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3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7篇
耳鼻咽喉   53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31篇
内科学   12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284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89篇
预防医学   4篇
眼科学   27篇
药学   7篇
  1篇
中国医学   82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78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41.
目的研究成年人和青少年蝶窦气化及其与蝶窦周围相关结构的关系,为临床开展鼻内镜下经蝶窦颅底手术提供影像学基础。方法 100例成年人、50例青少年(10~18岁)行高分辨率CT冠状位和轴位扫描。结果蝶窦气化分蝶骨体气化和其他相关结构气化,成年人与青少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300侧蝶窦,半鞍型和全鞍型258侧(86%),甲介型和鞍前型42侧(14%)。蝶骨大翼、蝶骨小翼、翼突、鞍背、枕骨的气化率分别为7.3%、8.0%、28.7%、9.3%、4.0%。颈内动脉半管型和全管型共139侧(46.3%),视神经半管型和全管型共174侧(58.0%),部分血管神经完全突入到蝶窦腔内,骨壁菲薄甚至缺如。颈内动脉、视神经管、圆管、翼管突入蝶窦的程度与蝶窦气化类型有关。结论蝶窦气化程度及颈内动脉、视神经管、圆管、翼管突入蝶窦的程度个体差异较大。与成年人相比,青少年蝶窦及蝶窦周围相关结构已发育成熟。  相似文献   
642.
目的 探讨成人鼻腔气道截面面积-距离曲线的特征及价值.方法 根据60名健康志愿者的CT影像数据,在ADW4.1 工作站行鼻腔冠状截面重组,测量气道截面面积大小及截面至前鼻孔中心的距离,建立气道截面面积-距离曲线.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不同性别间主要解剖位置的鼻腔气道截面积以及鼻孔中心至鼻腔气道截面的距离进行比较.结果 120侧鼻腔截面面积-距离曲线形态大致有3型:Ⅰ型56侧(46.7%),Ⅱ型40侧(33.3%),Ⅲ型24侧(20.0%).鼻瓣区曲线形态:平坦型86侧(71.7%),凹陷型34侧(28.3%).下鼻甲前端区曲线表现为浅切迹型48侧(40.0%),深切迹型54侧(45.0%),无切迹型18侧(15.0%).中鼻甲前端区曲线表现为浅切迹型31侧(25.8%),深切迹型38侧(31.7%),无切迹型51侧(42.5%).鼻腔最小横截面积位置,76侧(63.3%)位于鼻瓣,26侧(21.7%)位于下鼻甲前端,15侧(12.5%)位于鼻瓣前方,1侧位于中鼻甲前端,2侧位于后鼻孔前方第1个狭窄处.双侧曲线吻合好38名(63.3%),吻合差22名(36.7%).男性和女性鼻瓣处鼻腔气道截面积分别为(197.9 ±41.2)和(151.2±35.5)mm2,后鼻孔鼻腔气道截面积分别为(361.8±97.9)和(296.3±81.8)mm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707和0.007,P<0.01).男性和女性鼻孔至鼻瓣层面距离分别为(14.0±2.4)和(11.8±2.9)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32,P<0.01).结论 CT鼻腔气道曲线因个体而异,CT可为鼻腔通气功能评估提供个体化信息.  相似文献   
643.
目的 分析颈部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的CT表现,提高对其的认识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手术及病理证实的颈部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10例患者的CT资料,男7例,女3例,年龄4~75岁,中位年龄26岁,9例行颈部CT平扫,其中5例同时行颈部增强扫描,1例直接行颈部增强扫描.结果 10例均表现为颈部淋巴结受累,共检出受累淋巴结127枚,以Ⅱ~Ⅴ区为主.受累淋巴结长径0.5~3.6 cm,平均1.3 cm.CT平扫示受累淋巴结密度均匀者108枚,不均匀者8枚,CT增强扫描示受累淋巴结均匀强化79枚,不均匀强化27枚,110枚受累淋巴结边缘不清,周围脂肪间隙模糊.结论 颈部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CT表现多样,缺乏特异性,需与其他淋巴结病变相鉴别,结合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有利于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644.
目的 探讨耳硬化症的HRCT表现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34例61耳临床诊断明确的耳硬化症的HRCT表现.结果 55耳HRCT表现耳囊骨密度减低区,6耳HRCT未发现异常.HRCT表现异常的55耳中,6耳仅表现为前庭窗前方耳囊低密度区,6耳表现为前庭窗前方耳囊低密度区、镫骨底板增厚及耳蜗周围低密度区,11耳表现为前庭窗前方耳囊低密度区、前庭窗后方低密度区及镫骨底板增厚,20耳表现为前庭窗前方耳囊低密度区和镫骨底板增厚,10耳表现为前庭窗前方耳囊低密度区及耳蜗周围耳囊低密度影,2耳仪表现为耳蜗周围耳囊低密度区.结论 HRCT可显示耳囊骨质及镫骨底板异常,有助于进一步证实耳硬化症诊断.  相似文献   
645.
影像医学专业研究生临床技能培训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影像医学专业研究生临床技能培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详细论述了影像医学专业研究生临床技能培训的内容及要求。我们的实践表明:对研究生培养需有严格的临床技能培训轮转计划和考核制度,要求每一位临床型研究生掌握影像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临床技能,  相似文献   
646.
眼眶继发性肿瘤的CT表现:附68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眼眶继发性肿瘤的CT表现。材料和方法:对68例经病理学证实的眼眶继发性肿瘤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继发于邻近鼻窦的肿瘤占82.35%,继发于颅内、颞下窝等邻近结构的肿瘤占11.75%,全身恶性肿瘤的眼眶转移占5.89%。继发于鼻窦、颅内、颞下窝等邻近结构的肿瘤,其形成有眶壁骨质破坏、增生、受压移位以及眼眶裂孔扩大等四种侵入方式,恶性肿瘤以眶壁破坏多见,良性肿瘤各种侵入方式均可见到。CT表现特征为眶内肿瘤与眶外肿瘤连续,肿瘤中心位于眶外,伴有眼眶骨质改变。结论:CT检查有助于明确肿瘤来源、范围、性质,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47.
胫骨骨髓包虫病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胫骨骨髓包虫病一例王振常嘎玛顿珠孙玉栋患者女,60岁,牧民。因左下肢疼痛无力逐渐加重1年余,肿痛不能行走2天就诊。20年前曾患肝包虫病行手术切除。体检:左下肢踝关节上方内侧局限性软组织隆起,约3cm×2cm,囊性感,局部明显压痛。血常规正常,包虫试验...  相似文献   
648.
颈动脉海绵窦瘘的眼眶CT表现(附23例报告)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分析23例经DSA检查证实的颈动脉海绵窦瘘的眼眶CT表现。材料与方法本组23例,其中有外伤史者15例,占65%。颈内动脉海绵窦瘘(CCF)14例,硬脑膜动脉海绵窦瘘9例。均行眼眶CT检查并经DSA造影证实。结果主要CT表现为:(1)眼球突出;(2)眼上静脉扩张;(3)海绵窦增大;(4)眼外肌增粗;(5)眶内软组织肿胀。结论对突眼的病人进行CT扫描,发现有上述表现时可考虑颈动脉海绵窦瘘的诊断,但应进行必要的鉴别诊断,DSA检查可明确瘘的部位和类型,并可决定治疗的方法  相似文献   
649.
650.
作者回顾了病理证实的5例葡萄膜恶性黑色素瘤的MRI表现,并与US、CT及病理所见进行了对照分析。肿瘤基本征象为:①US检查肿瘤呈弥漫性强回声区,继发性视网膜剥离呈线状强回声改变,视网膜下积液呈无回声改变。②CT平扫肿瘤密度均匀,较玻璃体密度高,增强扫描呈轻至中度强化。③MRIT_1加权象(SE,500~700/30~40)显示肿瘤呈高于眼外肌信号的高信号,信号最低者与眼外肌相似,亦可呈混杂信号;继发性视网膜剥离及积液的信号强度较肿瘤更高。根据MRI及US测量,肿瘤大小与病理标本所见近似;该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