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7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7篇
耳鼻咽喉   53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32篇
内科学   12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284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90篇
预防医学   4篇
眼科学   27篇
药学   7篇
  1篇
中国医学   82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78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01.
视神经胶质瘤的影像学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目的 研究视神经胶质瘤的CT和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2 0例视神经胶质瘤均经手术病理证实 ,男 10例 ,女 10例 ,年龄 8个月至 6 9岁。 10例行CT扫描 ,19例行MR扫描。结果  2 0例中 12例视神经呈梭形 ,5例呈管形增粗 ,2例呈哑铃形 ,1例呈椭圆形。 2 0例均累及视神经眶内段和管内段 ,其中 16例累及颅内段 ,4例累及球内段 ,6例累及视交叉 ,2例累及视束。行CT扫描的10例均为等密度 ,行增强扫描的 2例均强化。行MR扫描的 19例中 ,12例呈长T1、长T2 信号 ,5例呈长T1、等T2 信号 ,2例呈等T1、等T2 信号。行MR增强扫描的 14例中 ,12例呈明显强化 ,2例呈中度强化。在伴有神经纤维瘤病Ⅰ型的 7例中 ,4例有特异性表现 ,即中心呈等T1、等T2 信号 ,周边部分呈长T1、长T2 信号 ,中间部分在T1WI和T2 WI均为低信号。经统计学处理 ,MRI显示肿瘤累及视神经管内段和颅内段明显优于CT(P <0 0 1)。结论 CT和MRI能显示肿瘤的部位、形态和内部特征 ,可明确诊断 ,有助于制定治疗方案和手术方案 ;MRI在定位诊断和定性诊断方面优于CT。  相似文献   
702.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硫氧还蛋白(Trx)在大鼠压力负荷性心肌肥厚中的表达及化痰活血益心方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部分缩窄腹主动脉方法制作大鼠压力负荷性心肌肥厚模型,模型对照组造模不给药,中药组(大、中及常规剂量组)造模2周后给予化痰活血益心方(10倍常规剂量、5倍常规剂量及常规剂量,常规剂量为0.12 g/kg),卡托普利组造模2周后给予卡托普利6.75 mg/kg,每日灌胃1次,共4周.观察各组大鼠心肌AngⅡ,Trx的含量.[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中药大、中、常规剂量组及卡托普利组均能显著降低压力负荷性大鼠心肌AngⅡ含量(P<0.01),中药大剂量组、卡托普利组降低AngⅡ与中药常规剂量、中剂量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或P<0.05).各组心肌Trx蛋白表达比较,与模型对照组比较,中药大、中、常规剂量组及卡托普利组Trx蛋白明显增加(P<0.01),中药大剂量组Trx蛋白表达与中药中、常规剂量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化痰活血益心方能通过升高Trx及降低AngⅡ发挥抗氧化应激损伤作用,且化痰活血盖心方大剂量升高rx及降低AngⅡ作用更显著.  相似文献   
703.
<正>腹直肌分离(diastasis rectus abdominis,DRA)是产后最常见疾病之一,其发病率在产后6周可达60%[1],二胎及以上产妇产后腹直肌分离的发病率较一胎更高[2]。腹直肌分离若不及时治疗,不仅可导致产后体态不良,亦可导致腰骶骨盆区长期慢性疼痛,甚至脐疝等更为严重后果[3—5]。随着国家政策的引导及妇女对产后生活质量的要求,产后腹直肌分离的有效治疗将成为产后康复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704.
近年来社会生活节奏加快,伴随高油高脂摄入增加,缺乏运动,情志不畅等不良饮食生活习惯的出现,结直肠息肉患者日趋年轻化且发病率不断上升,对人体消化系统健康产生重大威胁,特别是腺性息肉极易发生癌变。目前尽管临床采用内镜下息肉切除术,但术后仍存在一定的复发率。针对预防结直肠息肉术后复发的话题探讨中,大量的中医药临床研究发现,通过口服清热解毒类和补虚类药物组方配伍类方剂或中医外治联合西医药物治疗能明显降低复发率、缓解术后不良反应达到综合治疗效果。现将近5年来该疾病术后治疗及预防在中医领域研究的进展进行综述,为术后预防性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705.
目的:分析2018版肝脏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LI-RADS,LR)中辅助征象对LR分类的影响及其对肝细胞癌(HCC)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2018年在本院经病理或影像学随访证实并行肝脏MRI增强检查的181例肝脏病变患者的临床、病理和影像资料.共217个肝内病灶,包括HCC146个、非HCC的恶性肿瘤1...  相似文献   
706.
鼓室硬化的HRCT诊断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鼓室硬化的HRCT表现,并评价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共29耳)经临床证实的鼓室硬化患者,均经HRCT检查.结果病变累及鼓膜19耳,均表现鼓膜增厚,其中出现钙化12耳,呈条状9耳,点状3耳.鼓膜内陷9耳.病变位于鼓室内28耳,表现为钙化及软组织影共存23耳,软组织影4耳,仅为钙化影1耳.软组织影按形态分为条索状3耳,斑片状24耳,钙化影按其形态分为点状10耳,筛网状6耳,团块状8耳.硬化斑块包埋听骨链20耳.粘连锤骨7耳,砧骨6耳,镫骨2耳.硬化斑块与听小骨关系不密切2耳.累及鼓膜张肌腱1耳.结论 HRCT可以准确地显示鼓膜和鼓室内硬化斑块及其并发改变,对其临床诊断及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07.
鲜军舫  王振常  杨本涛   《放射学实践》2011,26(3):246-247
头颈部疾病可导致视力下降、听力下降、耳鸣和上气道阻塞等。我国约有盲人500万,同时每年新增45万盲人,听力残疾人已达2057万,4%~12%的人群患有耳鸣,上气道阻塞导致的成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患病率高达3.5%~4.6%。这些病变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早  相似文献   
708.
壮肝逐瘀煎对肝纤维化大鼠血清学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通过大鼠肝纤维化动物模型,研究壮肝逐瘀煎防治肝纤维化的作用效果及其机理。方法采用CCl4复合因素大鼠肝纤维化模型,予壮肝逐瘀煎灌胃,观察其对肝纤四项及形态学的影响,以大黄(?)虫丸为对照。结果 壮肝逐瘀煎显著降低大鼠血清中HA、LN、Ⅳ-C、PCⅢ的水平,并能减轻肝脏炎症及纤维化程度。结论 壮肝逐瘀煎具有抗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709.
<正>肝硬化是肝脏疾病中常见的疾病之一,是由于多种致病因子导致胶原蛋白在肝脏沉积,引起肝内结缔组织异常增生,形成了肝纤维化,若肝纤维化进一步发展,则进展为肝硬化。由于肝脏强大的再生能力,早期肝细胞尚可代偿,若超过肝细胞的代偿能力,肝功能失去代偿,则进入失代偿期,后果十分严重,所以肝病的早期治疗对肝病患者的意义非凡。王振常教授从事肝病研究20余年,是广西壮族自治区“139高层次医学人才”及广西名中医。肝硬化的中医病因多由肝郁导致脾虚,脾虚加重肝郁,后期互为因果,造成虚实夹杂,实在肝,虚在脾,治疗肝硬化的关键在于健脾柔肝,  相似文献   
710.
目的 研究柔肝化纤颗粒促进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BMSC)向肝脏归巢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动物实验部分,大鼠分为肝纤维化模型加BMSC移植组,及肝纤维化模型加BMSC移植联合柔肝化纤干预组,BMSC细胞实验分为对照组,柔肝化纤含药血清(低、中、高浓度)干预组。分别采用qPCR,WesternBlot法检测SDF-1、CD62P、CD62E、CD44、CXCR4、VCAM-1和CD49D mRNA及蛋白表达情况,冷冻切片检测携带绿色荧光蛋白的BMSC向肝组织归巢情况。结果 与单独BMSC移植组相比,柔肝化纤颗粒联合干细胞干预组大鼠肝脏干细胞粘附相关基因和干细胞归巢相关基因mRNA及蛋白表达量显著上调(P < 0.05),与单独BMSC移植组相比,柔肝化纤颗粒联合干预组大鼠肝脏内携带绿色荧光蛋白的BMSC数量明显增加。细胞实验部分,与对照组相比,添加高浓度柔肝化纤含药血清能够显著上调干细胞归巢相关基因mRNA及蛋白表达量(P < 0.05)。结论 柔肝化纤颗粒能够促进BMSC向纤维化肝组织归巢,并能够提高肝脏募集干细胞聚集水平,其作用机制可能与SDF-1/CXCR4轴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