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0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9篇
口腔科学   41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53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背景:牙科氧化锆修复体为双层瓷结构,在临床应用中经常出现饰面瓷部分折裂剥脱的情况,且临床上有时需要反复的形态和颜色调整,常常需要经过多次烧结或热处理,而多次烧结是否会影响到牙科氧化锆-饰面瓷双层瓷结构的结合强度尚缺少研究报告。 目的:研究多次烧结后牙科氧化锆/饰面瓷双层瓷结构的力学性能,分析界面及饰面瓷的结构变化是否对双层瓷结构强度产生影响。 设计、时间及地点:观察性实验,实验于2008-06/2009-07在武警总医院口腔科和解放军总医院口腔工艺室完成样品制备,并在清华大学新型陶瓷与精细工艺国家重点实验室完成性能测试和扫描电镜观察。 材料:根据ISO6872牙科陶瓷标准制备KAVO氧化锆/Vita VM9饰面瓷的双层瓷复合结构的三点弯曲样品,氧化锆与饰面瓷的厚度比为1∶1。 方法:测定2、4、6、8次烧结后的双层瓷结构强度,并用扫描电镜观察多次烧结后双层瓷结合界面及饰面瓷基质的微观结构,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饰面瓷基质结构的变化,采用热分析仪测定饰面瓷的热膨胀系数变化。 主要观察指标:多次烧结后氧化锆/Vita VM9双层瓷结构强度,结合界面及饰面瓷内部的结构改变。 结果:在氧化锆表面进行多达8次饰面瓷烧结后,氧化锆与饰面瓷的界面结合紧密,但可见界面处及饰面瓷内部的白榴石晶体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晶粒逐渐长大,饰面瓷内的气孔逐渐增多、变大,并向表层移动,热膨胀系数呈现先增大后略降低的改变。多次的牙本质瓷烧结并没有影响KAVO氧化锆/VITA-VM9饰面瓷结构的结合强度。 结论:烧结次数对双层瓷结合界面及饰面瓷内部的晶体结构影响较大,但双层瓷结构的三点弯曲强度没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62.
目的:测定A、B色系IPS E.max LT底层材料的CIE-1976-L*a*b*色度值和相对透明率。方法:制作直径为13mm、厚度为0.3 mm和0.5 mm的A、B色系盘状IPS E.max LT试件,色号包括A1、A2、A3、A3.5、A4、B1、B2、B3、B4,共计18组(n=5),应用CM-5分光测色计测试试件在标准黑、白背景下的表面光反射率Y值,记录Yb、Yw平均值,计算相对透明率(Yb/Yw);测试A、B色系瓷锭的色度值。结果:同一色系内,各组瓷锭明度值的总体均数不相等,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从A1到A4、B1到B4,明度值均逐渐减低。相同厚度、相同色系的试件组间相对透明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相对透明率数值分布范围为0.330 9~0.587 5。相同色号、不同厚度的2组试件组间差异均具有显著性,0.3 mm组底层材料的相对透明率小于0.5 mm组(P<0.05)。结论:厚度是A、B色系IPS E.max LT底层材料相对透明率的重要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63.
64.
三种牙科全瓷底层材料饰瓷后相对透明率的对比测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饰瓷及上釉后Vita In-Ceram 渗透氧化铝陶瓷、氧化锆陶瓷和Ivoclar Vivodent Empress Ⅱ铸瓷材料相对透明率的对比测定.方法在标准黑白背景下,采用接触式色彩色差计测定饰瓷后3种全瓷系统底层材料试样的表面光反射率并计算Yb/Yw的比值.结果饰瓷后,3种核瓷材料的相对透明率均有所下降.其相对透明率的范围从Empress Ⅱ的0.8880到氧化锆渗透陶瓷的1.00,其中以EmpressⅡ最为透明.结论 3种全瓷系统底层材料饰瓷后的相对透明率组间存在统计学显著差异.按照相对透明率数值高低的顺序排列为:Vita Alpha 饰瓷>EmpressⅡ饰瓷(0.8 mm)>In-Ceram氧化铝核瓷>In-Ceram氧化锆核瓷.  相似文献   
65.
目的检测β-磷酸三钙(β-TCP)/α-半水硫酸钙(α-CSH)复合人工骨的固化性能与力学强度。方法将β-TCP/α-CSH复合人工骨与蒸馏水按1g:0.1 mL、1g:0.2 mL、1g:0.3 mL、1g:0.4 mL、1g:0.5 mL的比例混合,测试其初凝时间、终凝时间、压缩强度,并进行X线衍射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复合人工骨的固化时间均随着固化液比例的增加,初凝时间和终凝时间逐渐延长,固液比为1g:0.2 mL时初凝时间为(4.6±1.3)min,终凝时间为(13.1±2.9)min。复合人工骨的平均抗压强度固化1 d时达到7.86 MPa,较近单相β-TCP组升高约1倍,XRD检测固化后没有其他物质产生,只是α-CSH在固化过程中转化为二水硫酸钙(CSD),扫描电镜可见固化后粗大CSD颗粒形成短柱状结构覆盖在多孔状β-TCP表面。结论通过调整β-TCP/α-CSH的固液比可以调整其固化时间和压缩强度。  相似文献   
66.
目的对山西省2006年报告的4例聚集性高危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e Flaccid Paralysis,AFP)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并对采集的粪便标本中分离到的4株Ⅲ型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Poliovirus,PV)进行VP1编码区基因特征分析,以判断这起事件的性质。方法按照世界卫生组织《脊灰实验室手册》进行病毒分离与血清学定型,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扩增VP1编码区基因片段,并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分析,构建基因亲缘关系树。结果4例高危AFP病例中的3例为疑似疫苗相关麻痹型脊灰(Vaccine Associated Paralysis Poliomyelitis,VAPP),在发病时间上接近。4株Ⅲ型PV与疫苗参考株BJOPVⅢ相比,VP1编码区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99.7%、99.9%、99.4%、99.9%,均鉴定为疫苗相关株。基于VP1编码区核苷酸序列建立的进化树表明,4株PV之间无相关性,从3例VAPP中分离到的3株Ⅲ型PV在VP1编码区共享第2637位胞嘧啶核苷酸(C)→尿嘧啶核苷酸(U)突变位点,该位点变异导致氨基酸由缬氨酸(Val)突变为丙氨酸(Ala)。结论加强聚集性高危AFP病例和VAPP的实验室监测,早期发现PV循环并及时阻断。  相似文献   
67.
目的添加不同着色剂组合,配制着色的牙科氧化钇稳定四方多晶氧化锆(3Y-TZP)陶瓷,分析着色后材料的显微和晶相结构,并测定其理化、机械及抗低温时效性能。方法将TZ-3Y-S粉体与一定组分的着色剂球磨混合后,在200 MPa压力下等静压成型,先于1 050 ℃预烧结2 h,然后在1 500 ℃终烧结2 h,烧制5种具有一定颜色的氧化锆材料,测量烧结体的密度、收缩率、热膨胀系数、维氏硬度、三点弯曲强度、断裂韧性和化学稳定性;通过扫描电镜和X线衍射观察着色后材料的显微和晶相结构,并测试着色对材料抗低温时效性能的影响。结果着色后3Y-TZP陶瓷烧结密度在99.7%以上,烧结收缩率约20%,热膨胀系数为11×10-6·℃-1;晶粒大小均匀,主要断裂方式为穿晶断裂,主晶相为四方相氧化锆(t-ZrO2);在弱酸性条件下具有较好的化学稳定性;5组着色氧化锆陶瓷的三点弯曲强度较未着色组略有降低,但均在900 MPa以上,断裂韧性略有提高,经低温时效处理后四方相到单斜相(m-ZrO2)的相变量约40%,但弯曲强度没有降低。结论3Y-TZP陶瓷经过着色后,具有优良的理化和机械性能,能够满足牙科临床应用的要求。  相似文献   
68.
全瓷冠已经用于替代传统的金属烤瓷冠修复单个牙齿。传统用于修复的全瓷冠由于其物理特性的缺陷在许多情况下存在禁忌.以前可摘局部义齿基牙只能用金属冠或金属烤瓷冠修复.然而氧化锆陶瓷冠的强度特点使得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全瓷冠用于修复可摘局部义齿基牙(removable partial denture.RPD)成为可能。目前可应用Procera All Zirkon系统制备传统的导平面和支托窝从而修复可摘局部义齿基牙。本文详述了借助ProceraCAD/CAM系统.利用氧化锆全瓷冠修复可摘局部义齿的连接部分基牙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69.
背景:牙科氧化锆修复体为双层瓷结构,在临床应用中经常出现饰面瓷部分折裂剥脱的情况,且临床上有时需要反复的形态和颜色调整,常常需要经过多次烧结或热处理,而多次烧结是否会影响到牙科氧化锆-饰面瓷双层瓷结构的结合强度尚不明确。 目的:观察多次烧结后牙科氧化锆/饰面瓷双层瓷结构的力学性能,分析界面及饰面瓷的结构变化对双层瓷结构强度的影响。 方法:根据ISO6872牙科陶瓷标准制备KAVO氧化锆/Vita VM9饰面瓷的双层瓷复合结构的三点弯曲样品,氧化锆与饰面瓷的厚度比为1∶1。测定经2,4,6,8次烧结后双层瓷的结构强度,并用扫描电镜观察多次烧结后双层瓷结合界面及饰面瓷基质的微观结构,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饰面瓷基质结构的变化,采用热分析仪测定饰面瓷的热膨胀系数变化。 结果与结论:氧化锆表面进行多达8次饰面瓷烧结后,氧化锆与饰面瓷的界面结合紧密,但可见界面处及饰面瓷内部白榴石晶体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晶粒逐渐长大,饰面瓷内的气孔逐渐增多、变大,并向表层移动,热膨胀系数呈现先增大后略降低的改变。多次的牙本质瓷烧结并未影响KAVO氧化锆/VITA-VM9饰面瓷结构的结合强度。说明烧结次数对双层瓷结合界面及饰面瓷内部的晶体结构影响较大,对双层瓷结构的三点弯曲强度无影响。  相似文献   
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