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6篇
耳鼻咽喉   7篇
基础医学   3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9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1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 评价双源CT双向法下肢静脉造影(CTV)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共63例患者进行了CTV检查。双向法CTV是经左侧肘静脉和足背静脉分别注入造影剂,在第1次注射造影剂2.5分钟后启动扫描。间接法CTV是经肘静脉注射造影剂,注射造影剂2.5分钟后启动扫描。直接法CTV是经患侧足背静脉注入稀释的造影剂60ml,速率1.5ml/s,在注射造影剂1分钟后启动扫描。扫描方案统一采用双能量扫描法,电压为100k V和Sn140k V,电压配比比例为0.5,Care Dose4D法自动追踪电流,准直器宽度128x0.60mm,球管旋转一周0.33s。结果 63例DVT患者,108条下肢,324个血管节段,DSA在125个节段中检出血栓,CT共检出121个血栓,CT的血栓总检出率96.80%。双向法CTV可以提高静脉对比度并消除边流效应,图像质量优于间接法和直接法CTV。结论 双向法CTV是一种可行的下肢静脉造影方法,可以弥补间接法和直接法的不足。  相似文献   
32.
目的应用磁共振成像技术研究腰椎体的横向驰豫时间随年龄变化规律,及其与椎间盘退变的关系。方法51例腰椎间盘退变患者,行MRI检查,FSE序列:矢状位T1WI、T2WI及横断面T2WI。测量每个腰椎体的两个不同TE值的信号强度,计算出各腰椎的横向驰豫时间(tratlsverse relaxation time,T2)。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不同年龄组腰椎的T2值的差异性以及椎间盘退变与腰椎的T2值的关系。结果不同年龄组各腰椎的T2值是有明显差异的(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随年龄增长有延长趋势;并且在同一年龄组中,不同椎体的T2值有差异;在椎间盘退变组中。椎体的T2值较正常组明显延长(t检验,P〈0.01)。结论MRI的B值的测量能较好的反映腰椎骨髓随年龄变化规律以及腰椎骨髓与椎间盘退变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3.
目的 探讨应用被动和主动配合顺序颠震方法治疗外半规管嵴帽型耳石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8年2月~2019年12月在北京市垂杨柳医院耳鼻咽喉科门诊诊断为外半规管嵴帽型耳石症患者113例,应用被动和主动配合顺序颠震方法,睡眠时限制体位,同时对有循环障碍者给予改善循环药物,对眩晕症状明显者给予抗眩晕药物治疗。与2016年4月~2018年1月应用Gufoni手法治疗的106例外半规管嵴帽型耳石症患者比较,此106例的体位限制和药物治疗方法与前113例相同。结果 新方法治疗患者中,15例在被动颠震过程中出现嵴帽耳石转变为管石症现象,7天内共复位成功102例,成功率90.3%;Gufoni手法复位治疗,8例在第一次复位过程中出现嵴帽耳石转变为管石,7天内共复位成功73例,成功率68.9%。两种方法7天内复位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565,P<0.05)。结论  被动和主动配合顺序颠震方法治疗外半规管嵴帽型耳石症,与Gufoni手法复位治疗比较,临床效果更满意。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MRI扩散加权成像(DWI)的指数化表观扩散系数(e ADC)评价前列腺良恶性结节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行MRI DWI检查的可疑前列腺癌患者66例,年龄41~88岁,平均年龄60.00岁。行MRI检测,并与病理检测结果对照。MRI扫描序列包括T_1加权成像(T_1WI)、T_2加权成像(T_2WI)、脂肪抑制序列和DWI序列(b=0 s/mm~2、1 000 s/mm~2);并测量表观扩散系数(ADC)值、e ADC值。前列腺良恶性结节之间的ADC或e ADC值差异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绘制所测数值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比较曲线下面积,根据约登指数(灵敏度+特异度-1)最大值,计算ADC和e ADC值的诊断阈值,比较两者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共发现96个病灶,其中良性病灶(前列腺增生组)44个,恶性病灶(前列腺癌组)52个。前列腺增生组ADC值为(0.98±0.15)×10~(-3)mm~2/s,前列腺癌组ADC值为(0.63±0.15)×10~(-3 )mm~2/s;两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11.62,P0.01);以0.78×10~(-3)mm~2/s为最佳阈值,ADC诊断前列腺癌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3.20%、88.50%。前列腺增生组平均e ADC值为(0.20±0.17)×10~(-3 )mm~2/s,前列腺癌组e ADC值为(0.34±0.10)×10~(-3 )mm~2/s;两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5.30,P0.01);以0.22×10~(-3 )mm~2/s为最佳阈值,e ADC诊断前列腺癌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4.20%、84.10%。ADC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53,e ADC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24,两者的诊断效能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e ADC图消除了T_2投射效应,改进了组织对比度,是评估前列腺癌的一个有价值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35.
目的:研究错配修复蛋白hMSH2与PTEN在散发性结直肠癌的表达变化及两者之间的关系,以进一步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两步法对42例散发性结直肠癌、相应近端癌旁组织(距癌组织3 cm)和远端癌旁组织(距癌组织>10 cm)及15例正常结直肠组织进行hMSH2与PTEN蛋白袁达检测.同时Western blot法检测42例散发性结直肠癌、相应远端对照组织hMSH2与PTEN蛋白表达.分析散发性结直肠癌发病机制及hMSH2与PTEN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hMSH2与PTEN蛋白失表达率(阴性率)均低于正常结直肠组织及近端癌旁组织、远端癌旁组织(X2hMSH2=7.967,X2PTEN=11.67,均P<0.05).PTEN蛋白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呈正相关(rs=0.727,P<0.05),与Dukes分期、侵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肝转移均呈负相关(rs=-0.727,-0.718,-0.718,-0.535,均P<0.05).hMSH2蛋白表达与上述临床病理特征未见明显相关.hMSH2与PTEN蛋白表达在散发性结直肠癌中呈正相关(rs=0.679,P<0.05).与远端对照组织相比42例胃癌组织中hMSH2蛋白低表达率为59.52%(25/42),PTEN低表达率为45.24%(19/42).结论:PTEN表达与其临床病理特征相关;在散发性结直肠癌发生、发展过程中错配修复蛋白hMSH2表达缺失伴有PTEN蛋白表达下调.  相似文献   
36.
目的 分析内蒙古地区23个非综合征型耳聋家系缝隙连接蛋白β2(gap junction protein beta 2,GJB2)基因突变特点,探讨该耳聋家系遗传学病因。方法 对内蒙古地区23个非综合征型遗传性聋家系共122人进行问卷调查、听力学检查,提取外周血DNA,经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GJB2 基因编码区进行直接测序,运用DNAStar软件进行测序结果分析。结果 共检测到8个家系46名家系个体存在8种GJB2 基因核酸序列改变。包括5种致病突变及3种多态性改变,明确了6个耳聋家系的遗传学病因为GJB2 基因纯合突变所致。GJB2 基因突变在23个家系中的检出率为33%(8/23),在122个家系个体的检出率为33%(37/122),在62例耳聋患者中的检出率为60% (37/62)。c.235delC突变检出率最高,为52%(32/62),其次为c.299-300delAT,突变携带率为8%(5/62)。结论  内蒙古地区家系遗传性聋GJB2 基因突变有较高的携带率,c.235delC位点是最常见的致病位点,其次为c.299-300delAT。以散发耳聋患者为根源,对其亲属进行耳聋基因筛查可以更加高效的发现潜在的耳聋基因突变携带者。  相似文献   
37.
目的:观察天麻素联合异丙嗪治疗急性眩晕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眩晕症患者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异丙嗪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天麻素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TCD检测结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椎基底动脉血流峰值速度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改善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天麻素联合异丙嗪治疗眩晕症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椎基底动脉血流情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8.
目的分析nm23-H_1 mRNA在舌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侵袭和转移的关系。方法以2014年2月-2016年1月病理确诊的舌癌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将病理确诊的石蜡标本为观察组,取其癌旁正常组织(距离癌组织0.5~1 cm)为对照组,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两组组织中nm23-H_1 mRNA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肿瘤侵袭、转移、预后等的关系。结果观察组nm23-H_1 mRNA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不同性别、年龄舌癌患者nm23-H_1 mRNA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分化程度中、低者nm23-H_1 mRNA表达水平低于分化程度高者,临床分期T3~T4期nm23-H_1 mRNA表达水平低于T1~T2期,淋巴结转移N+期nm23-H_1 mRNA表达水平低于N0期,生存时间≤3年者nm23-H_1 mRNA表达水平低于生存时间3年者(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舌癌患者nm23-H_1 mRNA表达水平与其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r=-0.389、-0.431,P0.05),与其生存时间呈正相关(r=0.365,P0.05)。结论nm23-H_1 mRNA在舌癌中低表达,且其表达水平与肿瘤侵袭、转移呈负相关,而与生存时间呈正相关,监测其表达水平对术后辅助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究转移抑制基因nm23-H1在结肠癌患者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54例结肠黏膜病变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其病理检查结果分为观察组(结肠癌,n=68)与对照组(结肠息肉,n=86)。采集两组患者病灶组织标本后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法(IHC)检测,分析两组nm23-H1蛋白表达差异及其与肿瘤淋巴转移、远处器官转移、Duke’s大肠癌分期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病灶标本nm23-H1蛋白表达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其中有淋巴结转移亚组无淋巴结转移亚组对照组,有远处器官转移亚组无远处器官转移亚组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可知结肠癌淋巴结转移、远处器官转移与其组织nm23-H1蛋白表达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结肠癌组织中nm23-H1蛋白表达阳性率较低,且与其转移潜力相关性良好,可为患者预后评估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40.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发病率高,病因复杂,有明显的家族聚集现象。在临床上OSAHS患者往往伴有肥胖、高血压、胰岛素抵抗及脂质代谢紊乱,被认为是一种多基因遗传性疾病。本文用基因测序的方法检测OSAHS患者和正常人的瘦素受体(leptin receptor,Lepr)基因Gln223Arg多态位点从基因水平探讨该疾病可能存在的遗传学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