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7篇
特种医学   47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本文报道了北京门头沟区燃煤污染氟中毒的骨关节损害。同时,还对氟性关节病的病理基础与X线表现的特殊性以及与老年退行性关节病的区别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13.
14.
本文对手术切除33例进展胃癌标本血管X线造影及其量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进展期胃癌的血管分布共同特点是癌中心为少血管区:BorrmannⅡ.Ⅲ型胃癌血管分布呈三个明显区域:癌中心,癌周和癌旁。癌中心含少量血管,癌周是多血管。癌周血管密度显著高于癌中心和癌旁,血管形态改变主要有血管中断、狭窄、丛状增生、握压现象、二级分支分离、涂抹现象和向心性排列等。  相似文献   
15.
骨质疏松一般代表骨质丧失,在人的生理过程和病理变化中甚为常见,在X线诊断中占有重要位置,是骨关节基本病变之一。骨质疏松的概念虽较简单,但其病理变化、发生机制和X线表现却极为复杂多样。一、概念 (一)单纯骨质疏松是指单位体积内的骨质比正常范围的骨质减少。表现在形态上即骨小梁变细或/和数量减少。但是骨内矿化物和骨基质的比例(以下所述均指单位体积内二者之比例)仍保持正常。 (二)骨内矿化物减少,而骨基质不减少,即为骨  相似文献   
16.
80年代初已发现燃煤污染型氟中毒患者肘部氟关节病较为突出。最近我们研究组详细观察分析了三峡地区燃煤污染氟中毒患者 X 线照片又发现骨结构和肘部肌腱附着点钙化与骨化的严重程度也大不相同。但两型氟中毒骨结构、关节与骨周变化的具涔差异何在?异同 X线指征是什么?这是本文研究主题,现报道如  相似文献   
17.
国际骨科学会(ISS)年会(1993)考察报告──当前骨关节影像学诊断的进展殷玉明,王云钊一、传统X线检查:在肌肉骨骼系统各种影像诊断的应用中,X线检查仍然是首选的和重要的。X线组织学对照研究是提高各种影像诊断的基础[McCall(英国)]。方法是将...  相似文献   
18.
骨关节感染     
化脓性骨关节感染(suppurative bone and joint infection)有血源性和外源性感染,均可引起化脓性骨髓炎、关节炎、骨脓肿和软组织脓肿。软组织感染亦可侵犯骨与关节。病原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最多(72%~85%)。其余为溶血性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等。布鲁氏杆菌和沙门氏菌、霉菌骨关节感染均少见。急性化脓性骨关节感染发病急,高烧,可引起全身中毒症状,必须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否则必将导致残疾。  相似文献   
19.
强直性髋关节炎平片与MRI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强直性髋关节炎骨盆骨质疏松的细微结构和骨坏死的病理性征象。方法:收集北亚骨科医院强直性脊柱炎患者100例,其中8例行MR成像检查。分析髋部骨质疏松的特殊性和骨坏死征象以及关节软骨破坏程度。结果:髋部多发区域性骨小梁丢失、减少发生率最高85%,骶髂关节侵蚀破坏或骨性强直为100%,股骨头灶性骨坏死,吸收后表现单囊或多囊状破坏或有小死骨34%,关节破坏狭窄54%,股骨头关节软骨边缘滑膜骨化突出33%,耻骨联合吸收或硬化24%,坐骨结节骨化43%。结论:强直性髋关节炎主要表现为区域性迁移骨疏松和股骨头多发灶性骨坏死。  相似文献   
20.
氟骨症 X 线诊断标准于1982年由原中央地办室公布执行。该标准是根据饮高氟水所致氟中毒的临床和 X 线征制定的。70年代末,80年代初,发现燃煤污染型氟中毒在我国西南各省和其他地区广泛流行,三峡地区更为严重。近年来还发现燃煤污染型氟中毒骨与关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