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08篇
  免费   343篇
  国内免费   261篇
耳鼻咽喉   38篇
儿科学   58篇
妇产科学   49篇
基础医学   322篇
口腔科学   40篇
临床医学   964篇
内科学   577篇
皮肤病学   35篇
神经病学   178篇
特种医学   358篇
外科学   652篇
综合类   1892篇
预防医学   1077篇
眼科学   67篇
药学   805篇
  9篇
中国医学   839篇
肿瘤学   152篇
  2024年   38篇
  2023年   165篇
  2022年   154篇
  2021年   139篇
  2020年   174篇
  2019年   212篇
  2018年   201篇
  2017年   121篇
  2016年   154篇
  2015年   200篇
  2014年   344篇
  2013年   421篇
  2012年   511篇
  2011年   438篇
  2010年   426篇
  2009年   494篇
  2008年   455篇
  2007年   441篇
  2006年   377篇
  2005年   394篇
  2004年   322篇
  2003年   306篇
  2002年   299篇
  2001年   221篇
  2000年   214篇
  1999年   135篇
  1998年   106篇
  1997年   101篇
  1996年   101篇
  1995年   68篇
  1994年   76篇
  1993年   45篇
  1992年   46篇
  1991年   52篇
  1990年   37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21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大黄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的干燥根及根茎。主要成份为蒽醌类衍生物。本文简单介绍大黄炮制方法的历史沿革以及大黄和其炮制品的应用,为中医临床应用大黄提供参考。 1 大黄炮制方法的历史沿革 早在汉代的《玉函》就载有去皮,酒洗、酒浸,《金匮》载有蒸。至梁代又有《集注》的“破如米豆,炒至黑。”这是大黄炒炭的方法。南北朝刘宋时代《雷公》用的七蒸七晒。唐代《食疗》的醋蒸,《颅囟》中的湿纸  相似文献   
22.
9例药源性恶性症状群临床分析王健,王希风,闫景新,朱爱兰本文对该院近六年来使用精神药物引起DMS(药源性恶性症状群),并符合Lazarus[1]等(1989)提出的DMS的诊断标准9例患者进行有关因素分析。临床资料男5例,女4例;年龄22~57岁,平...  相似文献   
23.
脑梗塞患者血浆t—PA和PAI活性变化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健  裴维君 《江苏医药》1994,20(11):625-625,635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issue-typePlasmlnogenactlvator,t-PA)与血栓中的纤维蛋白结合,激活纤溶酶原转化成纤溶酶,水解血栓中的纤维蛋白使血栓溶解。但在正常人体内t-PA受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Plasmino-g””“ctivatorinh比norPAI)的快速抑制。作者对不同病程脑梗塞患者血浆中t-PA和PAI的活性进行测定,以探讨对脑梗塞患者的临床诊断、预后及指导临床治疗的价值,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一、对象正常对照组:29例,年龄46~76岁,平均年龄578岁。其中男18例,女11例,均属我所体检的健康人。脑梗塞组:35例,年龄47~78…  相似文献   
24.
目的:评价南山区首诊测血压工作的质量。方法:以调查2001年12月1日南山区各社区首诊测血压情况,并对在岗医师进行相关知识的测评。结果:全区已全面启动首诊测压工作,测压率为55.96%,社康中心各专业科工作开展不平衡,全科医生对首诊测压以及高血压诊断标准的认识远高于其他专业科的医生,病人对首诊测压缺乏了解,知晓率18.9%。结论:加大对首诊测压工作的宣传,管理部门应出台相应的激励机制,扶持首诊测压工作的开展,加强对其他专业医生的高血压防治知识的培训力度。  相似文献   
25.
2002年4月以来,我们在耳内窥镜下对分泌性中耳炎30例、44耳施行了鼓膜切开置管术,取得了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26.
患者女,62岁,因“眼黄、尿黄进行性加重1个月,伴恶心,呕吐1周“入院.患者于2002年12月初,无明显诱因出现眼黄、尿黄.于当地医院治疗后病情仍进行性加重,1周前出现恶心、呕吐,于2003年1月16日收住我科.……  相似文献   
27.
膝前框形钢丝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总结采用钢丝环扎 +膝前方框形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法治疗髌骨骨折的经验和临床效果。方法 对 3 5例髌骨骨折应用此方法治疗 ,其中男性 2 4例 ,女性 11例 ,3 0例获得 3~ 2 4个月随访。结果 优 19例 ,良 10例 ,可1例 ,优良率 96 7%。术后未出现骨折再移位 ,无伤口感染。愈合时间 6~ 12周。结论 该方法符合生物力学原理 ,操作简便 ,适应证广 ,能早期关节活动 ,是治疗髌骨骨折的理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8.
目的 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丙二醛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的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 连续观察 2 5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经皮冠脉治疗术前及术后 1、2 4和 72h血液中丙二醛 (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的变化。另设单纯行冠脉造影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 2 0例和健康者 2 0名作对照 ,MDA和SOD分别用硫代巴比妥酸法和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其血清含量 ,并随访术后 3个月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MDA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的浓度明显高于健康者 ,介入治疗后 1h进一步升高 ,持续至 2 4h(P =0 .0 0 1) ,72h回复至术前水平 ;单纯行冠脉造影者 ,术前与术后无明显改变。SOD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的浓度明显低于健康者 (P〈0 .0 5 ) ,介入治疗后进一步降低。结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介入治疗后MDA和SOD在 72h内有动态变化 ,可能是术后早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9.
低钾型周期性麻痹的临床及病理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目的 总结低血钾型周期性麻痹(hypoPP)的临床表现及其肌肉组织病理学改变的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42例hypoPP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并对其中的3例行肌肉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总体来看,血钾越低患者临床症状及其他辅助检查变化也就越重、治疗效果越差,但患者的肌无力和腱反射的变化与血钾的变化并不完全平行,肌力下降也可不对称,2例患者出现呼吸肌麻痹,其中1例还同时伴有脑神经支配肌肉的受损,11例患者出现主观感觉障碍,54.5%(18/33例)的患者肌酸磷酸激酶(CPK)增高。患者骨骼肌病理学检查中可见空泡样肌纤维及管状集合物。结论 血清钾水平与肌无力症状不完全平行;主观感觉异常、CPK增高、恢复时间较长与肌肉组织的病理改变有关;不典型低钾型周期性麻痹应与吉兰—巴雷综合征、多发性肌炎等进行鉴别,必要时应进行骨骼肌病理学检查。  相似文献   
30.
周军  王健  罗林丽  石恒林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20):3977-3978,3982
[目的]通过监测老年病人麻醉诱导时脑电双频指数(BIS)的变化,探讨既能维持足够麻醉深度又能避免严重低血压的异丙酚诱导用量。[方法]40例ASA II~I级的老年病人(65~85岁),随机分成两组。A组静脉注射异丙酚1.6 mg/kg;B组静脉注射异丙酚,其用量是使BIS下降到40~50时的用量。两组均复合维库溴铵0.1 mg/kg和瑞芬太尼1ug/kg诱导后行气管插管分别记录基础值、插管前、插管后1 min、5 min和10 min时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同时记录诱导异丙酚用药量和BIS的变化。[结果]A组异丙酚诱导用药量(99.7±18.05)mg,平均(1.64±0.7)mg/kg,B组(82.9±12.5)mg,平均(1.35±0.5)mg/k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血压(BP)和BIS比B组明显降低。[结论]老年病人异丙酚麻醉诱导的合适用量为(1.35±0.5)mg/kg;既能维持老年人足够的麻醉深度又能避免严重低血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