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3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7篇
耳鼻咽喉   53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31篇
内科学   12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284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89篇
预防医学   4篇
眼科学   27篇
药学   7篇
  1篇
中国医学   82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78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翼腭窝通道CT多平面的重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多排CT的多平面重建技术(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MPR)观察正常成人翼腭窝(pterygopalatine fossa,PPF)相关通道.方法 选择无翼腭窝及其通道病变的成人共60例,螺旋CT扫描,骨算法成像,将原始图像传至工作站,根据各个通道走行,进行MPR.结果 翼管前口横径(5.12±0.54)mm,后口横径(3.72±0,43)mm.翼管自前向后斜行向上43侧,斜行向下59侧,平行18侧.突入蝶窦腔内39侧,骑跨于蝶窦下壁54侧,位于蝶窦下壁的骨质内27侧.圆孔前口横径(3.29±0.25)mm.圆孔自前向后斜行向上41侧,斜行向下52侧,平行27侧.约1/2以下管壁突入蝶窦腔68侧,约1/2及以上管壁突入蝶窦腔31侧,位于蝶窦外下壁骨质内21侧.腭鞘管100%显示,管壁完整51侧,管径(0.88±0.04)mm.犁鞘管43%显示,管径(0.51±0.02)mm.蝶腭孔前后径(6.8±0.29)mm.腭大孔前后径(8.24±0.38)mm,横径(5.12±0.35)mm,腭大管与硬腭夹角(71.71±3.86)度.结论应用多排CT的MPR技术可以客观和全面的反映正常成人上述PPF通道的形态及毗邻关系.  相似文献   
22.
内耳骨迷路畸形的HRCT表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先天性内耳骨迷路畸形的高分辨率CT(HRCT)特征。资料与方法 回顾分析28例(56耳)先天性感音性耳聋的内耳骨迷路畸形患者HRCT表现。结果 Michel畸形1耳,囊状耳蜗.前庭畸形(IP-1畸形)8耳,Mondinl畸形(IP-2畸形)17耳,耳蜗未发育4耳,耳蜗发育不全6耳,共腔畸形4耳,前庭.外半规管畸形8耳,前庭导水管扩大8耳。结论 HRCT可显示先天性内耳畸形表现,为内耳畸形的诊断和人工耳蜗植入术适应证的选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3.
目的 从血流动力学的角度,研究弹簧圈填充密度对乙状窦憩室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规律。方法 首先根据一名搏动性耳鸣患者的CTA影像数据建立个性化的乙状窦血管几何模型,然后采用连续的3D Timoshenko梁单元对弹簧圈离散化,建立不同填充密度的弹簧圈模型,最后采用瞬态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CFD)方法研究弹簧圈栓塞后憩室内血流动力学变化。采用血管壁面压力、壁面剪切力、血流速度流线和憩室低流速区域体积占比等参数来评估不同填充密度下憩室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 在低填充密度下随着填充密度的增大,憩室平均壁面压力Pavg和憩室平均壁面剪切力WSSavg降低。高填充密度下,增大填充密度以上指标变化不明显。结论 高的填充密度有利于憩室内血栓形成的血流动力学环境,憩室内低流速区域体积占比增大,有利于憩室内血栓形成的血流动力学环境。  相似文献   
24.
壮肝逐瘀煎对肝纤维化大鼠TGF-β1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壮肝逐瘀煎在抗肝纤维化中的治疗作用机理。方法:Wistar大鼠120只,随机取16只为正常对照组(A),其余采用四氯化碳复合因素诱导大鼠肝纤维化,造模四周证实肝纤维化形成后随机分为病理模型组(B),壮肝逐瘀煎大、中、小剂量组(C、D、E),秋水仙碱组(F),大黄虫丸组(G),分别灌胃给药,A、B组予等容积生理盐水灌胃。于治疗12周后每组各取8只大鼠处死并取血清及肝组织,HE染色观察肝纤维化的形成,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检测血清中TGF-β1因子的表达差异。结果:与病理模型组比较,C、D、E、F、G组肝纤维化程度均明显减轻(P<0.05或P<0.01),其中D组与F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治疗组血清中TGF-β1水平显著下降(P<0.01),C、D组降低血清TGF-β1水平均优于F、G组(P均<0.01)。结论:壮肝逐瘀煎能有效地改善实验大鼠肝纤维化程度,其机理可能与降低肝纤维化大鼠血清中TGF-β1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25.
颞骨解剖变异的高分辨率CT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分析颞骨解剖变异发生率,为耳科手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健康志愿者(76例152耳)和病理证实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66例96耳)颞骨横断面、冠状面高分辨率CT(HRCT),统计以下解剖变异发生率:①颈静脉窝高位;②颈静脉球裸露;③乙状窦前位:④颅中窝脑板低位;⑤鼓室盖不连续;⑥鼓窦缺如;⑦异位颈内动脉:⑧大鼓室窦。结果 正常对照组、病变组、气化良好组和气化不良组中,颈静脉窝高位发生率右侧均高于左侧(P〈0.05),发生率分别为46.0%和26.2%。病变组乙状窦前位(32.3%)发生率高于正常对照组(15.8%,P〈0.05),气化不良组(43.5%)高于气化良好组(11.3%,P〈0.05)。气化良好组鼓室盖不连续(18.0%)发生率高于气化不良组(8.7%,P〈0.05)。颈静脉球裸露、颅中窝脑板低位、鼓窦缺如、异位颈内动脉、大鼓室窦发生率在组内和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发生率分别为2.0%、21.8%、1.2%、4‰、8‰。结论 术前HRCT可明确颞骨解剖变异,对减少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6.
目的研究猫内侧膝状体(medial geniculate body,MGB)的立体定位与主要亚核团的三维可视化及其与听皮层(auditory cortex,AC)的神经投射。方法在细胞构筑及采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orseradish Peroxidase,HRP)、生物素葡聚糖胺(biotinylated dextran amine,BDA)进行神经追踪基础上,建立猫内侧膝状体及听皮层冠状切片的二维数据库,通过软件Amira实现可视化及三维建模。结果1.猫内侧膝状体腹侧群(MGBv)、背侧群(MGBd)以及内侧群(MGBm)三个主要亚核团的重建模型真实、精确,再现了猫右脑半球内MGB各亚核团的自然形态及毗邻。2.内侧膝状体各亚核团的构成方式、听皮层的层状分布模式、广义听皮层内部各亚区之间的配布模式之间存在着相对应的组构格局。结论细胞构筑、神经示踪、组织化学染色和数字人图像处理技术相结合,实现了内侧膝状体主要亚核团的三维重建,对听觉通路的相关研究和小核团的数字解剖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7.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患者机体免疫功能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对381例慢乙肝患者进行辨证分型,检测血清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白细胞介素-2、10、12(IL-2、IL-10、IL-12)、免疫球蛋白(IgM、IgG、Ig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补体C3水平(C3)。结果:肝郁脾虚、肝肾阴虚和脾肾阳虚证CD4渐降而CD8、CD4/CD8渐升(P<0.01);湿热中阻证与脾肾阳虚、肝肾阴虚证相比CD8明显降低而CD4/CD8渐高(P<0.01);IgM、IgG水平在湿热中阻、瘀血阻络证高于肝郁脾虚、脾肾阳虚、肝肾阴虚证(P<0.01或P<0.05);慢乙肝各中医证型的细胞因子及C3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有明显差异(P<0.01或P<0.05),肝肾阴虚、脾肾阳虚组C3水平明显低于湿热中阻、肝郁脾虚、瘀血阻络组(P<0.01)。结论:细胞免疫功能检测可为慢乙肝中医辨证的客观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8.
目的 对3台MRI设备的层间射频信号干扰情况进行检测,以加深对层间射频信号干扰现象的认识。方法 通过3台MRI设备(设备1:GE 1.5T HDi,装机时间:2012年;设备2:GE 3.0T HD,装机时间:2006年;设备3:GE 3.0T 750W,装机时间:2016年)采用轴位T1WI序列扫描ACR模体,记录层间距为5.0、1.0、0.5和0 mm时的SNR,绘制SNR变化百分比与层间距百分比的函数图。处置标准:当层间距从5 mm减小到0时,由层间射频信号干扰作用所导致的SNR的下降不超过20%。结果 当层间距由5 mm减小到0时,设备1的SNR下降幅度为18.16%,设备2的SNR下降幅度为23.57%,设备3的SNR下降幅度为10.75%;设备1和设备3的层间射频信号干扰检测结果达到处置标准,设备2(使用时间超过10年)的检测结果未达标。结论 3台MRI设备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层间射频信号干扰现象,其中使用时间最久的设备检测结果不达标。层间射频信号干扰检测应该在临床质量控制工作中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29.
目的 探讨高分辨CT MPR显示面神经管迷路段与耳蜗解剖关系的能力。方法 选取于我院接受鼻窦高分辨CT检查的患者110例(220只耳),将原始图像传至后处理工作站,对图像进行MPR,观察面神经管迷路段与耳蜗中转的解剖关系,评价内容包括骨性间隔明确缺失(Ⅰ型)、骨性间隔可疑缺失(Ⅱ型)及骨性间隔完整(Ⅲ型)。结果 面神经管迷路段与耳蜗中转的解剖关系:Ⅰ型71只耳(71/220,32.27%),缺失最大径为0.3~1.3 mm,平均(0.64±0.26)mm;Ⅱ型86只耳(86/220,39.09%);Ⅲ型63只耳(63/220,28.64%),骨性间隔厚度0.3~1.0 mm,平均(0.68±0.15)mm。不同性别、年龄及侧别之间上述3型解剖关系的出现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结论 高分辨CT是清晰显示面神经管迷路段与耳蜗中转解剖关系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30.
横窦是颅内静脉回流重要通路,对维持脑循环及稳定颅内压至关重要。横窦狭窄(TSS)为横窦最常见变异,可致窦腔血流动力学及压力变化,与特发性颅高压、搏动性耳鸣及慢性头痛等密切相关。本文对影像学研究TSS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