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7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31篇
内科学   16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168篇
预防医学   54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97篇
  1篇
中国医学   51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3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 毫秒
551.
白血病是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1],它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我国每年有10余万人死于白血病.研究表明,白血病的治疗效果与患者的情绪、心理素质有很大的关系,国外心理学家认为,癌症患者如果动员自己体内足够的力量来抵抗癌症,必将有助于改善病情或促进痊愈[2].  相似文献   
552.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右莰醇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用药安全性。方法 将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2组均进行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静脉滴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100 mL,每天2次。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右莰醇注射用浓溶液15 mL静脉滴注,每天2次。2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周。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炎症因子指标、血清自由基相关指标及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纳入100例。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9%(89例/100例)和65%(65例/100例);2组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为(5.44±0.97)和(9.68±1.03)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分别为(3.09±0.37)和(7.15±0.87) mg·L-1,(0.40±0.08)和(0.76±0.11) ng·mL-1,(13.26±2.41)和(23.71±2.60) ng·L  相似文献   
553.
目的 构建人源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2(GRK2)真核表达系统。方法 设计引物,以pIRES-EGFP-GRK2(全长)基因为模板,PCR扩增His-GRK2目的基因,将His-GRK2目的基因连接在pcDNA3.1-EGFP真核表达载体上;将pcDNA3.1-EGFP-His-GRK2质粒转染至HEK 293T细胞,48 h后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GRK2蛋白表达,通过镍螯合的磁珠法纯化GRK2蛋白,考马斯亮蓝染色和Western blot法检测GRK2蛋白纯化,His pull down检测GRK2蛋白活性。结果 双酶切和测序鉴定结果表明,pcDNA3.1-EGFP-His-GRK2真核表达质粒成功构建;Western blot法检测结果表明,GRK2蛋白的分子量约为80 ku,提示GRK2蛋白在HEK 293T细胞中成功表达(t=6.433,P=0.003);通过镍螯合的磁珠纯化得到GRK2蛋白,His pull down实验结果表明GRK2与前列腺素E2受体4亚型(EP4)结合,提示GRK2蛋白具有生物学活性(t=13.5,P=0.000 2)。结论 pcDNA3.1-...  相似文献   
554.
该文旨在制备牡荆素白蛋白纳米粒(VT-BSA-NPs)以改善牡荆素(vitexin, VT)水溶性差而导致的体内生物利用度低的问题。利用反溶剂结晶法制备VT微粉,对VT微粉的形貌大小和理化性质进行研究,结果显示VT微粉粒径在(187.13±7.15)nm,外貌形态近似球形,大小分布均匀;相较于VT原料药,VT微粉的化学结构并未发生变化。去溶剂化-交联固化法将VT微粉制备成VT-BSA-NPs,通过单因素考察和正交试验对制备工艺进行筛选并对最优处方的粒径、PDI、Zeta电位、EE和形态学等进行质量评价,结果显示VT-BSA-NPs的平均粒径为(124.33±0.47)nm, PDI为0.184±0.012,Zeta电位为(-48.83±2.20)mV,包封率为83.43%±0.39%,均符合制剂相关要求。形态学结果表明VT-BSA-NPs外观呈近球形,形状规整,表面无黏连。体外释放结果显示相较于VT原料药,VT-BSA-NPs的释放速率显著降低,具有良好的缓释效果。LC-MS/MS建立VT的体内分析方法学并研究VT-BSA-NPs在大鼠体内的血浆药代动力学,结果表明该分析方法的特异性良...  相似文献   
555.
目的 了解小分子蛋白激酶抑制剂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有关小分子蛋白激酶抑制剂的ADR报告,对患者性别、年龄、原患疾病、药品品种、上报主体,以及ADR发生时间、累及系统/器官、临床表现、治疗及转归等进行统计与分析,根据《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对ADR的关联性和严重程度分级进行评价。结果 共收集到113份ADR报告,涉及患者113例,发生ADR 121例次。其中,男女性别比为1.26∶1,年龄≥61岁83例(73.45%);报告主体为医师93例(82.30%);使用9种小分子蛋白激酶抑制剂,阿帕替尼致ADR 59例(52.21%);ADR发生在用药后1个月内91例(80.53%);主要累及皮肤及其附件33例次(27.27%)和消化系统29例次(23.97%);关联性评价为可能33份(29.20%),很可能73份(64.60%),肯定7份(6.19%);停药或对症处理后痊愈或好转93例(82.30%);新的及严重ADR表现为流泪异常、皮疹各1例(0.88%),Ⅳ级血小板减少2例(1.7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