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3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12篇
基础医学   40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82篇
内科学   29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24篇
外科学   145篇
综合类   145篇
预防医学   24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27篇
中国医学   35篇
肿瘤学   1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 探讨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1(poly ADP-ribose polymerase-1,PARP-1)mRNA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大鼠肾脏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48只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SAP组和假手术组(SO)组,分别于造模术后1、3、6及12 h测定血清肌酐,观察胰腺和肾脏组织病理变化,并以RT-PCR法检测PARP-1 mRNA在肾脏中的表达水平.结果 SAP组大鼠术后血清肌酐逐渐升高,于3、6及12 h明显高于SO组(P<0.05).SAP组大鼠术后胰腺出现腺体破坏、腺泡坏死、出血、炎性细胞浸润等病理损害,且呈进行性加重;SO组各时相胰腺组织基本正常.SAP组大鼠术后出现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坏死、肾小球瘀血、缺血等改变,并随时间延长逐渐加重,其损伤程度在3、6及12 h明显较SO组严重(P<0.05).SO组大鼠肾脏组织仅表达少量PARP-1 mRNA,而SAP组大鼠随病程延长肾脏组织中PARP-1 mRNA表达逐渐增加,自3 h时起明显高于SO组(P<0.01).结论 在SAP发病过程中,PARP-1 mRNA的表达在肾脏组织中逐渐增加,PARP-1可能参与了SAP相关肾损伤过程.  相似文献   
62.
目的 探讨~(99m)Tc-HL91乏氧显像在胃癌血管正常化窗口(NWTV)的监测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 使用~(99m)Tc-HL91对40只裸鼠肿瘤组织行乏氧显像,随机将裸鼠分成治疗组(n=20)按400 μg/每次腹腔注射DC101与对照组(n=20)注射同体积的生理盐水,利用感兴趣区(ROI)技术计算出注射后5 min到8 h的靶和非靶组织放射性比值(T/NT),取最大T/NT代表肿瘤乏氧状态,与对照组比较动态监测抗鼠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的单克隆抗体(DC101)治疗后1~14 d的胃癌乏氧变化并定位NWTV.结果 对照组开始显影时间和达到最大T/NT时间在第1~14天间无明显区别,治疗组第1天肿瘤显影时间为(30.12±0.11)min,T/NT峰值时间为(6.26±0.36)h.第2天起肿瘤显像时间和T/NT峰值时间逐渐减少,至第5天后与对照组间无明显区别.与对照组肿瘤乏氧逐渐缓慢增加不同,治疗组肿瘤乏氧呈波浪式增加.DC101治疗后第2天肿瘤乏氧(6.23±0.26)下降,到第5天肿瘤乏氧(0.24±0.14)几乎消失,在第8天(6.36±0.14)再次开始逐渐增加,NWTV出现在DC101治疗后第2天至第8天.结论 ~(99m)Tc-HL91乏氧显像能无损伤性监测抗血管生成治疗后肿瘤的乏氧变化,精确定位胃癌的NWTV.  相似文献   
63.
目的 用两种不同浓度脂肪乳剂按灌胃法建立大鼠高脂血症模型,并对其血脂水平进行评价,为建立合适的高脂血症动物模型提供依据.方法 将30只150~180 g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低浓度脂肪乳剂组及高浓度脂肪乳剂组,每组10只.分别饲以基础饲料、低浓度配方脂肪乳剂(20%猪油、6%胆固醇、0.2%丙基硫氧嘧啶、2%胆酸钠及10%吐温-80)及高浓度配方脂肪乳剂(30%猪油、10%胆固醇、1%丙基硫氧嘧啶、5%胆酸钠及20%吐温-80).2周后处死大鼠,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结果 高浓度脂肪乳剂组血清TC、TG、HDL-C及LDL-C水平与正常对照组及低浓度脂肪乳剂组比较均升高(P<0.05),低浓度脂肪乳剂组血清TC、TG及HDL-C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浓度脂肪乳剂可以成功建立SD大鼠高脂血症模型,低浓度脂肪乳剂不适合用于建立SD大鼠高脂血症模型.  相似文献   
64.
目的 建立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AHNP)大鼠肾上腺损伤的病理评分标准,观察肾上腺病理损伤和血清皮质酮的变化.方法 将106只大鼠分为假手术组(SO组)和胰腺炎组(AHNP组),设立0、1、3、6、12、24h时间点,其中AHNP12h组11只,24h组15只,其他各时间点均为8只.用5%牛磺胆酸钠溶液(0.1 ml/100 g)逆行胰胆管注射法造模,测定血清淀粉酶、皮质酮水平,观察胰腺和肾上腺病理表现,并进行评分.结果 AHNP组大鼠血清淀粉酶和胰腺病理评分进行性升高,血清皮质酮在1h达高峰,为1252.7μg/L,维持至3h,为1214.1 μg/L,然后迅速下降,至12、24h低于SO组同期皮质酮水平(P>0.05).肾上腺病理评分逐渐升高,在1~3h之间病理改变最快,由2.08分升至5.26分,3h后病理损伤减慢,12h(7.14分)与24h(7.53分)病理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皮质酮水平处于高峰时,肾上腺皮质病理改变加重最快,此时对肾上腺进行保护治疗,可能是防治胰腺炎相关肾上腺功能不全的关键期.  相似文献   
65.
目的 研究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88例,将其随机分两组,各44例.米非司酮组治疗药物采用米非司酮,左炔诺孕酮组则用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效果;用药之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前和治疗后患者血清学相关指标CA125、PGF2α、MMP-9的差异;治疗前和治疗后患者子宫内膜厚度、激素水平的差异.结果 左炔诺孕酮组患者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效果高于米非司酮组(P<0.05);左炔诺孕酮组用药之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轻微,和米非司酮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两组血清学相关指标CA125、PGF2α、MMP-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左炔诺孕酮组血清学相关指标CA125、PGF2α、MMP-9改善幅度更大(P<0.05).治疗前两组子宫内膜厚度、激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左炔诺孕酮组子宫内膜厚度、激素水平改善幅度更大(P<0.05).结论 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激素水平以及血清学相关指标,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高,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理想治疗药物,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6.
扩张型心肌病(DCM)属原发性混合型心肌病的一种。是除冠心病和高血压以外导致心力衰竭的主要病因之一。国内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扩张型心肌病5年病死率为80%,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采用超声心动图的方法调查全国9个地区8080例患者,发现我国DCM患病率约为19/10万。心脏长大是扩心病导致心力衰竭的主要原因,目前西医学对于扩心病药物治疗方面主要采取利尿、扩血管、强心等方法,"黄金三角"药物虽有抑制心肌重构的作用,但目前仍未见有扩心病扩张心脏回缩的病例报告。中西医结合治疗扩心病具有特色,现就中西医结合治疗扩心病扩张心脏回缩病例2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7.
目的 探讨胃癌患者骨显像结果与不同临床分期和病理类型的关系,以及胃癌骨转移的特点和规律。方法 回顾性分析132例胃癌患者骨显像结果,从病理、临床分期、骨转移灶数目和分布部位进行讨论和分析。结果 132例患者中骨转移21例,占15.9%,其中多发性骨转移19例,占转移患者90.5%;低分化腺癌及未分化癌、黏液腺癌骨转移率分别为15.2%和20%,Ⅲ、Ⅳ期胃癌骨转移率18.4%和26.6%;骨转移的部位以椎体最常见,其次是肋骨、骨盆。结论 胃癌较少转移至骨,一旦发生骨转移,一般转移病灶范围较广泛,已属肿瘤晚期。对分期晚、分化差胃癌患者应定期进行骨核素显像,以早期发现骨转移。  相似文献   
68.
目的 探讨少血供性肝海绵状血管瘤经肝动脉栓塞后进行瘤体内注射博莱霉素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前瞻性研究9例少血供性肝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经肝动脉栓塞结合经皮经肝瘤体内药物注射治疗情况.对于CT/MRI明确诊断的肝海绵状血管瘤(直径>5 cm),且CT增强扫描时仅有点状或少许斑片状强化而大部分无强化且延迟扫描时仍然如此表现的9例患者,先行肝动脉插管栓塞术,栓塞剂为超液化碘油(10 m1)与博莱霉素(8 mg)混悬剂,实际用量为5~10 ml.栓塞后4 d开始行经皮经肝瘤体内穿刺多点注射博莱霉素8~16 mg,间隔3~4 d再次注射,连续2~3次,1个月后复查CT,以后3、6个月及1年不定期复查CT.结果 9例患者DSA上所见血管瘤染色与CT增强扫描表现一致,碘油沉积呈散在点状分布,治疗后1个月瘤体均明显缩小,以后继续缩小,1年后复查基本稳定不再缩小.2例患者出现急性胆囊炎,对症处理后痊愈.1例出现栓塞后胆汁瘤,随访观察未进一步进展,未作特殊处理.结论 经肝动脉栓塞联合瘤体内博莱霉素注射治疗少血供性肝血管瘤是简便、安全并有效的方法 .  相似文献   
69.
70.
高血压病不仅是最常见的血管疾病,又是冠心病、脑卒中的最主要危险因素。我院急诊科自1994~1997年,应用泄热平肝口服液治疗确诊为高血压病Ⅰ、Ⅱ期,中医辨证属肝火亢盛、阴虚阳亢的患者,并同时与复方降压片进行随机对照。通过对78例高血压病患者的临床观察,取得满意疗效,现将观察结果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来自我院急诊科住院病例和留观病例,住院病例51例,留观病例27例,其中有12例留观病例,6例住院病例因未按规定服药,或因治疗时间不足24h,出院未能跟踪监测血压,故予剔除,其余60例病例采用1∶1随机分为治疗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