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2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27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63篇
综合类   34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魏振朴  王万明 《医学综述》2008,14(24):3737-3739
随着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使得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进行早期干预,使保存患者自身关节成为可能。本文综述了近年来一些国内外学者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早期采用药物、骨组织工程及物理治疗等手段,进行早期干预。从而为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患者寻求有效保存自身关节的治疗方法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2.
自1998~2002年,采用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中空螺纹钉、双钢板固定治疗肱骨髁间骨折27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3.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内外侧解剖锁定板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手术时机、手术优势和手术要求。[方法]选取43例胫骨远端骨折先行跟骨牵引,二期行经皮微创内或外侧解剖锁定板内固定为治疗组,随机选取同时期切开复位内或外侧解剖锁定板内固定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术后疗效按Tornetta判断标准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及骨折愈合时间、远期功能疗效满意度方面差异均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结论]经皮微创与切开复位内或外侧解剖锁定板治疗胫骨远端骨折均取得满意的术后疗效,但采用经皮微创闭合复位的方法治疗胫骨远端骨折创伤小、大幅减少医源性软组织损伤和骨血运破坏,减少伤口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骨折愈合,有利于早期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94.
胸腰段爆裂性骨折伴脊髓损伤急性期手术方式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186例胸腰段爆裂骨折伴脊髓损伤急性期病例的治疗结果,探讨前后路手术及长短节段脊柱 复位器的适应证的选择。方法:60例经前路减压植骨,采用Z-plate钢板等内固定,126例后路手术,其中30例采用Harrington 长节段复位固定,96例采用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结果:随访6个月-36个月,平均14个月。短节段固定复住效果明显优 于长节段。合理选择手术方式,疗效满意,固定可靠,无断棒断钉等并发症。结论:胸腰段爆裂骨折宜选用短节段椎弓根钉系 统内固定。对于急性损伤,胸11、12椎骨折,若椎管管径受累未达20%,且后纵韧带较完好时,宜选用后路手术;若椎管管径 受累超过20%,且后纵韧带断裂时,应选择前路手术;腰1、2椎骨折,当椎管受累达50%以上,选择前路手术。反之,椎管 管径受累小于50%时,选择后路手术。  相似文献   
95.
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1angerhanscellhistiocytosis,LCH)是一种少见的疾病,曾被称为组织细胞增生症X,可以累及全身多种脏器,包括肺、肝脏、皮肤、黏膜组织以及淋巴结,好发于儿童和年轻人,临床表现多样,可表现为单灶性病变或多系统病变,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目前多数研究认为是肿瘤性病变【1】,也有学者认为是免疫调节异常所致的疾病【2】。发生于肱骨的LCH则更为少见,我院手术治疗肱骨的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2例,结合文献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6.
目的:研究Zero-P椎间融合器在颈椎前路减压椎体间融合(ACDF)术后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颈椎疾病患者31例,均行ACDF术,共置入Zero-P椎间融合器31枚,融合节段均为单节段。术后定期摄X线片检查,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神经功能改善率(RIS)评价患者术前、术后颈脊髓神经功能。结果:31例患者均获12个月以上随访,平均14.70个月,手术时间(72±10)min,术中出血量(60±12)mL;1例患者术后24 h内出现咽部疼痛,经对症治疗,术后7 d内症状消失;术后3个月X线片提示颈椎椎间隙骨性融合,术前JOA评分(8.65±1.85)分,术后末次随访时为(16.09±0.9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神经功能改善率为(89.60±9.45)%,与术后12个月的(90.30±8.9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椎间高度、生理弧度恢复满意。结论:Zero-P椎间融合器应用于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治疗颈椎疾病的早期随访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7.
98.
下腰椎后外侧融合的解剖学研究和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提高下腰椎后外侧植骨融合的成功率。方法 :测量分析L4~S1后外侧植骨区域 ,找出主要植骨床 ,应用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后对主要植骨床的影响。临床应用 16例 ,观察其治疗结果。结果L4植骨床面积 :( 612 .0 0±89.0 0 )mm2 ;L5植骨床面积 :( 72 5 .0 0± 91.0 0 )mm2 ;S1植骨床面积 :( 4 67.0 0± 83 .0 0 )mm2 。主要植骨床面积 (上关节突至副突之间 ) ,L4:( 5 2 6.0 0± 3 4.0 0 )mm2 ,占总面积的 86% ;L5:( 5 3 7.0 0± 41.0 0 )mm2 ,占总面积的 74%。用Steffee钢板后占据植骨床面积的 65 %。临床应用 16例 ,随访平均 15个月 ( 8~ 3 0个月 ) ,疗效优良率 93 .7% ,植骨融合率 10 0 %。结论 :将大块骨植入上关节突—副突之间的主要植骨区 ,加用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 ,有效地利用了后外侧有限的植骨床 ,保证了植骨材料与植骨床的紧密接触 ,促进了下腰椎后外侧植骨融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99.
培养状态下兔骨髓基质细胞生长特性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王万明  胡蕴玉 《医学争鸣》1998,19(2):159-160,163
目的:观察兔骨髓基质细胞(MSC)的体外生长特性,为用于骨/软骨组织工程的功能细胞提供实验基础。方法:于胫骨近端提取骨髓,分离MSC,原代培养,形成CFU-F,以1×10^4个细胞/cm^2传代培养5代,绘制细胞生长曲线,计算倍增时间,测定分裂指数和贴壁率。结果:第1 ̄5代转代细胞生长曲线基本相同,第3代细胞倍增时间为24h,分裂指数最高达19%,12h内95%细胞贴壁。结论:在本实验培养条件下,  相似文献   
100.
切开复位内固定与植骨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移位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目的探讨跟骨关节内骨折并脱位的分类与治疗方法. 方法本研究包括 8例患者、 12侧跟骨关节.按照 Sanders系统分类;其中Ⅱ型骨折 2侧,Ⅲ型 4侧,Ⅳ型 6侧.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并植骨术,手术切口取标准外侧延长切口,骨折块采用小 AO桥形钢丝板固定,植骨材料采用病人自体髂骨.平均随访时间为 28.6个月( 24~ 33个月),采用 Creighton-Nebraska健康基金会跟骨骨折评分标准评分. 结果Ⅱ型骨折 89.7分,Ⅲ型 86.5分,Ⅳ型 73.5分.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较非手术治疗有显著差异 (P< 0.05),在Ⅱ、Ⅲ型骨折中,术中采用植骨与否,无显著差异 (P >0.05);而在Ⅳ型骨折中,则有显著差异 (P< 0.05). 结论跟骨关节内骨折并脱位宜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在Ⅳ型骨折中,宜采用植骨术;此有利于早期负重及避免距下关节面塌陷. Sanders'分类系统对临床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