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7篇
  免费   92篇
  国内免费   40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8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13篇
内科学   37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260篇
外科学   36篇
综合类   103篇
预防医学   86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17篇
肿瘤学   6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69篇
  2003年   82篇
  2002年   77篇
  2001年   66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4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目的:观察高功率微波辐射对大鼠脑内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及全身儿茶酚胺代谢的影响。 方法:实验于2004-09/12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实验病理研究室完成。选择6~8周二级雄性Wistar大鼠60只,随机抽签法分为假辐射组(n=10)和辐射组(n=50)。辐射组按照辐射剂量分为3mW/cm^2亚组(n=10)、10mW/cm^2亚组(n=20)、30mW/cm^2亚组(n=10)和100mW/cm^2亚组(n=10)。采用0,3,10,30和100mW/cm^2高功率微波辐射大鼠,于辐射后6h,1d和7d活杀取材,通过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大脑皮质、海马和丘脑中谷氨酸、天冬氨酸、1一氨基丁酸和甘氨酸4种氨基酸的含量以及尿中香草扁桃酸和高香草酸含量的变化。 结果:参加实验大鼠60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高功率微波辐射后6h大鼠不同脑区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含量的变化:大脑皮质.10mW/cm^2组谷氨酸及卜氨基丁酸含量升高,谷氨酸/γ-氨基丁酸比值降低;海马3~100mW/cm^2组谷氨酸含量均显著降低丘脑中4种氨基酸含量无明显改变。②高功率微波10mW/cm^2辐射不同时间后大鼠不同脑区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含量的变化:辐射后6h大脑皮质谷氨酸含量升高.1d后基本恢复正常;γ-氨基丁酸含量明显升高,1d后有昕恢复,7d时仍未恢复正常:谷氨酸/γ-氨基丁酸比值显著降低,1d后有所恢复.7d时仍未恢复正常。海马内谷氨酸含量明显降低:甘氨酸含量在辐射后6h明显降低,1d时基本恢复。丘脑氨基酸含量无明显改变。③高功率微波辐射后尿中儿茶酚胺代谢产物含量的变化:辐射后3d,10mW/cm^2组尿中香草扁桃酸含量显著升高,30和100mW/cm^2组显著降低;10mW/cm^2组尿中高香草酸含量于显著降低;而100mw/cm^2组显著升高. 结论:高功率微波辐射可引起大鼠氨基酸类和儿茶酚胺类神经递质代谢紊乱,大脑皮质和丘脑均可见主要兴奋性和抑制性氨基酸含量升高,二者比值下降,提示兴奋性氨基酸参与了大脑皮质和丘脑的早期损伤.而抑制性氨基酸则与其病变恢复有关,海马兴奋性氨基酸含量及谷氨酸/γ-氨基丁酸比值均降低.提示海马神经元的兴奋性降低,可能与学习记忆能力的降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2.
目的:研究高功率微波(high power microwave,HPM)对心肌细胞和心脏间质细胞生存能力和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实验选用出生后1~3d的二级Wistar大鼠,体外培养Wistar大鼠乳鼠心肌细胞和心脏间质细胞,于HPM辐照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和坏死;用MTT实验测定细胞活力。结果:HPM明显影响心肌细胞和间质细胞功能和形态结构,辐照后细胞活力降低,凋亡和坏死。辐照后6h,心肌细胞和间质细胞凋亡率分别为(36.76&;#177;5.12)%和(42.38&;#177;6.0)%,坏死率分别为(34.14&;#177;6.5)%和(22.98&;#177;7.4)%,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lt;0.001)。结论:心脏是微波辐照的靶器官之一,HPM可对心肌细胞和间质细胞功能和形态产生明显影响。结果提示在探讨HPM对心脏损伤时,应同时关注对心脏间质细胞的影响。  相似文献   
73.
目的 研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及bFGFR-3在急性放射性皮肤溃疡组织中的表达及对溃疡形成的影响。方法 采用Wistar大鼠,以γ射线局部照射法建立皮肤溃疡动物模型,以手术法建立皮肤伤口模型,采用免疫组化、原位杂交等方法检测伤口及皮肤溃疡组织中bFGF及bFGFR-3的转录和表达水平。结果 皮肤受照区多种细胞中bFGF及bFGF-3的表达水平均较正常皮肤组织有所增强,但与单纯伤口组比较,溃疡组织中两的转录和表达水平明显降低。结论 辐射诱导的皮肤溃疡组织中bFGF及bFGFR-3的表达水平降低可能与溃疡发生及难愈合的分子机制相关。  相似文献   
74.
四氧化二氮和冲击波致冲毒复合伤大鼠血气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四氧化二氮 (N2 O4)和冲击波致冲毒复合伤对动物血气的影响。方法 :雄性 Wistar大鼠16 8只 ,随机分为冲击伤组、单纯 N2 O4中毒组和冲毒复合伤组 ,每组动物分为伤前及伤后 3、6、12、2 4、48和 72小时各时间点组。冲击伤致伤方法 :将动物置于 BST I型生物激波管 ,以 471.5 k Pa冲击波冲击致伤。染毒方法 :动物置于 12 0 L 自制染毒柜 ,利用微量注射器注入液态 N2 O4,维持染毒柜内 N2 O4体积分数为 45× 10 - 6(4 5 ppm) ,造成重度染毒。结果 :3组动物动脉血氧分压 (Pa O2 )均在伤后 3~ 6小时内显著下降 ,单纯冲击伤组伤后 12小时恢复正常 ;冲毒复合伤组动物伤后动脉血 Pa O2 下降最为显著 ,重者死于呼吸衰竭。结论 :单纯冲击伤和单纯 N2 O4中毒早期血气均会有显著变化 ;冲毒复合伤对血气的影响较单纯致伤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75.
76.
目的 对比性探讨电磁脉冲(EMP)、S带高功率微波(S-HPM)和X带高功率微波(X-HPM)三种波段电磁辐射致睾丸组织受损的近期和远期效应及其相关敏感指标.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192只,随机分为EMP组、S-HPM组、X-HPM组和对照组,于照后不同时间点采集睾丸组织称重,光镜观察睾丸损伤,并用图像分析技术对曲细精管病变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三种波段电磁波辐照后睾丸结构和生精细胞形态损伤基本相似:早期睾丸重及睾丸重/体重比值呈下降趋势;曲细精管生精上皮变薄,生精细胞排列紊乱,精原细胞变性坏死并由管壁脱落,精母细胞和精子数量减少并团聚于管腔中央,支持细胞和间质细胞不同程度变性;曲细精管受损百分率显示EMP组最重,S-HPM最轻,生精细胞受损数量与程度显著增加(P<0.05).结论 三种波段电磁辐射对睾丸生精细胞的损伤,具有速发性、时相性、分布不均一性特点;损伤程度呈EMP>X-HPM>S-HPM;睾丸曲细精管受损百分率可定量反映其损伤程度,可望成为评估电磁辐射致睾丸损伤的敏感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7.
[目的]探讨HBsAg血清学阳性反应标本的HBV核酸检测状况. [方法]留取血站6个月志愿者标本6 000例,酶联免疫检测(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HBsAg阳性标本70例,将阳性标本分组:国产进口两种酶免试剂检测同时强阳性反应标本30例(S/CO≥5);国产进口两种酶免试剂检测同时弱阳性反应标本22例(S/CO<5);单一进口酶免试剂检测阳性反应标本17例;单一国产酶免试剂检测阳性反应标本1例.采用核酸检测技术(Nucleic Acid Test,NAT)对70例酶联免疫检测阳性反应标本进行HBV核酸检测. [结果]两种酶免试剂检测同时强阳性标本(S/CO≥5)组NAT检测结果30例均为阳性;两种酶免试剂检测同时弱阳性标本(S/CO<5)组NAT检测结果20例阳性,2例阴性;单一进口试剂检测阳性标本NAT检测结果10例阳性,7例阴性;单一国产试剂检测阳性标本,1例NAT检测结果为阴性. [结论]HBsAg阳性反应血清的HBV核酸检出率与S/CO值的高低和两种酶联免疫试剂检测结果符合度有一定关联,核酸扩增技术对现行血筛试剂有一定补充作用.  相似文献   
78.
79.
目的:为了摸清不同兵种官兵训练所致的脑震荡发生率和致伤因素、特点,有针对性提出预防措施。方法:对驻某地区1999年5月-2002年5月全训步兵师、坦克旅、特种大队、武警、海军基地官兵13594人进行随机整群抽样填表,诊断由调查军医结合住院记录认定。结果:5个兵种官兵脑震荡发生率为2.77%,其中武警为3.32%,特种兵3.28%,步兵3.20%,海军最低,为1.50%(P<0.01);武警、特种兵、步兵致伤因素以例功训练、400m障碍跑为主,海军、坦克兵以碰撞伤为主;在377例脑震荡中,军龄<半年的官兵占60.%%。结论:军龄<半年的官兵是军事训练中脑震荡伤高发人群,脑震荡发生与训练科目、强度及环境有关。应采取科学施训,对入伍半年以内官兵进行倒功和40Om障碍跑训练应加强心理教育,适应环境场地,训练中要有辅助性保护措施,降低脑震荡发生率。  相似文献   
80.
放射延迟伤口愈合机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目的:初步探索放射延迟伤口愈合的机制。方法:用光镜、电镜及原位末端标记法并结合图象分析技术,观察大鼠创伤组和放射复合创伤组伤口病理形态学、伤口面积和伤口区细胞数量、细胞凋亡等方面的变化。结果:(1)照射后伤口愈合:早期炎症反应明显受抑,创面渗出物减少,出血、坏死明显;中期肉芽组织生长成熟减慢,伤口收缩受到抑制;后期上皮覆盖滞后,与单伤且相比愈合时间明显延长。伤口面积测定显示:在伤口愈合过程中伤照组面积始终大于单伤组。(2)肉芽组织中细胞数量测定:照射后伤口区细胞数量的增多明显滞后于单伤组,部分成纤维细胞出现变性、坏死。(3)细胞凋亡在伤口愈合中的发生规律分析:与单伤组相比,伤照组细胞凋亡出现较早、频率较高、消失推迟。结论:大剂量辐射确实可延迟伤口愈合;辐射后细胞数量、形态及功能异常,尤其是细胞凋亡发生过度,可能是导致辐射延迟伤口愈合的延迟伤口愈合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