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1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81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7篇
妇产科学   21篇
基础医学   137篇
口腔科学   9篇
临床医学   168篇
内科学   41篇
皮肤病学   22篇
神经病学   13篇
特种医学   49篇
外科学   108篇
综合类   297篇
预防医学   115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140篇
中国医学   114篇
肿瘤学   5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101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74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67篇
  2004年   68篇
  2003年   70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62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肾移植的疗效。方法 将1998年9月至2000年6月间60岁以上的肾移植患者20例进行分析。结果 术后发生并发症6例(30%);排斥反应4例(20%),2例(10%)死于心力衰竭。余18例人肾均成活。结论 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可安全成功的接受肾移植;感染及心血管并发症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受者适应征及免疫抑制剂的合理应用是提高长期存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2.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右心室收缩同步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慢性心力衰竭 (CHF)患者左右心室收缩同步性差异 ,心电图、左室几何形态、左室收缩功能的变化。探讨双室收缩差异的发生率、双室收缩不同步与左室收缩功能、左心室几何构型、二尖瓣反流的关系。方法 :选择 2 2例CHF患者 (CHF组 ) ,NYHA分级Ⅱ~Ⅲ级 ,均符合Framingham心力衰竭诊断标准 ;健康体检者 (对照组 ) 16例 ,进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测量、平衡状放射性核素心室造影检查。获得QRS间期、P R间期、左心室几何构型收缩期及舒张期参数 (Gibson’s指数、Cole’s指数、面积长度指数 )、二尖瓣反流程度、左和右心室功能参数、全心室的相角程、半高宽。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CHF患者的心电图 (均P <0 .0 5 )、心脏几何构型 (均P <0 .0 5 )、左室射血分数 (LVEF)明显不同 (P <0 .0 1)、位相分析参数 (P <0 .0 1)存在着明显异常 ;77%CHF患者存在着室间非同步收缩 ,这些患者具有较低的LVEF及较重的二尖瓣反流程度 ;室间非同步收缩与左心功能呈明显负相关(r =- 0 .5 5 ,P <0 .0 5 ) ,与二尖瓣反流程度呈明显正相关 (r =0 .5 6 8,P <0 .0 5 ) ,与左心室舒张期几何形态有一定的相关性 (r =0 .5 32 ,P <0 .0 5、r =0 .5 32 ,P <0 .0 5 )。结论 :室间非同步收缩的形成与左心室舒张期几何形态及二尖瓣反流的  相似文献   
113.
衰老大鼠模型骨髓基质细胞的生物学特点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探讨衰老大鼠骨髓基质细胞(BMSCs)的生物学特点,为阐释机体衰老对造血诱导微环境的影响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雄性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衰老模型组。衰老模型组:大鼠皮下注射D-半乳糖120mg/kg,qd×42;正常对照组:大鼠皮下注射等时与等量生理盐水。衰老动物复制完成后第2天,分离骨髓单个核细胞(BMNCs)进行髓系造血祖细胞混合集落生成单位(CFU-Mix)培养。采用全骨髓贴壁法培养和传代BMSCs,取第3代细胞进行检测,CCK-8法测定BMSCs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SA-β-Gal)染色观察衰老BMSCs百分率;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IL)-6、干细胞生长因子(SCF)含量;DCFH-DA荧光染色流式检测BMSC活性氧簇(ROS)水平;酶学法检测BMSCs内过氧化物丙二醛(MDA)含量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Western blotting检测衰老相关蛋白P16、P21、P53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衰老模型组大鼠CFU-Mix集落形成数量明显降低;BMSCs增殖能力显著下降;处于G0/G1期的BMSCs比例增高、S期细胞比例降低,细胞阻滞于G1期;SA-β-Gal染色阳性的BMSCs百分率显著上升;BMSCs培养上清液中IL-6、SCF含量明显下降;BMSC内ROS、MDA氧化损伤指标上升,SOD抗氧化指标下降;衰老相关蛋白P16、P21、P53表达明显上调。结论衰老大鼠骨髓基质细胞表现衰老相关生物学改变,其机制可能与氧化损伤激活衰老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14.
目的 探讨人参皂苷Rg1对大鼠胸腺组织结构与功能的影响及相关机制。 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2组,每组10只。Rg1注射组,腹腔注射Rg1 20mg/kg,qd×28d;对照组,等时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药物注射完成后第2天,取胸腺称重测定胸腺指数,石蜡切片与HE染色观察胸腺组织结构;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SA-β-Gal)染色检测胸腺细胞衰老,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胸腺细胞对刀豆蛋白A(ConA)刺激的增殖能力,ELISA检测胸腺细胞分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粒细胞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白细胞介素(IL)-2与IL-6的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胸腺细胞周期、细胞凋亡率与活性氧(ROS)含量,酶学检测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与还原性谷胱甘肽(GSH)与氧化性谷胱甘肽(GSSH)的比值,Western blotting 检测细胞衰老相关蛋白P21、P53、Rb表达。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注射Rg1能提升大鼠胸腺指数,增加胸腺皮质面积比例,提高胸腺细胞增殖能力和S期比例,降低G1期与G2/M期细胞比例,减少胸腺细胞凋亡和SA-β-Gal阳性细胞百分率,促进胸腺细胞分泌GM-CSF,TNF-α、IL-2、IL-6,提升胸腺细胞SOD活性和GSH/GSSG比例,降低ROS、MDA含量,下调P53、P21、RB蛋白表达。 结论 人参皂苷Rg1对大鼠胸腺结构与功能有明确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氧化损伤和下调p53/p21/Rb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15.
当归多糖对衰老模型大鼠脾脏结构与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当归多糖(ASP)对衰老模型大鼠脾脏结构与功能影响及其机制。 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SP对照组,衰老模型组,ASP衰老模型组,每组10只。衰老模型组皮下注射D-半乳糖(120mg/kg)qd×42d;ASP衰老模型组注射D-半乳糖的剂量与时间同衰老模型组,第15天起腹腔注射ASP (100 mg/kg) qd×28d;正常对照组皮下注射等量生理盐水qd×42d;ASP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qd×14d,第15天起腹腔注射ASP(同ASP衰老模型组)。药物注射完成后第2天,取脾脏测定脾指数,石蜡切片观察脾脏显微形态学;衰老β-半乳糖苷酶(SA-β-Gal)染色观察脾细胞百分率,CCK8测定脾细胞对刀豆蛋白A刺激的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脾细胞周期与活性氧簇(ROS)含量; ELISA检测脾细胞分泌TNF-α、GM-CSF能力与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Western blotting 检测衰老相关蛋白P53、P21、RB蛋白表达。 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D-半乳糖致衰老模型组大鼠脾指数,脾脏白髓面积比例,脾细胞对刀豆蛋白A刺激的增殖能力,S期比例及TNF-α、GM-CSF的分泌能力,SOD活性明显降低;脾细胞的SA-β-Gal阳性率,G1期与G2/M期细胞比例,ROS、MDA含量,P53、P21、RB蛋白表达显著增高。与衰老模型组比较,ASP使D-半乳糖致衰老模型大鼠脾指数,脾脏白髓面积比例,脾细胞对刀豆蛋白A刺激的增殖能力,S期比例与TNF-α、GM-CSF的分泌能力,SOD活性明显提高;脾细胞SA-β-Gal阳性率,G1期及G2/M期细胞比例,ROS、MDA含量,P53、P21、RB蛋白表达有显著抑制作用。
结论 D-半乳糖复制的衰老模型大鼠脾脏结构与功能损伤明显,当归多糖对其致衰损伤有明确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6.
目的探讨耳穴埋豆配合隔盐灸防治胸部恶性肿瘤化疗引起的胃肠道反应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72例接受化疗的胸部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于每天化疗前给予盐酸托烷司琼注射液(赛格恩)静脉注射联合隔盐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配合耳穴埋豆。隔盐灸和耳穴埋豆均至化疗结束后3天停止。化疗第3天观察两种方法对胃肠道反应的防治效果;采用中国癌症患者化学生物治疗生活质量量表(QLQCCC)评定化疗前后生活质量。结果化疗第3天,观察组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胃肠道不良反应防治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QLQ-CCC评分总分以及躯体、心理和社会评分化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穴埋豆配合隔盐灸可有效防治胸部恶性肿瘤化疗引起的胃肠道反应,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7.
探讨当归多糖(ASP)对D-半乳糖诱导致小鼠肾脏亚急性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模型组:小鼠皮下注射D-半乳糖(120 mg·kg-1),qd×42;ASP组:从D-半乳糖模型复制的第8天起,腹腔注射ASP(100 mg·kg-1),qd×35;正常对照组:小鼠皮下注射等时与等量生理盐水。药物注射完成第2天,采外周血检测尿素氮(BUN)、肌酐(Crea)、尿酸(UA)、胱抑素C(Cys-C)含量;取肾脏制备石蜡切片,HE染色观察肾脏组织形态学,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SA-β-Gal)染色观察肾组织中染色阳性细胞相对光密度(ROD),透射电镜观察肾脏超微结构变化;制备肾脏组织匀浆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丙二醛(MDA)的含量;ELISA方法检测肾脏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GEs)和8-羟基脱氧鸟苷(8-OH-dG)的含量。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较,ASP组小鼠血清中BUN,Crea,UA,Cys-C,AGEs和8-OH-dG含量显著下降;肾小球数目增多,硬化肾小球减少,肾小囊腔与肾小管管腔扩张不明显;SA-β-Gal染色阳性细胞的相对光密度降低且颗粒小;超微病理呈现肾小球系膜细胞减少,基底膜变薄,足细胞核糖体和粗面内质网明显增多,足细胞次级突起融合减少;SOD与GSH-PX活性显著增加;MDA含量下降。综上所述,当归多糖能拮抗D-半乳糖致小鼠肾脏亚急性损伤,其保护肾脏机制可能与抑制氧化应激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18.
目的 探讨多能干细胞核心调控基因Nanog在原始生殖纽胞(PGCs)向生殖母细胞方向分化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取11.0d胎鼠PGCs,按胚胎干细胞(ES)培养标准进行体外胚胎生殖细胞(EG细胞)培养.采用脂质体方法将Nanog靶向特异性小干扰RNA(siRNA)转染人EG细胞.RT-PCR、免疫荧光法检测siRNA的沉默效率;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进行体外克隆计数,检测EG细胞增殖未分化状态;TUNEL法和透射电镜检测EG细胞凋亡情况;半定量RT-PCR检测与生殖母细胞减数分裂相关的标志基因(Mvh、Stra8、Sycp3)的mRNA表达.结果 转染siRNA后48h EG细胞Nanog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受抑,典型未分化EG细胞克隆数量显著下降,呈现分化现象,悬浮细胞增多.TUNEL法、透射电镜检测悬浮EG细胞呈现凋亡征象.伴随Nanog表达下调,Mvh、Stra8、Sycp基因mRNA表达上调.结论 到达生殖腺后,多能性PGCs发生生殖母细胞化,开始减数分裂,该过程可能与多能干细胞核心调控基因Nanog的表达下调有关.  相似文献   
119.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俗称面瘫)带给患者的不仅是生理及容貌上的变化,而且会对其心理、行为及社会活动产生巨大影响。为了解面瘫患者心理、行为状态,2010年4-10月,我们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面瘫患  相似文献   
120.
目的回顾性分析急性肺栓塞(PTE)患者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结果,进一步明确PTE患者临床特征。方法回顾北京军区总医院2000年1月~2011年12月间诊断急性PTE的患者143例,统计分析其临床特点,包括危险因素、临床表现体征以及实验室检查等。结果急性PTE的危险因素依次为术后卧床、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和胸闷气短;心电图多见窦性心动过速、非特异性ST-T改变、SIQIIITIII、胸前导联T波倒置;胸片多表现为肺部浸润影、右下肺动脉扩张、肺纹理稀疏等;其他常见阳性实验室结果为D-二聚体(D-dimmer)阳性占100%、低碳酸血症占90%、动脉低氧血症占88%以及白细胞升高占89%等。结论 PTE临床特征和实验室检查均无特异性,对于存在血液高凝状态的患者应警惕本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