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6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7篇
临床医学   45篇
内科学   30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70篇
预防医学   17篇
药学   17篇
  1篇
中国医学   34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是肝硬化常见并发症及导致肝硬化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笔者采用中满分消丸联合头孢噻肟钠治疗肝炎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2.
熊焰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10):1607-1608
目的探讨改良米非司酮周期疗法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采取改良米非司酮周期疗法,对照组给予米非司酮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月经情况以及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血红蛋白(HGB)、孕酮(P)、促卵泡生成素(FSH)、雌二醇(E2)、促黄体激素(LH)水平。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月经正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子宫内膜厚度、HGB、P、FSH、E2、LH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子宫内膜厚度、P、FSH、E2、LH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研究组的HGB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米非司酮周期疗法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出血,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3.
维持性血透患者血浆抗凝血因子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血浆抗凝血因子PC,PC,TM在尿毒症止血、凝血异常导致出血并发症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双抗夹心ELJSA法,发色底物法测定45例尿毒症血透患者血浆PC(PCAg,APC),PC(TPS,FPS),TM含量。结果尿毒症患者PCAg,TPS,FPS,TM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P<0.001),而PC活性(APC)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维持性血透患者血浆APC,TPS,FPS血透后明显升高(P<0.05,P<0.001);TM血透后明显降低(P<0.001)。有出血倾向的尿毒症患者血浆APC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 尿毒症患者蛋白C抗凝活性降低(APC),与尿毒症时高凝倾向和血栓形成有关。血液透析治疗的尿毒症患者在原有高凝状态基础上,透析后仍可激活凝血系统,使体内蛋白C抗凝途径的抗凝活性增强。  相似文献   
144.
肺泡上皮细胞包括Ⅰ型及Ⅱ型。Ⅱ型细胞是干细胞性质可以成为肿瘤的起源细胞。与Ⅱ型肺泡细胞有关的肿瘤有良性也有恶性。良性肿瘤包括肺泡性腺瘤、乳头状腺瘤和肺硬化性血管瘤,恶性肿瘤即细支气管肺泡癌。各型肿瘤的临床症状、病理形态虽各不相同,但肿瘤细胞在免疫表型及超微结构上均显示出Ⅱ型肺泡上皮细胞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5.
宋林红  熊焰  朱鸿  王嘉霞 《诊断病理学杂志》2005,12(2):115-117,i010
目的 探讨伴有输卵管和盆腔病变的不孕妇女粘连腹膜活检标本的病理特点。方法 通过光镜对 16 3例不孕妇女的粘连腹膜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  36例伴有第二苗勒管病损 ,包括 19例输卵管内膜异位、16例子宫内膜异位和 1例浆液性交界性乳头状腺瘤。 14例伴有砂砾体形成 ,5 1例伴有间皮增生 ,113例有活动性炎症改变。统计学上第二苗勒管病损与活动性炎症无关 ,但间皮增生与活动性炎症有关。结论 输卵管炎症所致粘连的盆腔腹膜可伴有间皮增生和第二苗勒管病损 ,二者需与间皮瘤和继发性肿瘤鉴别  相似文献   
146.
目的:探讨慢性肾衰腹膜透析(CAPD)患者C反应蛋白(CRP)与营养不良关系。方法:34例腹透患者检测血液和腹膜透析液CRP水平,白蛋白、前蛋白、瘦素水平及人体测量指标。结果:CAPD患者血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营养不良组显著高于营养良好组,CRP与白蛋白、前蛋白呈显著负相关。结论:CAPD患者存在慢性炎症状态,营养不良发生率高,两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7.
目的:观察尿毒症血液透析(血透)患者血浆血小板相关抗体IgG(PAIgG)的变化及其对出血并发症的影响。方法: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17例尿毒症患者血透前、后血浆PAIgG的含量。结果:尿毒症患者透析后血小板计数〔(9.14±3.82)×109/L〕较透析前〔(8.63±3.65)×109/L〕升高,血小板聚集率较正常参考值明显降低(P均<0.01);尿毒症患者血浆PAIgG较正常参考值显著增高,透析后血浆PAIgG〔(46.8±35.9)ng/107PA〕较透析前〔(62.4±46.8)ng/107PA〕明显降低(P<0.01),但仍高于正常参考值。结论:血浆PAIgG增高并非血小板减少的主要原因。血小板的功能不能充分发挥,血小板的内在缺陷是出血并发症的重要原因之一。测定血浆PAIgG可为尿毒症出血并发症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8.
目的:探讨特发性间质性肺炎(idiopathic interstitial pneumonia,IIP)的诊断原则和组织病理诊断价值,以及纤维化程度的客观定量评估指标。方法:选取2004~2009年间具有相对完整的临床、影像学和病理资料的17例IIP,参照国际最新分类标准进行组织学分析及纤维化程度分级评估,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肺间隔纤维化病灶CD34和SMA染色进行半定量评估,分析两者表达变化与纤维化程度的相关性。结果:17例IIP组织学改变结合临床、影像学特征可诊断为普通型间质性肺炎9例、隐源性机化性肺炎5例及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3例;SMA表达与肺间隔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性(r=0.928,P=0.01),而CD34呈负相关性(r=-0.606,P=0.01)。结论:病理组织学在IIP诊断及分类中有重要意义,多数病例组织学改变结合临床和影像学可对IIP及其类型做出明确诊断;规范适量的活检取材是正确诊断的重要前提;SMA和CD34表达可用于IIP常规纤维化程度病理学评估。  相似文献   
149.
33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病理学重新诊断评估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采用新版WHO软组织肿瘤分类对过去诊断的33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alignant fibrous histio-cytoma,MFH)进行再评估,并对重新诊断的MFH/UPS(undifferentiated pleomorphic sarcoma,未分化多形性肉瘤)临床病理特点、组织学来源及分化方向进行了初步探讨.方法:参照新标准对过去诊断的33例MFH重新进行组织学观察,采用组织芯片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抗体选用神经特异性、肌特异性、脂肪等特异或相对特异性标记组合.由3位病理医生重新阅片,并结合免疫组织化学结果独立诊断.结果:3例MFH中,黏液性纤维肉瘤5例,平滑肌肉瘤5例,恶性外周神经鞘瘤3例,纤维肉瘤、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骨巨细胞瘤及血管瘤样纤维组织细胞瘤各l例;其余16例(48.5%)可诊断为MFH/UPS.MFH/UPS多见于中老年(中位年龄63岁,38~76岁),中位最大径6.0 cm(3.0~14.0 cm),8例(50%)位于下肢者中有5例(31.3%)位于大腿.组织学上呈明显多形性.免疫组织化学结果,16例MFH/UPS(100%)均呈Vimentin强阳性,8例(50%)不同程度表达Muscle-specific actin,1例Desmin灶性阳性;11例(68.8%)肿瘤细胞不同程度表达CD68(KP1),7例(43.8%)表达CD68(PG-M1),与平滑肌肉瘤、恶性外周神经鞘瘤及脂肪肉瘤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肿瘤细胞Ki67表达率为10%-100%,其中50%以上有14例,70%以上11例;2例(12.5%)P53阳性.结论:FH/UPS组织学上呈多形性,诊断时需排除其他多形性肉瘤,尤其是肌源性和神经源性肉瘤.免疫标记MFH/UPS表达Vimentin,部分表达肌源性标记和CD68.提示肿瘤可能来源于原始间叶细胞,部分显示纤维母细胞及肌纤维母细胞特征,并仍显示一定组织细胞标记.MFH/UPS仍具备一定临床病理特征.  相似文献   
150.
目的:探讨真皮纤维瘤(dermatofibroma,DF)和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ermatofibrosareoma promberans,DFSP)的组织起源和分化.方法:选取DF和DFSP各26例,收集详细临床资料,分析两组的组织病理形态;采用组织芯片对全部病例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抗体为FactorⅫa,HLA-DR,CD34,CD14,S-100,MSA和Ki67;用体外转录法制备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TGF-β)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探针;用原位杂交法检测TGF-β和bFGF在肿瘤中的表达.结果:全部病例均不同程度表达Factor Ⅻa.HLA-DR和CD34.三者阳性细胞率的中位数在26例DF中分别为:actor Ⅻ a为90%,HLA-DR为70%,CD34为5%.三者阳性细胞率的中位数在26例DFSP中分别为:actor Ⅻa为10%,HLA-DR为5%,CD34为80%.3例DF和1例DFSP有少数细胞CD14阳性.2例DF和6例DFSP有少数细胞S-100阳性.3例DF和5例DFSP有极少数细胞MSA阳性.全部病例Ki67阳性细胞率小于5%.原位杂交检测结果:GF-β在DF中的表达强度高于DFSP.结论:F和DFSP不同程度表达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谱系特征,DF在组织形态和免疫表型上更趋向表达成熟DC特征,支持该肿瘤良性的生物学行为;而DFSP趋向显示不成熟的真皮储备细胞(dermal reserve cell ,DRC)特征,与该肿瘤低度恶性生物学行为相符;某些肿瘤两种抗体表达的阳性细胞率呈中间状态;有关Factor Ⅻa和CD34表达差异的认识和运用有助于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