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05篇 |
免费 | 15篇 |
国内免费 | 65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1篇 |
基础医学 | 14篇 |
临床医学 | 66篇 |
内科学 | 8篇 |
神经病学 | 1篇 |
特种医学 | 17篇 |
外科学 | 70篇 |
综合类 | 95篇 |
预防医学 | 47篇 |
药学 | 10篇 |
中国医学 | 9篇 |
肿瘤学 | 4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8篇 |
2021年 | 3篇 |
2020年 | 14篇 |
2019年 | 4篇 |
2018年 | 6篇 |
2017年 | 4篇 |
2016年 | 3篇 |
2015年 | 4篇 |
2014年 | 6篇 |
2013年 | 4篇 |
2012年 | 4篇 |
2011年 | 7篇 |
2010年 | 8篇 |
2009年 | 16篇 |
2008年 | 11篇 |
2007年 | 29篇 |
2006年 | 13篇 |
2005年 | 25篇 |
2004年 | 39篇 |
2003年 | 41篇 |
2002年 | 18篇 |
2001年 | 46篇 |
2000年 | 14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7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7篇 |
1995年 | 5篇 |
1994年 | 6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4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6篇 |
1988年 | 2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老年患者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术式选择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目的探讨不同的内固定方式在老年患者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参照Evans分型,85例老年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不稳定性77例,稳定性8例,分别应用不同内固定治疗,其中Gamma钉20例、重建钉25例、动力髋部螺钉(DHS)和动力髁部螺钉(DCS)40例。结果术后随访79例,均获得骨折愈合,愈合时间4~7个月,平均5.2个月,其中大于5°髋内翻者有12例。根据患者骨折愈合、关节活动、主观感觉与生活能力恢复等因素制定疗效评定标准,优良率为84.8%(67例)。未发生因本手术所致内科合并症加重或患者死亡。结论髋内翻是老年患者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术后的主要并发症。Evans分型对选择内固定具有指导意义。结合老年患者骨质疏松情况,针对不同骨折类型选用适当的内固定器械,可以提高不稳定性转子间骨折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动力髁螺钉(DCS)治疗股骨髁上骨不连的临床疗效和特点。方法:14例段骨髁上骨不连均采用DCS固定 自体筋骨植骨治疗,4例伴有膝关节僵硬者同时行膝关节松解术。结果:所有病例获得随访,时间12—48个月,平均18个月。在4—9个月内均获骨性愈合。有2例膝关节僵硬获得明显改善。参照Shelbourne疗效评定标准,ll例疗效优良,优良率78.6%。结论:应用DCS固定 自体筋骨植骨后骨折端可获得坚持内固定及压应力,手术操作简便、安全,可早期进行膝关节和股四头肌功能锻炼,是一种治疗段骨髁上骨不连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肝癌细胞株Hep G2中凋亡抑制因子survivin与化疗药物敏感性的关系。方法 通过MTT检测肝癌细胞株Hep G2对于1.0 μg/ml顺铂, 1 μmol/L阿霉素,及1.0 μg/ml吉西他滨的敏感程度;通过Western blot 检测Hep G2中survivin 蛋白在顺铂、阿霉素、吉西他滨处理后不同时间段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在药物作用72 h后,10%~20%的肝癌细胞仍然存活并具有代谢活性。顺铂和吉西他滨处理48 h后survivin蛋白表达升高(2.04±0.05 vs 1.25±0.05;1.84±0.02 vs 1.25±0.05;1.92±0.05 vs 1.55±0.04;1.88±0.11 vs 1.55±0.04,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阿霉素处理48 h后survivin 蛋白表达并未见明显变化(1.73±0.11 vs 1.52±0.02;1.66±0.12 vs 1.52±0.0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survivin 蛋白水平升高与肝癌细胞株Hep G2部分化疗药物敏感性相关。 相似文献
14.
髋臼粉碎性骨折合并压缩性缺损的治疗与对策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4
目的探讨治疗髋臼粉碎性骨折合并压缩性缺损的手术方法.方法1997年7月~2005年2月,收治髋臼粉碎性骨折合并压缩性缺损43例,其中陈旧性骨折25例,新鲜骨折16例,畸形(大于90 d)2例;复杂骨折与缺损34例,简单骨折与缺损9例.缺损体积3~9 cm^3,平均4.5cm^3.采用改良髋臼入路,应用髋臼三维记忆内固定系统(ATMFS)三维记忆锁定碎骨;髋臼碎骨关节面整复法;自体髂骨髋臼后壁解剖性重建法;自体骨+人工骨填塞及骨腊隔离法等术后相关措施.结果所有患者随访5~86个月,平均15.7个月.粉碎骨折关节面粉碎+填补压缩体积至头臼解剖复位31例;自体髂骨后壁“解剖性重建头臼解剖复位”12例;40例患者经过平均5.3个月患侧髋关节功能达到健侧水平,1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2例异位骨化+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导致髋关节骨融合.结论本文介绍了治疗髋臼粉碎性骨折合并压缩性缺损的新方法与措施,有效地提高了股骨头与髋臼解剖对应率,为髋关节功能的恢复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目的在体外肝脏灌流(ECLP)实施技术研究中,对直接灌流和间接灌流孰优孰劣一直存在争议。本实验拟就临床应用对这两种方法进行评价。方法实验动物供体均为普通健康长白猪,体重在20~30kg,雌雄不拘。一组受体是普通健康长白猪,标准与供体相同;另一组受体是普通健康狗,体重在20~30kg,雌雄不拘。随机分为2组,直接灌流受体为肝衰猪,间接灌流受体为肝衰狗:A组(直接灌流组,n=5)体外肝脏与受体间直接进行血液交换;B组(间接灌流组,72-4)体外肝脏用猪血液进行ECLP循环,受体血液自循环,两个循环间的血液通过中空纤维管进行物质交换。A、B两组进行ECLP灌流时间均为4h,肝衰时间为8h,8h后处死。观察体外肝脏和受体一般情况,体外肝脏的胆汁生成量、耗氧率等,受体的血氨、肝脏酶谱和血凝情况等指标。结果A、B两组在体外肝脏的胆汁生成量、耗氧率和受体方面均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虽然直接灌注和间接灌注两者在体外肝脏的存活和灌注效果方面没有明显的差异,但考虑到间接灌注在异种灌注中具有伦理学压力较小的诸多优点,而临床应用又以异种灌注为主,故临床应用时仍推荐应用间接灌注。 相似文献
16.
跟骨关节内骨折内固定手术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141,自引:0,他引:141
目的探讨跟骨关节内骨折内固定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原因、预防和对策。方法随访1997年1月至2002年7月,采用切开复位 “Y”形钢板内固定伴必要时自体植骨治疗的Ⅱ~Ⅳ型跟骨骨折54例共59足。根据Sanders分型:Ⅱ型20足,Ⅲ型24足,Ⅳ型15足。术中侧位X线透视观察Bhler角和Gissane角,Broden位透视观察后关节面的恢复情况。皮瓣下放置引流以防止术后血肿形成。围手术期常规应用抗生素防止感染。所有病例随访时间9~48个月,平均17个月。结果采用Maryland足部评分标准评价手术效果:优30足,良21足,可6足,差2足,优良率为86.4%。发生明确的早期并发症4足,发生率6.8%,其中皮肤边缘坏死2足,感染1足,腓肠神经损伤1足。远期发生明显慢性疼痛2足(3.4%)。结论跟骨关节内骨折内固定手术并发症与跟骨解剖特点和跟骨骨折机制有关。以下措施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选择适当的手术时机,术前作周密计划和准备,术中采用全厚皮瓣并避免过分牵拉和反折,复位后通过植骨来支撑关节面骨折块及提高内固定的牢固程度,术后石膏固定并抬高患肢,围手术期应用抗生素。出现并发症后,可根据情况作相应处理。 相似文献
17.
外固定加有限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 总被引:42,自引:0,他引:42
目的探讨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1年1月至2004年5月采用外固定架加有限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35例。男16例,女19例;年龄21~75岁,平均47.3岁。按AO/ASIF分型:A3型9例,C2型9例,C3型17例。开放性骨折4例,但皮肤及软组织损伤较轻,污染轻。手术方法中单纯手法牵引复位加外固定架27例,经皮钢针撬拨复位加外固定架5例,尺骨固定加外固定架3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0.5h~21d,平均6.6d(2例陈旧性骨折除外)。结果术后随访5~30个月,平均12个月。按照解剖学上的恢复结果,解剖复位9例、功能复位24例、接近功能复位2例。术前尺偏角为-15°~15°(平均10.5°)及掌倾角-30°~0°(平均-10°),术后尺偏角20°~35°(平均25°)及掌倾角0°~20°(平均11.5°)。关节功能疗效按Dienst功能评估标准进行评定:优12例、良21例、可2例。无针道感染,无针孔骨折,无医原性神经、血管损伤,无伤口感染及骨髓炎等并发症。结论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是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一种较好的方法,其操作简单、固定可靠、疗效满意、并发症少。为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提供一种能明显促进骨折愈合、减少术后感染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上肢骨干天鹅型记忆接骨器的设计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75,自引:10,他引:75
目的:研究应用于上肢骨干骨折与骨不连内固定的新型记忆合金接骨器。方法:利用镍钛合金与上肢骨干解剖生理的特性和特征,采用光弹,电测及三维有限元法研制天鹅型记忆接骨器(SMC),临床应用于锁骨、肱骨、尺桡骨干骨折与骨不连188例243根,平均随访2.25年。结果:SMC在轴向多点位抗剪、折、旋、持骨力98.40-125.05N;在纵向,将152-196N的记忆应力作用于骨断端。骨不连92例106例,平均术后3.8个月,不连处为类骨板样骨替代,骨折93例134根,平均术后2.6个月骨折处为骨板样愈合,全部病例无感染,无取出本器后再骨折和因本器所致的关节功能障碍,优良率98.76%,结论:SMC多点位轴向持骨,纵向加压、是治疗上肢骨干骨折与骨不连新而有效的技术与方法。 相似文献
20.
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骨折的最佳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7年1月至2000年12月收治的69例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患,骨折类型按Schatzker分型,其中Ⅰ型12、Ⅱ型19例、Ⅲ组10例、Ⅳ6例、Ⅴ8例、Ⅵ14例。除Ⅰ型采用经皮穿刺空心螺钉内固定外,其余各型采用切开复位支持钢板内固定,原则上塌陷>0.5cm一律采用自体髂骨植骨。结果:58例患随访,平均随访15个月(6-37个月),功能评价采用Hohl膝关节功能评分法,优良率达87.93%,结论:胫骨平台骨折宜手术治疗,手术方法根据不同的骨折类型而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