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1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81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7篇
妇产科学   21篇
基础医学   137篇
口腔科学   9篇
临床医学   168篇
内科学   41篇
皮肤病学   22篇
神经病学   13篇
特种医学   49篇
外科学   108篇
综合类   297篇
预防医学   115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140篇
中国医学   114篇
肿瘤学   5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101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74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67篇
  2004年   68篇
  2003年   70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62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992.
病例:患儿,男,3岁半.第1胎,足月难产(胎头吸引).出生身高49cm,体重3300g,出生时面色青紫,脑缺氧,新生儿颅内出血(珠网膜下腔出血),双肺布满湿罗音,医院诊断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建立一种以多重PCR-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分析为基础的错配修复基因DNA大片段缺失检测技术。方法 设计合成35对引物,分8个多重PCR反应扩增MSH2和MLHl基因的35个外显子,PCR产物经高效液相色谱半定量分析,确定各外显子拷贝数。(1)双盲法分析阴性和阳性对照样本,完成方法学可靠性检验。(2)分析14例遗传性非息肉性大肠癌患者外周血细胞DNA和13例散发性大肠癌患者癌组织细胞DNA样本,筛查MSH2和.MLHl基因DNA大片段缺失。结果 (1)稳定检出阳性对照样本的DNA大片段缺失;(2)在筛查样本检出2例新的MSH2基因DNA大片段缺失,分别为MSH2基因外显子7遗传性缺失和MSH2基因外显子1~6体细胞性缺失。结论 多重PCR—HPLC分析系统可以作为突变基因分析系统的一个重要补充,在基因DNA大片段缺失检测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994.
目的通过分析遗传性非息肉性大肠癌(HNPCC)患者错配修复基因的遗传性突变,对患者的家族成员进行遗传咨询和症状前的基因诊断。方法用PCR-异源双链体形成、PCR-SSCP和DNA序列分析技术,检测14例HNPCC、10例有家族史大肠癌患者的外周血细胞DNA,分析其错配修复基因hMLH1、hMSH2的所有35个外显子。结果确认4/14的HNPCC、1/10有家族史的大肠癌患者携带遗传性错配修复基因的突变,其中2例见于hMLH1基因,3例hMSH2基因。突变类型:3例由碱基缺失导致的移码突变,1例无义突变,1例错义突变。结论HNPCC的发生与错配修复基因的突变密切相关;在大肠癌患者中检测遗传性错配修复基因的突变不宜仅限于严格符合临床诊断标准的HNPCC患者。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调查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上消化道癌危险性的关系。方法 在江苏省淮安市和邳州市,应用HpIgG定量酶联免疫(ELISA)检测试剂盒,随机检测312例上消化道癌及其健康一级亲属对照人群外周血中抗HpIgG。结果 ①胃癌患者中HpIgG抗体水平(阳性率50.0%)高于贲门癌患者和食管癌患者(P>0.05,χ2检验);贲门癌患者与食管癌患者之间,以上三类癌症病例与其自身亲属对照之间,差异亦不明显;②胃癌组病例与亲属同时感染Hp的阳性率(27.1%)显著高于贲门癌组和食管癌组(P<0.05),后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 Hp感染在胃癌家族中存在明显家庭聚集现象,Hp感染与胃癌危险性的关系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996.
精神病患者的攻击行为发生率最高,造成的后果和影响也最大[1]。对我院1991年~1997年间住院的7853例各类精神病患者,其中蒙族患者443例,具有攻击行为者147例(占33.8%),汉族患者7296例,具有攻击行为者352(占4.72%),其它民...  相似文献   
997.
人参皂甙诱导骨髓巨噬细胞表达造血生长因子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王莎莉  李静  王亚平  陈笛  王璐  姜蓉 《解剖学报》2003,34(5):500-505
目的 探讨人参皂甙对巨噬细胞表达造血生长因子的影响。方法 采用造血祖细胞体外培养、造血生长因子生物学活性检测、免疫细胞化学与核酸原位杂交等技术,研究人参总皂甙(TSPG)对大鼠骨髓巨噬细胞(rBMMφ)和人单核细胞株(THP-1)表达造血生长因子的影响。结果 经TSPG(10~50mg/L)诱导制备的rBMMφ和THP-1的培养上清液可显著提高大鼠和人的CF/U-Mix、CFU-GM和CFU-E的集落产率;经PSPG诱导后rBMMφ和THP-1表达EPO、GM-CSF、IL-3、IL-6的蛋白水平有不同程度提高;经TSPG诱导后rBMMφ和THP-1表达EPO、GM—CSF和IL-3的mRNA水平和强度显著提高。结论 TSPG可通过直接和/或间接途径刺激造血诱导微环境的巨噬细胞,从蛋白水平和基因转录水平两级层次上促进造血调控因子(如EPO、GM-CSF、IL-3和IL-6等)的合成和分泌,进而促进造血干/祖细胞的增殖分化,这或许足人参调节血细胞生成的可能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998.
新生儿巨大肾母细胞瘤1例病例报告孕妇24岁,因第1胎停经39周,不规则腹痛8h,于1992—05—26,8:00入院。末次月经1991—08—23。孕期无发热及服药史,无毒物及放射线接触史,妊娠经过基本正常。配偶体健,不嗜烟酒,非近亲婚配。家族中无遗...  相似文献   
999.
残存3cm长的输卵管妊娠破裂1例1病例报告患者,女,40岁,因突发性小腹疼痛9h伴肛门坠胀2h,于1994—07—04急诊入院。本次月经1994一06—25持续4d干净,量同以往。患者于93年3月因右侧输卵管妊娠在外院行右附件切除术。入院时体查:T3...  相似文献   
1000.
患者 女,2 7岁,结婚3年,妊娠两次。第1次妊娠至8个月,无任何原因,B超检查胎儿死亡,行引产术。第2次妊娠至3个月自然流产。细胞遗传学检查:患者外周血染色体核型为46,XX ,t( 1;16) ( 1qter→1p3 6∷16q11→16qter ;16pter→16q11∷1p3 6→1pter)。患者丈夫核型正常,其弟妹已正常生育,家系中其他成员未做染色体检查。讨论 平衡易位是造成流产、死胎或生育染色体异常儿的主要原因。平衡易位携带者本人由于无遗传物质的丢失或增多,一般表型正常。由于其父母拒绝做染色体检查,因而不能确定其异常核型来源。46,XX,t(1;16)一例@叶峻杰!650021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