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007篇 |
免费 | 336篇 |
国内免费 | 311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32篇 |
儿科学 | 28篇 |
妇产科学 | 20篇 |
基础医学 | 241篇 |
口腔科学 | 37篇 |
临床医学 | 604篇 |
内科学 | 355篇 |
皮肤病学 | 28篇 |
神经病学 | 131篇 |
特种医学 | 177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1篇 |
外科学 | 367篇 |
综合类 | 1399篇 |
预防医学 | 587篇 |
眼科学 | 56篇 |
药学 | 523篇 |
8篇 | |
中国医学 | 852篇 |
肿瘤学 | 20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6篇 |
2023年 | 184篇 |
2022年 | 196篇 |
2021年 | 199篇 |
2020年 | 153篇 |
2019年 | 158篇 |
2018年 | 154篇 |
2017年 | 95篇 |
2016年 | 121篇 |
2015年 | 138篇 |
2014年 | 316篇 |
2013年 | 251篇 |
2012年 | 296篇 |
2011年 | 330篇 |
2010年 | 287篇 |
2009年 | 302篇 |
2008年 | 259篇 |
2007年 | 270篇 |
2006年 | 236篇 |
2005年 | 239篇 |
2004年 | 218篇 |
2003年 | 150篇 |
2002年 | 108篇 |
2001年 | 149篇 |
2000年 | 118篇 |
1999年 | 103篇 |
1998年 | 74篇 |
1997年 | 87篇 |
1996年 | 71篇 |
1995年 | 57篇 |
1994年 | 53篇 |
1993年 | 36篇 |
1992年 | 34篇 |
1991年 | 35篇 |
1990年 | 27篇 |
1989年 | 20篇 |
1988年 | 11篇 |
1987年 | 9篇 |
1986年 | 14篇 |
1985年 | 8篇 |
1984年 | 10篇 |
1983年 | 11篇 |
1982年 | 4篇 |
1981年 | 6篇 |
1980年 | 5篇 |
1976年 | 1篇 |
1974年 | 1篇 |
1965年 | 1篇 |
1960年 | 1篇 |
195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6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目的探讨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ME)联合经肛内括约肌切除(intersphinctericresection,ISR)保肛术治疗超低位直肠癌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2006年5月~2009年5月,18例超低位直肠癌(肿瘤直径0.8~5.5 cm,下缘距肛缘1.9~4.5 cm)行腹腔镜TME联合ISR术。病例选择标准:肿瘤下缘距肛门〈5 cm;直肠指诊肿块可以推动;腔内B超、MRI或CT提示无外括约肌受累;无远处转移;肛门括约肌功能正常。腹部:在腹腔镜下TME法分离直肠及其系膜至肛提肌水平。肛门部:切开肛管黏膜至内外括约肌间隙,沿间隙向盆腔分离,与腹部操作部位会合,移除标本,结肠肛管吻合。术后进行随访。结果 18例均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手术,无围手术期死亡。手术时间180~300 min,平均220 min。术中出血40~160 ml,平均100 ml。手术切缘均阴性。10例未行回肠造口者中发生吻合口漏3例,加行回肠造口术及充分引流后痊愈。全组随访12~46个月,平均23个月。术后早期肛门经常粪污,每日排便3~10次。术后1年排便次数减为每日1~4次,控便时间可达5 min以上。根据Kirwan分级,1年后肛门功能Ⅰ级+Ⅱ级16例,Ⅲ级2例。结论选择合适的超低位直肠癌,特别是没有侵犯外括约肌的早期患者,采用腹腔镜TME联合经肛内括约肌切除保肛术是可行的,能体现根治、保肛、微创和经济的优点。 相似文献
62.
目的探讨骨胶原含量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发展及在骨质疏松性骨折中的作用。方法取7个月龄未交配雌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四组,A组:对照组(sham组);B组:切除卵巢组;C组:切除卵巢+雌激素治疗组;D组:切除卵巢+降钙素治疗组。除A组外,其他三组通过切除双侧卵巢法12周后制成骨质疏松模型,24周后分别行k的力学特性、右侧股骨三点弯曲试验、羟脯氨酸含量、k骨密度(BMD)测定,Masson三色染色法显示骨胶原形态。结果A、C、D组与B组在k羟脯氨酸含量、BMD、k压缩力学参数值、右侧股骨生物力学参数值、骨胶原染色含量及形态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C、D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统计学分析显示羟脯氨酸含量与BMD及骨生物力学参数值呈直线相关性。结论骨质疏松的发生与骨胶原含量下降有关。骨胶原含量的下降与BMD降低及骨生物力学改变呈相关性。应用雌激素和降钙素治疗去势后骨质疏松大鼠,不仅可以提高其BMD含量和骨生物力学性能,而且还可以提高骨胶原的含量。 相似文献
63.
64.
目的了解腹腔镜肝切除术(1aparoscopichepatectomy,LH)与开腹肝切除术(openhepatectomy,OH)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围手术期状况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期间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肝胆外科收治的4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0例行LH,20例行OH,比较2组患者的术前一般情况、术中情况和术后恢复情况。结果2组患者术前一般情况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肝功能指标、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和术后住院时间方面LH具有明显的优势(P〈0.05),而在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和住院总费用方面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H较传统的OH可明显改善肝癌患者的围手术期状况,值得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开展推广。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RNA干扰技术(RNAi)沉默Src同源性2B衔接蛋白1(SH2B1)对乳腺癌细胞增殖、凋亡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正常乳腺上皮细胞MCF-10a与乳腺癌细胞MCF-7,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与蛋白免疫印迹(WB)法检测细胞中SH2B1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采用RNAi技术将SH2B1阴性对照质粒、si-SH2B1分别转染至MCF-7细胞,分别命名为si-NC组、si-SH2B1组,未经处理的MCF-7细胞命名为空白对照组。采用RT-PCR法检测各组MCF-7细胞中SH2B1、B细胞淋巴瘤-2(Bcl-2)、Bcl-2相关蛋白X(Bax)、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aspase-3)mRNA表达水平;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Bcl-2、Bax、Caspase-3、PI3K及其磷酸化蛋白(p-PI3K)、Akt及其磷酸化蛋白(p-Akt)等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MCF-10a细胞相比,MCF-7细胞中SH2B1 mRNA及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与空白对照组、si-NC组相比,si-SH2B1组SH2B1 mRNA及蛋白表达、S期与G_2/M期DNA量、Bcl-2 mRNA及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MCF-7细胞增殖抑制率、细胞凋亡率、G_0/G_1期DNA量、Bax、Caspase-3 mRNA及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WB法显示,si-SH2B1组MCF-7细胞中p-PI3K、p-Akt蛋白表达均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si-NC组(P0.05)。结论:SH2B1沉默可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周期阻滞及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66.
帕金森病的临床特征主要表现为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抑郁症状是帕金森病常见的非运动症状之一,其高发病率及致残率的特点不仅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精神及经济上的痛苦,而且因为抑郁症导致患者自杀的恶果也给社会和国家造成一定负担,而帕金森病抑郁的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明确。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是一类机体内分泌的广泛存在于中枢及周围神经系统内的蛋白质,在神经系统神经元的整个生命过程中支持和保障胚胎神经元的生长及良好发育,调节和控制各种成年期神经元的功能及效能通路,是成熟的中枢及周围神经系统神经元维持生存及正常功能特性表达的必需。本文就帕金森病抑郁的流行病学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帕金森病抑郁发病机制及治疗影响上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7.
68.
[目的]探讨抗PD-L1抗体能否增强树突状细胞疫苗对小鼠肝癌的治疗效果。[方法]将H22肝癌细胞接种于C57BL/6J小鼠左侧腋窝皮下。5 d后,小鼠被随机分为4组,分别给予树突状细胞疫苗治疗、抗PD-L1抗体治疗,树突状细胞疫苗联合抗PD-L1抗体治疗,以及未治疗组。肿瘤接种后28 d,处死小鼠,提取各组小鼠脾淋巴细胞并分析其活性。通过测量肿瘤大小来判定抗肿瘤效应。[结果]与未治疗组相比,各治疗组T细胞活性显著增加,肿瘤生长明显受抑制。[结论]抗PD-L1抗体能够增强树突状细胞疫苗治疗小鼠肝癌的效果,可能于T细胞的活性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69.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转开腹可能性评分系统建立和运用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目的 根据术前临床资料建立预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转开腹可能性的评分系统。方法 对邵逸夫医院 1994年 4月 4日至 2 0 0 1年 6月 30日的 7134例LC的术前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 ,筛选出中转开腹的危险因素 ,再进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男性、高龄 (≥ 6 5岁 )、上腹部手术史、糖尿病、总胆红素升高 (≥ 1 2mg/dl)、胆囊壁增厚 (≥ 4cm )、胆总管直径增宽 (≥ 8cm)、急性胆囊炎是转开腹的危险因素并被分别赋值 ,建立预测转开腹可能性的评分系统。计算 7134例LC的综合得分 ,比较不同得分组转开腹率。用ROC曲线评价该评分系统的效能。 2 0 0 1年 7月 1日至 2 0 0 1年 12月 31日 938例LC运用该评分系统 ,比较各得分组转开腹率的差异。结果 7134例LC中各组得分越高 ,转开腹率越高 ,且多数相邻两组的转开腹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ROC曲线以下面积为0 81,标准误为 0 0 1。 938例LC中的各组也是得分越高 ,转开腹率越高 ,且多数相邻两组的转开腹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根据危险因素预测LC转开腹可能性 ,以指导临床工作。 相似文献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