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248篇 |
免费 | 184篇 |
国内免费 | 74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2篇 |
儿科学 | 14篇 |
妇产科学 | 25篇 |
基础医学 | 106篇 |
口腔科学 | 35篇 |
临床医学 | 311篇 |
内科学 | 172篇 |
皮肤病学 | 35篇 |
神经病学 | 31篇 |
特种医学 | 56篇 |
外科学 | 71篇 |
综合类 | 703篇 |
预防医学 | 346篇 |
眼科学 | 24篇 |
药学 | 248篇 |
9篇 | |
中国医学 | 237篇 |
肿瘤学 | 7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4篇 |
2023年 | 144篇 |
2022年 | 146篇 |
2021年 | 167篇 |
2020年 | 105篇 |
2019年 | 98篇 |
2018年 | 108篇 |
2017年 | 67篇 |
2016年 | 72篇 |
2015年 | 70篇 |
2014年 | 201篇 |
2013年 | 135篇 |
2012年 | 115篇 |
2011年 | 116篇 |
2010年 | 93篇 |
2009年 | 81篇 |
2008年 | 107篇 |
2007年 | 85篇 |
2006年 | 69篇 |
2005年 | 82篇 |
2004年 | 75篇 |
2003年 | 59篇 |
2002年 | 32篇 |
2001年 | 23篇 |
2000年 | 33篇 |
1999年 | 28篇 |
1998年 | 26篇 |
1997年 | 21篇 |
1996年 | 18篇 |
1995年 | 14篇 |
1994年 | 13篇 |
1993年 | 6篇 |
1992年 | 12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10篇 |
1989年 | 13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56年 | 1篇 |
1955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5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82.
目的:探索4种消化系统癌症(DSCs)分子特征的异同及分子特征同临床基本特征的关系。方法:基于生物信息学方法从TCGA数据库中获取食管癌(ESCA)、胃癌(STAD)、直肠癌(READ)、结肠癌(COAD)4种DSCs的分子特征,包括基因突变、拷贝数变异、基因表达以及甲基化,结合MIF算法、差异分析筛选出癌症驱动基因、差异甲基化基因(DMGs)以及差异表达基因(DEGs),并利用富集分析、生存分析、相关性分析比较4种癌症类型中分子特征的异同,进一步探索分子特征同临床基本特征的关系。结果:4种癌症类型具有相似的分子特征,包括:突变频率与基因表达、甲基化水平相关性很低,线性关系均不明显;MaxMIF软件获得的30个癌症驱动基因中均仅有少数几个基因具有预后效果,包括ESCA 2个、STAD 2个、READ 1个、COAD 1个;拷贝数变化数据在癌症组织样本和正常组织样本中的分布并不均匀;DEGs中仅有少部分基因具有预后效果,包括食管癌(29/829)、胃癌(0/394)、直肠癌(71/606)、结肠癌(50/591),并且KEGG通路均富集于“神经活性的配体-受体相互作用”。另外,4种癌症类型之间具有不同的癌症驱动基因、具有预后效果的DEGs,以及DMGs。结论:经分析得到4种DSCs分子特征的异同点有助于了解整个DSCs,并有望为深入理解DSCs的分子特征及相应的分子靶向治疗方案的设计提供有效的依据。 相似文献
83.
84.
目的 探讨各种阈值校正方法对统计参数图(SPM)软件统计比较结果显示的影响.方法 利用Hoffman标准脑模型制作缺损模型PET成像与正常模型PET成像,进行统计参数图的统计比较.并选取脑梗死患者与健康检查者进行统计参数图的统计比较.结果 校正与非校正产生的结果有差异,其中族错误率(FWE)校正(P=5×10-2)得到的统计分析结果激活区最少及最小,其次是错误发现率(FDR)校正(P=5×10-2),非校正方式(P=1×10-3)得到的激活区最多及最大.但FDR校正效果不稳定,有时不如不校正.结论 统计参数图软件中FWE校正方法可明显降低假阳性,得到的结果可信度稳定地高于非校正方法. 相似文献
85.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impact of different ovulation induction protocols on the clinical outcomes and analyze related factors when 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PCOS) patients whose number of eggs obtained last time equal to or less than five received the ovarian hyperstimulation treatment again. Methods?The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made on the clinical data of 242 PCOS patients whose number of eggs obtained last time was equal to or less than five in 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VF/ICSI) in the Reproductive Center of Peking University Third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1 to December 2018 who received the ovulation induction treatment again. The amount of Gn used, the number of eggs obtained, and the pregnancy outcome of different ovulation induction protocols was compared. At the same time, the multi-factor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model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related factors affecting the accumulative live birth rate. Results?242 patients used the ultra-long protocol, long protocol, short protocol, and antagonist protocol for ovarian hyperstimulation. The number of eggs obtained was 12.46±2.66, 12.28±86, 10.64±1.77, 13.25±0.97, respectively.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different groups (P=0.780). The amount of Gn used and the number of days of use in the antagonist protoco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smaller than those of the ultra-long protocol and long protocol groups (P<0.05). The amount of Gn used in the ultra-long protoco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bigger than that of the long protocol, short protocol, and antagonist protocol groups (P<0.05). In 115 transplant cycles, the rate of embryo implantation, clinical pregnancy rate, and accumulative live birth rate of different ovulation induction protocols had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 (P>0.05). The multi-factor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treatment method was the important affecting factor of the accumulative live birth rate (P<0.05) and the number of eggs obtained was a mediating variable. Conclusion?For PCOS patients whose number of eggs obtained last time was not big, after another time of ovulation induction, the average number of eggs obtained maybe bigger than ten and an ideal reproduction assistance outcome could be achieved. 相似文献
86.
87.
吴璐菲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23,45(5):875-877
目的:对比分析微型种植体支抗、传统横腭杆在口腔正畸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9年4月-2022年8月期间进行口腔正畸治疗患者75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37)和观察组(n=38),其中对照组选择传统横腭杆增强支抗治疗,观察组选用微型种植支抗治疗,对比两组的术后正畸情况(咬合力、咀嚼速度、语言功能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磨牙移位距离较治疗前均有减小,上中切牙凸距差以及下齿槽座角度数于治疗后都有增加,且以上指数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咬合力、咀嚼速度、语言功能评分均有增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牙龈炎、口腔感染、矫正不适反应的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型种植支抗相比于传统横腭杆在口腔正畸治疗中的稳定性更强,正畸效果更好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低,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8.
目的探讨糖蛋白非转移性黑色素瘤蛋白B(glycoprotein nonmetastatic melanoma protein B, GPNMB)在各种肾嗜酸性肿瘤中的表达情况, 并比较GPNMB与细胞角蛋白(CK)20、CK7、CD117在肾嗜酸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病理科2017年1月至2022年3月传统类型肾肿瘤嗜酸细胞亚型, 包括22例肾透明细胞癌嗜酸细胞亚型(e-ccRCC)、19例肾乳头状细胞癌嗜酸细胞亚型(e-papRCC)、17例肾嫌色细胞癌嗜酸细胞亚型(e-chRCC)、12例肾嗜酸细胞瘤(RO)和新兴的具有嗜酸细胞特征的肾肿瘤类型, 包括3例嗜酸性实性囊性肾细胞癌(ESC RCC)、3例肾低级别嗜酸细胞肿瘤(LOT)、4例延胡索酸水合酶缺陷型肾细胞癌(FH-dRCC)以及5例肾脏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E-AML),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染色检测GPNMB与CK20、CK7、CD117在上述肿瘤中的表达情况, 并统计分析其在以上各种肾肿瘤鉴别诊断中的意义。结果 GPNMB在ESC RCC、LOT、FH-dRCC这3种新... 相似文献
89.
张璟岚张滨婧陈艺菲张辰玥胡芝爱胡海琨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23,(1):145-151
背景:间充质干细胞具有自我复制和多向分化潜能,在骨组织再生领域备受关注。磁场作为非侵入性的物理刺激因素能够有效调控间充质干细胞的黏附、增殖、成骨向分化和矿化等生物学行为,在骨组织再生医学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磁场的效应取决于磁场强度、频率和暴露时间等参数。由于窗口效应,磁场促进骨再生的适宜参数范围仍有待明确。目的:回顾不同类型磁场和不同磁场参数对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及可能机制,并归纳总结促增殖和成骨向分化的适宜参数范围。方法:以“magnetic field,static magnetic field,pulsed electromagnetic field,mesenchymal stem cells,proliferation,osteogenic differentiation,bone regeneration,bone repair”为英文检索词,以“磁场,静磁场,脉冲电磁场,间充质干细胞,增殖,成骨分化,骨再生”为中文检索词,分别检索PubMed数据库和中国知网,主要检索时间范围为2010年1月至2021年9月,同时纳入少量远期经典文献。通过文题及摘要进行初筛,排除重复性、低相关性和低价值的研究,最终纳入56篇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1)中等强度静磁场、低频或低强度脉冲电磁场促进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和成骨向分化的效果良好,而高频脉冲电磁场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2)磁场调控效果与总暴露时间呈正相关,但其效应并不随单次间歇暴露的时间延长而增加;(3)干细胞类型、分化阶段和细胞密度等磁场外因素对磁场的生物学效应也具有复杂的影响,临床上应给予关注;(4)磁场对质膜、细胞骨架和离子通道等细胞靶点产生作用,作用机制主要包括磁机械相互作用、电动力相互作用和自由基对效应。 相似文献
90.
目的观察逍遥散加减联合果酸治疗肝郁气滞型黄褐斑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中医辨证为肝郁气滞型黄褐斑的患者92例随机分为3组:A组32例,逍遥散加减联合果酸治疗,B组32例,单用逍遥散加减治疗,C组28例,单用果酸治疗,治疗8周后进行疗效判定,停止治疗后进行随访。结果治疗8周后,A组总有效率84.38%,B组总有效率53.13%,C组总有效率60.71%,三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皮损治疗后积分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A组下降更明显。A组与B组中医证候疗效的有效率分别为75%和68.75%,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复发率分别为6.25%,8.7%,16.67%。结论逍遥散加减联合果酸治疗肝郁气滞型黄褐斑,行之有效,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