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37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特种医学   57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成年人CT扫描中辐射剂量和诊断参考水平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8,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通过全国范围内CT辐射剂量的调查,了解成年人辐射剂量的现状,进而探讨成年人CT的诊断参考水平不符,需要根据我国的实际建立自己的DRL。方法 2015年9月至2016年3月在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调查168家医院,其中三级和二级医院各约占一半。随机调查年度状态检测合格的168台CT,包括了临床应用中普遍使用的品牌和型号。每台CT收集头颅、鼻窦、颈部、胸部、腹部、盆腔、腰椎、尿路造影、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颅脑CTA、颈部CTA和胸腹CTA共12个检查项目、每个项目10个随机病例。以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和剂量长度乘积(DLP)作为剂量参量,每个检查项目的所有数据按照大小排序,取25%、50%和75%位数,其中75%位数为参考水平。所得剂量数值与国际相关放射防护组织发布的DRL进行比较。结果 共收集16 244个标准体型成年病例的剂量数据,经逐一检查剔除274个无效数据,剩余15 970个病例数据。全国范围内不同的CT使用单位,同一检查项目的CTDIvol、DLP和扫描期项都有很大差异。与国际放射防护组织发布的数据相比,不同检查项目的诊断参考水平的差异程度各不相同,颅脑诊断水平与参考值相当、胸部腹部较低。剂量指数值最大的几种检查项目为头颅、冠状动脉CTA、颅脑CTA和鼻窦。尿路造影的CTDIvol虽然仅为20 mGy,但DLP却高达2 620 mGy·cm。结论 我国现有的CT剂量水平与国际相关组织发布的诊断标准水平(DRL)不符,需要根据我国的实际建立自己的DRL。  相似文献   
72.
目的 探讨CT扫描中表浅器官剂量测量值和图像噪声的不确定性。方法 使用GE Revolution CT对离体头颅标本分别行逐层和螺旋两种模式20次重复扫描。取GE Revolution CT和Philips Brilliance iCT准直宽度80 mm,Siemens Somatom Definition Flash CT准直宽度40 mm,螺距均为1,对胸部模体进行45次重复扫描。以上扫描中各序列均保持容积CT剂量指数(volume CT dose index,CTDIvol)不变。用剂量计测量头颅标本右眼晶状体位置和胸部模体右乳腺中心位置剂量,剂量计传感器位置保持不变。重组传感器中心所在层面的5 mm层厚肺/软组织算法横断面图像,测量空气区CT值的标准偏差(图像噪声)。分别计算扫描3、5、10、20、30、45次剂量测量值及CT值标准偏差的平均值(Av)、标准差(SD)、变异系数(CV)和相对极差(RR)。采用Pearson和Spearman相关分析评估CT值标准偏差与剂量测量值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头颅标本逐层扫描时剂量测量值几乎不变,螺旋扫描时测量值变化较大,20次测量RR达到10.67%。3台CT扫描仪重复扫描45次的剂量测量值RR分别达到43.83%、25.31%、14.32%。肺/软组织算法图像空气区CT值标准偏差变化幅度亦较大,但差异与剂量测量值不完全相关。结论 逐层扫描模式时,表浅器官剂量测量值稳定。螺旋扫描时,表浅器官剂量测量值和图像噪声均有较大变化。  相似文献   
73.
目的 探讨鼻窦多层CT(MSCT)检查中应用迭代算法(iDose算法)对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53例鼻窦图像,计算其平均对比噪声比(CNR),以此值为基准选择合适的离体头颅标本作为研究对象。改变扫描参数(kV及有效mAs),分别使用滤波反投影算法(FBP)和迭代算法(iDose等级1~7)重建图像,对图像质量进行主、客观评价,找出可以符合诊断需求的参数组合。结果 冠状位图像的CNR高于水平位图像(t=-6.86,P<0.05)。120kV、100mAs/层、iDose5算法与常规扫描参数FBP算法所得图像CNR相当;100kV、60mAs/层、iDose4算法所得图像可满足对炎症的诊断,100kV、80mAs/层、iDose4算法所得图像可同时满足对炎症和外伤骨折的诊断,有效剂量可分别降低82%和75%。结论 使用iDose算法对鼻窦炎症及骨折的诊断,可以在保证满足诊断要求的前提下降低有效剂量。  相似文献   
74.
目的:探讨低管电压扫描方案在CT泪囊造影成像中的可行性。方法:采用拟人头颈部模体,将对比剂(碘海醇)与盐水1∶3混合液置于模体鼻翼一侧模拟泪囊。分别采用80、100、120和140 kV对模体进行扫描,每种管电压选择相应的mAs使设备显示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 vol)分别为10、15、20、25、3...  相似文献   
75.
目的探讨胸部X线摄影中不同管电压时虚拟滤线栅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根据临床实践中常用胸部X线摄影条件, 确定相应厚度的有机玻璃(20 cm, 含CDRAD模体)作为被照体。选择固定管电流量4 mAs, 管电压60~125 kV, 分别对被照体进行3种方式成像:无滤线栅、虚拟滤线栅和物理滤线栅。对获得的图像分别进行常用物理参数[对比噪声比(CNR)、相对噪声(σ)、对比度(C)、信噪比(SNR)]、纹理分析(角二阶矩、纹理对比度、纹理相关性、逆差矩、熵)和对比度细节模体评分[影像质量因子(IQFinv)]的评价。对常用物理评价参数采用双因素方差分析, 并进一步作两两比较。同时使用胸部拟人模体成像进行虚拟滤线栅处理前后图像纹理对比分析。结果 3种滤线栅方式的图像质量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其中物理滤线栅图像质量最佳。管电压对各评价指标均有影响(P<0.05)。管电压与CNR、SNR、角二阶矩、逆差矩和IQFinv呈正相关(P<0.05), 与σ、C、纹理对比度和熵呈负相关(P<0.05), 而纹理相关性与管电压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胸...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讨宽体探测器CT不同扫描模式、不同探测器宽度及信号采集位置对CT值及噪声的影响, 为临床实践中合理选择扫描模式和相关参数提供依据。方法使用GE Revolution CT对体部剂量模体进行扫描。逐层扫描模式时, 分别选择40、80、160 mm探测器宽度, 用探测器的中心、边缘和两圈扫描的毗邻区域对模体同一层面进行成像;螺旋扫描模式时, 探测器宽度/螺距组合分别为40 mm/0.516、40 mm/0.984、80 mm/0.508、80 mm/0.992, 对位于扫描野边缘和中心的模体同一层面进行成像。对所得影像的几何形状进行主观评价, 测量CT值和标准差(SD), 比较不同成像参数时各测量值之间的差异。逐层扫描模式不同扫描参数下CT值和SD的比较均采用多组间Friedman检验, 螺旋扫描时不同扫描参数下CT值和SD的比较均采用两相关样本非参数Wilcoxon检验。结果任意扫描参数组合所得影像的几何外形均无明显改变。逐层扫描模式使用不同探测器宽度时C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00, P=0.001), 40 mm时CT值和160 mm时CT值均大于80 mm, 差异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