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94篇
  免费   190篇
  国内免费   73篇
耳鼻咽喉   12篇
儿科学   14篇
妇产科学   25篇
基础医学   106篇
口腔科学   35篇
临床医学   306篇
内科学   169篇
皮肤病学   35篇
神经病学   31篇
特种医学   52篇
外科学   69篇
综合类   693篇
预防医学   340篇
眼科学   24篇
药学   243篇
  8篇
中国医学   224篇
肿瘤学   71篇
  2024年   44篇
  2023年   142篇
  2022年   145篇
  2021年   123篇
  2020年   104篇
  2019年   97篇
  2018年   108篇
  2017年   67篇
  2016年   72篇
  2015年   70篇
  2014年   201篇
  2013年   135篇
  2012年   115篇
  2011年   116篇
  2010年   93篇
  2009年   81篇
  2008年   107篇
  2007年   85篇
  2006年   69篇
  2005年   82篇
  2004年   75篇
  2003年   59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目的: 探讨聚(腺苷二磷酸核糖)水解酶[Poly(ADP-ribose)glycohydrolase,PARG]基因沉默对肿瘤局部B220+ DEC205+ DC增殖分化的影响及其在大肠癌转移中的作用。方法:以PARG-shRNA慢病毒载体转染CT26细胞为实验组,未转染CT26细胞和空载体CT26细胞为对照组,分别在小鼠脾包膜下接种形成肝转移模型;Western blot法检测脾脏移植瘤中PARG、PARP、NF-κB蛋白的表达;免疫荧光双标法检测脾脏中B220+DEC205+DC的表达;ELISA法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IL-10、TGF-β的表达。结果:PARG基因沉默后,脾脏移植瘤体积缩小,肝脏转移癌结节数目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脾脏移植瘤中PARG、PARP、NF-κB蛋白的表达量明显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脾脏组织中的B220+ DEC205+ DC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中IL-10、TGF-β的表达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ARG基因沉默可抑制小鼠结肠癌CT26细胞肝转移,可能与PARG沉默后下调PARP,并下调NF-κB的活性,从而影响NF-κB依赖性因子IL-10、TGF-β的表达,进而影响B220+DEC205+DC的增殖分化有关。  相似文献   
32.
自2004-2006年我科用本院自制的冬病夏治哮喘膏进行穴位贴敷治疗小儿哮喘120例,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 本组120例,其中男68例,女52例,年龄2~12岁,病程2个月~6年。诊断符合《儿科学》(第6版)中支气管哮喘盼诊断标准,辨证分为虚寒者87例、痰热者33例。  相似文献   
33.
目的观察黄芪通络方对气阴两虚兼血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气阴两虚兼血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糖尿病常规基础治疗,对照组在基础治疗上加用甲钴胺片,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黄芪通络方,共观察8周。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总有效率及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腓总神经运动传导速度(MNCV)、腓总神经感觉传导速度(SNCV);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结果治疗后综合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0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黄芪通络方治疗组患者治疗后TC、TG、HDL、MNCV、SNCV、MDA、SOD水平变化,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黄芪通络方可以改善气阴两虚兼血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脂代谢水平,提高神经传导速度,降低氧化应激水平,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4.
孙怡菲  蒋婷婷  李健 《热带医学杂志》2021,21(3):301-306,315
目的 通过对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诊断疟原虫准确性的meta分析,探索产生诊断不稳定的原因,评价诊断效果.方法 检索中外数据库中以镜检为金标准的LAMP诊断实验,用Cochrane提供的QUADAS量表进行质量评价,用RevMan5.3做诊断meta分析,通过Meta-Disc1.4软件进行异质性检验和评价.结...  相似文献   
35.
李显筑教授从脾论治疑难杂证经验举隅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显筑教授临床多年,精通中医经典,不仅学有渊源,而且立足创新,临床上博采众长,大胆探索,擅长内科,对妇科、儿科亦深有造诣。李师治学,治法有宗,师古不泥。以从脾论治疑难杂证而独树一帜,临证每收佳效。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柴胡疏肝散对肝纤维化(hepatic fibrosis,HF)的作用机制。方法:60只Wistar大鼠被随机均分为6组:正常组、模型组、柴胡疏肝散高、中、低剂量组、柴胡疏肝散预防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均采用猪血清ip诱发HF,0.5 m L/只,2次/周,连续10周,5周后即可形成HF。预防组于造模同时给药(以柴胡疏肝散6.3 g·kg-1),柴胡疏肝散高、中、低剂量组[(12.6,6.3,3.15)g·kg-1]于造模第6周给药,连续10周。采用RT-PCR法检测各组肝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2,Smad3,Smad4和Smad7的mRNA表达,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肝组织TGF-β1,磷酸化Smad 2/3(p-Smad 2/3)和Smad7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TGF-β1,Smad2,Smad3的mRNA和TGF-β1,p-Smad 2/3蛋白表达均显著增加(均P0.01),Smad7基因表达显著降低(均P0.01);与模型组比较,柴胡疏肝散中剂量组TGF-β1和Smad3 mRNA表达均显著降低,p-Smad 2/3和TGF-β1蛋白表达显著减弱(P0.05,P0.01),Smad7基因表达显著增加(P0.01)。结论:柴胡疏肝散有明显的抗HF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GF-β1/Smad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37.
黄芩中黄芩苷提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黄芩中黄芩苷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选取温浸法、煎煮法、加碱温浸法中较佳方法,考察粒度、次数、提取时间和次数、分离方式等因素对黄芩苷收率的影响。结果煎煮法效果优于其他两种方法,煎煮法提取黄芩苷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粒度40目,煎煮2次,物料比1∶10和1∶5,时间60min和30min,双层滤布过滤再离心分离,70℃保温60min,酸沉静置3h抽滤,50%乙醇洗涤2次,干燥得黄芩苷产品。黄芩苷收率可达13.67%,其含量为85.7%,黄芩苷在pH3.98低温水浴液中性质较稳定。结论该实验结果为大规模提取生产黄芩苷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8.
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症状观察与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观察溃疡性结肠炎的主要症状发生率、结肠黏膜组织病理学变化、结肠组织上皮细胞凋亡情况,深入分析脾虚与溃疡性结肠炎发病的关系。结果显示:溃疡性结肠炎典型症状高发率与中医脾虚主症一致,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均具有典型的溃疡性结肠炎病理特征及典型溃疡性结肠炎的细胞凋亡.表明脾虚是溃疡性结肠炎的基本病机。本研究结果可以为临床分析溃疡性结肠炎的病机演变规律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39.
目的 探讨立止血、甲氰咪胍和思密达联合鼻饲治疗新生儿应激性溃疡的疗效.方法 将156例新生儿应激性溃疡患儿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78例.对照组予常规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予甲氰咪胍0.1g、立止血0.5 kU+生理盐水10 ml混匀经胃管注入,1 h后予思密达1 g+生理盐水10 ml摇匀经胃管内注入,两者均8 h一次;用至鼻饲管回抽无咖啡样液体后继续用1d.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7%和74%,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20.78,P<0.05).结论 立止血、甲氰咪胍和思密达联合用药治疗新生儿应激性溃疡疗效突出,有利于尽早喂养.促进原发病的恢复.  相似文献   
40.
目的:应用OCT及OCTA观察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行巩膜扣带术(SB)术后的黄斑形态结构、黄斑及视盘血管密度及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变化。

方法:横断面病例对照研究。将2014-07/2021-03在赣州市人民医院眼科诊断为RRD的患者25例25眼纳入本研究。对比术后末次随访患眼和健眼黄斑浅层血管(SVC)的血管密度(VD)、黄斑深层血管(DVC)的VD、视盘SVC-VD、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黄斑中心凹厚度(CMT)、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黄斑外层结构之间的差异,并分析影响末次随访患眼BCVA(LogMAR)的相关性指标。

结果:术后末次随访患眼与健眼黄斑SVC-VD、黄斑DVC-VD、视盘SVC-VD、RNFL、CMT、SFCT无差异(均P>0.05); 末次随访患眼与健眼OCT下黄斑外层结构对比显示外界膜(ELM)、肌样体区(MZ)、椭圆体带区(EZ)、光感受器外节(OS)的光带完整性无差异(均P>0.05),嵌合体区(IZ)光带完整性则有差异(P=0.014); 末次随访患眼与健眼BCVA有差异(P=0.002)。术后末次随访患眼BCVA与有无波及黄斑、视盘SVC-VD、黄斑外层结构ELM、MZ、EZ、OS、IZ光带完整性有显著相关性,其中与有无波及黄斑呈现正相关(rs=0.401,P=0.047); 与视盘SVC-VD、黄斑外层结构ELM、MZ、EZ、OS、IZ光带完整性呈负相关(均P<0.05)。

结论:OCT及OCTA用于观察RRD行SB术后眼底改变可获得与视力预后相关的长期随访信息,其术后视力预后取决于视网膜外层结构的恢复情况而定,IZ结构的完整性对于视力恢复更为重要; 视盘SVC-VD与视力预后有相关性,视盘SVC-VD的改变与术后眼压是否相关还需要术后连续数据进一步观察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