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2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7篇
耳鼻咽喉   53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31篇
内科学   12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284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88篇
预防医学   4篇
眼科学   27篇
药学   7篇
  1篇
中国医学   82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78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91.
鼻窦和颞骨成骨细胞瘤CT和MRI诊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鼻窦和颞骨成骨细胞瘤CT和MRI表现,提高其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病理证实的鼻窦和颞骨成骨细胞瘤的影像学资料,分析其CT和MRI表现。结果6例为良性成骨细胞瘤,2例为侵袭性成骨细胞瘤;发生于鼻窦者6例,颞骨者2例。CT表现:良性成骨细胞瘤边界清楚,圆形2例、椭圆形4例,周边伴有完整的骨壳,病灶内见点状、结节状、条状钙化或骨化,压迫邻近的结构;侵袭性成骨细胞瘤部分边界模糊,形态不规整,骨壳不完整,外周可见软组织肿块,内伴有不规则形的钙化或骨化,侵犯邻近结构。MRI表现:与脑实质比较,T1WI为等信号者4例,低信号者2例,T2WI信号不均匀,但病灶内部均见数量不一的极低信号影,对应CT上钙化或骨化区;4例骨壳在T1WI和T2WI均表现为低信号环,1例骨壳仅在T2WI显示低信号,1例骨壳在T1WI和T2WI均难以显示;增强后扫描呈中至显著强化,良性为较均匀强化,而侵袭性为不均匀强化;邻近脑膜可见不同程度强化,良性较均匀,侵袭性不规则且范围更大。结论CT是该病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主要影像检查方法,MI可更清楚、准确显示病变侵犯的范围,为治疗提供可靠依据,可作为1种补充的影像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92.
目的 评价磁共振胸导管成像(MRTD)诊断右位胸导管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MRDT资料,总结右位胸导管的检出率并与核素淋巴显像及直接淋巴管造影、手术所见相对照.结果 连续1547例MRTD检查中共检出右位胸导管12例,检出率0.78%.其中1例合并全内脏反位,1例合并右位主动脉弓.12例患者均同时行核素淋巴显像,核素淋巴显影明确诊断4例.4例行直接淋巴管造影者均可见右位胸导管.7例接受右位胸导管粘连松解术.结论 MRTD可以无创性的诊断右位胸导管,为外科手术提供客观依据,其检出率及诊断准确性高于核素淋巴显像.  相似文献   
693.
影像学检查是直肠癌新辅助治疗后局部再分期的重要手段,可供选择的检查方法很多,对于再分期的价值各不相同。针对特定临床场景的影像学检查临床适用性评价工作可以提高检查的应用效能,减少不必要的检查和医疗花费。笔者从不同影像检查技术,包括直肠腔内超声、CT、MRI、PET检查入手,分别介绍不同检查手段及其新技术、新方法评估直肠癌新辅助治疗后再分期的应用价值,以期为临床选择合适检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94.
蜗神经发育异常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目的:探讨蜗神经发育异常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影像诊断为蜗神经发育异常患者的CT及MRI表现,总结相关征象。17例患者均行MRI检查,常规行横轴面和冠状面SE T_1 WI,FSE T_2 WI,并采用三维快速平衡稳态(3D FIESTA)序列进行内耳成像;CT检查采用横轴面HRCT扫描。结果:MRI检查显示17例33耳蜗神经发育异常中,25耳蜗神经未显示,8耳显示细小。蜗神经未显示的25耳中,进行了HRCT检查的19耳均显示蜗神经孔异常改变.其中伴有内耳道狭窄18耳,骨迷路畸形15耳,前庭神经异常10耳,面神经细小2耳。蜗神经显示细小的8耳中,4耳伴有蜗神经孔异常改变,4耳内耳道呈壶腹状或喇叭状,5耳伴有内耳Mondini畸形。结论:HRCT显示蜗神经孔区异常改变可初步提示蜗神经发育异常。HRCT及MRI联合使用可较准确的显示蜗神经发育异常,对于临床人工耳蜗术前评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95.
视神经胶质瘤的影像学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目的 研究视神经胶质瘤的CT和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2 0例视神经胶质瘤均经手术病理证实 ,男 10例 ,女 10例 ,年龄 8个月至 6 9岁。 10例行CT扫描 ,19例行MR扫描。结果  2 0例中 12例视神经呈梭形 ,5例呈管形增粗 ,2例呈哑铃形 ,1例呈椭圆形。 2 0例均累及视神经眶内段和管内段 ,其中 16例累及颅内段 ,4例累及球内段 ,6例累及视交叉 ,2例累及视束。行CT扫描的10例均为等密度 ,行增强扫描的 2例均强化。行MR扫描的 19例中 ,12例呈长T1、长T2 信号 ,5例呈长T1、等T2 信号 ,2例呈等T1、等T2 信号。行MR增强扫描的 14例中 ,12例呈明显强化 ,2例呈中度强化。在伴有神经纤维瘤病Ⅰ型的 7例中 ,4例有特异性表现 ,即中心呈等T1、等T2 信号 ,周边部分呈长T1、长T2 信号 ,中间部分在T1WI和T2 WI均为低信号。经统计学处理 ,MRI显示肿瘤累及视神经管内段和颅内段明显优于CT(P <0 0 1)。结论 CT和MRI能显示肿瘤的部位、形态和内部特征 ,可明确诊断 ,有助于制定治疗方案和手术方案 ;MRI在定位诊断和定性诊断方面优于CT。  相似文献   
696.
颞骨内面神经病变的影像学表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总结分析面神经病变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和表现,提高诊断准确性。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经手术病理或临床跟踪随访证实的面神经病变的CT和MRI表现,31例行MR扫描,其中28例行平扫和增强扫描,3例仅行平扫;19例行CT扫描。结果(1)面神经损伤13例,8例行CT扫描,6例显示面神经管骨折,2例表现正常;13例MRI扫描均表现为面神经增粗,其中10例增强扫描显示面神经明显强化。(2)面神经炎14例,7例行CT扫描,1例因岩尖胆脂瘤致面神经管迷路段、前膝部、鼓室段前部骨质破坏,6例面神经管未见异常;14例MRI增强扫描显示面神经节段性异常强化。(3)面神经鞘瘤4例,CT表现为受累面神经管骨质破坏和软组织肿块;MRI表现为面神经节段性增粗,呈长T1、长T2信号,信号不均匀,增强后不均匀强化。经统计学处理,MRI显示颞骨内面神经病变明显优于CT(P<0.01)。结论HRCT可显示面神经管的异常,MRI尤其是MR增强扫描可显示面神经病变的形态、部位、范围及强化表现,有助于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697.
正常成人眶尖的CT和MRI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目的:明确CT和RI检查对眶尖正常结构的显示能力和正常表现。方法:对40例正常成人分别进行研究,20例行CT检查,常规行横断及冠状位扫描,20例行MRI检查,MRI检查行横断、冠状及斜矢状位扫描,常规T1WI、T2WI序列。结果:HRCT显示眶尖骨性结构及交通清晰;常规CT及MRI显示眶尖内结构;①视神经:100%显示,其中MRI27.5%可区分视神经和蛛网膜下腔。②MRI冠状位动眼神经显示率85%,鼻睫神经22.5%,外展神经22.5%,额神经、泪腺神经及滑车神经未显示。CT不能显示上述神经。③CT显示眼动脉95%,显示眼上静脉70%。MRI显示上述结构分别为95%、47.5%、。④显示总腱环及眼外肌以冠状位为佳。总腱环只能在MRI显示,显示率达85%,眼外肌中,上斜肌显示率CT为80%,MRI为95%,其余眼外肌均100%显示。⑤眶尖脂肪分布:肌锥内脂肪均显示,肌锥外脂肪CT显示率为85%,MRI显示率为100%,眶上裂区脂肪CT为45%,MRI为77.5%。结论:HRCT能清晰显示眶尖骨性构成,常规CT及MRI检查也能显示眶尖内重要解剖结构,以MRI更优。对眶尖内神经及总腱环与眼外肌起始部观察尚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698.
目的分析鼻咽癌侵犯翼腭窝的CT表现,探讨其向翼腭窝侵犯及侵犯翼腭窝后向周围结构进一步侵犯的规律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分析1991年~2007年有完整临床资料及CT资料且经病理证实的鼻咽癌667例。分析鼻咽癌原发肿瘤侵犯部位,范围,尤其是肿瘤与翼腭窝的关系。使用SPSS 13,0软件,对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对组间生存率做对数秩检验(Log—rank test),比较组间生存率有无显著差异。用α=0.05作为显著性判定标准。结果667例中,99例侵犯翼腭窝(14.8%),肿瘤经蝶腭孔、翼突、翼颌裂等途径侵犯翼腭窝,后又侵及眶下裂65例(65.6%),经眶下裂侵及眶尖11例(15.9%),眶上裂14例(14.1%),海绵窦14例(14.1%),圆孔14例(14.1%),伴有翼突侵犯83例(83.8%),伴有翼管侵犯84例(84.8%)。绘制翼腭窝受侵的生存曲线,比较组间生存率,发现568例无受侵病例(85.1%)中168例病变进展(29.6%),99例受侵病例(14.9%)中41例病变进展(41.4%),二组间生存率有差异(X^2=5.105,P=0.024)。结论鼻咽癌易向翼腭窝侵犯,当翼腭窝受侵后,肿瘤易沿此通道向周围结构蔓延。但是,虽然翼腭窝受侵是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之一,但翼腭窝受侵后是否再有进一步侵犯、具体通过哪一条或通过几条途径进一步侵犯并无显著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699.
<正>腹直肌分离(diastasis rectus abdominis,DRA)是产后最常见疾病之一,其发病率在产后6周可达60%[1],二胎及以上产妇产后腹直肌分离的发病率较一胎更高[2]。腹直肌分离若不及时治疗,不仅可导致产后体态不良,亦可导致腰骶骨盆区长期慢性疼痛,甚至脐疝等更为严重后果[3—5]。随着国家政策的引导及妇女对产后生活质量的要求,产后腹直肌分离的有效治疗将成为产后康复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700.
近年来社会生活节奏加快,伴随高油高脂摄入增加,缺乏运动,情志不畅等不良饮食生活习惯的出现,结直肠息肉患者日趋年轻化且发病率不断上升,对人体消化系统健康产生重大威胁,特别是腺性息肉极易发生癌变。目前尽管临床采用内镜下息肉切除术,但术后仍存在一定的复发率。针对预防结直肠息肉术后复发的话题探讨中,大量的中医药临床研究发现,通过口服清热解毒类和补虚类药物组方配伍类方剂或中医外治联合西医药物治疗能明显降低复发率、缓解术后不良反应达到综合治疗效果。现将近5年来该疾病术后治疗及预防在中医领域研究的进展进行综述,为术后预防性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