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0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5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9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Dispase在成年鼠骨骼肌干细胞纯化中的价值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寻找一种最佳的骨骼肌干细胞分离及纯化方法。方法采用成年雌性SD大鼠,分别采用二步消化法和Dispase消化法分离肌干细胞,然后用差速贴壁技术纯化肌干细胞,骨骼肌肌动蛋白(α-sarcometricactin)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对细胞进行鉴定。结果Dipase组肌干细胞的数量明显多于二步消化法组,且细胞的生长速度也明显较后者快,而衰老速度则明显慢于后者。结论Dipase可明显减轻细胞的损伤,提高肌干细胞的数量和质量,是一种最佳的细胞分离酶。  相似文献   
72.
目的评价PVP在椎体压缩性骨折治疗中的作用并分析其疗效。方法对43例经皮椎体成形术患者资料回顾性分析。结果43例患者全部成功完成手术,术后15-30分钟35例疼痛明显缓解,24-48小时41例疼痛完全缓解,一周后所有患者疼痛完全缓解;术前椎体平均高度约68%,术后平均高度约81%;15例术后3小时能佩戴腰围下床活动,所有患者术后1天均能佩戴腰围下床活动,术后1-6个月随访,所有患者恢复之前的劳动能力或活动能力。结论 PVP在椎体压缩性骨折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并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73.
目的 提高对脾脏肿瘤的诊治水平。方法 对25例脾脏肿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脾脏良性肿瘤病史一般超过半年,而恶性肿瘤则短于半年。B超首诊占40%(10/25),CT诊断的准确率超过B超,良性肿瘤13例行脾切除术,6例行脾部分切除术 脾移植。6例恶性肿瘤行脾切除术或广泛切除 化疗。25例脾切除术术后无一例死亡,亦未发现术后并发症。良性肿瘤全部治愈。恶性肿瘤3例,分别随访1年6个月,3年及3年8个月,患者仍然存活,失访3例。结论 原发性脾脏肿瘤在临床上罕见。良性肿瘤症状隐匿,病史长;恶性肿瘤病史短,伴有发热、消瘦、贫血。B超检查应作为首选方法。良性肿瘤尽量行保脾手术,恶性肿瘤行脾切除 化疗。  相似文献   
74.
目的探讨脾切除术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eytpertic purpura,ITP)手术以及围手术期处理需要注意的问题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ITP患者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围手术期治疗等,对临床疗效进行观察。结果手术前10例患者行腹部CT检查,8例发现副脾,1例发现右侧肾肿瘤,1例发现腹膜后血肿,25例行腹部B超检查,5例发现副脾。29例均行脾切除术,手术中切除副脾8例。手术后1例颅内出血死亡,其余存活,死亡率3.45%。手术后胰尾小动脉出血1例,二次手术予以止血,1例并发左侧膈下脓肿。29例患者脾切除术后第一天有效率100%,手术后1周有效率93%(27/29)。随访15例,随访2~87个月,其中有效73.7%(11/15),部分有效13.3%(2/15),无效6.67%(1/15)。结论完善检查、围手术期处理措施得当是ITP外科手术治疗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75.
目的分析膝关节创伤的MRI表现,探讨低场MRI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膝关节创伤患者的低场MRI资料。结果骨损伤36例,其中骨折伴骨挫伤12例,隐匿性骨折伴骨挫伤3例,单纯性骨挫伤21例;软骨损伤34例,其中软骨表面光滑26例,表面凹凸不平8例;半月板损伤29例34个,其中I级损伤11个,Ⅱ级损伤14个,Ⅲ级损伤9个;韧带损伤25例35根,其中部分撕裂29根,完全撕裂6根;关节积液46例。结论低场MRI是一种全面的诊断检查技术,在膝关节创伤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6.
我公司在1998年4月12日至19日进行流行性乙型脑炎疫苗注射,疫苗为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批号971104,4,效期99.4),发生1例异常反应予以报告。李某,女,6岁,在校小学一年级学生,注射流行性乙型脑炎疫苗0.5ml后,约35分钟,颈部、嘴唇周围出现荨麻疹,1小时左右出现消化道反应,恶心、呕吐、腹痛,而后腹痛剧烈,全身荨麻疹,出现过敏性休克。经对症和抗过敏治疗后痊愈,无任何后遗症。据该生自诉1997年也曾注射过乙型脑炎疫苗。有报道:接受乙型脑炎疫苗免  相似文献   
77.
患者女,38岁,因“活动后胸闷10 a ,加重1周”于2009年5月4日收入我院。入院诊断: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重度狭窄,二尖瓣重度关闭不全,主动脉瓣轻度关闭不全,肺动脉重度高压,房颤,心功能Ⅳ级。于同年6月1日行二尖瓣置换+三尖瓣成形术。术后第4日患者心包、纵隔腔引流液由血性液转为清淡黄色液,但每日引流量达500~700 mL。遂给予呋塞米20 mg静推,1次/d、连续5 d ,继之改为呋塞米40 mg静推、连续7 d,引流量仍无减少,患者无胸闷、气短、水肿等心衰表现;多次复查血白蛋白正常。术后2周患者进食大量油腻食物后引流液呈黄红色浑浊,每日引流量达700~1000 mL。同年6月30日,乳糜试验检查阳性。考虑患者为乳糜性心包积液,于同年7月7日行胸导管低位结扎+心包右侧胸腔开窗术,术后1周内右侧胸腔每日引流量约190 mL,第2周每日引流量为20~70 mL,第15天拔除右侧胸腔引流管,治愈出院。随访至2014年3月,患者未再出现明显心包积液。  相似文献   
78.
目的了解合溪水库兴建后流域内血吸虫病疫情变化。方法2012-2015年选择合溪水库北涧入口处煤山镇 新源村作为监测点,按照《浙江省血吸虫病监测点监测方案》的方法,对监测点内人畜血吸虫病病情和螺情开展监测。结 果2012-2015 年监测点内累计调查167 个环境,面积21.68 hm2,查到有螺条块2 个,面积0.1 hm2,有螺框出现率为 0.12%,活螺密度为0.019 2只/0.1 m2,解剖钉螺374只,未发现血吸虫感染性钉螺;监测本地居民970人,流动人群8 748 人,未发现血吸虫感染病人;监测黄牛3 085头,未发现血吸虫感染病牛。结论合溪水库流域血吸虫病疫情稳定,内源 性血吸虫病传染源已消除;应加强输入性血吸虫病疫情监测,加大合溪水库流域螺情监测和环境改造力度,有效压缩钉 螺面积。  相似文献   
79.
 目的: 观察番石榴叶总三萜(TTPGL)对3T3-L1脂肪细胞胰岛素抵抗(IR)的改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培养3T3-L1前脂肪细胞并诱导其分化,给予TTPGL(0.3、1、3、10 μg/L),并设溶媒(0.1% DMSO)组、阳性药正钒酸钠(Van,10 μmol/L)组、正常对照(control)组和模型(model)组,药物作用48 h。MTT法检测药物对前脂肪细胞活力的影响,油红O染色法观察其对细胞分化的影响。建立IR模型后,药物处理48 h,葡萄糖氧化酶-过氧化物酶法(GOD-POD)检测IR脂肪细胞上清液中葡萄糖消耗量;比色法检测游离脂肪酸(FFA)水平;ELISA法检测脂肪因子分泌水平;real-time PCR检测IR脂肪细胞蛋白酪氨酸激酶1B(PTP1B)的mRNA表达量;Western blot检测磷酸化胰岛素受体底物1/胰岛素受体底物1(p-IRS-1/IRS-1)和磷酸化蛋白激酶B/蛋白激酶B(p-Akt/Akt)的蛋白水平。结果: 与溶媒组比较,TTPGL显著提高了前脂肪细胞的活力并抑制其分化(P < 0.01)。与IR溶媒组比较,无论在基础状态下还是胰岛素刺激状态下,TTPGL(1-10 μg/L)均显著地促进了IR脂肪细胞葡萄糖消耗(P < 0.01);TTPGL(0.3~3 μg/L)显著抑制FFA的产生(P < 0.01)。与模型组比较,TTPGL(0.3和3 μg/L)显著增加IR脂肪细胞脂联素的分泌(P < 0.05)并抑制TNF-α的分泌(P < 0.01),TTPGL(3 μg/L)对抵抗素的分泌有显著抑制作用(P < 0.05),对瘦素分泌无显著作用;TTPGL(3 μg/L)显著下调IR脂肪细胞PTP1B的mRNA表达(P < 0.01);TTPGL(3 μg/L)极显著上调p-IRS-1/IRS-1的水平;TTPGL(0.3和3 μg/L)显著上调p-Akt/Akt的蛋白水平(P < 0.05)。结论: TTPGL具有显著改善3T3-L1脂肪细胞IR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TTPGL下调了IR脂肪细胞PTP1B mRNA的表达、同时上调p-IRS-1/IRS-1和p-Akt/Akt的蛋白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80.
目的评价双吻合器在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对我院从1999年以来直肠癌根治术中行双吻合器吻合的病例进行分析.结果全部病例共32例,吻合过程顺利,术后切口感染3例,吻合口狭窄1例,吻合口瘘1例.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双吻合器应用于直肠癌前切除术中的结直肠吻合具有操作简单、方便、安全等优点,可提高低位直肠癌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