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4篇
基础医学   19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99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3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近年来,抗凝治疗药物的广泛应用使得越来越多的患者从防治血栓栓塞事件中获益。然而,抗凝药物好比一把双刃剑,常常是风险与受益并存。如何平衡防治栓塞和出血的矛盾并优化治疗方案,始终是临床医生必须面对的一个严峻问题。除此之外,妊娠期妇女这类特殊人群的抗凝药物使用更是一个复杂且充满挑战的难题。基于近年来妊娠妇女抗凝药物治疗的临床研究,以及最新相关指南的推荐,本综述从妊娠妇女的高凝状态、主要抗凝药物种类及临床应用几方面介绍妊娠合并心血管病患者的抗凝治疗概况。  相似文献   
82.
最近,美国节律学会和欧洲心脏节律学会联合颁布了国际首个《遗传性心脏离子通道病与心肌病基因检测专家共识》,该共识首次系统评估基因检测在遗传性心脏疾病中的应用价值,重点阐述基因检测对13种不同心脏疾病的作用,及每种疾病的基因检测结果对诊断、治疗和预后的影响。该共识对心脏科临床医生与科研工作者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本文就心肌病基因检测部分进行单独介绍。  相似文献   
83.
目的探讨人剪切修复基因着色性干皮病基因D(XPD)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的促凋亡作用。方法用脂质体转染法瞬时转染HUVEC,转染重组质粒pEGFP-N2/XPD和空载质粒pEGFP-N2,并用未转染的与重组质粒pEGFP-N2/XPD和空载质粒pEGFP-N2具有相同遗传背景和代数的HUVEC作为空白对照。实验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pEGFP-N2组和pEGFP-N2/XPD组。用荧光显微镜观察绿色荧光蛋白报告基因表达情况,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XPD、Bcl-2、Bax和wt-p53表达量的变化,用MTT法观察细胞增殖活力。结果在荧光显微镜下,可在转染了重组质粒pEGFP-N2/XPD或空载质粒pEGFP-N2的细胞中观察到绿色荧光,即转染成功;流式细胞仪结果显示,重组质粒pEGFP-N2/XPD的转染引起细胞凋亡增加(P<0.05或P<0.01);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发现,重组质粒pEGFP-N2/XPD的转染使得XPD表达增高(P<0.05),同时使得Bcl-2表达降低,Bax和wt-p53表达增高(P<0.05或P<0.01);MTT结果显示,重组质粒pEGFP-N2/XPD的转染抑制细胞增殖活力(P<0.05)。结论 XPD能促进HUVEC凋亡,下调XPD的表达,有望成为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新靶点。  相似文献   
84.
85.
 目的:通过建立体外心肌细胞缺氧模型,观察Rho相关的卷曲螺旋蛋白激酶(ROCK)在不同缺氧时点的表达,探讨其在心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方法: (1) 原代培养SD乳鼠心肌细胞,并用抗α-横纹肌肌动蛋白免疫组化法进行鉴定。(2)利用缺氧液和缺氧盒,建立心肌细胞缺氧模型,分别缺氧培养1 h、3 h、6 h、9 h,以正常氧培养的心肌细胞作为对照。(3)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心肌细胞凋亡,MTT检测细胞存活率,Western blotting检测ROCK-1、ROCK-2、caspase-3活化片段、PI3K和p-PI3K的表达情况。 结果: (1)缺氧1 h、3 h、6 h、9 h后,心肌细胞凋亡率分别为(8.76±1.51)%、(15.36±2.34)%、(26.50±3.43)%、(41.96±4.22)%,与对照组[2.60±0.34)%]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存活率分别为(93.20±4.12)%、 (86.14±3.10)%、(75.53±7.25)%、(60.21±6.75)%,与对照组[(97.60±1.12)%]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2)ROCK-1和ROCK-2缺氧1 h即开始升高,3~6 h表达达高峰,9 h开始回落,且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3)Caspase-3在缺氧1 h开始逐渐活化,在随后观察的时点内持续处于活化状态,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4) p-PI3K在缺氧1 h后开始升高,3 h达高峰,6 h开始回落,9 h表达基本消失,各时点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ROCK-1和ROCK-2在缺氧后表达逐渐升高,与细胞凋亡的过程相一致。ROCK可能通过抑制p-PI3K信号途径,促进缺氧心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86.
2003年11月的一个晴空万里的日子,美国的佛罗里达州迎来了一年一度的全美心脏病学会的召开。这一天,我的心情格外激动,因为这是一个让我终生难忘的日子:就在这个世界权威性的医学盛会上,我,一名来自中国的留美心脏病研究者,庄严并自豪地向全世界首次宣布了短QT综合征的第一个致  相似文献   
87.
麻醉药与室性心律失常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临床观察发现麻醉药布比卡因、利多卡因、异丙酚能引起心电风暴,其心电图特征主要表现为Brugada波或长QT间期,继而发生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颤动。基因控测表明布比卡因、利多卡因诱发心电风暴与SCN5A基因有关,而异丙酚诱发的Brugada型心电图的患者,未发现基因异常,推测可能为非直接作用干扰钙离子跨膜内流或阻滞钠通道电流而促使外向电流所致。了解麻醉药与心律失常的关系,有助于发现并处理此类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88.
Brugada综合征的分子遗传和细胞致病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发现的Brugada综合征(BS)的致病基因有SCN5A和GPD1L,或许还有多个基因位点存在,此有待发现。目前认为BS产生心律失常的基质是由于1相复极未期内外离子流所达平衡点的进一步偏移,此导致了外膜而非内膜动作电位平台期消失,从而引起动作电位时程不一致,造成复极和不应期离散度增加,从而产生易损窗。外膜离散度增加导致2相折返形成,室性早搏落在易损窗通过折返机制促发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  相似文献   
89.
Brugada综合征(BS)的诊断基于临床表现。SCN5A编码于钠离子通道的仪亚单位,是目前所知的唯一的Brugada综合征的致病基因。6年前发现的第2个致病基因位点,已于去年确定了第二个致病基因(GPD1L)。从目前具有的大量SCN5A的遗传学测试结果,表明20%~25%的BS患者有该基因突变。这种SCN5A的遗传学测试的临床应用在一些西方困家已开展。诊断为BS的多数患者,他们父母的一方也是该病患者。患者的每个孩子有50%的几率遗传到来自父母的基因突变。  相似文献   
90.
人类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PS 细胞)的建立是目前最重要的科技进展之一。近年来,iPS 细胞应用于遗传性心脏病细胞模型的建立,及其iPS 细胞治疗动物心梗模型成功,为探索遗传性心脏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带来了光明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