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21篇
临床医学   15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7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随着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普及,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发生率越来越高,文献报道从0.1%~2.5%不等.Vancouver B1型是其中一个特殊类型,骨折紧邻假体周围,最有效的固定方式一直存有争议.主要的难点在于如何获得有效的近端固定,特别是高龄合并严重骨质疏松的患者,同时又不能干扰骨水泥层或假体柄.锁定加压钢板螺钉系统(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LCP)治疗四肢骨折,特别是骨质疏松及粉碎性骨折的治疗非常有用[1-2].我们自2003年2月至2007年6月采用LCP联合捆扎带治疗8例Vancouver B1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初步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2.
密骨片对卵巢切除的大鼠的内源性白细胞介素-6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在卵巢切除诱导的大鼠骨吸收中的作用及补肾中药密骨片对其的影响。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手术组(Sham),卵巢切除组(OVX)及密有片治疗组(OVX-MGP)。分离三组大鼠右股骨骨髓上清,以10%~60%浓度加入^45Ga标记的胎鼠颅骨培养液中。观察骨吸在性并通过ELISA测定骨髓上清IL-6含量。结果示骨髓上清IL-6浓度与骨吸在性呈量效关系;OVX有吸收活性较S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TLIF﹚治疗双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中期疗效。方法自2005年9月~2009年3月,25例双节段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进行TLIF术治疗。其中男17例,女8例。年龄42~68岁,平均56.5岁。病程1.0~12年,平均3.4年。其中L3~L511例,L4~S114例。术前VAS评分为8.3±0.7分,ODI评分45.4±2.0分,改良Prolo评分8.5±2.1分。结果手术时间180~240分钟,平均206.2±51.5分钟。术中出血420~600 ml,平均503.2±30.5ml。住院天数14~30天,平均21.3±2.2天。所有病例随访时间2.5~5.5年,平均4.8年。术后腰背功能评分与术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0.05﹚。改良Prolo评分优15例,良8例,可1例,差1例,总优良率92%。本组25例50个融合节段,术后1年三维CT扫描,有43个节段融合,融合率86%。术后3例发生切口浅表皮肤感染,2例连杆滑脱。无螺钉松动,断裂,假关节形成和椎间融合器下沉等并发症。结论 TLIF治疗双节段腰椎退变疾病中期疗效满意,具有较高的融合率,长期结果还需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44.
背景:经皮微创钢板固定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复杂的胫骨远端干骺端骨折,不同类型钢板在治疗中有其独特的优点。 目的:比较运用经皮微创钢板固定技术以Meta接骨板与锁定钢板治疗胫骨远端干骺端骨折的效果差异。 方法:采用MIPPO技术治疗胫骨远端干骺端骨折患者23例,16例应用Meta钢板固定,7例应用锁定钢板固定。观察切口愈合情况及并发症,随访时采用AOFAS踝部评分标准评估内固定结果。 结果与结论:随访12~19个月,平均13.8个月。按AOFAS踝与后足主观评分标准,平均93分。骨愈合平均时间14.1周,无骨不连,1例成角畸形,1例浅表感染。两组治疗优良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提示运用经皮微创钢板固定技术以Meta接骨板或锁定钢板治疗胫骨远端干骺端骨折均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5.
目的 通过对中国人外侧单髁置换术(UKA)假体尺寸进行临床研究,为临床上选择合适的外侧UKA假体提供指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20年3月同济大学附属杨浦医院进行外侧UKA治疗的241例的患者资料,对其的年龄、性别、左右膝、身高、体重指数(BMI)与胫骨、股骨假体型号大小进行单因素分析,从而明确中国人外侧UKA假体相关参数的分布情况。结果 胫骨假体分布情况:小号占8.7%,中号占60.6%,大号占30.7%。股骨假体分布情况:小号占26.1%,中号占57.3%,大号占16.6%。年龄、左右膝、BMI与胫骨及股骨假体大小并无相关性(P>0.05),身高及性别与胫骨及股骨假体型号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术前通过性别结合身高这一标准,胫骨假体选择的准确率为75.9%,股骨假体选择的准确率为64.7%,根据胫骨假体来判断股骨假体的准确率为62.2%。结论 中国人的外侧UKA术前根据身高结合性别能够较为准确地选择胫骨假体及股骨假体型号。然而临床上需要进一步积累病例数,以建立更适合的参考标准。  相似文献   
46.
目的评估普通钢板经皮微创内固定治疗胫骨干骺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30例胫骨干骺端骨折患者应用经皮微创普通钢板治疗后,进行临床疗效观察。随访6~12个月,平均8个月。结果所有患者膝踝关节无萎缩,外观正常,关节活动范围基本正常,X线片显示骨折愈合。采用术后疗效分级:A级26例,B级4例。结论普通钢板经皮微创治疗胫骨干骺端骨折,创伤小,符合生物接骨原则,疗效好,对合并软组织损伤较重的患者更具有独特优点,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7.
背景:单髁关节置换术(UKA)常用于治疗膝关节单间室骨关节炎(OA)。由于膝外侧间室与内侧间室在解剖学和运动学方面均存在差异,外侧UKA被认为是一种技术难度上更具挑战性的手术。目的:比较膝关节外侧单髁关节置换术(LUKA)与膝关节内侧单髁关节置换术(MUKA)治疗膝关节单间室OA的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6年3月接受UKA的26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Oxford 3活动平台MUKA 189例,LINK-Sled固定平台LUKA 76例。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并发症等。通过HSS评分、OKS评分、WOMAC指数、FJS评分、膝关节ROM评估临床疗效。通过术后X线片测量影像学评估指标:胫骨假体内外翻角(TCVA)、胫骨假体后倾角(TCPSA)、股骨假体内外翻角(FCVA)、股骨假体屈曲角(FCPSA)。结果:随访时间为4~6年,平均(5.1±0.8)年。与MUKA相比,LUKA的手术时间长、术后引流量少、术后第1日的患肢肿胀程度轻以及膝关节活动度大(P<0.05),两组的术后下地时间、住院天数、手术出血量、术后第3日的患肢肿胀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与末次随访的HSS评分、OKS评分、WOMAC及FJ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TCVA、TCPSA、FCVA、FCPS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均未见假体无菌性松动、下沉等。MUKA组术后发生衬垫滑脱2例,下肢肌间静脉血栓2例,皮肤浅层感染1例;LUKA组出现1例膝内侧进展性OA,翻修采用MUKA。结论:LUKA技术要求更高,在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手术技术,精准把握假体定位和屈伸间隙平衡,避免畸形矫正过度,可以获得与MUKA同样优良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8.
目的 观察复合脉冲电磁场(PEMFs)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OP)的预防作用,以寻求防治OP的新途径。方法 3月龄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去卵巢组(O)、去卵巢加苯甲酸雌二醇处理组(E)及去卵巢加PEMFs处理组(EM),治疗8周后测定骨生物力学、骨密度、骨形态学。结果 生物力学性能测定显示,经PEMFs治疗后股骨最大抗拉强度和椎骨最大抗压强度明显提高,较O组分别增加39.2%、37.9%(P<0.01),并超过N组和E组(P<0.01);EM组骨密度(BMD)尽管未恢复至正常(P<0.05),但与0组相比仍有明显改善(P<0.01),且已基本达到E组水平;骨形态学分析发现EM组骨小梁增宽、致密,分布有序,结构优于O组和E组。结论 PEMFs能够增加骱密度,改善骨生物力学性能和骨结构。鉴于其对OP的预防作用主要是通过提高骨质量来实现的,我们认为在PEMFs一定程度上优于苯甲酸雌二醇,是颇具潜力的预防骨质疏松的方法。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微创单髁置换术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的初步疗效与手术技术.[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5月~2008年12月采用微创单髁置换术治疗45例(48膝)膝关节内侧问室骨性关节炎患者的资料,对患者术前、术后膝关节疼痛及关节活动度进行评估(HSS评分法),测量术后膝关节力线并与术前测量结果比较,分析手术适应证的选择及手术技术.[结果]40例(43膝)术后平均随访24个月(12~40个月),关节内侧间室疼痛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膝关节活动度达到平均120°(0°~135°),术后力线为平均内翻2°(0°~内翻6°),HSS评分由术前70分(60~82分)增至90分(75~95分),优良率达92%.[结论]微创单髁置换术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具有很好的疗效,其关键在于手术适应证的选择和手术技术.  相似文献   
50.
Thispaperreportsananimalmodelofsubarachnoidcavitydrugperfusionanditsprelimilaryclinicalapplicationintreatmentofspinalcordinjury.Itincludedananimalexperimentandclinicalobservation.1AN1MALEXPERIMENTANDCLINI-CALoBSERVATION1.1AnimalExperimentTwentyhealthyadu1tgoatsweightingbetweenl5-2Okgwereused.Allgoatswereanesthetizedwithintravenouspento-barbitalsodlum(3Omg/kg).Tracheotomywasperformedandrespirationwascon-trolledwithananesthesia/ventilatorma-chine.Afemoralarteryandveinwerecan-nu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