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及与相关细胞因子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脏缺血再灌注(ischemia reperfusion,I/R)是常见的病理生理过程,其主要机制与活性氧、中性粒细胞、Kupffer细胞、钙超载密切相关。核转录因子kappa-B(NF-kB)、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等细胞因子在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就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及其与相关细胞因子关系,生物学特性,基因组特点及在体内巨噬细胞中长期存活的机制、参与抗结核免疫反应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2.
目的 评价平阳霉素和碘化油乳剂供血动脉栓塞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的疗效.方法 21例肝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男7例,女14例,瘤体直径6~20.8cm.将导管超选择插入肝海绵状血管瘤供血动脉,注射平阳霉素和碘化油乳剂进行栓塞治疗,巨大肿瘤用明胶海绵条配合阻断供血动脉主干血流.根据肿瘤大小分别进行1~3次栓塞,术后3~6个月后复查.结果 21例患者供血动脉栓塞均获得成功,达到血窦内碘化油聚集和瘤体血供截流的栓塞效果;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及肝功能损害,临床症状得到缓解,瘤体病灶内瘤状血管消失,随时间延长,瘤体逐渐缩小.结论 平阳霉素和碘化油乳剂供血动脉栓塞应成为治疗巨大肝海绵状血管瘤首选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3.0T MR胰胆管成像(MRCP)评价胆管变异的准确性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行外科胆囊切除术的患者,分析术前MRCP资料,并与术中胆道造影(IOC)结果对照,进行胆道分型。结果:120例胆囊切除术患者,IOC发现胆道结构正常者69例(57.5%),胆道结构变异者51例(42.5%);与IOC相对比,MRCP对胆道结构分型的总准确率为96.7%(116/120),对胆道变异的诊断敏感度为:86.3%(44/51),特异度为:100%(69/69),阳性预测值为100%(44/44),阴性预测值为90.8%(69/76)。结论:MRCP能准确评估患者的肝内外胆管结构,有助于各种胆道疾患术前手术方案的制定。  相似文献   
34.
目的:对比肝脏增强CT与肝脏MRI诊断肝癌的检出率和准确率,探究临床肝脏患者更为有效的诊断方法.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接收的疑似肝癌患者100例,均经手术病理检查确诊,于患者手术前6h进行肝脏增强CT与肝脏MRI检查,以手术病理检查结果为标准,对比两种检查方式病症检出率以及准确率.结果:肝...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腺性膀胱炎与膀胱癌鉴别诊断中增强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腺性膀胱炎80例与膀胱癌患者30例,均接受增强CT扫描检查,比较两组患者CT表现特征与增强CT值.结果:腺性膀胱炎与膀胱癌患者的病灶大小、局部膀胱壁厚度、病灶形态、壁外浸润、钙化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膀胱癌组病灶边...  相似文献   
36.
王小琦 《甘肃医药》2009,28(2):84-87
乳腺疾病是常见病,尤其是乳腺癌,近年来发病率及死亡率呈快速上升趋势,在大城市已成为女性首位或第二位的恶性肿瘤。乳腺X线摄影在各种乳腺疾病的影像学检查中作为首选检查方法,对乳腺癌的早期发现,定性定位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37.
李珂  张西  王小琦 《四川医学》2020,41(7):692-696
目的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患者术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MR)对ESCC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26例行食管癌根治术的ESCC患者和62例健康体检者的血常规结果:外周血白细胞数目(WBC)、中性粒细胞数目(Neu)、淋巴细胞数目(Lym)、单核细胞数目(Mon)等指标,计算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MR)。结果观察组与健康组比较,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率(NEUTR)、淋巴细胞百分率(LYR)、NLR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病情稳定患者NLR值明显低于复发转移患者(P<0. 05),LMR值明显高于复发转移患者(P<0. 05)。结论外周血NLR、LMR指标可能是ESCC患者生存预后的一种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38.
目的 回顾性分析儿童颈部淋巴管瘤的CT表现和CT诊断价值.方法 9例淋巴管瘤中6例为囊性淋巴管瘤,3例为海绵状淋巴管瘤.螺旋CT平扫9例,平扫同时增强扫描3例.结果 淋巴管瘤在CT表现为颈部边界清晰的囊性肿物,位于颈动脉间隙或颈外侧间隙,有明显占位效应,沿邻近疏松组织间隙蔓延生长.囊性淋巴管瘤表现为水样密度,密度均匀,有分隔,囊性区无强化,囊壁及分隔轻度强化.海绵状淋巴管瘤密度不均,可见低密度背景下等密度或略高密度的点片状和条状.结构,CT增强扫描特征为低密度区无强化,囊壁及分隔呈点状、条状、网格状强化.结论 CT检查可清晰显示淋巴管瘤的位置、形态、大小和蔓延范围,依据其部位、内部结构和CT特点可作出准确的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39.
妇科恶性肿瘤介入治疗后的副反应及并发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妇科恶性肿瘤介入治疗后的副反应及并发症进行分析,并就其原因、处理措施、如何避免进行探讨。方法 对经病理证实的82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做介入治疗120次,采用Seldinger技术,右侧股动脉插管,两侧髂内动脉或子宫动脉灌注化疗药物或子宫动脉栓塞。结果 介入治疗后的副反应包括不同程度的化疗反应和栓塞综合征,本组患者中出现此类副反应的有72例(90%),表现为发热、恶心、呕吐及白细胞减少等。另有8例(10%)表现为尿急、尿频、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3例(3.6%)患者并发严重的会阴部及臀部皮肤、皮下组织缺血坏死。结论 妇科恶性肿瘤介入治疗后的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的原因有短时间灌注化疗药物用量过大、过浓,靶动脉异常分支,插管过深以及栓塞颗粒太小致误栓等。  相似文献   
40.
斑马鱼作为一种新型的脊椎模式生物,近年来在人类疾病模型中已广泛应用,特别是在人类骨疾病模型的研究中已显示出优势,如在疾病的相关基因及其功能表达和药效筛选评价等方面。这对于在骨疾病领域发挥特色疗效的传统医药而言,也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就斑马鱼在骨质疏松、骨折、骨关节炎等常见骨疾病中的研究应用进行综述,以便给未来的临床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