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3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是一种未成熟或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的一种视网膜增生性病变.其确切病因尚未完全明了,发生率也因各国各地区早产儿出生后的监护水平不同而存在差异.为了探讨ROP形成的危险因素,同时对ROP筛查标准进行简单评估,我们对一组符合ROP筛查标准的早产儿进行了筛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血清淀粉酶A蛋白(serum amyloid A,SAA)、中性粒细胞表面抗原CD64在极低出生体重儿(ver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VLBWI)败血症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 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住院的54例临床疑似败血症的VLBWI,在疑为败血症的0、24 h分别取血;无感染性疾病的VIBWI作为对照组(20例),在相应日龄取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CRP和SAA表达.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全血中性粒细胞表面抗原CD64水平.组间差异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采用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分析各指标预测败血症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结果 54例VLBWI临床疑似败血症,最终诊断败血症37例.败血症组CRP、SAA、CD64水平在0h时分别为13.3 mg/L(4.6~67.2 mg/L),95.7 mg/L (4.5~265.9 mg/L)和7306个荧光抗体分子/细胞(2667~10 853个荧光抗体分子/细胞),均高于相应时间点对照组[分别为4.4 mg/L (1.6~11.2 mg/L)、7.3 mg/L(2.5~16.9mg/L)和2502个荧光抗体分子/细胞(1839~3017个荧光抗体分子/细胞)],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分别为-2.308、-2.425和-3.704,P均<0.05);败血症组CRP、SAA、CD64水平在24 h时分别为35.4 mg/L (7.7~106.5 mg/L),359.3 mg/L (3.8~503.2 mg/L)和8304个荧光抗体分子/细胞(2819~11 758个荧光抗体分子/细胞),均高于相应时间点对照组[分别为3.2 mg/L(1.1~7.8 mg/L)、6.6 mg/L (3.0~12.7 mg/L)和2563个荧光抗体分子/细胞(1760~3154个荧光抗体分子/细胞)],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分别为-5.501、-2.818和-7.670,P均<0.05).CD64诊断败血症的最佳界值为2934个荧光抗体分子/细胞,在0、24 h,CD64诊断败血症的敏感性分别为81.1%、91.9%,特异性分别为90.0%、80.0%,SAA的敏感性(83.8%和86.5%)与CD64相似,但特异性(65.0%和55.0%)较CD64低,CRP的敏感性(62.2%和70.3%)及特异性(70.0%和70.0%)均较低,若三种指标联合检测,其敏感性(91.9%和97.2%)和特异性(95.0%和90.0%)均较高.结论 CRP、SAA和CD64联合检测有利于提高对VLBWI败血症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患儿男,27天,因"哭闹10余天,伴腹胀3天,发热1天"入院。系第2胎第2产,胎龄38周顺产,出生体重3700g,无产伤窒息,羊水、胎盘、脐带情况不详。其胞姐10岁,体健,父母否认遗传性疾病及特殊传染病史。10余天前患儿无明显诱因出现频繁哭闹,3天前发现腹胀明显,无呕吐及腹泻,吃奶可,1天前出现发热,体温38℃,来我院就诊。患儿曾因右上肢近手腕处肿胀,手掌下垂,曾在我院骨科门诊就诊,诊断"右侧尺桡骨下段骨质破坏",予钳  相似文献   
14.
黄崇斌  徐丹  陈婵  杨祖钦  汪盈  余坚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3):1985-1990
目的:采用19S-IgM-TP ELISA方法对可疑新生儿先天性梅毒进行检测,并与TRUST、TP ELISA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探讨19S-IgM-TP ELISA方法在新生儿先天性梅毒的早期诊断和疗效观察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实验组为50例拟诊新生儿先天性梅毒患儿,男23例,女27例;对照组为非梅毒新生儿20例,男10例,女10例。实验组治疗前、后二次静脉采血,分别应用19S-IgM-TP ELISA、TRUST、TP-ELISA方法进行检测,分析三种方法在驱梅治疗前后检测结果;对实验组确诊先天性梅毒患儿行脑脊液生化检测。对实验组13例19S-IgM-TP ELISA阴性的患儿随访1个月,再次进行上述三种方法复查。结果:50例实验组标本中,TRUST法检测36例阳性,阳性率72.00%(36/50);TP-ELISA法阳性49例,阳性率98.00%(49/50);19S-IgM-TP ELISA法阳性37例,阳性率74.00%(37/50);三种检测方法检出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77,P<0.01)。依临床表现及19S-IgM-TP ELISA检查结果确诊为先天先梅毒为37例。第1个疗程结束时37例新生儿梅毒,死亡1例,其余36例血清学19S-IgM-TP ELISA转阴率为97.22%(35/36),TRUST转阴率为61.11%(22/36),TP-ELISA转阴率2.78%(1/36),三种检测方法转阴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76,P<0.01)。对实验组13例19S-IgM-TP ELISA阴性患儿出院后1月随访复查。12例患儿初次TRUST检查阴性仍为阴性,1例TRUST滴度下降至在1∶1;12例TP-ELISA仍阳性,1例患儿TP-ELISA阴性(原来阴性),19S-IgM-TP ELISA检测13例均阴性。结论:19S-IgM-TPELISA方法其设备需求较低、方法简单易行、观察结果客观、试剂标准化,敏感性高、特异性强,19S-IgM-TP ELISA方法检测可作为新生儿先天性梅毒的早期确诊依据,有助于早期判断新生儿梅毒治疗疗效观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产前母血清标志物假阳性与围产期并发症的关系。方法:对2010年1月~2013年1月期间在我院门诊进行产前母血清筛查结果为异常(阳性)的2187例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在这2187例产妇中,有1924例产妇自愿接受产前介入性诊断。经过产前介入性诊断,这1924例产妇中有189例产妇的产前介入诊断结果为阴性,即其进行产前母血清筛查的结果为假阳性(假阳性率为9.82%)。我们对这189例产妇血清标志物异常的具体情况进行了研究,并将这189例产妇作为观察组,同时另选取同期在我院分娩的300例正常产妇作为对照组。我们对两组产妇在围产期内发生并发症的情况进行了观察和比较。结果:在这189例产前母血清筛查结果为假阳性的产妇中,有仅uE3(血游离雌三醇)出现异常者111例(58.73%),仅β-hCG(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出现异常者20例(10.58%),仅AFP(甲胎蛋白)出现异常者17例(8.99%),uE3和β-hCG同时出现异常者13例(6.88%),β-hCG和AFP同时出现异常者16例(8.47%),三项指标同时出现异常者12例(6.34%)。观察组产妇在围产期内出现子痫前期、早产、前置胎盘和生出低体重儿的几率均明显大于对照组产妇,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产前母血清标志物假阳性与围产期并发症的发生存在一定的关系。产科医生要对进行产前血清标志物筛查结果为假阳性的产妇进行严密的观察,以预防其在围产期出现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成熟胎儿肾上腺皮质血管丰富,细胞索被内皮细胞形成的血窦分隔易出血.较之其他年龄,新生儿期更易发生肾上腺出血,且临床症状不典型,极易漏诊、误诊.笔者对15例新生儿肾上腺出血患儿的临床资料作一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肾上腺出血的发病、诊断及预防.  相似文献   
17.
患儿男,3 d.因"抽搐伴皮肤黄染1 d"于2008年9月25日入院.患儿系G3P2,足月顺产,出生体重3 800 g,无产伤窒息史.入院前1 d前出现反复抽搐7次,表现为右上肢握拳强直,右下肢屈曲抖动,每次持续数秒钟至数分钟不等,可自行缓解,发作间歇期有活动及进食,期间测体温均正常,伴有皮肤黄染,入住本科.入院查体:体温37.2℃,心率126次/min,呼吸42次/min,血压71/49 mmHg,神志清,反应一般,肤色红润,头颅未及肿块,前囟平软,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存在,皮肤巩膜轻度黄染,心肺未见异常,腹平软,肝脾不大,四肢活动正常,肌张力正常.患儿有一姐,体健.其父母体健,否认家族有遗传病和传染史,母孕期体健.辅助检查:当地头颅CT未见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18.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人们对体检越来越重视。,体检检验结果是医师对受检者诊断和治疗的重要依据,因此,检验质量控制至关重要,它包括分析前、分析中和分析后的质量控制。分析前质量控制是临床实验室质量保证体系中最重要、最关键的环节之一,是保证检验信息正确、有效的先决条件。对受检者的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主要与受检者、医师、护士和检验人员分析前的准备等因素有关。为了做好检验前质量控制,现将其有关影响因素和预防措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 Time PCR)检测HBV—DNA在诊断乙型肝炎病毒(HBV)中的作用。方法:分别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ELISA方法检测389份临床病人血清,并用t检验分析比较HBV—DNA阳性结果。结果:在血清学标志物组合模式中,多种组合都可检测出HBV—DNA含量,尤其是在传统认为没有HBV感染的血清中也可检测到一定程度的HBV—DNA含量。结论: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HBV—DNA是乙肝病毒在体内复制和传染的可靠指标,特别是在反映HBeAg阴性的乙型肝炎患者是否有病毒复制的诊断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检测过敏性紫癜患儿血清抗内皮细胞抗体(AECA)水平,探讨其在HS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2010年6月至2011年1月在温州医学院附属育英儿童医院肾脏科住院的过敏性紫癜患儿(HSP)60例,分为紫癜性肾炎(HSPN)组40例和非HSPN组20例,按病程分为急性期和缓解期,另以20名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AECA水平。结果对照组血清AECA为(232.31±53.89)ng/mL。HSP患儿急性期为(355.18±58.07)ng/m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缓解期为(243.19±58.68)ng/m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急性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非HSPN组急性期为(328.09±57.97)ng/mL,HSPN组为(369.66±59.20)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ECA可能参与了HSP血管损伤的病理过程,检测AECA可作为判断HSP病情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