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4篇
皮肤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29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9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本实验动态观察了大鼠脾切除及粗制大肠杆菌内毒素攻击后血浆内毒素、肿瘤坏死因子(TNF)和NO-2/NO-3水平的变化。结果发现:脾切除组较假手术组血浆上述因子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且和单纯腹腔注射大肠杆菌内毒素后所引起的改变非常类似。注射内毒素后,切脾前后血浆上述因子无明显差异,但均处在较高水平上,秩相关分析表明:血浆NO-2/NO-3与内毒素及TNF水平有一定相关性(rs分别为0422及0721,P均<001),其中与TNF高度相关。作者认为:脾切除后机体免疫力下降,可能导致肠道细菌或毒素移位,诱导产生TNF等细胞因子,并协同激活体内Larg:NO通路。这也可能是脾切除后凶险性感染(OPSI)发生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内毒素休克时抑制NO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内毒素休克时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及其与一氧化氮的关系。方法:内毒素休克的小型猪模型,监测血流动力学的动态变化,结果:内毒素(LPS)持续泵入后1小时,平均动脉压(MAP)下降,心输出量(CO)增高,平均肺动脉压(MPAP)增高,全身血管阻力(SVRI)下降,肺血管阻力(PVRI)增高。应用NOS抑制剂左旋精氨酸甲酯(L-NAME)后,MAP、SVRI增高,CO降低,MPAP、PVRI进一步增高。结论:内毒素休克早期血流动力学的主要特征为高排低阻,同时存在肺动脉高压。NOS抑制剂L-NAME能提高血压,但心输出量降低,肺动脉高压进一步加重。NOS抑制剂在内毒素休克早期的治疗作用是可疑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总结胰腺外伤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处理经验.方法 2009年3月~2012年12月期间,本科收治8例严重胰腺外伤手术后患者,因术后腹腔感染、出血、消化道痿等严重并发症而转至我院,对这些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例患者的主要处理方式分别是:急诊行剖腹探查止血+脾切除+胰体尾切除术、胃造瘘+空肠营养管置入术、DSA下肝左动脉+脾动脉栓塞、经侧腹壁小切口腹膜后脓肿清创引流术、腹腔双套管引流等.全组病例无死亡,均获治愈.1例并发结肠瘘.结论 对于复杂胰腺外伤的并发症治疗,首先应对病情准确评估,选择合适的手术干预时机和尽可能采取微创引流方式;保持腹腔引流通畅;高度重视肠内营养,维护机体自身调节功能和免疫力;尽量减少抗菌药物的应用,是治疗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严重下肢末端缺血坏疽伴感染患者发生肺水肿的现象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典型下肢缺血坏疽伴感染患者,在截肢术前后全身炎症状态及肺水肿的现象及转归。结果上述患者在出现全身炎症反应时,体温高达38.5℃以上,肺部满布中细湿哕音甚至哮鸣音,呼吸困难明显,广谱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但在患肢高位截肢后,肺部症状体征在数小时内很快缓解,体温、血象及全身情况迅速好转。结论下肢末端缺血坏疽伴感染患者发生肺水肿的原因,主要是坏死及感染组织毒素吸收后,刺激引起全身炎症介质释放所致,也与肺部血管通透性增加有关。此时,坚决果断的患肢高位截肢手术,是挽救患者生命的最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5.
通过观察脾切除术后大鼠内毒素休克时血压及血浆一氧化氮(NO)代谢产物的变化,以评价NO在无手动物隐凶恶性感染发病的作用及一氧化氮合成酶(NOS)抑制剂N-单甲基左旋精氨酸(L-NM-MA)的治疗效果。Wistar大鼠脾切除或假手术术后两周,静脉注射内毒素,动态监测血压及血浆亚硝酸盐/硝酸盐浓度,并记录动物死亡率。结果显示:内毒素攻周后大鼠平均动脉压有不同程度下降,NO水平明显升高,其中无脾动物血压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晚期肝门部胆管癌的根治性切除率和术后长期存活率,联合肝叶切除和血管切除重建的肝门部胆管癌扩大根治术逐渐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完全腹腔镜下右半肝切除术的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方法分析3例完全腹腔镜下右半肝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操作要点及治疗效果。结果 2例患者顺利完成完全腹腔镜下右半肝切除术,手术时间分别为130min和150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200ml和450ml,术后住院时间均为5d。1例因术中血管瘤破裂出血而中转开腹,中转开腹前出血量约800ml。3例患者术后均顺利恢复,无出血、胆漏等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合理选择患者、术中细致操作、果断中转开腹,完全腹腔镜下右半肝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介入治疗在伴危重症腹部疾病损伤控制性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介入治疗技术在腹部危重症患者损伤控制外科中的应用:方法 124例急性胆囊炎胆石症、肝胆管结石、梗阻性黄疸、脓肿、假性胰腺囊肿、化脓性胆管炎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甲状腺、糖尿病、高血压、血液病行B超引导下介入穿刺安置"S"形猪尾巴管引流,缓解中毒症状,后续治疗内科合并症,症状改善后再行2期手术治疗.结果 共穿刺130次,2次失败,行2期手术76例.好转10例,占8.06%;死亡7例,占5.65%;治愈107例,占86.29%.结论 对腹部外科疾病并有严重合并症患者,应用微创介入技术,贯彻损伤控制外科治疗原则是明智之举.  相似文献   
19.
脾切除对内毒素诱发大鼠急性肺损伤的影响及机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脾切除对内毒素血症诱发急性肺损伤的影响及其增敏机制。方法:将雄性Wistar大鼠112只随机分为脾切除组(56只)和假手术对照组(56只),前者采用大鼠切除合并低剂量内毒素(0.1mg/kg)攻击模型,分别于注射内毒素前,注射后10min和0.5,1.5,12,24h观察两组肺组织内毒素含量、脂多糖结合蛋白(LBP)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RNA表达、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及形态学改变。结果:内毒素注射后10min肺组织内毒素水平迅速升高并达峰值,脾切除组的升高幅度更明显。,肺组织LBPmRNA表达明显增强,1.5h达峰值,脾切除组主射后1.5,4hLBPmRNA表达较有脾组分别升高31.7%和28.7%(P<0.05)相关分析显示。LBPmRNA分别与TNF-αmRNA及MPO活性呈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6988、0.4417,P<0.01)。形态学检查证实,脾切除大鼠肺组织炎症反应和细胞损害明显加重。结:脾切除可上调内毒素血症时肺脏LBP基因表达,LBP参与了急性肺损伤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20.
随着高清电视及腔镜下止血技术的快速发展,加上腹腔镜手术经验的不断积累,腹腔镜脾切除术(laparoscopic splenectomy,LS)已成为除门脉高压症等巨脾之外的脾切除术的金标准[1]。并已成为继腹腔镜胆囊切除及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后的又一成熟术式,开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