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2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6篇
临床医学   28篇
内科学   138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6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9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探讨脑钠尿肽(BNP)与孤立性心房颤动(AF)的血栓事件发生、复律及再发之间的关系。方法103例孤立性AF患者行食道超声(TEE)、头颅CT/MRI检查及血BNP测定。根据血栓事件将患者分为血栓事件组(n=15)和无血栓事件组(n=88)。对于有复律指征的患者,根据AF复律情况分为复律失败组(包括即刻复律失败和随访期内再发,n=16)和复律成功组(复律成功并随访期内维持窦性心律,n=7)。分别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血栓事件组较无血栓事件组BNP水平高[(150±43)ng/Lvs(84±40)ng/L,P<0.05]。复律失败组较成功组BNP水平高[(178±70)ng/Lvs(60±32)ng/L,P<0.05]、病程长[(8±3)月vs(3±2)月,P<0.05]和左房内径(LAD)扩大[(49±5)mmvs(42±3)mm,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BNP是预测孤立性AF血栓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BNP、LAD和AF病程是预测AF复律是否成功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BNP可作为预测孤立性AF血栓事件和AF复律与再发的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72.
B型利钠肽测定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评估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B型利钠肽(BNP)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对343例因CHF住院的患者,入院时测定BNP,同时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DD),胸片测定心胸比率(CTR)。出院前复查一次,随访观察患者3个月内的病死率、再住院率,作为终末事件。结果①心功能Ⅰ、Ⅱ、Ⅲ、Ⅳ级患者的BNP水平分别为(157±15)pg/ml、(341±22)pg/ml、(597±33)pg/ml、(1245±38)pg/ml。心功能越差,BNP越高,不同的NYHA心功能分级,BNP差异有显著性(P<0.001)。②BNP水平与LVEF呈明显负相关(r=-0.8,P<0.05)。③343例患者,住院期间死亡5例,3月内再次入院22例。事件组27例,其BNP水平为(1683±124)pg/ml,非事件组316例,其BNP水平为(468±48)pg/ml。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01)。4.将出院前BNP>1500pg/ml作为评估终末事件的界值,其预测预后的敏感性为96.3%,特异性为92.7%。5.对CHF患者的性别、年龄、LVEF、LVDD、BNP、病因等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BNP与预后关系最密切。结论本文提示BNP较LVEF评价CHF更确切可靠,动态观察BNP变化水平是CHF患者有效的预后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73.
希氏束起搏与普通起搏术中患者射线暴露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比较希氏束起搏(HBS)和右心室心尖起搏射线暴露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记录无锡市人民医院2018年8月至2020年1月并分析30例希氏束起搏患者(HIS组)的手术总体及各阶段皮肤表面累积入射剂量(CD)和透视时间,并与同期右心室心尖植入心室电极的双腔起搏器(RVA)的32例患者(RVA组)对比。结果 HIS组和RVA组的手术操作时间为(76.8±13.1)和(66.0±10.8)min(t=3.386,P<0.001)、透视时间为(698.2±113.7)和(293.3±63.9)s(t=14.709,P<0.001)、透视剂量为(391.3±70.0)和(162.3±40.5)mGy(t=13.694,P<0.001);与右心室心尖电极植入过程相比,希氏束电极植入过程的透视时间[(501.2±112.3)和(103.4±30.6)s]及透视剂量[(279.9±65.0)和(57.3±13.8)mGy]明显增加(t=15.864,Z=-6.524,P<0.001)。结论 与右心室心尖起搏术相比,希氏束起搏手术时间更长,辐射剂量更大,需谨慎选择。  相似文献   
74.
患者,女,69岁,因"活动后胸闷、气促10余年,再发加重1个月"入院.入院查体:血压97/60 mmHg(1mmHg=0.133 kPa),神清,双肺无啰音,心率65次/min,律齐,下肢无水肿.辅助检查:心电图:窦性心律,完全性左束支阻滞(LBBB),QRS时限167 ms.超声心动图: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73mm,二尖瓣中度反流,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0.29.冠状动脉增强CT扫描(CTA):未见异常.心肌放射性核素显像:扩张型心肌病改变,LVEF0.15.患者既往无高血压和糖尿病史.入院诊断:扩张型心肌病,完全性LBBB,心功能Ⅲ级(NYHA分级).给予优化药物治疗及植入心脏再同步治疗除颤器(CRT-D).  相似文献   
75.
目的 比较磁导航指导下心房颤动(房颤)导管消融与床旁操作消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012年11月至2013年11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市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的78例房颤患者,分为磁导航指导下消融组(MNS组,28例)和床旁操作消融对照组(CON组,50例).MNS组穿刺房间隔后采用盐水灌注磁消融导管行左心房建模和左右肺静脉前庭电隔离,隔离后采用牛眼图确认;CON组在电解到标测(Carto)系统指导下采用常规床旁操作消融方法.记录并分析两组的手术操作时间、X线曝光时间、X线曝光量和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后3~6个月内每月随访1次动态心电图.结果 78例房颤患者均成功实施消融治疗.MNS组和CON组的手术操作时间分别为110.0~ 210.0(152.7±24.0) min和90.0~ 180.0(145.5±18.2) min(P>0.05);MNS组和CON组X线曝光时间分别为7.5~35.0(17.2±7.3)min和15.1~61.0(30.8± 14.2) min(P<0.05);MNS组和CON组X线曝光量为165.0~1 988.0(603.0±496.6) mGy和321.5~2 512.6(850.6±624.3) mGy(P<0.05),而MNS组28例患者中前14例和后14例的手术X线曝光量分别为250.0~1 988.0 (810.3±583.3) mGy和165.0~715.0(396.3±159.4) mGy(P<0.01).MNS组除1例血胸外,无其他手术相关并发症,CON组出现1例心脏压塞、1例肺静脉狭窄、1例新发腔隙性脑梗死、1例血胸和3例血肿.随访3~6个月,两组手术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磁导航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房颤患者的导管消融.与床旁操作消融相比,手术成功率相似,但具有明显减少医患X线曝光量、缩短医生房颤导管消融学习曲线和可能降低患者手术并发症等优点.  相似文献   
76.
患者男性,49岁。诊断:扩张型心肌病,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心功能Ⅲ级。心脏超声左室舒张末内径105 mm,左室射血分数0.33。进行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术中发现冠状窦(CS)开口及形态变异,采用CS电极并结合腔内心电图确定CS位置。患者靶静脉粗大,将4195电极送至靶静脉远端才得以稳妥固定。术后4个月随访,心脏明显缩小。  相似文献   
77.
钠利尿肽是一激素家族,其作用是调节血压.维持水和电解质平衡。B型钠利尿肽(BNP)主要来源于心室肌细胞,心室肌张力升高时,释放BNP。BNP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危险预测的价值直接来自坏死心肌。AMI后BNP的持续升高可看作是对细胞生长与增值的负反馈行为,即以此来阻止心肌的纤维化和肥厚。本文综述了不同时期BNP水平与枷后患者左室重构、左室功能以及死亡率的关系,指出BNP可作为AM]后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强有力的神经激素预报因子。  相似文献   
78.
B型利钠肽在急性呼吸困难鉴别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及时、正确地治疗急性呼吸困难对患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然而 ,要迅速判断急性呼吸困难是源于心衰还是肺部疾患并不容易 ,有时十分困难。因此 ,寻找快速鉴别急性呼吸困难的特异性指标十分重要。本研究旨在探讨B型利钠肽在急性呼吸困难鉴别中的应用价值。1 资料与方法1 1 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为本院 2 0 0 3- 0 3~ 2 0 0 3- 0 4的急诊及心内科、呼吸科住院患者 ,因不同程度呼吸困难就诊、入院 ,共计 90例 ,其中男 5 6例 ,女 34例。年龄 2 8~ 86岁 ,平均 (6 5 4± 16 8)岁。充血性心衰 (CHF) 5 0例 ,其中高血压心脏病 2 0例、冠心病 …  相似文献   
79.
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为器质性心脏病终末阶段 ,病死率高。近年来 ,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双心室同步起搏治疗CHF的实验研究和初步的临床应用 ,并取得了良好效果。但双心室起搏治疗CHF的费用昂贵 ,严重阻碍了这项技术的发展。自 2 0 0 1年 1 2月以来 ,对 6例需植入DDD起搏器且有不同程度CHF的患者行右心房左心室起搏时的急性血流动力学进行了研究。资料和方法  6例患者均为经严格选择需植入DDD起搏器且有不同程度CHF患者 ,男性 4例、女性 2例。年龄49~ 72 (60 2± 9 6)岁 ,其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SSS) 4例 ,2例合并有完全性左束支阻…  相似文献   
80.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射频消融(RFCA)对药物难治性心房颤动(Af)治疗有益。 过去认为Af是无意义的心律失常,但现在Af成了研究的热点。Af中永久性Af指心脏自身或经治疗不能恢复窦性心律的Af,是阵发性或持续性Af自然发展的终点。最近,Earley等研究表明,RFCA似乎已成为心脏电生理专家治疗永久性Af的合理方法,那么是否所有药物难治性Af都应采取RFCA治疗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