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15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4篇
外科学   37篇
综合类   49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5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4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探讨MR扩散峰度成像(DKI)技术在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患者额叶前皮质微结构变化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8年1月至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神经内科脑小血管病住院患者79例,经头部MRI和MR血管成像证实,并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量表对总体认知功能进行评估。根据是否存在MCI,将79例患者分为MCI组(46例)和无MCI组(33例)。记录并分析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神经心理学测评结果,包括MoCA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常规MR形态学及DKI扫描结果。选择患者额叶前皮质为感兴趣区,即双侧背外侧额上回、内侧额上回、前扣带和旁扣带脑回;测量兴趣区的DKI相关参数,包括平均扩散率(MD)、扩散各向异性分数(FA)、轴向扩散峰度(AK)、平均扩散峰度(MK)和径向扩散峰度(RK)。对多个兴趣区的多次比较应用Bonferroni方法校正P值,校正P值以P 0. 008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1) MCI组患者MoCA量表评分低于无MCI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19,22)分比27(25,28)分,Z=-6. 836,P 0. 01];年龄、性别、受教育年限、HAMD评分、HAMA评分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 05)。(2)在右侧前扣带和旁扣带脑回,MCI组患者FA、AK、MK值均低于无MCI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 16±0. 03比0. 18±0. 03、0. 64±0. 08比0. 70±0. 06、0. 67±0. 09比0. 73±0. 06,均P 0. 008),MD、RK值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 008);在左侧前扣带和旁扣带脑回,MD、FA、AK、MK、RK值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 008)。(3) MD、FA、AK、MK及RK值在双侧背外侧额上回、双侧内侧额上回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 008)。结论 DKI技术可尝试用于MCI患者额叶前皮质微结构改变的观察,DKI相关参数在MCI患者临床影像学评估中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52.
目的 探讨应用远端蒂指掌侧固有动脉背侧支皮瓣修复指端皮肤软组织缺损并骨外露术式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 2009年3月至2010年5月,采用远端蒂指掌侧固有动脉背侧支皮瓣急诊修复外伤性指端皮肤及软组织缺损17例,手术皮瓣以远节指间关节平面与指侧正中线交汇处的指掌侧固有动脉背侧支发出点为旋转点,切取面积1.0 cm×1.5 cm ~ 1.8 cm×2.2 cm,蒂长0.8 ~ 1.7 cm,转位90°~ 120°覆盖指端. 结果 全部皮瓣均完全成活.随访3~6个月,手指外形均良好而不臃肿,痛、温觉逐步恢复,其中8例术中能够找到神经残端修整后与皮瓣指掌侧固有神经背侧支吻合者两点辨别觉达6~8mm,平均6.5 mm. 结论 以远端蒂指掌侧固有动脉背侧支皮瓣转位一期修复手2~5指的指端皮肤及软组织缺损,操作简单,血供可靠,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53.
目的 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在恶性实体肿瘤脑膜转移诊断及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对63例恶性实体肿瘤脑膜转移患者的影像学特点、临床、治疗及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全部患者接受头部MRI检查,26例患者行颈或腰椎MRI检查,表现为脑沟回内结节样强化、脑脊膜线性强化、硬膜增厚强化、室管膜强化、脑室内转移、椎管内转移结节、交通性脑积液、硬膜下积液、影像学阴性.发生室管膜强化、脑室内转移及椎管内种植转移的小细胞癌患者分别为5、7及9例,多于其他病理类型(P=0.002、P=0.009、P< 0.000 1).7例患者鞘内注射化疗后出现癫痫发作,其中5例影像学表现为软脑膜线性强化.33例接受放疗联合鞘内注射化疗综合治疗的患者中3例预后极差,其中2例影像学表现阴性.25例患者治疗后症状明显缓解,其中21例复查头部MRI,影像学缓解程度不一.结论 MRI增强扫描对恶性实体肿瘤脯膜转移患者诊断有重要辅助作用.磁共振表现及临床特点与病理类型具有相关性.影像学表现为软脑膜线性强化型的患者鞘内注射化疗后癫痫发作可能性大,可考虑给予相关预防治疗.MRI不适用于疾病严重程度与预后判断及疗效评估.  相似文献   
54.
总结1例患者静脉滴注泮托拉唑后即刻出现的速发型过敏性休克,尽管极为罕见,但一旦发生病情凶险,提示临床医生重视。  相似文献   
55.
 目的 观察葛根素对糖尿病大鼠模型肾脏血小板反应蛋白1(thrombospondin-1,TSP-1)的表达抑制作用,以探讨葛根素对糖尿病肾脏保护作用的相关机制。方法 成年SD雄性大鼠30只,200~220 g,随机分为糖尿病组、糖尿病葛根素治疗组和正常对照组。其中糖尿病组和糖尿病葛根素治疗组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诱导产生糖尿病模型,成模后葛根素组腹腔注射葛根素80 mg·kg-1·d-1,其余2组大鼠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各组大鼠连续给药4周后,麻醉处死,取出肾组织,运用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肾脏的病理改变,免疫组化和RT-PCR法分别检测TSP-1蛋白及mRNA在各组大鼠肾脏的表达。结果 HE染色可见糖尿病模型组大鼠肾小球毛细血管球萎缩,肾小囊腔呈裂隙状,肾小管上皮细胞显示空泡和颗粒变性等典型的糖尿病肾病损伤特点,而上述损伤在葛根素组较为轻微。同时免疫组化和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糖尿病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和肾小球系膜细胞内,TSP-1表达均较正常对照组大鼠明显增加(P<0.01),但是葛根素组大鼠增加。结论 TSP-1在高血糖状态下,可诱导细胞外间质增生和纤维化而参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葛根素治疗糖尿病大鼠肾病,可能通过减少糖尿病大鼠肾脏TSP-1的表达而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6.
目的 应用MRI扩散峰度成像(DKI)探讨脑白质高信号(WMH)伴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患者扣带束微结构的变化.方法 连续收集民航总医院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年龄≥60岁的中重度WMH患者47例为WMH组,又根据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分为伴MCI组30例和无MCI组17例.选择同期体检且无WM...  相似文献   
57.
目的 定量研究兔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模型(SANFH)MR横向弛豫时间在造模不同时相的变化规律,探讨所反映的骨髓组分及微结构变化。方法 健康成年纯种新西兰大白兔60只,采用随机区组抽样方法分为空白对照(8只)及造模2、4、6、8周组(各13只)。制作模具小管并行MR T2 mapping序列MR扫描,评价所得参数即T2值的稳定性。参照Yamamoto的方法对模型组进行造模处理。造模开始前对空白对照组进行MR扫描,各模型组分别在造模后满2、4、6、8周时行MR扫描,将横向弛豫原始图像数据传至GE AW4.2工作站进行后处理,计算各像素T2、T2*值,创建相应参数的彩色编码图,对股骨头区、骺下区及髓腔骺端进行测量域感兴趣区的特征参数值;扫描完成后将实验动物处死,切取股骨头进行组织形态学检查。结果 剔除实验期间死亡动物及无效图像资料,MR检查并获得有效数据的空白对照及造模2、4、6、8周组实际样本量分别为8只(16髋)、10只(20髋)、9只(18髋)、9只(18髋)、10只(20髋)。各模型组及空白对照组T2值(F=51.601, P<0.01)、T2*值(F=36.889, P<0.01)组间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造模各组T2、T2*值均低于空白对照组,造模早期(2周)出现明显下降,4周降至最低,6、8周出现部分恢复;各解剖区域间T2(F=86.274, P<0.01)、T2*(F=53.172, P<0.01)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股骨头区T2、T2*值高于骺下区及髓腔骺端,骺下区高于髓腔骺端(P值均<0.05)。组织形态学变化:造模早期表现为骨髓造血细胞减少及脂肪细胞增生,髓内微血管血栓及出血,4周最为显著,之后出现骨组织坏死,骨小梁变细、部分消失,间质反应(充血、水肿、出血)及纤维化。结论 MR横向弛豫时间可敏感地反映SANFH模型骨髓组分及骨小梁微结构特征性改变,为此病早期诊断及病程监控提供了重要的定量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58.
目的 探讨正常成年男性小腿比目鱼肌主要代谢物的半定量分析.方法 用1.5T 场强磁共振仪对21例健康志愿者进行静息状态下小腿比目鱼肌的磁共振氢谱分析,测量波谱中各主要代谢物的峰下面积,根据谱线峰下面积和峰下高度计算各种代谢产物与Cr的相对比值(Cho/Cr、 EMCL/Cr 和 IMCL/Cr).结果 所有的骨骼肌磁共振氢谱均能清楚观察到Cho、Cr及Lip的共振波峰,正常成年人在静息状态下小腿比目鱼肌各代谢物相对含量较恒定.结论 磁共振氢谱是无创性半定量检测骨骼肌细胞代谢产物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9.
局麻下超声引导射频消融用于肝肿瘤患者镇静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局麻下肝肿瘤超声引导射频消融(RFA)术中不同部位及大小肝肿瘤与镇静的关系。方法100例ASAⅠ~Ⅱ级恶性肝肿瘤患者,深部肝肿瘤64例,浅部肝肿瘤36例,静注咪唑安定至警觉/镇静评分(OAA/S)达3~4分时静注芬太尼,开始RFA,根据OAA/S判断镇静深度及时追加以上药物,剂量减半,必要时复合丙泊酚。观察深部及浅部肝肿瘤患者在肿瘤大小不同时的镇静药用药情况及与镇静关系,记录OAA/S、呼吸及循环变化。结果深部肝肿瘤患者不同大小所用丙泊酚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肿瘤大小与镇静深度有关。浅部肝肿瘤患者无论肿瘤大小所用丙泊酚差异无显著意义,肿瘤大小与镇静深度无关。深部肝肿瘤在大小不同时患者所需镇静深度不同(P<0.05),深部直径为0.5~2.9cm肝肿瘤趋向于达到轻度镇静水平,OAA/S为3~4分,直径为3.0~5.0cm趋向达到较深镇静水平,OAA/S为1~2分。浅部肝肿瘤患者不论肿瘤大小均趋向于达到较深镇静水平,OAA/S为1~2分。术中10~90min时,深部肝肿瘤直径为3.0~5.0cm和浅部肝肿瘤的患者OAA/S均低于深部肝肿瘤直径为0.5~2.9cm的患者(P<0.05)。深部与浅部肝肿瘤患者间术中HR、MAP及SpO2的变化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RFA术时,肝肿瘤部位及大小不同时所需镇静药及镇静深度不同。  相似文献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