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37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特种医学   57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鼻窦、眼眶和颞骨CT扫描的低辐射剂量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临床实践中,颅面部的器官如鼻窦、眼眶和颞骨等部位的CT扫描日趋广泛.随着多排CT的迅速发展,探测器宽度加大、层厚变薄,与传统CT相比,影响辐射剂量的因素发生了变化.在鼻窦、眼眶和颞骨的扫描中,头部是对射线最敏感的器官,眼晶状体均会接受辐射,尤其是鼻窦和颞骨的扫描,眼晶状体会直接接受额外的辐射,而没有任何的诊断需要.  相似文献   
52.
目的 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放射诊断场所存在的感染控制和辐射安全风险进行调查和监测,为放射技师及相关工作人员的安全防护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根据国家标准(WS 519-2019和GBZ 130-2013)对湖北省4所未启用的应急医院("小汤山式"甲、乙医院及方舱医院、砖混模式医院)中新安装的8台CT及其场所进行成像性能和放射防护检测并评价。对机房布局等感染控制安全的因素实施了监测与调查。选择定点医院2所(综合医院和传染病专科医院),通过现场调查和对4个CT机房环境生物样本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对放射场所的布局、感染防控和核酸检测结果的分布进行分析,评价其生物安全的可靠性和风险点。结果 应急医院的8台CT设备的成像性能和放射防护指标均能满足国家标准的要求。甲、乙医院各有3个CT机房,面积均为38.8 m2和4 mm Pb当量的屏蔽防护;方舱医院和砖混建筑医院的CT机房面积和屏蔽防护分别为20.0 m2、4 mm Pb当量和35.8 m2、3 mm Pb当量。8个放射诊断场所符合感染防控"三区两通道"的设计要求。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结果显示,CT机房内患者触碰到的多个位点如检查床、机架内侧、地面等多处发现核酸阳性。放射技师通过手部、足底沾染造成操作间内操作台和地面的病毒污染风险。此外,机房内患者未触及的区域如观察窗和排风口等处也出现类似阳性。结论 4所应急医院的8台CT设备和机房基本满足成像性能和放射防护要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放射诊断检查场所需加强消毒的规范化。  相似文献   
53.
放射技师是医学技师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属于影像技术之列,在这次抗击新冠病毒的战役中,放射医师们始终战斗在疫情的第一线。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CT检査提供的影像学依据对新冠肺炎的发现、发展和转归是一个不可缺少的手段,为患者的及时治疗赢得了生命的时间窗。数字X射线摄影(DR)也是新冠肺炎诊断和判断其转归的一种方法,特别适用于重症和危重症新冠肺炎而不能移动的患者,床旁摄影的移动D R在其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54.
自201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正式将医学技术列为一级学科以来,我国医学技术学科的分类、从业人员的数量和专业水平、医学技术专业的高等教育等都有了快速发展。本文就我国医学技术学科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和总结,探讨医学技术学科发展的重点和难点,提出建议,以期推进医学技术学科建设和医学技术人员的培养,助力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5.
目的 通过对数字乳腺X线摄影系统噪声特征的分析,评价影像噪声特性的适宜表达方式.方法 采用固定管电流量90 mAs,在钼(Mo)和铑(Rh)滤过下,在23 ~ 35 kVp范围内共13个不同的管电压对对比度细节模体CDMAM曝光;采用固定管电压29 kVp,Mo和Rh滤过下,在20~200 mAs范围内10个不同的管电流量对CDMAM模体曝光.对所得CDMAM模体影像分别测量和计算信号区和信号区旁背景区域的标准差、联合标准差、相减标准差和相对标准差,并用软件计算CDMAM模体的影像质量评分.采用秩和检验比较上述不同条件下计算的背景标准差、联合标准差、相减标准差值的差异,对不同曝光模式下的Mo、Rh滤过2组图像的CDMAM影像质量评分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在使用Mo靶、90 mAs时,分别采用Mo和Rh滤过,随管电压增加,标准差逐渐增大,相对标准差逐渐减小;采用Mo滤过,背景标准差、联合标准差和相减标准差的中位数分别为10.91、10.34和9.87,采用Rh滤过,上述标准差分别为11.24、10.57和9.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6.0,P<0.01).在使用Mo靶、29 kVp时,分别选择Mo和Rh滤过,随管电流增加,标准差逐渐增大,相对标准差逐渐减小;采用Mo滤过,背景标准差、联合标准差和相减标准差的中位数分别为12.30、11.61和11.05,采用Rh滤过,上述标准差分别为12.29、11.58和10.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0.0,P<0.01).管电流均采用90 mAs,采用不同管电压,Mo滤过条件下,影像评分为(149.14±23.87)分,Rh滤过条件下影像评分为( 139.16±23.1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129,P<0.01).管电压均采用29 kVp,采用不同管电流,Mo滤过条件下,影像评分为(149.75±34.85)分,Rh滤过条件下影像评分为(145.2±34.64)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04,P>0.05).相对标准差的数值随着管电压或管电流量的增大而减小,同时影像质量上升.结论 相对标准差适于数字乳腺摄影影像噪声水平的表达,也可用于影像质量的评价.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讨数字乳腺X线摄影中不同乳腺压迫厚度时管电流量与影像质量的关系。方法全数字乳腺摄影机中采用钼-铑靶滤过组合,对2~7 cm厚度的CDMAM模体选择适宜的管电压,不同管电流量下,进行手动曝光,参数(压迫厚度、管电压、管电流量)设定分别为2 cm、27 kVp、10~90 mAs,3 cm、29 kVp、20~120 mAs,4 cm、29 kVp、20~200 mAs,5 cm、30 kVp、40~220 mAs,6 cm、31 kVp、40~260 mAs和7 cm、32 kVp、80~280 mAs,计算图像影像质量因子(IQF)、对比噪声比(CNR),记录平均腺体剂量(AGD)。通过计算品质因子(FOM),找出各种厚度下最优管电流量及对应的AGD。根据2~7 cm压迫厚度下优化参数表和机器在各种厚度下自动曝光特性,列出2~7 cm厚度下自动曝光参数调整表。同时对不同厚度下IQF、CNR和AGD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对CNR和管电流量进行曲线拟合。结果在钼-铑靶滤过组合下,不同压迫厚度时,随着管电流量增加,AGD线性增加,FOM先增加后下降或平缓变化。AGD和CNR在2~7 cm厚度下均呈高度正相关,r值均>0.97,P均<0.01。AGD和IQF在2~6 cm时呈高度正相关,r值均>0.87,P均<0.01。参考IQF和FOM因子,不同压迫厚度下,管电压和管电流量适宜匹配参数分别为2 cm、27 kVp、20~30 mAs,3 cm、29 kVp、30~50 mAs,4 cm、29 kVp、80~100 mAs,5 cm、30 kVp、80~120 mAs,6 cm、31 kVp、100~140 mAs,7 cm、32 kVp、80~120 mAs。压迫厚度-自动曝光档的设置对应关系为2 cm-1档、3 cm-2档、4 cm-3档、5 cm-2档、6 cm-0档、7 cm--1档。结论不同乳腺压迫厚度下,具有适宜的管电流量范围,临床实践中应选择相应的自动曝光条件。  相似文献   
57.
数字X线摄影的探测器具有很宽的动态范围,在低剂量区域,量子噪声高,信噪比低,空间分辨率低.随着摄影条件的升高,噪声降低,空间分辨率增加,图像质量提高.当辐射剂量升高到一定水平时,可以获得符合诊断要求的图像质量[1].此时再一味增加辐射剂量,虽然图像质量得到提高,但不会增加图像的诊断信息,对临床诊断无价值[2].因此,有必要寻求一个剂量阈值,即在图像质量满足临床诊断的同时,实现剂量最低化[3-4].本研究中以空间分辨率变化为主线,根据临床需求,确定最低曝光参数.  相似文献   
58.
目的:研究CR系统中非常规摄影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用非常规摄影方式对急诊、ICU及新生儿等患者进行CR检查,其中,急诊患者(胸部、头颅、脊柱、骨盆、四肢及大关节骨折等)共124例,ICU患者(胸部等)35例,新生儿患者(胸部、腹部等)21例,均采用非常规摄影体位(如半卧位、坐位、仰卧位和倒立正位等)和摄影条件。结果:CR非常规摄影病例共180例,首次摄影成功168例,成功率93.3%,失败12例,占6.7%,影像质量以乙级片的比例最大,甲级片比例其次。结论:CR非常规摄影方式也可取得较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59.
MR及动态增强扫描诊断眼眶淋巴瘤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常规MR及动态增强扫描对于眼眶淋巴瘤的诊断价值。方法眼眶淋巴瘤共13例,其中B细胞型10例,T细胞型1例,T-NK细胞型1例,多发性骨髓瘤1例。13例均行常规MR检查,然后采用三维(3D)快速扰相梯度回波(VSPGR)序列进行动态增强扫描,对数据进行后处理后获得动态增强曲线和峰值时间(Tpeak)、最大上升斜率(Slope)、流出率(WR)、最大强化率(ER)等参数。结果13例眼眶淋巴瘤中有11例发生于眼眶前部的眼睑、泪腺区,常包绕眼球生长,呈“铸形”改变,在MRI上10例呈等T1、等T2信号,增强扫描13例均呈中度强化。13例的动态增强曲线均为速升、速降型,Tpeak值为(58.7±8.5)s,WR值为(30.9±9.4)%。13例眼眶淋巴瘤中常规MRI正确诊断6例,常规MRI加动态增强扫描对13例均作出正确诊断。结论常规MRI结合动态增强扫描有利于眼眶淋巴瘤的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60.
目前,CR、DR等摄影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在骶尾椎侧位的摄影中,由于尾骨的特殊结构,在数字化摄影中,其图像效果无法满足临床诊断要求,已成为CR使用中的一个难题[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