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31篇
内科学   23篇
特种医学   43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41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22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目的:探讨组织多普勒成像(TDI)Tei指数在评价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患者右心功能上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具有肺动脉高压(PAH)的IPF患者21例,根据PAH的程度分为轻度(IPF-Ⅰ组,7例)、中度(IPF-Ⅱ组,8例)和重度(IPF-Ⅲ,6例)3组,采用TDI技术测量各组患者右房横径、右室横径、右室前壁厚度、主肺动脉内径、肺动脉收缩压,获取右室游离壁三尖瓣环位点的频谱图,计算右室Tei指数,与对照组21例(健康成人)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右室Tei指数在对照组、IPF-Ⅰ、Ⅱ、Ⅲ组依次增高,分别为0.27±0.11、0.37±0.10、0.54±0.13和0.70±0.14;IPF各组右室Tei指数相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晚期IPF患者由于纤维化和肺动脉高压使右心功能受损,右室Tei指数能有效评价其右心功能状况.  相似文献   
102.
目的 以腹部开放伤合并海水浸泡大鼠为模型,观察黄体酮对肠道的炎症反应、黏膜破坏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3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A组:腹部开放伤+灭菌注射用水(16 mg/kg)(n=10);B组:腹部开放伤海水浸泡+灭菌注射用水(16 mg/kg)(n=10);C组:腹部开放伤海水浸泡+黄体酮治疗(16 mg/kg)(n=10).建立腹部开放伤海水浸泡模型;黄体酮治疗组分别于1、6、12 h皮下注射黄体酮16 mg/kg,16 h后处死全部大鼠.观察肠道组织病理改变;应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肠道黏膜TNF-α、IL-6浓度;免疫组化检测Caspase-3蛋白;TUNEL法检测肠道黏膜凋亡细胞.结果 B组小肠组织TNF-α和IL-6浓度及肠道黏膜病理损伤评分较A组明显升高(P<0.01);C组小肠组织TNF-α和IL-6浓度较B组明显下降(P<0.01).B组Caspase-3蛋白表达与凋亡细胞百分比明显高于A组(P<0.01);C组Caspase-3蛋白表达与凋亡细胞百分比较B组明显下降(P<0.01).结论 黄体酮能够有效抑制腹部开放伤海水浸泡大鼠肠道黏膜炎症反应,保护肠道黏膜上皮组织结构,减少肠道黏膜细胞凋亡发生.  相似文献   
103.
<正>尿潴留是外科术后常见并发症,尤其是留置尿管拔出后,更易发生尿潴留,临床上解决尿潴留的传统方法主要有热敷、按摩、针灸、听流水声及新斯的明药物诱导,但仍有约20%的病人需2次导尿术。导尿是主要方法,但导尿常并发尿道黏膜损  相似文献   
104.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33岁,因腹部不适、腹胀半年,加重伴进食后呕吐2个月,于1996年12月23日收治入院.患者于入院前半年无明显诱因感上腹不适,轻度腹胀,进食后加重,未予诊治.入院前2个月以来腹胀加重,并出现进食后呕吐,进食少量食物后即可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混有黄绿色胆汁,未曾呕吐隔夜食物.腹部逐渐膨隆,皮肤紧张,无明显腹痛.大便1~2 d 1次,为黄色稀软便,无便血及黑便,并出现进食困难,近日已基本不能进食.发病以来,全身乏力,精神萎靡,无胸痛、胸闷,无心慌、气短,无咳嗽、咳痰,无尿频、尿急、尿痛,无发热、盗汗等症状.半年内体质量下降约12 kg.既往史无特殊.入院查体:T 36.4℃,慢性病容,消瘦.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皮疹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无肿大.颈静脉无怒张.  相似文献   
105.
放射性肠炎3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放射性肠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 对32例放射性肠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急慢性放射性肠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和疗效.结果 32例放射性肠炎患者中,23例为急性放射性肠炎,9例为慢性放射性肠炎,均表现为腹痛、腹泻、里急后重等症状.均给予金双歧、思密达、黄连素口服及其他辅助治疗,急性放射性肠炎患者疗程在7 d~1个月,慢性放射性肠炎患者疗程在3周~2个月.治疗后急性放射性肠炎治愈20例,有效2例,无效1例;慢性放射性肠炎仅3例有效.结论 急性放射性肠炎疗程短、疗效好;慢性放射性肠炎肠黏膜损伤较重、疗程长、疗效不佳.  相似文献   
106.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肠道应用微生态制剂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培菲康)对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血清炎性介质白细胞介素-8( IL-8) 和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 水平的影响及可能的临床意义。方法:45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培菲康+肠内营养,n=20)和对照组(肠内营养,n=25),两组患者入院确诊后对症支持、肠内营养、抗感染、抑酸及抑制胰腺分泌等处理均相同,试验组加用培菲康,每隔12h 1次,每次4粒,每粒210mg,疗程14d。治疗前1d 、治疗后7d和14d抽血, ELISA法检测血清IL-8 和TNF-α水平,同时观察血淀粉酶、血白细胞及预后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7d及14d血清IL-8和TNF-α水平均显著降低,试验组的炎症介质水平在14d时低于对照组(P<0.05)。另外,血淀粉酶及白细胞总数14d时试验组较对照组为低(P<0.05),胃肠功能评分有所降低,多器官衰竭、感染、上消化道出血试验组稍低,死亡率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肠道微生态制剂培菲康可明显降低血中炎性介质的量,并由此调整肠内菌群平衡,改善肠道黏膜屏障和胃肠功能,减少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7.
108.
目的研究位于后纵隔的降主动脉及其动脉瘤的经胸超声检查法及其二维和彩色多普勒表现.方法二维、M型、彩超多路径检查30例正常降主动脉、12例降主动脉瘤或夹层动脉瘤的声像图及测值并进行比较.结果前、后胸,胸、锁骨上窝,剑下多切面可见降主动脉上、中、下段的长、短轴图像.正常降主动脉外、内径分别为(2.25±0.20)cm、(1.82±0.14)cm,降主动脉前壁距体表距离9.5~15.3cm,平均(12.80±1.50)cm.左心室后长轴中上段呈略向后的弧形,肺动脉分叉深部,略呈斜行,上段前壁距体表距离7.50~13.30cm.CDFI显示收缩期血流呈红、蓝色,降主动脉流速23.00~56.10 cm/s,平均(36.8±16.62)cm/s.单发性降主动脉瘤占8.3%,伴升主动脉瘤或夹层动脉瘤占91.7%.瘤体呈梭形、半圆形或憩室样膨大,粗细不等,外径3.0~6.5cm,平均(3.83±1.35)cm;夹层呈条索状中高回声,随血流飘动.结论经胸超声检查降主动脉与其动脉瘤图像清晰,为诊断和了解病变范围、大小与邻近组织关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9.
异丙酚静脉麻醉辅助电子胃镜、结肠检查术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异丙酚静脉麻醉用于胃、肠镜检查的镇静作用,测定其具体起效、恢复时间,并观察机体产生的相应变化及其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方法受检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并记录检查前和给药后1、5、15min患者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BP)、心率(HR)、心电图(ECG)及血氧饱和度(SpO2)等生理指标的变化和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麻醉后行电子胃镜和肠镜检查,麻醉诱导和维持效果满意,麻醉诱导1、5min时SBP、DBP、MBP、HR、SpO2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降低(均为P〈0.01),但无需特殊处理。均未引发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异丙酚麻醉下进行胃、肠镜检查安全、有效,对内镜检查的进一步推广有很大意义。  相似文献   
110.
下肢静脉超声图像与凝血纤溶指标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下肢静脉超声图像与反映凝血纤溶机制相关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 根据43例下肢静脉腔内血流不同的声像图表现,分为四组:(1)血栓组;(2)粗颗粒组;(3)细光点组;(4)无回声组。并将各组反映凝血纤溶机制的相关指标: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FIB)、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血栓组与粗颗粒组比较,所有指标P>0.05,无显著性差异。细光点组与无回声组比较,所有指标P>0.05,无显著性差异。血栓组分别与细光点组、无回声组D-二聚体比较,所有P<0.01,均有高度显著性差异。粗颗粒组分别与细光点组、无回声组D-二聚体比较,所有P<0.01,也有高度显著性差异。结论粗颗粒组的下肢静脉内虽未见明显血栓形成,但与血栓组一样,血液也处于高凝状态,有形成血栓的危险。细光点组与无回声组一样,凝血纤溶系统处于动态平衡状态,声像图的差异可能是个体透声差异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