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2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2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109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6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4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1.
目的探讨MR-T_2WI纹理分析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病理证实的140例前列腺癌与16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的MR-T_2WI图像;通过纹理分析方法测得MR-T_2WI图像前列腺病灶的熵、平均值、标准差、不均匀度、峰值和偏度等纹理分析定量参数,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前列腺癌组和良性增生组间各纹理分析定量参数的差异;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获得曲线下面积,确定各定量参数鉴别前列腺癌与良性增生的阈值和诊断效能。运用Z检验比较各参数的曲线下面积。结果纹理分析定量参数中熵、平均值、标准差、不均匀度和峰值五个参数在前列腺癌组与良性增生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平均值鉴别前列腺癌组与良性增生组的AUC值为0.804,当阈值为94.34时,其诊断敏感性为73.6%、特异性为80.0%、准确性为77.0%,其效能最高,均高于其他定量参数。结论 MR-T_2WI纹理分析的部分定量参数有助于前列腺癌与良性前列腺增生的鉴别;纹理分析有助于提升MR-T_2WI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13.
中晚期肺癌动脉聚乙烯醇栓塞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聚乙烯醇(PVA)颗粒动脉灌注栓塞治疗晚期支气管肺癌的近期疗效。方法对31例中晚期肺癌患者进行选择性支气管或肋间动脉造影,造影确定有富肿瘤血供动脉后行灌注栓塞术,先行将5-FU、阿霉素(THP)、顺铂灌注再用PVA颗粒经导管栓塞患侧供血动脉。结果31例患者中供血动脉以支气管动脉为主者21例,以肋间动脉为主者10例。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率100%,且无严重并发症,有效率为80.6%(25/31)。结论PVA颗粒选择性栓塞治疗中晚期支气管肺癌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安全性高且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IPB)的MSCT表现特点及其与尿路上皮乳头状癌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4例IPB及25例尿路上皮乳头状癌患者的MSCT表现,比较两者的发病部位、病灶形态及强化程度,并进行统计学检验.结果 14例IPB中10例位于三角区,4例位于侧壁,伴局部膀胱壁增厚者5例;13例呈乳头状,1例呈菜花状.25例尿路上皮乳头状癌中6例位于三角区,19例位于顶侧壁,伴局部膀胱壁增厚者18例;10例呈乳头状,15例呈菜花状.IPB和乳头状癌病灶向腔内突出的最长径与基底部宽径之比分别为2.164 ±0.761、0.747 ±0.196;两者强化值为:动脉期分别为(25.357±17.376) HU、(37.400±14.705) HU,静脉期分别为(34.143 ±22.055) HU、(41.680±17.264) HU,延迟期分别为(42.357±12.701) HU、(39.360±22.038) HU.两者发病部位和病灶形态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动脉期强化程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7),静脉期和延迟期强化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IPB强化程度呈逐渐升高趋势,而乳头状癌静脉期强化程度最高,延迟期减低.结论 IPB多位于三角区,呈乳头状,窄基底与膀胱壁相连;增厚膀胱壁无明显强化;病灶最长径明显大于基底部宽径;三期强化程度呈逐渐升高趋势,但相对较弱.上述影像特点有助于与尿路上皮乳头状癌相鉴别.  相似文献   
15.
新生儿特发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X线诊断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文报道42例经X线检查和/或病理证实的RDS,引起RDS机理系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缺乏迄今仍认为是主要因素。X线表现根据肺透明度降低程度分为轻度、中度、重度。笔者指出由于X线诊断和病理演变联系起来,从而肯定了X线诊断是处理和研究新生儿肺部病变的一种可靠而有价值的诊断和研究方法。同时还讨论了本病的鉴别诊断及本组病死率高的几种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复发性星形细胞瘤的MRI征象,探讨MRI对复发性星形细胞瘤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45例经病理学证实的复发性星形细胞瘤,复发时间距第一次手术时间为4~122个月,平均8.6个月,在45例复发性星形细胞瘤中,Ⅰ级2例,Ⅱ级9例.Ⅲ级12例,Ⅳ级22例。结果 45例复发性星形细胞瘤中,共有复发病灶49个。32例出现1种或1种以上方式的颅内扩散;笔者将颅内扩散分为3种方式:结节型、线型和混合型,其中结节型扩散28例,线型扩散23例,混合型扩散11例。17例出现硬脑膜“尾征”。结论 MRI是诊断复发性星形细胞瘤的重要手段,而且能清晰的揭示复发肿瘤颅内扩散的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三维磁共振(MR)涎管造影在常见涎腺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1.5 T超导型MR机对30例涎腺病变患者进行MR涎管造影检查,对相应影像特点进行观察和总结,对其临床价值进行评价.结果 3例急性颌下腺炎患者的MR涎管造影见涎管轻度扩张.慢性涎腺炎患者的末梢导管点球状扩张,主导管可不同程度扩张,并可见扩张与狭窄并存的腊肠样改变.涎石症患者的涎管内可见无信号结石影或杯口状充盈缺损,结石近侧涎管往往有扩张.舍格伦综合征患者的MR涎管造影中可看到双侧末梢导管广泛点球状扩张.6例涎腺区良性肿瘤患者的涎管呈受压移位改变.1例腮腺癌的MR涎管造影显示腺体内导管破坏、移位.结论 三维MR涎管造影可清晰无创地显示常见涎腺疾病的涎管和腺泡情况,有望取代X线涎管造影而成为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8.
对26例术前同时行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和平衡全稳态快速场回波(B-TFE)检查且经手术证实的胆系疾病患者的影像资料和手术结果 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26例中,MRCP和B-TFE对胆系解剖结构显示的正确率分别为96.2%和88.5%,而两者相结合的诊断正确率为100%。结果 表明:MRCP和B-TFE序列相结合对胆系解剖结构的显示效果较使用单一技术更令人满意,可提供更全面和准确的胆系解剖影像信息,从而有助于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道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分析17例直径<3 em前列腺癌的MRI检查,采用TSE序列T1、T2WI,其中7例做Gd-DTPA动态增强扫描.结果癌结节最大径(n=17)为2.5±0.49 cm(x±s,下同),癌结节体积(n=16)为6.7±3.14cm3,前列腺体积(n=17)为63.7±25.9 cm3,中央腺体积(n=17)为47.2±29.1 cm3,外周带厚度(n=15)为0.71±0.54 cm.15例癌结节位于外周带,2例位于中央带.T2WI 14例呈低-等信号,3例信号不均匀;T1WI 15例呈低-等信号,2例信号不均匀.动态增强3例呈"速升速降型",2例呈"速升平台型",2例呈"速升缓降型".表明MRI是直径<3cm前列腺癌的有效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131I标记B细胞淋巴瘤Fab抗体(131I-Fab抗体)在荷人B细胞淋巴瘤裸鼠体内的分布和放射免疫显像效果.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经噬菌体抗体库技术获得的B细胞淋巴瘤Fab抗体的免疫活性.以Iodogen法对Fab抗体和CD20单克隆抗体(简称单抗,对照)进行131I标记.标记物经尾静脉注入荷瘤裸鼠后2,4,8和24 h分别进行显像,并测定荷瘤裸鼠体内主要组织的放射性分布.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表明Fab抗体和131I-Fab抗体均能与Raji细胞膜抗原结合,结合率>87%.显像结果显示131I-Fab抗体在注入荷瘤裸鼠体内8 h即可使肿瘤清晰显影,24 h基本被清除.131I-CD20单抗注入后24 h肿瘤可见放射性浓聚.荷瘤裸鼠体内分布结果表明在2,4和8 h 131I-Fab抗体组肿瘤每克组织百分注射剂量率(%ID/g)分别为(1.37±0.28),(1.84±0.13)和(2.21±0.15)%ID/g,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0.33±0.06),(0.62±0.08)和(1.46±0.24)%ID/g;F=52.22,278.42和29.00,P均<0.05],24 h则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0.44±0.07)和(3.56±0.66)%ID/g;F=89.7,P<0.05].2,4,8,24 h 131I-Fab抗体组肿瘤/非肿瘤组织放射性(T/NT)比值分别为(0.22±0.03)~(5.44±0.31),(0.43±0.11)~(21.01±3.97),(1.09±0.07)~(20.28±2.77),(1.12±0.02)~(10.29±1.78);而对照组T/NT比值分别为(0.04±0.01)~(3.10±0.29),(0.11±0.05)~(7.99±1.81),(0.48±0.06)~(23.55±1.69),(2.32±0.34)~(33.23±6.83).结论 131I-Fab抗体具有相对分子质量小、活体定位准确高效、显像早和清除快速等优点, 对临床放射免疫显像诊断B细胞淋巴瘤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