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15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4篇
外科学   37篇
综合类   49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5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4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three-dimensional printing,TDP)在手术治疗跟骨骨折中的临床应用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武汉大学中南医院2013年2月~2016年1月收治的80例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的资料,男性53例,女性27例;年龄25~62岁,平均37.3岁。左足37例,右足43例;SandersⅡ型52例,SandersⅢ型28例。研究对象分为3D打印技术辅助治疗组(TDP组,40例40足)和常规切开复位内固定组(对照组,40例40足),其中TDP组术前打印1∶1的3D骨折模型,术前手术组成员依据3D模型规划手术方案,制定并实施个体化治疗方案及医患沟通。对照组行常规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及术前医患沟通。比较两组手术操作时间、透视次数、止血带加压时间、切口并发症发生率、医患沟通效率及Maryland足部评分优良率。结果 TDP组均采取了与术前模拟一致的手术步骤,其手术操作时间、止血带加压时间及透视次数分别为(105.0±14.2)、(78.0±14.4)min和(3.4±2.9)次,较对照组(153.0±37.6)、(115.0±28.6)min和(8.5±1.2)次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DP组的切口并发症发生率(5.0%)较对照组(20.0%)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采取问卷的形式评估医患沟通效果,TDP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根据Maryland足部评分:TDP组优13例、良22例、可5例、差0例,优良率87.5%;对照组优11例、良23例、可5例、差1例,优良率85.0%;两组患足功能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打印技术辅助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手术治疗,可缩短手术时间,降低切口并发症发生率,改善医患沟通效果。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辅助多平面重建技术在疝补片修补术后并发感染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4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因腹壁疝补片修补术后补片区域出现不适就诊患者82例,行多层螺旋CT检查,并进行薄层重建及多平面重建观察;测量补片周围渗出及软组织异常的范围,测量渗出的CT值。结果 82例患者中,多层螺旋CT图像出现补片周围感染征象72例(87.8%);72例出现补片周围感染征象患者中,31例经多层螺旋CT检查考虑合并补片感染;31例患者中29例经手术证实为补片感染,诊断符合率93.5%;补片感染患者腹壁疝补片周围区域积液CT值高于排除补片感染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多层螺旋CT辅助多平面重建技术,有助于评价疝补片修补术后补片周围感染的范围以及组织结构受累的程度,有助于下一步治疗方案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探讨GustiloⅢB和GustiloⅢC型胫骨骨折骨固定及组织瓣修复的方法和时机的选择. 方法 GustiloⅢB和GustiloⅢC型胫骨骨折患者136例,男102例,女34例;年龄14~ 68岁,平均34岁.损伤程度:GustiloⅢB型98例,GustiloⅢC型38例.骨固定修复方法选择:一期行外固定架固定113例,钢板内固定4例;二期行骨固定19例.软组织修复方法选择:一期行带血管蒂组织瓣转位修复创面67例;一期行吻合血管游离组织瓣修复7例;62例一期行VSD负压封闭一周至数周后,二期行游离植皮9例,胫后动脉肌间隙穿支皮瓣11例,腓动脉穿支皮瓣13例,腓肠肌肌(皮)瓣14例,交腿皮瓣15例. 结果 本组所有患者创面皆完全愈合.术后随访10~24个月,121例患者骨折愈合;12例患者因大段骨缺损,二期行骨移植术后正常愈合;3例患者因感染并发骨髓炎、窦道形成,经再次手术,骨折端延期愈合;骨折愈合时间为5~12个月,平均7个月. 结论 GustiloⅢB、ⅢC型胫骨骨折的一期或二期骨固定及组织瓣修复各有优缺点,如有条件争取一期骨固定及组织瓣修复为最好.  相似文献   
104.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SANFH)的早期病理学特点是股骨头内微循环障碍,而高压氧(HBO)已被证实对改善组织器官的微循环有确切的疗效[1].但是,HBO早期干预治疗SANFH缺少组织学与影像学的深入研究和详尽报道.  相似文献   
105.
多层螺旋CT重组技术对眶下筛房的影像解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眶下筛房的影像解剖学特点,分析其与鼻窦黏膜增厚的相关性,探讨其在慢性鼻窦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从头面部多层螺旋CT(MSCT)扫描的连续病例中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抽取260例(520侧)进行回顾性研究,图像数据行多层面重组(MPR)及仿真内镜重组(VR),观察眶下筛房的显示率、起源、分型等情况;分析眶下筛房的存在与鼻窦黏膜增厚的关系;测量上颌窦口区眶下筛房的最大横径、上颌窦口横径,观察眶下筛房炎性征象及上颌窦1:I黏膜碰触情况,应用X2检验和Logistic回归方法与鼻窦黏膜增厚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 (1)260例眶下筛房的显示率:单侧26.1%(68例),双侧对称31.2%(81例),单双侧显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59,P>0.05).左右分侧观察,两侧显示眶下筛房合计230侧,左侧占52.2%(120侧),右侧占47.8%(110侧),左、右侧显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78,P>0.05).(2)眶下筛房的起源:单纯起源于前组筛房124侧(53.9%),单纯起源于后组筛房62侧(27.O%),既有起源于前组筛房、又有起源于后组筛房的眶下筛房44侧(19.1%).(3)眶下筛房的分型:共分3型,起源于前组筛房的以I型为主(160侧),Ⅱ、Ⅲ型少见;起源于后组筛房的Ⅱ(48侧)、Ⅲ型(45侧)更为多见,不同起源的眶下筛房分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93.433,P<0.01).(4)眶下筛房与鼻窦黏膜增厚的关系:眶下筛房鼻窦黏膜增厚165侧,无鼻窦黏膜增厚192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824,P>0.05).鼻窦黏膜增厚时上颌窦13区眶下筛房的最大横径为(4.48±1.28)mm,未增厚时为(4.54±1.18)mm.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73,P>0.05);鼻窦黏膜增厚时上颌窦口径线为(2.63±1.64)mill.未增厚时为(2.28±0.75)mm,上颌窦13径线与鼻窦黏膜增厚无明显相关关系(Wald=2.534.P>0.05);眶下筛房炎性征象与鼻窦黏膜增厚有明显相关关系(Wahl=10.817,P<0.Ol,OR:4.125),上颌窦口黏膜碰触与鼻窦黏膜增厚具有明显相关关系(Wald=6.64,P<0.0l,OR=3.728).结论 MSCT三维重组技术可以满意显示眶下筛房的解剖学特征;在影像分析中,不能简单地把眶下筛房的存在作为慢性鼻窦炎患病的危险因素,应根据不同个体的具体情况分析眶下筛房解剖特征及对窦口鼻道复合体的影响,为临床选择不同的处理方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探讨Ilizarov骨搬运技术治疗GustiloⅢB型、C型胫骨大段骨缺损合并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12月本院收治胫骨大段骨缺损合并软组织缺损患者30例(ⅢB型25例,ⅢC型5例),均为胫骨开放性骨折。对所有患者采取Ilizarov外固定骨搬运技术治疗。结果所有患者随访10~28个月,平均15个月;骨缺损均得以重建,患肢长度与健侧之差小于2 cm,骨折愈合,创面均闭合。1例术后出现腓总神经麻痹,术后3个月恢复。22例未通过额外手术进行修复。5例通过游离皮片植皮成活,3例通过局部旋转皮瓣修复覆盖创面。结论 Ilizarov骨搬运技术是临床治疗GustiloⅢB型、C型胫骨大段骨缺损合并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讨带血管蒂腓骨骨皮瓣移植修复创伤性骨髓炎所致骨缺损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带血管蒂腓骨骨皮瓣移植治疗创伤性骨髓炎所致骨缺损患者20例。随访观察患者骨及软组织缺损愈合和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20例患者术后随访12~24个月,创面术后2周均1期愈合,X线示移植腓骨约3~4个月愈合,患肢关节功能保留完好,骨髓炎病灶消除,无复发,移植腓骨12~18个月胫骨化。结论采用带血管蒂腓骨骨皮瓣移植是治疗创伤性骨髓炎所致软组织及骨缺损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8.
距骨坏死是一种难以治疗的临床疾患,如何处理一直存在争议。显微外科的方法为治疗该种疾患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并且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本文对近年来治疗该病的显微外科方法进行综述,以期作为临床工作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9.
目的系统评价儿童卡氏肺囊虫病循证指南的质量,比较药物治疗方案异同,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TRIP、Pub Med、CNKI、VIP、Wan Fang Data、CBM及美国国家指南文库(U.S National Guideline Clearinghouse,NGC)和国际指南联盟(Guidelines International Network,GIN),纳入儿童卡氏肺囊虫病的循证指南,而后使用AGREEⅡ工具评价纳入指南的方法学质量,分析比较各指南推荐的异同。结果共纳入3个循证指南,包括美国2个,国际学术组织1个。其中1个指南针对儿童,另2个适用于不同年龄段儿童和成人。AGREEⅡ评分结果显示,在六大领域的评分中,各指南的范围和目的、参与人员、制定的严谨性、清晰性和编辑的独立性得分均>60%,但适用性得分仅分别为46%、25%和31%。此外,各指南证据分级推荐系统不一致,药物治疗推荐意见存在差异。结论现有儿童卡氏肺囊虫病循证指南整体质量不高,证据质量和推荐强度标准尚需统一,目标人群和推荐意见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基础-餐时胰岛素剂量。方法对169例住院老年T2DM患者,随机分每日多次皮下注射(MDI)组89例和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组80例,比较两组胰岛素量、基础量-餐前量及比例。结果血糖稳定达标后,MDI组胰岛素另为(35.88±9.54)U/d、(0.57±0.17)U·kg-1·d-1,基础量和餐前量分别占(49.70±8.69)%和(50.30±8.69)%,低血糖发生率6.47%。CSII组胰岛素量为(32.23±9.71)U/d、(0.51±0.19)U·kg-1·d-1,基础量和餐前量分别占(68.30±7.75)%和(31.70±7.75)%,低血糖发生率1.25%。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老年T2DM患者CSII组比MDI组基础量显著增加,胰岛素总量减少,达到控制血糖和减少低血糖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