肌细胞的凋亡率.结果:①造模后4周,TUNEL检测显示捌亡的心肌细胞核呈深浅不一的深褐色.细胞轮廓清楚,而正常增殖的心肌细胞不被染色.②经显微镜结合计算机显微图像分析系统检测对照组、实验组心肌细胞凋亡率分别是(1.12±0.06)%,(0.81±0.02)%,两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急性心肌梗死后正常心肌细胞凋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氯沙坦(Losartan,杭州默沙东制药有限公司生产)通过选择性、特异性地阻断血管紧张素与AT1型受体结合,从而产生有效的抗高血压效应。本文研究的目的在于比较Losartan与ACEI类药物培多普利治疗高血压的疗效与安全性。1 一般资料按照1978年WHO诊断标准选择高血压病患者55例,病人分为氯沙坦组(25例)、培多普利组(30例),两组病人的年龄、性别、患病时间、平均体重、平均血压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2 观察方法以2周安慰剂服用准备期,继而以12周的治疗期。安慰剂服用最后1次就医时每隔30min测量一次卧、立位血压和心率,共3次,取…  相似文献   
20.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易于被外源基因转染,且具有向损伤组织趋化聚集的特性,便于将目的基因导入其中并发挥治疗性作用,可以通过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修复损伤的血管内膜。 目的:探讨慢病毒载体介导的血管生长素1基因修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对大鼠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7-02/2008-05在福建省高血压研究所及福建医大附属第一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 材料:4周龄雄性SD大鼠32只,8只用于制备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剩余24只随机分为3组:模型对照组、空载体组、血管生长素1转染组,8只/组。 方法:以重组慢病毒为载体构建血管生长素1基因工程干细胞,以绿色荧光蛋白为报告基因,调整细胞密度为(1.0~2.0)× 1010 L-1。3组大鼠均采用球囊损伤法+高脂饮食构建颈动脉粥样硬化模型,造模后即刻,空载体组将未感染的0.1 mL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悬液注入颈总动脉外膜,分3点注射;血管生长素1转染组同法注入等量重组慢病毒感染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悬液,饲养2个月后处死大鼠,取颈动脉组织。 主要观察指标:Western blot法检测转基因干细胞中血管生长素1的表达,荧光免疫组织化学及苏木精-伊红染色检测动脉内膜/中膜面积比。 结果:24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血管生长素1转染组表达血管生长素1蛋白,另2组无血管生长素1蛋白表达。移植后2个月,荧光显微镜下空载体组、血管生长素1转染组动脉壁内均可见绿色荧光蛋白阳性细胞;各组均可见动脉内膜增生,斑块形成;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空载体组内膜面积/中膜面积值无明显变化(P > 0.05),血管生长素1转染组内膜面积/中膜面积值明显减小(P < 0.05)。 结论:经血管生长素1基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明显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