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我校2001级免疫学考试试题与成绩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考试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它是一种检验教学效果和衡量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也是检验和评定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有效方法。本文通过对我校 2 0 0 1级本科医学免疫学试卷和考试成绩进行分析 ,以便了解学生对免疫学课程的掌握程度 ,发现教学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和存在的问题 ,进一步搞好免疫学教学 ,提高教学质量。1 材料与方法分析对象为我校 2 0 0 1级五年制本科学生 ,考试科目为医学免疫学 ,考试试卷共 1 0 80份。考试试卷按照教学大纲规定 ,根据规范化试卷要求 ,随机从我校考试中心试题库中抽取并略加修改组卷。本次试卷 ,总题量 6 6道 ,其中固定答案的客观题 (A型题、B型题 )共 6 0道 ,分值 6 0分 ;主观题 (简答题、论述题 )共 6道 ,分值 4 0分 ,全卷满分 1 0 0分 ,各题型所占比例见表 1。试卷的评分根据提前制定的评卷标准和标准答案 ,主观题按照流水方式进行阅卷 ,客观题由考试中心进行计算机阅卷。数据处理 :将每名学生的学号、每道题得分、总分输入计算机 ,用 Excel 2 0 0 2和 SPSS for Windows 1 0 .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 相似文献
22.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调动学生学习微生物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好地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从广西医科大学两个年级本科学生中各选一个班进行了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模式改革,获得了较好的效果。同时针对改革探索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23.
β-葡萄糖苷酶激活苦杏仁苷诱导膀胱癌EJ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β-葡萄糖苷酶激活苦杏仁苷对膀胱癌EJ细胞生长及凋亡的影响,探讨β-葡萄糖苷酶/苦杏仁苷酶解前药系统用于膀胱癌治疗的应用前景。方法用不同浓度的苦杏仁苷与β-葡萄糖苷酶共同作用于膀胱癌EJ细胞株,用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活性,倒置显微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与凋亡周期。结果与单纯用苦杏仁苷作用相比,加入β-葡萄糖苷酶后膀胱癌EJ细胞的增殖明显受限,增值抑制率可以达到前者的8.19倍;倒置显微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到肿瘤细胞呈现凋亡的表现,流式细胞仪检测肿瘤细胞凋亡率增加、多数肿瘤细胞阻滞于S期,这些改变随着苦杏仁苷浓度的增加而明显增强。结论β-葡萄糖苷酶激活苦杏仁苷后能够明显抑制EJ细胞的增长,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将肿瘤细胞阻滞于S期而诱导其凋亡有关;β-葡萄糖苷酶/苦杏仁苷酶解前药系统可能成为治疗膀胱癌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24.
25.
通过医疗质量控制网络及信息系统建设、临床路径实施、质量文化建设、不良事件报告及手术病人的安全管理、重大阳性结果及检验危急值的实时处理追踪系统的建立、不合理用药的及时干预和超常预警机制的建立,多层面揭示医院质量管理体系构建在保障医疗安全中的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26.
成团泛菌脂多糖对乙型肝炎表面抗体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革、三阴性非致病菌成团泛菌脂多糖(Pantoea agglomerans lipopolysaccharide,LPSp)作为佐剂对重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及乙型肝炎疫苗诱导小鼠产生抗-HBs抗体的影响。方法 采用纯系(Balb/c)小鼠作为免疫对象,经背部皮下免疫2次,ELISA法检测血清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抗-HBs)滴度。结果 HBsAg加LPSp组,其抗-HBs总抗体滴度较单独注射HBsAg明显增高(P〈0.05);乙肝疫苗加LPSp组的抗-HBs IgG滴度虽在免疫中期与单独注射乙肝疫苗组无明显差别,但其抗体滴度要高于乙肝疫苗组;加LPSp组抗体持续时间可更长。结论 LPSp对小鼠抗-HBs抗体的产生具有增强作用;在诱导小鼠抗-HBs抗体产生方面,LPSp与疫苗中的铝佐剂具有协同效应,提示LPSp是一种很有潜力的HBsAg佐剂。 相似文献
27.
目的研究革兰阴性非致病菌成团泛菌脂多糖(LPSp)作为狂犬病疫苗佐剂的免疫效果。方法将12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LPSp对照组、铝佐剂疫苗组、狂犬病毒蛋白组、LPSp实验组各24只,其中后四组分别背部注射LPSp、铝佐剂疫苗、狂犬病毒蛋白及狂犬病毒蛋白+LPSp进行1、2、4次免疫(各8只);空白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另取8只小鼠为常规组,按铝佐剂疫苗组免疫4次,并于第28天行第5次免疫。各组均在初次免疫后第7、14、21、30、45、60天通过小鼠眼内眦静脉采血,分离血清,用ELISA法检测血清抗狂犬病毒IgG、IgM滴度。结果①免疫2、4次后LPSp实验组IgG抗体滴度均显著高于狂犬病毒蛋白组和铝佐剂疫苗组(P〈0.05),且4次免疫后抗体滴度在第60天仍呈上升趋势,而铝佐剂疫苗组IgG抗体滴度在45d已达高峰,其后逐渐下降;各组免疫1、2次者免疫效果均欠佳,免疫2次后LPSp实验组IgG抗体滴度达高峰时间显著早于狂犬病毒蛋白组和铝佐剂疫苗组(P〈0.05)。②LPSp实验组免疫4次者各时间点IgG抗体滴度均显著高于常规组,且可维持更长时间(P〈0.05);LPSp实验组免疫2次者IgG抗体滴度与铝佐剂疫苗组免疫4次者效果相当。③LPSp实验组免疫1次后第7天IgM抗体滴度显著高于狂犬病毒蛋白组与铝佐剂疫苗组(P〈0.05),第7天后IgM抗体滴度下降,但再次免疫时又出现以上趋势。结论LPSp作为狂犬病毒蛋白疫苗的佐剂可显著提高小鼠产生抗狂犬病毒IgG、IgM抗体的滴度,且可延长抗体的维持时间、减少接种次数,其效果优于铝佐剂。 相似文献
28.
目的调查了解广西伯氏疏螺旋体主要宿主动物鼠和传播媒介感染情况,为有效防控莱姆病提供基础科学数据。方法采用布笼法捕捉野外老鼠并采集其身上寄生的蜱,BSK-II培养基培养从鼠膀胱或蜱中肠中分离到的螺旋体并通过形态学和PCR扩增菌株5s-23s rRNA基因间隔区的方法进行伯氏疏螺旋体鉴定;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查鼠血清抗伯氏疏螺旋体抗体IgG。结果捕获鼠491只,蜱51只。从鼠体内共分离出16株伯氏疏螺旋体,分离阳性率为3.26%(16/491)。其中斯氏家鼠分离阳性率最高为15.79%(3/19),其次为黄毛鼠,分离阳性率为11.59%(8/69)。莱姆病抗体IgG阳性率为17.92%(88/491),其中斯氏家鼠莱姆病抗体阳性率最高为26.32%(5/19),其次为褐家鼠,阳性率为22.63%(62/274)。蜱体内未检测到伯氏疏螺旋体。结论研究提示在广西5市调查的部分地区存在莱姆病自然疫源地,斯氏家鼠、黄毛鼠、褐家鼠是重要宿主。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HBV)增殖与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ASC)外周血中Toll样受体2(TLR2)表达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分离乙肝病毒携带者和健康志愿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别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方法检测TLR2在细胞表面的表达情况;用RT-PCR方法检测TLR2的mRNA水平;用ELISA法检测乙肝病毒携带者和健康志愿者血清中TLR2活化后产物TNF-α的表达水平。结果:HBV复制活跃组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TLR2在蛋白水平和mRNA水平表达明显低于HBV复制不活跃组和健康对照组;HBV复制活跃组血清中TNF-α水平显著低于HBV复制不活跃组。结论:乙肝病毒携带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LR2的表达及活化与乙肝病毒的增殖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30.
目的 为进一步研究curli菌毛主要蛋白csgA的功能,利用MBP-CsgA融合蛋白免疫兔子制备抗体.方法 用PCR方法扩增大肠杆菌MHCA4100株的csgA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表达MBP-CsgA融合蛋白,免疫家兔以制备抗血清,用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电镜鉴定抗MBP-CsgA融合蛋白抗体的特异性.结果 PCR扩增出约476 bp的esgA基因,在大肠杆菌XL1-Blue 中成功地表达了Mr约为58 000的MBP-CsgAm融合蛋白,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电镜检测证明,针对MBP-CsgA融合蛋白的抗血清,不仅可特异性地识别MBP-CsgA,也可识别源于大肠杆菌的esgA蛋白,抗血清的最高滴度达1:50 000.结论 亚克隆csgA 基因,成功表达MBP-CsgA融合蛋白,制备并获得其特异性抗curli菌毛抗体.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