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8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20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117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55篇
内科学   4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35篇
综合类   99篇
预防医学   30篇
眼科学   15篇
药学   31篇
  1篇
中国医学   20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探讨在新入职护士培训中融入循证护理对其核心能力的效果。方法将95名新入职护士以科室为单位分为对照组45名和干预组50名,对照组进行常规培训,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循证护理课程培训,两组均培训1年。分别于培训前后进行注册护士核心能力量表测评。结果培训后两组护士核心能力得分均有所提高,干预组核心能力总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新入职护士培训融入循证护理课程有助于提高新入职护士的核心能力,促进其成长发展。  相似文献   
22.
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acute post-streptococcal glomerulonephritis,APSGN)是与A族链球菌(group A streptococcus,GAS)感染有关,以血尿、蛋白尿、高血压、水肿、少尿和补体C3降低为特点的急性感染后肾炎,可发生于各年龄组但主要见于儿童及青少年,多数呈散发病例偶有流行。是发展中国家儿科最常见的肾小球疾病,居我国小儿泌尿系统疾病的首位。但近年国内外流行病学资料均呈现下降趋势。本症预后良好,但近年注意到一些非典型病例易被误诊,少数病程延长,个别还可于急性期因严重合并症死亡,故应加强对本症的防治。一、病因和发病机…  相似文献   
23.
目的观察光动力疗法(PDT)治疗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采用PDT连续治疗的14例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14例患者均经过临床常规眼科检查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以及B型超声等检查确诊。治疗前最佳矫正视力0.01~0.8;B型超声检查肿瘤直径为7.2~9.8 mm,最大直径平均为(8.4±0.8)mm,厚度为1.7~4.9 mm,最大厚度平均为(3.5±0.9)mm。8例患者同时合并有视网膜脱离,其高度为0.5~4.0 mm,1例伴有视网膜囊肿。PDT治疗时静脉注射维替泊芬,剂量为6 m g/m2,10 m in内注射完毕。5 m in后应用689 nm波长激光进行照射,激光参数为50~75 J/cm2,时间83~125 s,1~4个光斑。治疗后随访时间为3~24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9.1个月。结果最后随访时视力为0.04~1.0。其中,8例视力提高2行以上,6例视力稳定(变化不超过2行)。B型超声检查,4例患者肿瘤难以测出;其他10例患者肿瘤直径0~8.0 mm,最大直径平均为(5.0±3.4)mm,肿瘤厚度为0~3.5 mm,最大厚度平均为(1.6±1.3)mm。7例患者视网膜脱离消失,1例视网膜仍脱离1 mm但视网膜囊肿消失。结论PDT治疗可使脉络膜血管瘤肿瘤萎缩,视网膜下液消失,视网膜复位,达到提高或保存视力的目的;是治疗包括位于黄斑部的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的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4.
脉络膜黑色素瘤是成人最常见的眼内恶性肿瘤之一,因早期可无症状而不易被发现,可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太田痣作为一种先天性眼部皮肤色素沉着类疾病,易于发现和诊断,其脉络膜的色素增多常伴发脉络膜痣,而后者恶变的概率很高,因此定期随访对早期诊断太田痣可能发生的脉络膜黑色素瘤有着重要的意义。早期较小的脉络膜黑色素瘤与其他脉络膜占位性病变鉴别的难度很大,本病例汇集了各位专家在病例讨论中的观点,希望能对广大眼科医师有所启发和帮助。  相似文献   
25.
以多饮多尿为临床表现的肾动脉瘤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儿 ,女 ,6岁。因多饮、多尿 5年入院。入院前 5年家长察觉患儿饮水多 ,尿量多 ,主要为夜尿多 ,具体量不详。3年前至今饮水量约 2 1 0 0~ 2 2 0 0ml/d ,尿量仍多 ,仍以夜尿多为主 ,尿色正常 ,不伴发热 ,无头晕、头痛及视物模糊 ,无腰痛及血尿史。多家医院诊治 ,诊断不明 ,一直未予治疗。未注意过血压。入院体检 :体重 2 0kg。血压 :左上肢 1 62 / 1 0 1mmHg (1mmHg=0 1 33kPa) ,右上肢 1 70 / 1 0 3mmHg ,左下肢 1 96/ 1 0 2mmHg ,右下肢 2 0 6/ 1 1 9mmHg。发育正常 ,营养中等。皮肤弹性好 ,面部皮肤血管扩…  相似文献   
26.
结节病是一种病因不明、可侵犯全身多系统的慢性疾病,肺脏和胸内淋巴结最常受累,90%以上患者有胸部改变[1],其主要病理表现为非干酪性肉芽肿.患者起病隐匿,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易与肺门淋巴结结核、肺癌、淋巴瘤等多种疾病混淆.目前该病有增多趋势,为减少误诊和漏诊,现对本院结节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7.
WT1基因是目前公认的与肾母细胞瘤直接相关的抑癌基因.作为一种双重作用的转录调控因子,WT1基因在胚胎肾脏的发育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尽管在散发的肾母细胞瘤患者中,WT1基因的突变率并不高,但WT1基因的突变对肾母细胞瘤的临床经过、病理类型及远期预后有着重要影响.新近发现的WTX基因也是肾母细胞瘤的重要抑癌基因,虽然WTX与WT1基因突变之间没有交叉,但两者都表达在目前认为是形成肾母细胞瘤的胚胎肾多能干细胞中,它们的异常突变可能最终导致肿瘤的发生.  相似文献   
28.
小儿血液透析应用特点和临床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探讨血液透析(HD)在儿科应用的特点及小儿肾功能衰竭HD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例1a~14a危重肾功能衰竭及药物中毒患儿进行67次HD分析。结果所有病例在HD后肾功能明显改善,尿毒症症状减轻。痊愈、好转各6例,自动出院、死亡各4例,无1例死亡与透析直接有关。主要并发症为失衡综合征(11.9%)和低血压(10.5%)。结论HD成功的关键在于血管通路的建立、血容量的稳定及并发症的防治。HD抢救危重肾功能衰竭患儿疗效迅速、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9.
WT1基因是目前公认的与肾母细胞瘤直接相关的抑癌基因.作为一种双重作用的转录调控因子,WT1基因在胚胎肾脏的发育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尽管在散发的肾母细胞瘤患者中,WT1基因的突变率并不高,但WT1基因的突变对肾母细胞瘤的临床经过、病理类型及远期预后有着重要影响.新近发现的WTX基因也是肾母细胞瘤的重要抑癌基因,虽然WTX与WT1基因突变之间没有交叉,但两者都表达在目前认为是形成肾母细胞瘤的胚胎肾多能干细胞中,它们的异常突变可能最终导致肿瘤的发生.  相似文献   
30.
少尿和无尿     
1 定义 少尿:24h尿量<250mL,不同年龄患儿少尿的诊断标准见表1.无尿:24h内尿量<50mL或新生儿尿量<0.5mL·kg-1·h-1为无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