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1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12篇
临床医学   91篇
内科学   10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30篇
特种医学   61篇
外科学   16篇
综合类   29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19篇
中国医学   11篇
肿瘤学   1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脑梗死的DTI征像与临床分期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脑梗死患者的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表现与临床分期的关系. 方法 选择107例脑梗死患者进行常规MRI和DTI检查,采用旨法分析各向同性表观扩散系数(ADCiso)图和各向异性指数(FA)图上二病变区的信号特点,进行DTI征像的分型并分析其与临床分期的相关性. 结果 29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中DTI表现为Ⅰ型和Ⅱ型10例,Ⅲ型3例,Ⅳ型6例;34例亚急性期患者中I型2例,Ⅱ型20例,Ⅲ型8例,Ⅳ型4例;44例慢性期患者中DTI表现为Ⅱ型1例,Ⅲ型2例,Ⅳ型41例.脑梗死的DTI表现与临床分期呈正相关关系(r=0.693,P=0.000).结论脑梗死的DTI表现可直观地显示脑梗死的不同病期,为临床提供准确的影像学分期.  相似文献   
52.
中心性巨细胞肉芽肿(central giant cell granuloma,CGCG)是一种少见的良性非肿瘤性病变.现将2例资料完整,经手术病理证实发生于颞骨的CGCG的影像和病理表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3.
目的 分析肾上腺髓样脂肪瘤的CT、MRI表现,提高其影像诊断的准确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肾上腺髓样脂肪瘤的CT、MRI表现。 结果 12例肾上腺髓样脂肪瘤,右侧7例,左侧4例,双侧1例,共13个病灶。肿瘤最大径为2~9cm,边界清楚,呈圆形、分叶状或不规则形。肿瘤的CT和MRI表现与瘤内脂肪组织和类骨髓组织所占的比例相关;脂肪组织在CT表现为低密度,CT值为-120Hu~-30Hu,MRI T1WI和T2WI上都呈高信号,脂肪抑制序列上信号下降;类骨髓组织CT值为20Hu~45Hu,在M RI与肝脏的信号强度相似;增强扫描,瘤内脂肪组织不强化,类骨髓组织可呈轻度至中度强化。1例肿块见出血灶,3例肿块见钙化灶,4例肿块见坏死灶。1例肿块伴发于左侧肾上腺腺瘤上。 结论 肾上腺髓样脂肪瘤的CT、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54.
目的:观察锯叶棕提取物对大鼠体内胶质瘤的作用及其对免疫系统的影响。方法:制作SD 大鼠皮下胶质瘤模型,加空白对照组共为4 组,即空白对照组(n =10)、荷瘤组(n =10)、低剂量SR 治疗组(n =10)、高剂量SR 治疗组(n =10)。大鼠造模后饲养1 周开始给予锯叶棕提取物及安慰剂,低剂量组50 mg/ kg、隔日灌胃一次,高剂量组300 mg/ kg、隔日灌胃1次,其他组给予相同剂量的蒸馏水灌胃。喂养大鼠4 周后,处死大鼠后测瘤重、计算抑瘤率,TUNEL 染色法检测肿瘤细胞凋亡,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活性检测方法检测脾巨噬细胞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CD4 阳性淋巴细胞。结果:淤用药组与荷瘤组比较,瘤重明显减少(F =62.678,P =0.000);高剂量组与低剂量组比较,抑瘤率明显提高。于荷瘤组肿瘤细胞凋亡明显偏少,用药组肿瘤细胞凋亡明显增加,且SR 高剂量组细胞凋亡最多(F =1.287,P =0.000)。盂荷瘤组与空白组比较,脾巨噬细胞活性明显下降,用药后脾巨噬细胞活性提高,与剂量呈正相关(F =141.205,P =0.000;F =126.903,P =0.000)。荷瘤组与空白组比较,CD4 阳性淋巴细胞百分率减少,用药后CD4 阳性淋巴细胞百分率增加,与剂量呈正相关(F = 207.294,P =0.000)。结论:锯叶棕提取物能调节机体免疫功能,从而杀伤肿瘤细胞、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药物浓度越大、其作用越明显。  相似文献   
55.
56.
目的 探讨广州地区儿童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 novel coronavirus,2019-nCoV)感染筛查/疑似病例的流行病学特点、发病特点、可能的原因及防控建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日—2020年2月29日广州市唯一一家儿童2019-nCoV感染隔离定点医疗单位隔离病房收治住院的符合儿童20...  相似文献   
57.
转化医学的内涵概括起来就是“两条通道”,一是针对临床医师的观点和假设,设计基础研究实验加以检测和验证;二是将基础医学的研究结果与技术应用于临床诊断、治疗和预防,验证其实用性、可行性、有效性、准确性等,并提出改进和完善的意见和建议。宗旨在于来源于临床,回归到临床,促进临床诊疗水平的全面提升。国际上,1996年Lancet 杂志第1次出现“转化医学”这个名词。2003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正式提出转化医学的理念,并在国际上得到迅速发展,已经逐渐从一个科学研究的理念演变成一种新的医学研究模式。  相似文献   
58.
目的 研究重型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简称β地贫)患儿肝脏纤维化和含铁血黄素细胞比例与肝脏MRI信号强度、经MRI测量的股骨头红骨髓面积、血清铁蛋白、AST和ALT、血清胆红素、累积输血量、血清纤维化指标、去铁胺使用情况的关系,找到一个可有效替代肝穿刺结果 ,无创、动态评价重型β地贫患儿铁负荷的新方法 .方法 收集1999年1月-2005年10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儿科长期输血追踪观察的65例重型β地贫患儿临床资料,肝脏纤维化和肝脏含铁血黄素细胞比例依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联合修订制定的标准转换成等级资料,采用多重回归的方法 研究其肝脏纤维化程度和含铁血黄素细胞比例分级与肝脏/肌肉信号比(SIL/M)、经MRI测量的股骨头红骨髓面积、AST、ALT、累积输血量、肝大程度、血清纤维化指标等因素的多重回归关系.结果 肝脏纤维化程度=0.158×红骨髓面积+9.726×10-6×铁蛋白-0.186,准确率70.0%,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00%、54.5%、85.7%和100%.肝脏含铁血黄素细胞分级与上述各因素未得出多重回归方程.结论 肝纤维化和其他因素的多重线性回归方程对准确、动态、无创评估铁负荷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9.
目的 通过比较3种人肝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建模方法,探索适于分子影像学研究的裸鼠移植瘤建模方法.方法 48只BALB/C-nu/nu裸小鼠随机分成3组,每组16只.对实验组采用2 mm3大小的瘤组织块建模,对照组1采用1 mm3大小的瘤组织块建模,对照组2采用瘤细胞悬液法进行建模,分别观察成瘤率、成瘤时间和成瘤数目.接种后3~6周进行常规MR扫描及T2-mapping成像.结果 实验组、对照组1、对照组2的成瘤率分别为93.75%、75.00%、43.75%,实验组与对照组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对照组1、对照组2的肿瘤体积达1 cm3的时间分别为(21.7±2.4)天、(29.8±2.9)天、(34.6±3.9)天,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形成单发肿瘤的比例分别为93.33%、75.00%、14.29%,实验组与对照组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T1WI和T2WI均能清晰显示肿瘤、肝脏、脾脏和脑组织等主要脏器,肿瘤在T1WI上呈等、稍低信号,在T2WI上呈高信号.利用多回波自旋回波序列(MSE)可测量肿瘤组织的T2弛豫时间,将T2-mapping成像数据输入工作站可获得T2-mapping伪彩图.结论 采用体积约2 mm3的改良瘤组织块法制作人肝癌移植瘤动物模型成瘤率高,成瘤时间短且较易形成单发肿瘤,可进行常规MR成像和T2-mapping成像,是一种适用于分子影像学成像研究的建模方法.  相似文献   
60.
带状疱疹是一种常见、多发性病毒性疾病 ,但并发脑炎较少报道。 2 0 0 0年 11月 2 9日我科收治 1例病人 ,报告如下。患者 ,男 ,19岁 ,战士。因右侧肋间起水疱 ,疼痛 4天收住院。于 2 0 0 0年 11月 2 5日 ,无明显诱因 ,自觉右侧 3、4肋间区皮肤出现针刺样疼痛 ,逐渐加剧。次日 ,于疼痛区域发生多数粟粒大小红色丘疹 ,逐渐增大增多 ,形成豆粒大小水疱 ,故来我院皮肤科就诊 ,诊断“带状疱疹”并收住院。自发病以来 ,无头痛发热 ,无恶心呕吐 ,睡眠饮食可 ,大小便正常。入院查体 :一般情况良好。系统检查无明显异常。专科情况 :右侧第 3、4肋间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