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1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12篇
临床医学   91篇
内科学   10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30篇
特种医学   61篇
外科学   16篇
综合类   29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19篇
中国医学   11篇
肿瘤学   1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241.
日常医务工作的管理牵涉了管理部门大量的精力,制度和规定容易出台,但监管和落实却有难度.如何按国家、军队的要求,把为患者服务真正落到实处,必须要有新思维和新手段.根据我院实际,利用信息化的手段,对服务质量进行了环节监管,主要在3个方面采取了以下做法.  相似文献   
242.
目的:探讨磁共振钆布醇20 min延迟增强扫描检测脑转移瘤病灶的价值。方法:分析27例因原发肿瘤怀疑脑转移而行MRI钆布醇增强即时扫描和20 min延迟增强扫描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次增强扫描所显示的病灶数目、病灶检出率与病灶最大直径的关系、病灶与周围脑组织的对比、病灶与对侧脑白质的对比噪声比。结果:27例怀疑脑转移患者中,14例两次增强扫描发现脑转移灶。20 min延时扫描比即时增强多检出了13个病灶,多检出的病灶直径均小于1 cm,其中10个小于5 mm。两次增强扫描病灶与周围脑组织的对比、病灶与对侧脑白质的对比噪声比无明显差异(P均0.05)。结论:钆布醇延迟增强扫描能检测更多脑转移灶,尤其是小转移灶。  相似文献   
243.
目的:探讨涎腺淋巴上皮癌(lymphoepithelial carcinoma,LEC)的CT、MRI及病理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涎腺LEC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及病理组织学表现,其中18例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4例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22例患者中共检出22个病灶,位于腮腺16例,颌下腺6例。边界清楚6例,边界不清16例。CT上密度均匀16例,不均匀2例,MRI上信号均匀4例,T1WI上为低信号, T2WI上呈稍高信号,增强扫描中度强化12例,明显强化10例。8例侵犯周围结构,10例颌下及颈动脉鞘区见肿大淋巴结。组织学均表现为肿瘤性上皮细胞伴淋巴细胞间质浸润及免疫组织化学CK阳性表达。结论:涎腺LEC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肿块常密度或信号均匀,增强扫描中度至明显强化,坏死较少见,多伴有同侧颈部淋巴结肿大。病理学上改变符合组织学特点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合影像学CT、MRI的定位,排除鼻咽癌转移,即可诊断为原发性涎腺LEC。  相似文献   
244.
【摘要】目的:探讨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对前列腺癌与前列腺增生的鉴别诊断价值及诊断效能。方法:分析30例前列腺癌及21例前列腺增生患者的IVIM-DWI图像,比较前列腺癌组与前列腺增生组的分子扩散系数、灌注分数、假扩散系数及表观扩散系数,并分析各参数诊断前列腺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30例前列腺癌IVIM-DWI参数分别为:D值=0.689(0.534,0.899)×10-3mm2/s、f值=0.095(0.065,0.120)×100%、D*值=0.028(0.017,0.043)×10-3mm2/s、ADC值=0.770(0.628,0.957)×10-3mm2/s;21例前列腺增生IVIM-DWI参数分别为:D值=1.132(0.990,1.239)×10-3mm2/s、f值=0.168(0.139,0.201)×100%、D*值=0.017(0.012,0.020)×10-3mm2/s、ADC值=1.290(1.155,1.430)×10-3mm2/s。前列腺癌的D值、f值及ADC值均低于前列腺增生(P<0.001),D*值高于前列腺增生(P=0.002)。D值诊断前列腺癌的敏感度为76.7%,特异度为95.2%,ROC曲线下面积为0.921;f值诊断前列腺癌的敏感度为80%,特异度为90.5%,ROC曲线下面积为0.885;D*值诊断前列腺癌的敏感度为70%,特异度为85.7%,ROC曲线下面积为0.757;ADC值诊断前列腺癌的敏感度为76.7%,特异度为100%,ROC曲线下面积为0.937。结论:IVIM-DWI有助于鉴别前列腺癌与前列腺增生,D值、f值、D*值及ADC值对前列腺癌鉴别诊断效能高,尤其是D值与ADC值,其敏感度、特异度均较高。  相似文献   
245.
目的:测定复方马来酸氯苯那敏酊中两组分含量,为该药提供质量控制方法。方法:应用差示、双波长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复方马来酸氯苯那敏酊中两组分含量。结果:马来酸氯苯那敏和氢化可的松的样品回收率和RSD分别为99.88%,0.29%;101.0%,0.45%。结论: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做为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246.
 目的:测定复方马来酸氯苯那敏酊中两组分含量,为该药提供质量控制方法方法:应用差示、双波长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复方马来酸氯苯那敏配中两组分含量。结果:马来酸氯苯那敏和氢化可的松的样品回收率和RSD分别为99.88%,0.290%;101.0%,0.45%。结论: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做为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247.
子宫肌瘤的MRI表现与临床病理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分析对照子宫肌瘤的MRI表现与组织病理学特点 ,着重分析MRI表现与组织病理学的相关性。评价钆喷替酸葡甲胺 (Gd DTPA)增强MRI在鉴别组织亚型中的作用。方法 搜集 1998年 1月至 2 0 0 2年 3月间 4 2例在我院诊治、并有手术病理证实的子宫肌瘤患者 ,对治疗前的MRI检查资料和完整的临床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入选子宫肌瘤数目为 10 1个。使用PhilipsGyroscanT5 Ⅱ型 0 5T超导型或PhilipsIntera 1 5T超导型MR扫描仪进行扫描 ,常规检查方法平扫为SET1WI和快速自旋回波 (TSE)T2 WI,增强扫描为T1WI成像。结果 绝大部分的子宫肌瘤T1WI信号强度都表现为稍低或等信号 ,普通型在T2 WI主要以低信号为主 ,占 97% (5 1/ 5 8) ;细胞型与退变型在T2 WI均表现为以稍高信号为主 ,分别占 75 % (9/ 12 )和 5 5 % (17/ 31)。细胞型与退变型在T2 WI的信号强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χ2 =4 192 ,P >0 0 5 ) ,而细胞型和退变型与普通型在T2 WI信号强度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χ2 =81 5 6 4 ,P <0 0 5 )。不同病理类型肌瘤的均质性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普通型肌瘤和细胞型肌瘤主要表现为T1WI和T2 WI都均匀 ,退变型肌瘤则以T1WI均匀、T2 WI不均匀为主。普通型肌瘤 3种强化方式都可出现 ,以均匀强化略多见 ;细胞型肌瘤以均  相似文献   
248.
神经节苷酯对大鼠脑放射后学习记忆力下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神经节苷酯(GMl)对脑放射后学习记忆能力减退鼠空间学习记忆的影响。方法:60只SD大鼠头部接受^60Coγ射线照射,7Gy/次,1次/天,连续照射6d,总剂量42Gy,照射鼠分3组,每组20只:照射后GMl治疗组;照射后生理盐水(NS)治疗组;照射后未干预组。另设20只鼠为对照组,麻醉后不予照射。照射结束后采用Momis水迷宫测定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迷宫试验结束后断头取脑,观察脑组织病理改变。结果:GMl治疗组大鼠寻找平台潜伏期较照射后未干预组及NS治疗组缩短,但仍长于正常对照组。CMl治疗组大鼠平台象限游泳距离百分比高于照射后未干预组及NS治疗组,但较正常对照组低。组织学检查显示照射后大鼠脑组织神经细胞变性坏死,GMl治疗组病理改变较NS治疗组轻。结论:放射性脑损伤可使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明显下降,GMl对放射所致的学习记忆能力减退有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249.
目的 观察血液肿瘤化疗后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11(sIL-11)水平与血小板数量改变的关系,探索能维持血小板安全水平的sIL-11临界值,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 收集血液肿瘤患者化疗前后的血标本,测定sIL-11和血小板水平,观察两者变化间关系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99例患者完成研究.化疗后患者的sIL-11水平逐步升高,第6天达到峰值后逐渐下降;血小板数量随时间逐步降低,第10天达到最低值,然后逐渐上升;在血小板达到最低之前sIL-11已达峰值;患者化疗后sIL-11越高,血小板数量越有可能维持于较高水平.根据血小板水半最低值将病例分为两组比较,具较高血小板组有较高sIL-11峰值.其sIL-11平均增长速度快,血小板达到最低值的时间较晚,高sIL-11峰值的病例较多.多元回归显示化疗后血小板低于临界值的影响因素有:sIL-11达到最大值的日平均增长速度和化疗第4天sIL-11低于2000Pg/ml.结论 血液肿瘤患者化疗后sIL-11水平与血小板数量的变化存在相关关系,可以通过测量sIL-11的变化来预测血小板数量的变化趋势.化疗第4天sIL-11<2000 Pg/ml的患者发生严重血小板减少的可能性大,建议给予rhIL-11治疗或输注血小板治疗.  相似文献   
250.
腰脊神经节的三维MRI形态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正常人腰脊神经节在三维(3D)MRI上的形态特征。方法对115例15~75岁的健康志愿者共1150个腰脊神经节,进行3D快速梯度回波选择性水激励成像,原图像进行最大强度投影(MIP)重组成间隔12°系列冠状面图像。分析神经节的位置、信号强度、结构并测量大小。结果L1~5水平椎管内型神经节分别为225、225、219、210、160个,L3~5水平椎管内型神经节逐渐增多,以L5水平最多(χ^2=188.371,P〈0.01),达29.1%。1113个(96.8%)神经节在MIP图像上为等信号。L1神经节横径及长径分别为2.00~5.50mm[(3.38±0.77)mm]、2.00~7.00mm[(4.35±0.89)mm];15神经节横径及长径分别为3.50~9.00mm[(6.40±0.91)mm]、6.00~19.00mm[(11.58±2.25)mm];L1~5水平神经节横径及长径逐渐增大(F=41.527~205.998,P〈0.01)。1150个神经节中822个为单节型,317个为双节型,11个为三节型。结论3D MR成像能清楚显示神经节形态及其解剖变异。越靠近尾侧水平的脊神经节其位置越靠近近端,其体积也越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