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篇
  免费   29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19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31篇
预防医学   66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沈智勇  吴名凤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18):3172-3173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并发四肢深静脉血栓(DVT)的超声诊断及形成原因分析。方法:对28例恶性肿瘤并发四肢DVI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DVT的二维声像图表现为静脉管径改变,腔内实质回声,加压探头管腔不变形或不能完全压闭,彩色多普勒表现为腔内无血流信号或信号充盈缺损。结论:静脉壁损伤、血流缓慢和血液高凝状态是造成DVT形成的三大因素,彩色多谱勒超声对DVT的诊断和抗凝治疗后疗效评价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42.
目的了解居民对碘缺乏病防治知识的知晓情况和购买碘盐或不加碘食盐的认知程度,给碘缺乏病防治策略的调整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0年4月23~27日,对本市3个主城区的6个街道办事处(镇)有固定电话的家庭成员进行电话问卷抽样调查。结果拨打电话1 290个,有效应答234人,有效应答率为81.0%(234/1 290)。主动选择购买碘盐的155人,占66.2%(155/234);选择购买不加碘食盐的57人,占24.4%(57/234);听说过碘缺乏病的108人,占46.2%(108/234),未听说过碘缺乏病的126人,占53.8%(126/234),了解碘缺乏病危害的79人,占33.8%(79/234),了解碘缺乏病预防方法的51人,占21.8%(51/234)。结论本地居民对碘缺乏病及其危害、预防方法的认知程度较低,需加强碘缺乏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居民对碘缺乏病的认知和碘盐可预防碘缺乏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3.
目的 了解治疗前耐药(pretreatment drug resistance,PDR)对抗病毒治疗12个月病毒抑制影响情况,为艾滋病进一步扩大治疗并提高效果提供科学数据。方法 从我国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选取广西钦州市2014年1月—2020年6月治疗前HIV感染者并收集现场和治疗数据,并对血样进行病毒RNA提取、pol基因区扩增和测序及耐药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治疗前耐药对抗病毒治疗12个月病毒抑制影响情况。结果 调查对象治疗前耐药率为5.5%(116/2 122, 95%CI:4.5~6.4),NNRTIs类药物的耐药率最高(3.1%,66/2 122)。抗病毒治疗12个月病毒抑制率为96.0%,其中治疗前不耐药组和耐药组分别为96.4%(1 213/1 259, 95%CI:95.2~97.3)和89.7%(70/78, 95%CI:80.8~95.5),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在3个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中,与抗病毒治疗12个月病毒抑制有关的因素包括治疗前耐药(AOR=0.35, 95%CI:0.15~0.82)(模型1);治...  相似文献   
144.
目的通过对新近感染艾滋病病毒(HIV)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实时动态反映广西艾滋病疫情的流行特征和传播模式,为精准防控提供科学参考依据。方法匹配新发现报告病例的既往HIV抗体检测记录,甄别新近感染病例,面对面开展流行病学调查,重点了解人口学基本特征、高危行为史、传播来源、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检测情况等。结果调查的219例新近感染病例中,男性占66.7%,20~59岁年龄组占77.2%,汉族占68.0%,已婚有配偶者占50.2%,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占70.3%,农民占57.1%;异性性传播占71.7%,同性性传播占27.9%。97.7%的新近感染病例报告了首次CD4细胞检测结果,中位数为334个/mm~3,其中200~349个/mm~3占35.5%,200个/mm~3占19.2%。结论广西新近感染病例流行病学特征与近年来新报告病例特征基本一致,但部分地区男男性行为者或许已经成为新发感染的主要人群,亟待加强针对性防控。部分新近感染者CD4细胞水平下降快,是否为快速进展型有待加大样本量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45.
我院近年收治的因乳腺肿块患者 139例 ,对其中 6 2例做过B超检查 ,资料完整进行回顾性分析如下。1 资料和方法139例乳腺肿块患者 ,年龄 2 7~ 72岁 ,平均 47岁。病史系发现乳腺肿块 ,病程 2天~ 1年不等。使用日立EUB -315型 ,美国Apogee 80 0型超声检查仪 ,探头频率 7.5MHz。检查方法 取仰卧位 ,在乳腺肿物处作横、纵、斜向扫查 ,必要时作健侧乳腺对比扫查 ,同时扫查腋窝、锁骨上、下及腹腔脏器有无转移。选择典型图像摄片、记录、存档。2 结  果6 2例乳腺肿块均经手术 ,病理证实。其中乳腺导管癌16例 ,浸润癌 13例 ,硬癌…  相似文献   
146.
广西壮族自治区2010-2017年艾滋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分析2010-2017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艾滋病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精准防控措施和模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根据我国艾滋病综合防治数据信息管理系统下载2010-2017年HIV/AIDS报告历史卡片,采用例数、构成比和率等描述相关疫情特征,采用χ2检验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10-2017年广西HIV阳性率12.53/万(85 182/67 959 000),新发现HIV/AIDS病例和当年死亡病例数分别累计有85 182例和24 783例,2010-2011年分别增加了22.34%(新发现HIV/AIDS病例数从11 648例增加到14 250例)和32.83%(当年死亡病例数从2 900例增加到3 852例),2012-2017年均呈连续6年下降趋势(新发现HIV/AIDS病例数分别为12 229、10 877、9 460、9 190、8 848和8 680例;当年死亡数分别为3 888、3 316、2 914、2 717、2 595和2 600例);HIV/AIDS晚发现比例均>50.00%(50.53%~57.06%)。2012-2017年新发现病例的男女性别比为2.47:1(60 639/24 543),≥ 50岁的男女性别比为2.71:1(28 654/10 557)。25~49岁占47.40%(40 377/85 182),≥ 50岁占46.03%(39 211/85 182)。职业为农民占68.40%(58 262/85 182),家政、家务及待业占11.21%(9 546/85 182),学生占0.86%(729/85 182)。传播途径以异性性传播为主,占90.60%(77 171/85 182),男男性行为传播占3.13%(2 669/85 182),注射吸毒占4.60%(3 924/85 182),母婴传播占0.73%(619/85 182)。结论 2010-2017年广西新发现HIV/AIDS病例数和当年死亡数自2012年连续逐年下降,但是晚发现比例均>50.00%,传播途径以异性性传播为主。广西艾滋病流行模式面临新变化和新挑战,应创新防治策略和干预模式。  相似文献   
147.
148.
手术前应用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检测122例乳腺癌患者超声声像表现;术后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全部肿瘤组织中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c—erbB-2)蛋白的表达,并将以上两种检查情况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乳腺癌患者超声显示肿瘤≥3cm、腋下淋巴结肿大、血流信号丰富、收缩期血流峰值(Vmax)≥10cm/s者与c-erbB-2蛋白表达呈正相关。认为乳腺癌患者超声显示肿瘤大、血流信号丰富、高Vmax、腋下淋巴结肿大者可能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49.
目的了解适婚年轻人群婚前感染艾滋病病毒(HIV)的危险因素及保护因素,以探寻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方法在全区重点市县的婚检人群中,采用1∶1病例对照的方法,根据性别匹配选择婚检时感染和未感染HIV的婚检人员,采用单因素和Logistic多因素分析方法,分析与感染HIV相关的因素。结果调查HIV感染者和非HIV感染者共290人(145对),男性180人(62.1%),女性110人(37.9%)。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其他因素相同的情况下,年龄越大感染率越高[比值比(OR)=2.169,95%可信区间(CI):1.198~3.929],曾有外出史者较无外出史者感染率高(OR=2.831,95%CI:1.517~5.284),此次婚检前结过婚或有过长期同居的异性性伴较此前无该行为者感染率高(OR=4.273,95%CI:2.336~7.816),曾经吸毒者较无吸毒史者感染率高(OR=21.801,95%CI:2.752~172.700);听说过艾滋病者较未听说过者感染率低(OR=0.150,95%CI:0.027~0.817),从电视(OR=0.501,95%CI:0.271~0.926)及学校教育(OR=0.423,95%CI:0.219~0.814)获得艾滋病预防信息者较未从这两个途径获取预防信息者感染率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曾有外出史、此次婚检前结过婚或有过长期同居的异性性伴及曾经吸毒是造成年轻人群感染HIV的主要危险因素,听说过艾滋病、从电视及学校教育获得艾滋病预防信息则是减少该类人群感染HIV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50.
正艾滋病是HIV感染造成机体免疫功能进行性下降的一种疾病,也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1-2]。自1981年报告首例AIDS[3]以来,全球有3600多万人死于该病[4]。20世纪90年代中期,鸡尾酒疗法的提出,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AART)的出现,使AIDS治疗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HAART不仅挽救了患者生命、改善其生活质量,并且能减少HIV传播。全球年新发病例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